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古典理论的税收激励投资模型研究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291.61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激励理论框架下我国税务激励优化阐释作者:丁永淦张同建刘卫忠来源:《会计之友》2017年第22期【摘要】西方激励理论是一类重要的管理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税务管理领域的关注。
我国税务激励机制功能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税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传统的激励理论沾染了计划经济的痕迹,无法适应现代税务管理的发展,而西方激励理论为我国税务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目前,西方税务激励理论在我国税务系统中的应用并不成熟。
不过,随着我国税务改革的深入,现行的税务管理制度越来越适合于西方激励理论的引入。
结合我国税务激励功能缺失现状分析,在西方激励理论框架下,我国税务激励机制改进应从八个方面展开。
西方激励理论与我国税务机制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反思和改进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税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并挖掘税务人员的业务潜力。
【关键词】税务激励;税务人员;西方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绩效考评【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2-0086-04一、引言税务激励机制建设是我国税务系统的核心任务之一,目的在于调动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税务人员的工作潜力,纠正税务人员工作中的不当行为,在强化税务征管的同时逐步改进纳税人满意度。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税务征管机制过于僵化,原则性不强、灵活性缺失、违法乱纪行为屡禁不止,纳税人满意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2013年,受国家税务总局的委托,厦门市国家税务局对我国税务人员责任心和敬业度进行了一次区域性调查,发现我国税务人员在总体上责任心不强、对工作冷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超越精神、价值观迷茫、违规行为频繁,严重制约了我国税务机关税务征管职能的实施,阻碍了纳税人满意度的增长[ 1 ]。
可见,我国税务激励机制建设已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税务机构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强有力的激励理论指导,是导致激励功能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 ]。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经济学中对税收领域的研究和理论也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政策,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一、税收理论1. 古典经济学税收理论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税收应当尽量简单、公平,并追求最大化经济的效率。
斯密提出了财富创造理论,主张个人自由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分配资源。
他主张对商品和劳动征收轻微税负,以鼓励生产和创造财富。
2. 凯恩斯主义税收理论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整税收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来调整需求,以稳定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3. 新古典主义税收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税收应当遵循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他们主张税收应当以市场效应为基础,通过改变价格信号来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税收应当依据供给和需求的弹性来决定税率,以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
二、税收政策1. 所得税所得税是一种常见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进行征税来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所得税的税率通常是按照收入水平分段征收,高收入群体征收的税率较高,低收入群体征收的税率较低。
此外,所得税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鼓励创新和投资。
2. 增值税增值税是一种对商品和服务价值增加部分进行征税的税收政策。
增值税的税率通常是按照商品销售环节进行累加征收的,最终由终端消费者承担。
增值税的优势在于减少纳税人的税负和税收成本,同时也能够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3. 财产税财产税是对个人和企业拥有的财产进行征税的税收政策。
财产税的征收对象包括土地、房产、车辆等。
财产税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富进行重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
然而,财产税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征收方式可能会对经济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SHU IZHI J IA N S HE 《税务研究》2001 年第 10 期 总第 197 期税收优惠与投资的实证分析—兼论促进我国投资的税收政策选择□马拴友内容提要:本文在回顾了国际上关于税收对投资影响的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税式支出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非国有经济投资对税收具有正常的反应,即与有 效税率负相关,与税收优惠预期正相关,表明对非国有经济实行税收优惠可以促进其投资;但税收 对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国有经济投资的预算约束没有非国有经济硬;税收优惠及其预 期与外商投资正相关,说明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据此作者提出了当前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研究投资的地区分布和企业位置的选择。
例如美国有 6 项和 7 项研究分别分析了各州制造业投资与各州税收及企业税的弹性,其中,前者有 3 个得到的税收弹性显著,弹性值范围在 -1.02 至 0.54之间,中值为 -0.6 或 0;后者有 6 个得到的企业税弹性显著,弹性值域介乎 -0.36 至 -0.10,中 值为- 0.2;有 3 项研究分析了制造业企业的成 立数和位置在各州的分布对各州(总)税收的弹 性,其中 2 个得到的弹性显著,弹性介于 -0.40 至 0 之间,中值为 -0.18;19 项研究分析了制造 业企业的成立数和位置在各州的分布对各州企业税的弹性,其中15 个得到的企业税弹性显著,弹 性值介于 -15.7 至 0.6 之间,中值为 -0.20;还 有5项不是研究州际而是在某一州内进行区域分 析,其中 4 个发现制造业企业注册数或地理分布 对地方政府财产税或企业税的弹性显著,弹性估 关于税收对投资的影响,许多人进行了实证研究。
例如卡明斯、哈西特和哈巴尔德发现投资关于资本使用成本的弹性在 -0.5 至 -1.0 之间。
萨林哥和萨默斯 1983 年利用 1959~1978年的数 据,以 Q 模型估计了税制变化对美国道琼斯 30 家上市公司市值和利润的影响。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它基于一些基本假设,旨在揭示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共同驱动的。
它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通过创新和知识产生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率。
同时,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也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的教育水平、技能和知识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稳定的。
它认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决定的,而不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意味着,通过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人力资本,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然而,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它在描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实际情况,例如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
另一方面,它假设经济体是完全竞争的,忽视了市场失灵和不完全信
息的存在。
总的来说,新古典增长模型为我们理解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模型的局限性,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它主要关注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的建模,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同样的投入可以产生更多的产出。
这种技术进步可以来自于创新、研发以及技能的提高等多种途径。
而资本积累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有足够的劳动力供应,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挥。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当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加快。
而当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较慢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减缓。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还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或倒退。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保护环境资源,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的建模,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它强调了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通过合理的政府政策和企业决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模型为我们理解和引导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 2 章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得理论分析2.1 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得相关含义与特点---------------------------------------------------------------------------------------------------------------------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2.1.1 税收激励政策得内涵税收政策是国家财税政策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税收收入也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得组成部分,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都是以税收得形式获取得,同时税收政策还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节得重要经济手段。
在不同得着作文献中,不同得学者对税收政策有着不同得见解。
17 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霍布斯得观点认为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国家为其提供得公共事业服务而付出得必要代价,针对得是调节国家与公民个体之间得权力与义务得对等关系。
而现代经济学认为税收政策是为公共品得供给筹措经费、调节市场经济等而向公民征收得税款。
而笔者认为税收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不同得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具体情况,选择制定得税收法律制度、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税收激励政策,即税收激励,是国家通过税收对特定得项目或单位发生在研发、投入、生产、销售、投资等经济活动方面得刺激性激励。
税收激励是在税收优惠得基础上进行得对优惠幅度得进一步加大和延伸。
从形式上来说,税收激励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生产一般激励,主要是指给予国内企业在开业初期一定期限内免税、规定范围内得减税免税和使用相关固定资产时得加速折旧等;二是国内生产特别激励,主要是指国家鼓励扶植得对处在特殊产业(如对新技术产业)中得有关企业给予得特别税收激励;三是对外贸易激励,主要是指国内自主生产得产品(特别是有技术含量得产品)在出口时以及为拓宽海外市场而进行对外投资时,国家在税收方面采取得激励措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软件企业税收筹划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软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软件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企业没有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
随着国内软件市场的迅猛发展,软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产业利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对软件业的税收筹划进行分析,有利于其内部经营管理的改进。
税收筹划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成熟的市场主体的行为。
在遵守税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软件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性,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活动的纳税事项进行筹划,有利于软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得到更好的发展。
预期目标:文章在充分研究软件企业税收筹划理论和现行政策的基础之上,以软件企业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对软件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探讨,针对我国软件企业利用税收政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给予增值税、所得税等具体税收筹划方案,使软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得到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Rober.D.Gordon(1982)主要对纳税人常接触到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信托与资产税、境外所得税、资产转移税、社会保险税等)的具体纳税事项,结合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纳税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斯科尔斯(Scholes)和沃尔夫森(Wlofson)等人(1992)克服了以“纳税最小化"为目标的传统理论缺陷,提出有效税收筹划理论。
他们认为,传统税收筹划目标中的税负最小观点,实际上忽略了交易成本,而有效税收筹划应该充分考虑交易各方、显性税收与隐性税收、税收成本与非税收成本的因素对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的影响,并提出税收筹划目标是税后利益最大化。
得克萨斯A&M大学Sharon Kay(1997)研究了企业在选择坐落位置时的纳税筹划,认为公司选择坐落位置是一个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经济发展等各种各样的税收和非税收因素,特别是州税和当地税收的结果。
从新古典综合派角度评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与预测,并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财政政策决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任务。
本文结合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思想,来分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
关键词新古典综合派宏观财政政策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概述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战以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的宏观经济学。
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而形成了。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继“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抑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①。
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各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
受其影响,经济已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黄金时期,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加大与贸易保护抬头使各国步入“多事之秋”。
美国第四季度gdp下降了4.5%,剔除贸易的贡献,内需增长下滑显著,个人消费和投资等降幅都比较大,制造业遭遇到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新的订单和产量也降到了1948年以来的最低谷。
与美国相似,欧盟经济前景堪忧,日本经济也添内忧外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②。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中国也不能幸免。
我国的gdp已增长放缓,已从以前的两位数增长跌落至个位增长③。
三、从新古典综合学派角度评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从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角度,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
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 =sY ,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s <1;③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⑤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 k k nk =+,其中,k=K/L=资本与劳动力之比,大致为每一个劳动力所能分摊到的(或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d /d k k t ==每单位时间k 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加量;()/f k y Y L ===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s 为储蓄比例,n 为人口增长率。
这一基本方程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 ,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 ,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大致意思是说,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 )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2)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
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 ,它独立于储蓄率s 。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定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
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决定了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司。
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理论与实践2006-11-24 14:38:18一、税收激励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当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最优。
因此,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府有必要性干预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绩效。
20世纪60年代,创新学派代表人物Nelson和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Arrow率先将市场失灵的理论假定应用于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Arrow(1962)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收益的外部性(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以及不确定性,从而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这就为政府介入技术创新提供了依据。
税收激励也称为税收优惠,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给予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以优惠待遇的条款。
税收优惠直接作用于纳税人的收入,间接影响(激励)纳税人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政府预定的调控目标。
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税种的纳税对象的选择、税基的确定、税率的变化以及征收范围的调整等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法中的一些特殊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特定类型活动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以及刺激投资意愿。
具体到税收对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笔者认为,由于税收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和利润水平,这样,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通过内在的作用机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收益和成本,并最终影响到创新活动的预期利润,从而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一是通过补偿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以增加创新收益的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常常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
Griliches(1979)和Mohnen(1996)将相关的溢出效果分为“价格溢出”和“知识溢出”,前者指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或服务所增长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在价格差异上,后者指技术知识溢出到竞争公司但没有给创新公司以补偿。
税收激励政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创新激励税制研究起步较早,尝试较多,其专家学者更多运用实证分析对税收激励的效应进行研究。
其主流观点大多认可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正向影响,并且不断丰富完善具有可行性的税收政策内容。
在实证研究方面,Yohei Kobayashi(2014)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修正偏差,实验证明,R&D税收抵免促进了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
此外还发现,流动性约束型企业的税收信用效应比不约束型企业的税收信用效应大得多。
Ming-Chin Chen和Sanjay Gupta(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税收激励仅对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有正向影响,并且当税收激励是基于增量研发支出而言的话,可能导致更多的可变性研发支出和税收收入的意外损失。
但也有部分学者不认可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如Ghazinoory Sepehr和Hashemi Zahra(2020)不否认税收减免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但融资是一种比免税更有效的工具,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在为税收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方面,D.d’Andria和I.Savin(2018)认为对企业来说,吸引和激励高技术人才更加重要,因此应该直接为员工提供税收减免,对员工收入进行税收优惠,而不是只为雇用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Bloom,Nicholas和Van Reenen,John(2019)认为针对研发活动和直接投入的费用的税收抵免对于企业短期的创新活动来说是颇有成效的,因此可以借助对于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
.2国内研究现状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今,我国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历了几次改革,包括优惠范围、优惠方式等方面的完善。
但是,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也对与创新有关的税收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激励政策的效用研究乔健(2016)在研究实践中发现,通过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效果,和直接将资金发放给企业的效果几乎一样,因此税收政策是可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引言概述: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领域中一种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它基于一系列假设和数学模型,旨在揭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和驱动因素。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探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要素和理论基础。
正文内容:1. 技术进步:1.1 知识的积累: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知识的积累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基础,包括研发投入、教育培训等。
这些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1.2 技术创新: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开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资本积累:2.1 储蓄率的影响: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高储蓄率可以提高资本积累速度,增加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2 投资效率: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投资效率的重要性。
有效的投资可以提高资本回报率,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3. 人力资本:3.1 教育水平: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3.2 技能培养: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4. 劳动力市场:4.1 就业率: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就业率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高就业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4.2 劳动力流动性: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劳动力流动性的重要性。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5. 制度环境:5.1 产权保护: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良好的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保护产权可以激励创新和投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5.2 法治环境: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法治环境的重要性。
健全的法治环境可以保护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总结:综上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理论与实践2006-11-24 14:38:18一、税收激励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当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最优。
因此,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政府有必要性干预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绩效。
20世纪60年代,创新学派代表人物Nelson和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Arrow率先将市场失灵的理论假定应用于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Arrow(1962)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收益的外部性(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以及不确定性,从而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这就为政府介入技术创新提供了依据。
税收激励也称为税收优惠,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给予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以优惠待遇的条款。
税收优惠直接作用于纳税人的收入,间接影响(激励)纳税人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实现政府预定的调控目标。
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税种的纳税对象的选择、税基的确定、税率的变化以及征收范围的调整等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法中的一些特殊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特定类型活动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以及刺激投资意愿。
具体到税收对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笔者认为,由于税收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和利润水平,这样,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通过内在的作用机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收益和成本,并最终影响到创新活动的预期利润,从而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一是通过补偿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以增加创新收益的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常常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
Griliches(1979)和Mohnen(1996)将相关的溢出效果分为“价格溢出”和“知识溢出”,前者指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或服务所增长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在价格差异上,后者指技术知识溢出到竞争公司但没有给创新公司以补偿。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模型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该模型假定,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技术水平,并且经济的总产出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根据这一假定,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1.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增加投资和储蓄,一个国家可以提高其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相同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出。
3. 经济增长存在着收敛的趋势: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资本丰富的国家的增长率会逐渐降低,而资本稀缺的国家的增长率会逐渐提高,最终导致各国的收入水平趋于收敛。
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框架。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不确定性、制度因素和人力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实证研究来全面理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综述及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启示税收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主要用于调节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在西方经济学派中,税收经济思想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并出现了许多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概述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财政学理论:主要涉及公共财政、税制建设与税收分配。
1、公共财政:财政学认为,公共财政的核心目标是改善社会福利状况,并要遵循效率、公平、可行性的原则。
因此,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力量,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税制建设:财政学认为,税制应该规范、简化,以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和调控经济生活。
税收制度的建设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民意反映,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制度的结构和框架。
3、税收分配:财政学认为,税收分配应该遵循公平、合理、可行的原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对于收入差距大、社会福利较低的地区,应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社会福利较高的地区,应适度降低税收负担。
(二)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涉及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预算决策和公共选择决策。
1、协调经济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这需要政府利用好财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双重影响,适时调整并取得较好效果。
2、预算决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预算决策应该遵循公共参与、透明、审慎的原则,避免浪费和不当分配,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益。
3、公共选择决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参与和民意声音,采取合适的营税方式,实现更好的税收分配与社会福利。
(三)纳税行为和税收合规理论:主要涉及纳税人的行为和税收合规问题。
1、纳税人行为:纳税行为是一种经济行为,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税收合规率,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创业投资政府税收激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模型框架马飞雄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创业投资是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而税收激励政策是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创业投资规模与税收激励程度正相关,并通过边际有效税率模型衡量税收对单位所得造成的扭曲程度,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税收政策变化对未来投资的影响。
实证表明,与其他政府激励政策相比,创业投资机构希望得到政府税收减免政策的期望最高。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马飞雄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广东广州 51063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2
【相关文献】
1.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探讨 [J], 骆祖春
2.中外创业投资产业税收激励政策比较及思考 [J], 张涛;聂雅
3.创业投资税收激励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J], 李艳艳;张明喜
4.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J], 王玉秋
5.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探讨 [J], 骆祖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税收鼓励对外投资的作用理论分析(一)对外投资的理论分析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简称FDI )和对外间接投资,不过FDI 更重要的效应在于取得被投资方的管理控制权。
二战后,随着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的迅速成长,FDI 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也都随之迅速增长壮大。
从宏观条件看,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国际分工的新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相互供求关系都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从微观动因上来说,开发和利用国外自然资源,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分散和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维持和开拓市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全球发展战略等等都成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的经济动机。
理论上对FDI 的原因有种种分析:早期的理论认为这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分散风险的缘故。
60年代以后,对FDI 又出现一些新的解释,包括巴克利、卡森和邓宁等人提出的内部化理论等,弗龙的产品生命周期论和海默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以及防御性投资理论等。
邓宁提出的折衷理论是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由于跨国公司在境外直接投资往往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只有当跨国公司在同当地企业相比具有相当优势时,他才愿意进入外国市场。
他概括提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决策的三个优势条件:即企业特有优势(ownership )如某种特有的生产技术或产品或者无形资产等;位置优势(location)如当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限制进口措施等;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它可以用来保持企业自身的特有优势。
这也被简称为ILO 理论。
(二)税收促进对外投资的理论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鼓励对外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为鼓励对外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各国普遍采取了减免税、税收抵免、亏损弥补等税收优惠措施。
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理论和现实分析¹A na l ysis o f Theory and R eality on T ax Po li cy for Equity Incenti ve邢俊英XI NG J un-yi ng(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在我国,股权激励的实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也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本文在对税收与股权激励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理论和现实分析总结了股权激励税收政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股权激励税收激励对象[中图分类号]F810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08)01-0012-05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现代企业稳定管理层的有效途径是实施股权激励。
而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激励对象(包括管理层和骨干激励对象)是否选择长期持有标的股票以达到股权激励的意图,其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在一定的税收政策下,如果税负太高,激励对象可能会因过高的税收成本而放弃选择或长期持有;如果税负太低,又可能会因股权激励造就一大批富翁,从而使股权激励成为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的又一诱因。
这两种情况均有悖于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0的意义。
因此,税收成为股权激励能否起到长期性激励作用、确保股权激励公平与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理论分析从税收的角度看,股权激励过程中个人所得税纳税环节的设定、应纳税所得性质的界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都直接关系到股权激励意图的实现。
实践中,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并且在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获得收益的环节和性质也存在差异。
下面以实践中常见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为例,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税收与股权激励的相互作用。
(一)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