测定反应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
1.实验假设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发生起到有机体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潜伏期。
在不同分析器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潜伏期是不同的。
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也不相同。
简单反应时是对单一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而选择反应时是对多种刺激的选择过程,故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要长。
2.实验目的:
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并学习选择反应时的发生原理。
3.实验仪器:
EP2004心理实验台,EPT202-5反应时装置。
4.实验程序:
主试调节:将EPT202-5反应时装置连接到主机上,开启主机电源,主机前面板的兰色指示灯闪烁,液晶屏幕呈现开机界面。
按主机的-运行/待机键盘启动主机,主机前面板的兰色指示灯常亮。
选择:独立模式-联机模式,按主机的上-下键盘选择联机模式,按确键确认。
按上下键选择-简单反应时,确定键盘确认后进入了测试。
被试开始实验:被试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主试,输入学号-姓名-测试次数-选择刺激(声音-光)(此时注意光的颜色)-确认后被试可以见到主机测试面板上的绿色提示灯亮,开始进行测试。
被试按住EPT202-5反应时装置上-启始键,等待0.5-2.0秒后,将呈现相关刺激。
当被试感受到刺激时,手指迅速离开-启始键,并再次按住-启始键,等待下一次刺激的发出。
如此反复,直到达到所设次数则测试结束,主机背面的黄色指示灯亮起,并且有蜂鸣器的响声。
测试结束后,液晶屏幕上呈现被试数据处理界面,记录数据。
依照上述过程再做选择反应时。
上述所有实验均做40次。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一、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
(二)材料:简单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三)程序: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光或声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应立即计时。
(2)练习操作,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1公尺处。
被试以右手食指轻触电建。
主试者在发出“预备”口令约2秒呈现刺激。
被试者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建。
计时器停止计时,主试者记下成绩。
练习实验可坐2——3次。
(3)为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主试者与被试者可分隔在两个操作室中进行试验。
2、正式试验(1)刺激呈现按视——听——听——视方式安排,每单元各作20次,总次数位80次。
(2)同预备实验。
(3)为了检查被试者有无超前反应现象,在每20次中插入一次“检验实验”。
如被试对“空白刺激”作出反应,主试者根据反馈信号灯提供的信息须宣布此单元实验结果无效,重做20次。
(四)、结果(1)视觉反应时平均数:0.3815s;0.252s听觉反应时平均数:0.2335s;0.215s视觉反应时标准差:0.140s;0.075s听觉反应时标准差:0.096s;0.062s(2)两种简单反应时有明显差别:听觉反应时较视觉反应时短(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视与听感觉道简单反应时的差别及其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视觉反应时较听觉反应时长,其原因可能是实验是,被试者受周围影响的因素中,视觉受到的影响较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听觉受到的影响较小,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简单反应时是否受练习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不论视觉反应时还是听觉反应时的平均数,第二次都较第一次实验明显缩短,即简单反应时受练习的影响。
二、辨别反应时间实验(一)、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辨别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辨别反应时间的差别。
(三)、材料:辨别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四)、程序: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红光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应立即计时。
2024年【教科版】测试反应快慢完整版1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测试反应快慢”。
主要内容涉及反应时间的测定、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以及反应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教材第23页至第2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掌握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2. 掌握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反应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反应速度测试仪、计时器、实验器材等;2. 学具:每组一套反应速度测试仪、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通过一个简单的反应速度测试游戏,让学生了解反应速度的概念;学生体验:分组进行反应速度测试,感受反应速度快慢。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介绍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阐述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例题讲解:结合教材第23页例题,讲解如何提高反应速度。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如何测定反应时间,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反应时间测试,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反应时间测定方法、影响反应速度因素的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测试反应快慢2. 内容: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反应速度测试游戏,并说明其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反应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了解人体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时器、尺子、笔记本、笔。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实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计时器正常运转,尺子准确无误。
2. 实验者坐直,保持警觉状态,准备开始实验。
3. 实验者伸出手掌,将手指放在桌子边缘,手指悬空,但不要碰到桌面。
4. 另一名实验者准备好计时器,当实验者听到“开始”口令时,立即按下计时器启动按钮。
5. 实验者在听到口令后,立即用力按下手指,手指触碰到桌面,计时器立即停止计时。
6. 记录下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实验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时间包括了感觉神经的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的时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0.1-0.2m/s,而肌肉收缩时间在0.1秒左右,所以总的反应时间在0.25秒左右是合理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警觉状态,做好准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者要注意手指按下的力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人类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探究人类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速度。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对照组设计,共有30名参与者。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面对一台电脑屏幕。
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刺激。
第一部分是视觉刺激,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迅速点击出现的不同颜色的方块。
每个方块的颜色和出现时间都是随机的,参与者需要尽可能快地点击正确的方块。
实验记录了参与者点击方块的反应时间。
第二部分是听觉刺激,参与者需要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后,迅速按下键盘上对应的数字键。
每个音调的声音和出现时间也是随机的,参与者需要尽可能快地按下正确的数字键。
实验同样记录了参与者按下数字键的反应时间。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在视觉刺激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45秒。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者对于亮色和暗色的方块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对于红色方块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其他颜色的方块。
这可能是因为红色在视觉上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快地引起注意。
在听觉刺激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60秒。
与视觉刺激不同,参与者在听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视觉刺激。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者对于高音调的声音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低音调的声音。
这可能是因为高音调在听觉上更易于被察觉,能够更快地引起参与者的注意。
通过对比两个部分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对于视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普遍快于听觉刺激。
这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在信息处理上更为高效,能够更快地将刺激转化为反应。
另外,在两个部分中,不同刺激的颜色或音调对于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表明刺激的特征对于反应时具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时,揭示了人类对于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速度。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间测定班级:学号:姓名:(手签)提交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体验反应过程,理解反应时间2、理解反应时影响因素及作为测定疲劳程度间接手段的机理二、实验原理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过程的时间间隔,由于反应时间长短表征了中枢神经和运动器官的敏感性,因此在人因工程中,反应时间常成为检查疲劳和人机功能分配的手段之一。
在心理学研究中,也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可靠性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差别等各种心理活动,还可应用于职业的选择和训练,以及人机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一般研究将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等,它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
三、实验设备BD-Ⅱ-511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简单反应时测定内容:当显示屏上呈现色光(不区分颜色)时,即按动手键作为反应回答,记录反应时间。
步骤:(1)主试按下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对应键上的灯亮,表示选择此实验。
再按该键,可以选择需要的组别,对应面板上相应“组别”灯亮。
(2)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可在 10-255 之间任意设置。
按“次数”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十”键调百位数;再按“次数”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十”键调十位数;再按“次数” 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按“十”键调个位数。
(3)被试面对显示屏,右手握“右”回答手键,做好回答准备。
(4)主试按“启动”键开始实验,被试注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反应回答。
(5)实验完毕,记录面板显示的平均简单反应时及实验次数。
(6)可更换左手握回答手键,重复实验。
(7)更换另一人,重复实验。
2、选择反应时测定I.数大小内容:实验用红色光刺激,刺激在显示屏内两侧显示。
被试判别左边显示点多还是右边多,用反应手键回答。
如左边显示点多,按“左”键;右边多,按“右”键。
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
测定反应时间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有五个:问题、事实、解释、评价、发表。
具体说来就是: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或推理等方法针对问题收集证据、利用证据形成解释,解释过程中进行反思评估、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我这里有一个案例,说的是“探究反应时间的测定”,老师是这样设计探究过程的。
1.讨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明。
有的学生说,我骑车从发现障碍物到刹闸这段时间是我的反应时
间;有的说刘翔听到发令枪响到开跑是他起跑反应时间。
老师拿出一块电子秒表,连按两下,开始计时、停止。
问学生,这是我的反应时间吗?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
不是。
不是的理由是什么呢?有学生说,这个情况是你
预定的,不是突发的,就好像说我喊一二三起跑。
通过
讨论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反应时间。
2.探究如何测量。
在这里这个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他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有的学生说用电子表,比如刘翔起
跑,可以慢放录像,得出反应时间;这个要摄像机,除
了摄像机测时间,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和途径吗。
沙
漏的沙量和时间有关系,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有关系。
学
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刚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
的平方成正比。
对比得出用自由落体的原理测量是反应
时间是最恰当的方案之一。
3.发给学生直尺,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做实验。
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测出位移,得出数据,算出时间。
老师观察
学生做的情况。
(1)做法同于课本。
(2)用铅笔代替直
尺,再用尺子测位移。
(3)有的尺子不竖直。
(4)有的
位移计算方法不正确。
4.学生进行讨论评估,交流自己的方法,有关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改进。
老师让几个学生组说出自己
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评价。
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课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针对测定反应时间这个问题,通过推理和实验,学生设计实验的细节,得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评估,最终得出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