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浓度升高
- 格式:docx
- 大小:13.89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死海是地球上盐度位居第三的水体,其沿岸地下有大量含盐地层,易形成大量盐洞。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洞迅速扩大,最终坍塌形成大量地沉坑,部分区域甚至有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
图左示意死海地理位置,图右示意盐洞和地沉坑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死海盐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沉积作用B.冻融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2.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B.河流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C.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答案】1.D2.D【解析】1.盐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矿物质,盐洞是含盐地层在溶蚀作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会影响死海面积,但速度十分缓慢,不会在近年来发生明显变化,A错误;河流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会减少,B错误;地壳运动对湖泊面积的影响也是比较缓慢的,不会在近年来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湖泊面积明显缩小,D正确。
故选D。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A.气候逐渐变暖B.气候逐渐变冷C.气温反复升降D.气候持续稳定4.该区域地势总体()A.北高南低B.四周高中间低C.西北高、东南低D.东南高、西北低【答案】3.D4.C【解析】3.高大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材料可知,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冰碛垄所在区域地势和缓,沉积作用强,地势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冰碛垄从东南向西北退缩,说明气候变化导致冰碛垄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退缩,故当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正确,ABD错误。
为什么在夏季臭氧浓度较高?一、气象条件对臭氧生成产生影响1. 气温升高:夏季气温升高,有利于臭氧的生成。
温度升高能够加速臭氧生成反应速率,使其分解速度减慢,从而导致臭氧浓度增加。
2. 光照强度增强:夏季阳光强烈,光照能够加速臭氧的生成。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激发氧气和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产生臭氧。
因此,夏季阳光强烈使得臭氧生成速率增加。
3. 逆温现象:夏季常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大气温度高于下层温度。
逆温层能阻碍臭氧的逸散,使臭氧积聚在地表层,导致其浓度上升。
4. 湿度较低:夏季湿度较低,有利于臭氧生成。
干燥的气候能够减少臭氧的分解速率,使其滞留在大气中时间增加,从而臭氧浓度上升。
二、人类活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1. 污染物排放增加:夏季是工业、交通等活动频繁的季节,大量污染物排放加剧了臭氧的生成。
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与太阳光照射反应,产生臭氧。
交通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也是臭氧的前体物质。
2. 烟花爆竹燃放:夏季是庆祝节日、举办活动的季节,烟花爆竹的燃放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一步促进了臭氧的生成。
3. 高臭氧区域传输:在夏季,面对面的气流造成了大范围的气流对流,易造成高臭氧浓度的区域传输。
空气中的臭氧会被太阳光辐射分解成氧和单质氧,但存在高浓度的臭氧区域,臭氧向低浓度区域不断传输,导致臭氧浓度升高。
三、夏季臭氧浓度较高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夏季臭氧浓度的升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高浓度的臭氧会直接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如咳嗽、胸闷、气喘等。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2. 影响农作物生长:臭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高浓度的臭氧能够破坏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产量下降。
3. 造成环境污染:臭氧会破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形成一系列的次级污染物,如过氮酸酯、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导致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环境空气中臭氧分布特征和超标原因分析摘要:环境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保护大气,解决臭氧污染,不仅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近年来,影响污染我国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臭氧,因此解决臭氧问题迫在眉睫。
根据臭氧的特点及其主要形成因素,研究了不同地区臭氧浓度的差异,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臭氧浓度计算公式,采取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人民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环境空气;臭氧分布特征;原因前言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可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对维持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功能,但近地面O3化学活性高、氧化性强,是大气光化学烟雾的关键成分,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1城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特征1.1臭氧污染具有区域性臭氧污染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即各个地区的臭氧浓度和污染程度都不一致,地区性差异较为显著。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300多个城市中,目前已经有60多个城市臭氧超标,而在超标的城市中,发现超过3/4的城市都位于京津冀周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成环状分布状态。
臭氧污染主要形成在城市内部,且臭氧浓度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地区,但是城市郊区的臭氧浓度却往往大于城市中心,因为臭氧具有很强的活性,城市内部污染现象严重,汽车尾气等排放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大气污染物可以暂时地分解臭氧,从而形成新型的其他污染物,气体具有流动性,当污染物向城郊转移时,会逐渐进行反应重新形成臭氧。
1.2具有时间分布的特性臭氧的浓度有很强的时间特性。
如全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气温都有较大的差别。
据调查,臭氧的浓度一般在1月份时候最低,6月份时候浓度含量最高,因此,可以根据这个数据进行总结,即每至冬天臭氧含量最低,夏季气温回升时臭氧含量较高,臭氧浓度与温度有很强的关联性。
同时,不同季节里空气中的含氧量程度也不同,春夏季节大气环境中含氧量大,同时还有各种的雷电天气,导致大气中紫外线能量也越来越大,臭氧具有吸收云层中紫外线的作用,当紫外线强烈时,导致了臭氧的浓度也随之加大。
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
近年来,随着污染的持续恶化,大气臭氧的日变化已成为影响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变化范围介于0-5ppm之间,其高低质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对于极端气象环境条件下的臭氧浓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识别。
大气臭氧浓度的日变化通常呈现出相同的规律。
白天,当太阳照射时,由于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因而气压越低,从而导致环境臭氧浓度从晚上的高浓度快速降低为低浓度,同时能够帮助抑制光照引起的污染物,如烟尘,放射性物质等。
夜晚来临时,气温较低,各分子的运动质量减少,大气臭氧浓度也会升高。
另外,还有一些恶劣的天气状况会影响臭氧浓度的日变化。
比如像雷暴天气或沙尘暴等极端的气象环境时,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会大量增加,因此臭氧浓度也会出现明显改变,可能导致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为此,要调节臭氧浓度,我们可以重视减少污染排放,控制污染源和排放量,加强环保政策,制订环境监测网络,重视空气的监测和检测,运用科学技术,有效挑战大气臭氧浓度变化。
一、填空题1、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镉。
2、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客观事物的整体,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3、在人类发展历史的不同时期,人类遇到的环境问题依次是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污染的转嫁。
4、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活动空间和各种自然资源,而人类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将资源转化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环境当中。
5、环境的组成分为三部分: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6、资源从自然环境中提出利用,然后以“三废”的形式,即废气、废水、废渣再排向自然环境。
7、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8、大气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恒定成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
9、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只有波长为290—430nm能量较大的太阳短波紫外辐射,才能使NO2分子激发产生光解。
1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11、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
12、通常微观粒子处在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作基态,原子较稳定。
13、SO2在大气中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光化学氧化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
13、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按行业分类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4、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表明:NO2推迟3小时,O3滞后5小时出现峰值,同时NO和CO 的浓度随之相应降低。
15、基态的原子受到光照射后,如果能够吸收电磁辐射,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称作激发态。
16、酸雨属二次污染,它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NO X和SO X。
17、五种典型的烟型分别为爬升型、平展型、漫烟型、波浪型和锥型,漫烟型污染最严重。
18、形成光化学烟雾前提是大气中存在NO x和HC,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是主要来源。
19、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递减率平均约为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大气层臭氧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大气层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浓度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球分布大气层臭氧浓度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臭氧浓度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存在明显的差异。
南半球臭氧浓度普遍较低,而北半球臭氧浓度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和工业活动等人为因素在北半球更为密集,导致了排放的污染物增多,进而加剧了臭氧形成的过程。
另外,大气层臭氧浓度在不同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风的影响,臭氧浓度相对较低;而内陆地区由于各种污染源的排放,臭氧浓度相对较高。
因此,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和臭氧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季节变化大气层臭氧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天气条件和气候状态的影响。
研究发现,夏季和秋季是大气层臭氧浓度较高的季节,而冬季和春季则是臭氧浓度较低的季节。
夏季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和紫外线辐射增强。
气温升高会促使大气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增加,进而加剧臭氧的形成。
同时,紫外线辐射作为臭氧形成的驱动力,也会随着夏季的到来而增强,加速了臭氧的形成过程。
冬季臭氧浓度较低的原因是气温下降,臭氧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此外,冬季还伴随着气流静稳和大气层垂直混合减少,导致污染物在较低的高度积聚,臭氧浓度相对较低。
三、影响因素大气层臭氧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排放、光化学反应等。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层臭氧的重要因素。
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臭氧的形成和分布。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臭氧的形成,而干燥的气候条件则抑制了臭氧的形成。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影响臭氧浓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臭氧前体物质的排放会引起臭氧生成的复杂光化学反应链,从而加剧了臭氧的形成。
光化学反应是大气层臭氧生成和消耗的重要过程。
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紫外线辐射、污染物浓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问题探讨作者:杨文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20期摘要:分析了2019年5月与2017年、2018年同期威海市臭氧浓度特征,利用HYSPLIT 后向轨迹模型研究了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过程的气团来源及传输途径,对威海市臭氧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威海市自2019年5月以来,臭氧浓度超标天数达20 d左右且出现四次污染过程。
通过综合分析表明,海陆风局地环流,西部或西南部污染气团的影响,以及NOx的外来输送或区域积累是造成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臭氧防治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臭氧浓度;污染特征;臭氧敏感型;成因探讨;威海市中图分类号:X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093-031引言臭氧(03)是大气中重要的光化学氧化剂和温室气体,大部分分布在平流层,小部分分布在对流层。
当近地面Os浓度较高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地级市陆续开展臭氧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范围内大多数城市面临臭氧问题。
自2019年5月以来,威海市臭氧浓度异常升高,较2017年,2018年同期臭氧(最大8 h平均第90百分位数)分别提高16.6%、15.2%,其中5月22日臭氧小时均值达到峰值273(ug/m3),5月22日均值(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达到峰值250(ug/m3)。
通过对威海市臭氧活动规律和臭氧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此次威海市臭氧浓度异常升高的成因,以期为威海市臭氧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2臭氧的生成及影响因素近地面大氣O3的主要来源包括光化学反应生成和高层大气臭氧的垂直输送。
其中光化学生成通过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进行的。
近地面大气O3的形成与VOCs和NOx存在复杂非线性关系(EKMA曲线),即Os的形成在VOCs和NOx一定浓度范围内属于VOCs敏感化学:VOCs的降低可有效减少()3的形成,但NOx的降低反而会促进O3的形成;而在另一浓度范围内则属于NOx敏感化学:NOx的降低可有效减少O3的形成,但VOCs的降低对O3形成并没有影响。
空气臭氧浓度标准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有害气体。
臭氧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化学反应等,其浓度的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不应超过每立方米0.1毫克。
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则将臭氧浓度标准分为两个等级,一小时平均浓度不应超过0.12毫克/立方米,八小时平均浓度不应超过0.07毫克/立方米。
欧盟和中国等地区也都有相应的臭氧浓度标准。
臭氧浓度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当臭氧浓度升高时,人们在呼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臭氧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危害。
高浓度的臭氧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灼伤、凋萎等现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降低作物产量,甚至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各国都在加强对空气中臭氧浓度的监测和管理。
一旦发现臭氧浓度超标,相关部门会立即采取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减少机动车行驶等,以降低臭氧浓度,保障公众健康。
除了政府的管理监督,个人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比如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出行;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选择环保产品;多种植绿色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等。
总的来说,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
各国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个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呵护我们的蓝天白云。
臭氧浓度升高对银杏光合作用的影响3张巍巍1 赵天宏133 王美玉1 何兴元2 付士磊2(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11016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摘 要 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采用开顶箱(OT C )方法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对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银杏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80±8n mol ・mol -1)臭氧处理下,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处理50d 时,降低幅度为33190%(P <0101),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P <0105);叶绿素a 、叶绿素b 与叶绿素(a +b )含量变化复杂,叶绿素a /b 值则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淀粉含量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并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下降幅度增大;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随着处理时间显著增加。
处理80d 时,丙二醛含量增加了79153%。
光合作用的下降与叶绿素的变化无关,主要与膜脂过氧化有关。
光合作用的下降导致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的减少,并最终导致生长缓慢。
关键词 臭氧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银杏中图分类号 Q94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05-0645-05Effects of eleva ted ozone concen tra ti on on G inkgo b iloba photosyn thesis .ZHANGW ei 2wei 1,Z HAO Tian 2hong 1,WANG Mei 2yu 1,HE Xing 2yuan 2,F U Shi 2lei 2(1College of A g rono m y,Shen 2yang A gricu ltura l U niversity,S henyang 110161,China;2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Chinese A 2cade m y of S ciences,Shenyang 1100016,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7,26(5):645-649.Abstract:W ith open 2t op cha mber,this paper studied the phot 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ink 2go biloba ,a main greening tree s pecies in Shenyang,under elevated oz one concentrati on .The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50days exposure t o 80±8n mol ・mol -1elevated oz one,the net phot o 2synthestic rate of G .biloba leaf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ith a decre ment of 33190%.The leaf car otenoid content increased notably,while chl or ophyll content changed a little,with the rati o of chl or ophyll a t o chl or ophyll b declined first and ascended then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 2served in leaf s oluble sugar,while s oluble p r otein and starch contents decreased obvi ously with ti m e .The leaf mal ondialehyde (MDA )content was increased with ti m e,and the incre ment was 79153%on the 80th day of exposure .The decline of G .biloba phot osynthesis had no correlati on with the changes of chl or ophyll content,but correlated markedly with me mbrane li p id per oxida 2ti on .The decline of the phot osynthesi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leaf s oluble p r otein and starch con 2tents,resulting in a sl ow gr o wth of the tree .Key words:elevated oz one concentrati on;phot osynthesis;Ginkgo biloba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411019)和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2005)。
大气环境中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浓度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大气环境中,臭氧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本文将讨论大气中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
首先,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受到日照强度的显著影响。
臭氧是由太阳紫外线辐射在大气中产生的,而紫外线的强度与日照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天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量大,大气中的臭氧生成速率增加,臭氧浓度升高;而夜晚阳光减弱,紫外线辐射量降低,臭氧生成速率减小,臭氧浓度下降。
因此,大气中臭氧浓度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日变化特征。
其次,温度对大气中臭氧浓度也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臭氧的生成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促使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增加,从而加速臭氧的生成过程。
因此,夏季的臭氧浓度通常高于冬季。
此外,夜晚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臭氧浓度的升高。
夜晚温度较低,大气稳定层形成,臭氧在大气中的传输速率减小,导致臭氧浓度的积累。
此外,大气中的气流运动也对臭氧浓度的日变化产生影响。
地表风速的变化往往会带来大气的混合,使得臭氧浓度得以分散。
通常情况下,风速较高的时候,臭氧浓度较低,尤其是在夜间。
这是因为风速越高,大气中臭氧的输送速度越快,使得臭氧的积累减少。
相反,风速较低时,臭氧积累较多,臭氧浓度较高。
此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对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具有影响。
尤其是一些与臭氧生成有关的前体物质,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会直接影响臭氧浓度的日变化。
这些物质的排放通常与人类活动有关,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而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通常在白天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段内最为集中,导致臭氧浓度在白天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日照强度、温度、风速和污染物的排放都是影响臭氧浓度日变化的重要因素。
了解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综合管理,才能保护大气环境,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健康。
一天中臭氧峰值
臭氧峰值是指一天中臭氧浓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段。
臭氧通常在下午和傍晚时期达到峰值,这是由于臭氧的形成需要阳光照射作为触发因素。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一天中臭氧峰值出现的时间段:
1. 上午:早上至中午时段,由于太阳角度较低,温度相对较低,臭氧生成速率较慢,此时臭氧浓度一般较低。
2. 下午:中午至傍晚时段,太阳高度逐渐升高,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质开始释放,臭氧生成速率加快,臭氧浓度逐渐增加。
3. 傍晚:下午至夜间时段,太阳逐渐落山,温度开始下降,臭氧生成速率减慢,同时大气中的通风条件可能较差,臭氧浓度仍然较高。
臭氧峰值的具体时间会受到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季节可能会有所变化。
此外,高海拔地区通常由于太阳辐射更强烈,臭氧浓度峰值可能更加明显。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为一种氧化剂$是地球大气中一种重要的微量气体$大气中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有存在于对流层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天然屏障&它几乎完全吸收掉了来自太阳的致命的紫外线!波长小于"和紫外线!波长在之间"$而只透过对地球生命有益的紫外线!波长大于使得地球上的万物繁衍生息$人类也在臭氧的关爱下自由健康地生活另一方面高浓度的地面将增加城市光化学烟雾的频率$影响人类健康$导致农作物减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它还是温室效应气体之一$能助长气候的变迁(张文斌,2016)。
近十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冬季臭氧上升速度40%(刘小正,2016)。
臭氧(O3)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气体。
人类活动排放的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及非甲烷总烃(NMHC)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生成O3,造成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及诱发城市光化学烟雾。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激增、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宋志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