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第27卷 第6期

2008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27,N o 6N ov ,2008

收稿日期:2008 03 29;修订日期:2008 06 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W 2 YW 322) 作者简介:刘慧(1964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 m ail:liuh@igsn rr ac cn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刘 慧,樊 杰,王传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欧盟空间规划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空间规划。其新的空间规划理念、跨国规划实践、新的规划方法与制度等,在世界空间规划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启动实施了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 S)、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 )和欧洲空间规划

研究计划(SPESP)等3个不同的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在空间规划理念、空间区域划分等方

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此外,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结构基金以及监测评

估网络的建立,是欧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保障体系。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欧盟空间

规划实践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欧盟;空间规划;政策体系;启示

文章编号:1000 0585(2008)06 1381 09

欧盟(EU)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其区域和环境政策均具有广泛的空间影响力。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欧洲单一市场的出现,全球化对空间发展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欧盟成员国内城市与区域同时表现出更多的依赖和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导致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威胁欧洲社会和经济的融合。90年代以后,欧盟范围东扩,使欧盟内部区域不平衡性加剧,阻碍了区域平衡和可持续的空间发展。多数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差异增加。这违背了欧盟一体化规章中规定的欧盟地域内均衡发展的最高目标。然而,局限于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的传统的空间发展政策无法处理跨国跨边界的规划问题。因此,在整个欧洲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视空间规划为区域整合和政策制定的需求。

空间规划指设定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以引导空间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它包括开发战略、规划项目、政策、以及规划时限和管制等[1],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3]。上世纪80年代欧盟就提出了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概念,并先后启动了多项空间规划研究计划。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S)工作,标志着欧洲空间规划的开始。1997年启动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1999年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2000)。为了有效地落实和监测这些计划的实施,欧盟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动态观测网络。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体系以及取得的成果,探讨欧盟空间规划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启示。1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 标准区域划分(NUTS)

为了进行欧盟范围内的区域统计分析工作,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

1382 地 理 研 究27卷NUT S (Nom enclature of T erritorial U nits for Statistics,标准地域统计单元)的区域划分工作。然而,直到2003年,经过了五年的精心筹划,欧盟立法委员会才正式起用 NUT S 地域统计单元。从2004年5月起,随着10个新成员国也被纳入 NUT S 统计范围,2005年欧盟进行了 N UT S 划分工作的重新调整。

NUT S 是欧盟空间规划中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和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础,是欧盟空间规划的基本地域单元。 NU TS 有等级之分,共分为3级。通常一级 NUT S level 1 将各个成员国全部覆盖到;然后,在一级 NUT S level 1 上分出二级 NU TS level 2 ,二级再分第三级 NU T S level 3 。并尽量做到每级 NUT S 的划分依据具有与行政管理区可比的原则。欧盟25国在 NU TS lev el 1 上分为89个区域(图1),二级分区(NUT S level 2)上分为254个区域,三级分区(NUT S level 3)上分为1214个[4]。在各区域层次上,成员国内部的行政管理通常也是分为两级,在地方层次上又有LAUS 1(lo cal adm inistrative units,地方管理单元)和LAU S2之分[3]。

表1 欧盟标准区域(NUTS)划分Tab 1 C lassification of Nomenclature of Territorial Units for Statistics in EU 区域层次空间单元数(个,2003年)

人口规模(万人)NUT S level 189300~700

NUT S level 225480~300

NUT S level 3121415~80 NU TS 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通常以

行政管理区域范围和人口规模为基本依据,参

考不同的地域功能划分(如采矿区、铁路交通

区、农垦区、劳动力市场区),例如在

NUT S level 2 中法国的洛林大区即是采矿区。不同等级的NUT S 的最大和最小人口规模标准见表1。

1 2 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ESDP)

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NU TS 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地域(T err itor y)成为欧洲政策的一个新的空间维度。欧盟各成员国对建立欧盟层面的空间发展指导框架和整合各国的空间规划达成共识。1989年开始启动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研究,1997年形成首份官方草案,1999年5月在波茨坦召开的关于欧洲空间规划部长级非正式会议中,正式通过的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是自1989年欧洲空间规划部长级非正式会议启动以来长达10年的探索之后,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EC)共同合作的成果。 ESDP 并不是凌驾于各主权国规划之上的 欧洲总体规划 ,而是一个非法定的指导性文件,作为各成员国空间发展规划的指导框架。它不是新增加了一个规划,而是对现有规划的补充和完善[5]。但是,欧盟各国都要求地方政府在发展规划中体现ESDP 的各项原则和政策。ESDP 阐述的各国空间发展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及政策选择包括: 发展多中心与均衡的城市体系,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平等地获得基础设施和知识,提高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可达性及知识可获得性机会。 以明智管理手段开发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这些原则体现了欧盟各国空间发展和规划的共同价值取向。

ESDP 的运作强调规划政策的空间整合,它包括3个层面的空间合作(图2),即欧盟层面、跨国/国家层面、区域/地方层面。从欧盟的角度看,跨国层面最为重要。

ESDP 为共同体和欧盟成员国内具有空间影响的部门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当的政策框架,同时也为区域和地方有关部门寻求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结构提供空间发展指导。通过制定ESDP,成员国和欧洲委员会形成了有关欧盟地域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和理念,并为推动成员国之间以及在它们的区域和地方机构之间就区域发展进行合作,特别是未来跨越国界的合作提供了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文件。

6期刘 慧等: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1383

1 3 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tudy program on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SPESP)

在ESDP发展过程中,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明显不足,尤其需要对空间发展指向的选择

1384

地 理 研 究27卷

加以细化。在起草ESDP的过程中,研究提出了区分欧洲区域构成的评价标准,但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细化,完善ESDP的科学基础。由此,1998年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立项,其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空间发展标准概念化并加以检验,进一步深化完善城乡合作的概念,并检验空间战略政策地图可视化表达的可行性。

欧洲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分析了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如何给出 城乡合作 概念的具体表达,并使其适用于政策的实施? 如何将ESDP中提出的用于空间区分的标准概念化?是否有可能运用现有的数据,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全欧洲范围的分析? 如何使空间政策目标通过图表的方式可视化? 组织所有成员国共同参与的网络化工作组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

(1)城乡合作伙伴关系 城乡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着重强调了城/镇及乡/村之间的完整性,这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功能性联系是相吻合的。传统的 城市 和 乡村 的二分法被逐渐淡化,功能区的概念不断扩大,多种新型的城乡功能性关系也日趋成熟。SPESP给出了8种城乡关系的类型[7],即:居住-工作关系,中心地区关系,特大城市与位于乡村地区或过渡地带的城市中心区的关系,乡村与城市企业的关系,作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地的乡村地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乡村地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体的乡村地区、作为城市自然资源供应者的乡村地区。

城乡合作伙伴关系战略研究探索了更为广阔的新领域。在此之前的欧洲层面,并未做过该主题的研究。甚至对于大多数的成员国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议题。SPESP针对该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获得了重要的成果。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SPESP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的途径。

(2)空间划分标准 为了能够监测欧洲的空间发展方向,跟踪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ESDP为此做了首次尝试,建立了7项可综合表达空间发展特征的标准。SPESP探讨了如何定义这些评价标准并构造了基于这些标准的空间发展评价指标。在此研究过程中,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利用该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将研究方向转变到新的问题上:即进行空间划分,并对数据中的不足进行系统性的修正。

(3)空间图像可视化 在SPESP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可用的视觉化符号,目的是为了在表达ESDP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图解图像。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欧洲空间政策可视化表现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尝试,都需要突出欧洲地域范围的发展目标,同时,描绘出具有争议性问题。传统地图和信息化地图是将ESDP政策条款可视化的两种手段。研究表明信息化地图在传达与地域发展相关的信息方面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4)网络化工作 SPESP还为建立欧洲范围内的空间规划研究网络和未来欧盟空间规划观察网(ESPON)进行试验。有13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参与,通过最大的拓展电子媒介的使用,如在线论坛、交互式网络编辑和电话会议等,提高合作过程的效率。SPESP的组织模式包括一个并列的实体 国家主要责权机构(NFP)、国家分网工作组和跨国工作组。在研究内容上,各工作组之间的协调问题突出,特别是对问题的理解。因此,需要从更宽的视角对欧盟进行研究。SPESP还研究了各研究院之间的合作问题,以及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之间的合作联系。

SPESP的研究表明,网络化工作模式在学术方面对科学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网络化工作方式的有效性,需要以稳固且持续的合作为支撑。另外,各国家主要权责机构(NFP)自身的组织情况和相关背景,对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这

6期刘 慧等: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1385

种交流合作对各工作组织之间的问题协调十分重要,同时还可以开发不同工作组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欧洲尺度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成果

NUT S、ESDP和SPESP规划研究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空间规划研究成果。

1 建立了基本稳定的多层次空间规划分析单元 NUT S。

2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空间概念,如 地域凝聚 、 多中心发展 、 平衡竞争 、 城乡伙伴关系 、 城市功能区 、 开放空间 、 大城市走廊 [8]等,并对一些容易混淆概念,如区域规划(reg ional planning)和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辨析。ESDP中提出的 大城市走廊 的空间概念,不仅是基础设施走廊,也是发展走廊,

表2 欧盟空间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

Tab 2 C riteria and index for spati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 EU

空间发展评价

标准(ES DP)

定义评价指标(SPES P)

地理位置某区域在某一大陆、跨国范围

或地区上的相对区位(1)地理参考指标:地理纬度、海拔、海岸线长度、年日照、主要语言

(2)专业化(通达性)指标:人口重心距离、人口公路通达性、人口铁路通达性、GDP、航空通达性、从鹿特丹开始的货车运行时间通达性、城市间最小旅行时间通达性

空间融合指地区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和

水平,以及合作的意愿(1) 流 和 壁垒 :货物贸易流

(2)空间同质性和不连续性:相邻区域财富差距(人均GNP)

(3)空间合作:欧盟联动基金支持城市数与NU TS2地区市政府数之比

经济实力某一城市、镇区或区域在空间

范围内(国际、国内、地区)的

相对经济状况,维持和改善自

身地位的能力,以及辐射带动

作用的强度(1)典型指标:人均GNP,失业率,就业结构

(2)全球化和区域化指标: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公司总部、信息技术指标、非IT产业的持久度、单位投资中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等(3)现代化和多样化指标:就业、部门结构、可达性、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生活标准

(4)竞争力:劳动力成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研发人员、失业趋势、区位、交通可达性等

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及其他自然领域的

重要性、敏感度、规模或稀

有性环境压力、污染气体排放、水质量、海岸价值、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潜在生产力、自然资源威胁、保护区划分

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特征及古今文化建

筑的重要性、敏感度、规模或

稀有性(1)文化景观指标:重要性程度指数(农用地面积小于20公顷的农庄比例、农业产量、年旅游人数),威胁程度指数(人口变化、交通网络的长度、农用地边际效益)、多样性指数

(2)文化遗产指标:单位NUTS文化遗产的绝对数、游客容量、年度游客占当地居民的比例

土地利用压力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或不同土

地使用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

的概率土地价格、土地废弃指标、基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土地利用压力、地下水污染

社会融合地区内及地区间不同社会群

经济参与度(15~65岁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女性经济参与度、

1386

地 理 研 究27卷

是在不同城市的空间发展之间达成合作的一种实质性的手段。大城市走廊的发展图景清晰的表明哪些地区可以有集群化的空间开发,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开放空间被保护起来。 大城市走廊 常常跨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如法国的里尔-巴黎走廊,跨越荷兰、比利时的兰斯塔德-佛兰德走廊等。

3 建立了一套空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ESDP提出了空间发展评价的7项标准, SPESP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可量化的指标(表2)。

4 建立了一套空间政策和空间目标的可视化信息地图表达方法以及信息化时代网络化工作模式。

5 确定了一些重要的跨国重点发展区域,实施了一批跨国研究计划。如1996年发起IN TERREG II C计划,确定了7个跨国合作地区(北海地区,西北大都市地区,西南欧,中欧、亚德里亚海沿岸、多瑙河流域和东南欧地区,波罗的海,地中海西部和阿尔卑斯山区,大西洋地区),2个防洪计划计划区域,以及4个预防旱灾的国家扶持计划区域。

3 欧盟空间规划的政策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空间规划战略的顺利实施,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统一体框架下的政策措施,包括基金建立、监测评估、监测网络建设等。

3 1 建立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ERDF)、欧洲社会基金(European social fund,ESF)和凝聚基金(Cohesion fund)或结构基金(Structural fund) 区域发展基金、社会基金、凝聚基金(或结构基金)是实现欧盟区域均衡发展的基本资金支持(表3)。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是一种专门服务于新战略计划的基金,通过它支持区域发展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支持成员国在跨国界、跨区域意义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合作,实现区域的综合协调与均衡发展。社会基金主要用于国家就业推荐计划的实施,扩大社会包容。凝聚基金(或结构基金)主要用于NU T S二级区域统计上人均GN P低于原欧盟平均水平75%的区域,以及人均GN P低于原欧盟平均水平90%的特别支持区域,同时涉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环保设施的完善以及可持续的城市交通[9]。总体上,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以及凝聚基金促进了凝聚目标(可持续和均衡发展)的实现。区域竞争力和就业目标则由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和欧洲社会基金来实施完成。欧洲区域合作目标由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完成。欧盟预算2007~2013年各类基金投入将达到33 61亿欧元,其中78 54%用于凝聚目标,17 22%用于地区竞争力和就业目标,3 94%用于欧洲区域合作[9]。

表3 欧盟主要空间发展政策基金

Tab 3 Spatial development f unds in EU

目 标重点支持区域或计划区域确定标准

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RDF)凝聚目标,区域竞争力和就

业目标,区域合作目标

跨国界、跨区域项目

最边远地区

NU TS level3

欧洲社会基金(E SF)凝聚目标,区域竞争力和就

业目标

国家就业推荐计划的实施,

扩大社会包容

NU TS level1或

NU TS level2

凝聚基金(CF)或结构基金(SF)凝聚目标

人均GNP低于原欧盟平均水

平75%的区域

NU TS level2

3 2 建立项目监管评估指标体系

对于负责管理欧盟结构性基金项目的国家和区域政府有关部门来说,项目监管与评估

6期刘 慧等: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1387

都不是一项新任务。近年来,监管委员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目标量化和中期评估的经验,这些经验将指导和改进未来的监管评估实践。为确保更为有效地配置结构性基金,新的规定拟对单纯的财务监管加以调整,使现有的监管、控制和评估程序得到扩充和完善。这一调整反映了项目规划与管理将采用进一步分权的方法,欧共体、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监管评估的职责界定将更加明确。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一套项目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投入、产出、结果和成效等方面的指标[10]。项目评估包括中期评估和事后评估。根据基金干预项目的分类,将项目分为3大领域、16个二级领域和53个项目类型,对每一个项目类型从产出、结果和影响设计不同的监测和评估指标[11]。

3 3 建立欧洲空间规划观测网络(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ESPON) 为进一步推进ESDP的研究和执行,加深人们对空间发展的理解,保证欧盟成员国地域空间尺度上的政策实施,欧盟逐步建立起欧洲空间观测网络(ESPON),它提供了欧盟27国以及挪威和瑞士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等的不平衡性的测度。ESPON计划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地域分析方法[12]。一个实例就是多级地域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某区域相对于欧洲、国家和地区的偏离度,然后将这些不同等级的偏离度综合起来。区域不连续性分析(区域之间的差距,边界效应)可以作为多级地域分析的补充。

ESPON主要研究欧盟区域发展的政策基础和实施办法,以及未来相邻国家的空间关系。包括 以欧洲和跨国的视角审视ESDP的观点和实施情况,并对现有的国家研究项目进行评估; 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ESDP提供技术和组织帮助; 推进对结构基金、一体化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的空间尺度的理解; 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欧盟、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的区域决策更好的协调一致; 在决策者、行政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之间架起桥梁。ESPON包括20多个项目,第一轮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9个项目[13]。由于ESPON计划中的项目启动比较晚,还没有最后完成。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欧盟15国结构基金的地域影响、共同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地域影响、自然风险对区域竞争能力的约束、能源政策和泛欧网络的地域影响等[12]。

4 结论与启示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大量的研究成果。欧盟跨国空间规划实践使空间规划逐步明确为一个专用的概念,即:建立大尺度、战略性的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以指导物质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区位。因此,空间规划不只是设计,更多的是政策。欧盟空间规划实践创造的新的空间概念、开展的跨国界的规划以及形成的新规划方法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空间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对世界许多国家形成很大的影响,也给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1 区域划分 空间规划基本分析单元

欧盟等级化的标准区域划分(NUT S)为欧盟空间规划的区域发展现状分析和规划政策的空间落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我国目前进行的各种空间规划基本分析单元不明确,随意性很大,大多以行政区划为分析单元,缺乏区域划分的科学性。因此,急需进行全国范围不同等级的标准化区域划分研究,为空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2 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统筹的空间规划机制

我国目前的空间规划存在多部门交叉的管理,如国家发改委的主体功能区划、重点地区区域规划,建设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土地利用

1388

地 理 研 究27卷

总体规划、国土规划等,存在规划地域空间争夺[14],各种空间性质的规划本身也缺乏协调。现有的空间规划都不适宜作为综合性的国家空间发展规划。国家 十一五 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国家空间规划的目标要求,但只能是空间规划中 面 集表达的核心方式,对轴线或廊道等 线 集表达,甚至 点 集的表达涉及很少,无法满足合理组织空间结构的基本要求[15]。因此,需要构建综合性、战略性,以空间为对象的战略空间规划来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当然,一个综合性的空间规划虽然能够整合各层次、各行业的规划,但不能代替所有规划[16]。

3 重视全球化的影响,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念、新空间

欧盟空间规划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空间规划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域空间的概念在不断拓展,要求以新的视角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念,破除封闭式国土或区域的概念,重点关注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大尺度空间规划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就是跨区域规划的重要实践。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应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周边国家、发达国家地理格局的变化对我国综合地域系统的影响[17],除重视沿海大都市经济区跨区域空间发展规划之外,将新的国土空间理念(开放的国土)纳入到规划体系中,充分考虑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协作。

4 加强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研究,创新规划组织模式

研究建立科学的地域空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空间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空间规划科学性的基本表述。欧盟地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创新空间规划的组织形式,特别是跨区域大尺度的空间规划。欧盟空间规划中实施的网络化工作组织方式值得借鉴。然而,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组织模式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

5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规划评估机制

建立与空间规划相匹配的具有空间意义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区域环境政策、监测评估体系等,是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其中财政金融政策是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同时也能起到规范空间开发和资源利用行为。应更多采取鼓励与限制相兼用的经济和财政措施加以引导,对符合国家空间发展目标和意向的所有经济活动给予各种财政支持和鼓励,如欧盟的区域发展基金、社会基金、结构基金对特殊区域的支持等。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计固然重要,但不同功能区的政策设计才是关键,特别是干部考核政策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从现在起就要开始研究建立对空间规划执行状况的评估体系,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H ealey P,Khakee A,M otte A,et a l M aking strategic spatial plans:In novation in Eur op e London:U CL Press,

1997

[2] 张伟,刘毅,刘洋 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地理科学进展,2005,24(30):79~90

[3] 樊杰 对我国国土规划几个主要问题的重新认识 地理研究,1993,12(1):56~63

[4] Introduction to NU TS and statis tic of E urope,http:/ec europa eu/com m/eus tat/ramon/nuts/

[5] 姜涛,吴志强 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比较研究 城市规划学刊,2007(5):53~64

[6] E uropean Commiss ion,ES DP:Eu 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 spective |tow ards balanced and sus 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th e territory of the Eur op ean Posdtam,1999 5

6期刘 慧等: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1389

[7] S tu dy program on E uropean spatial planning,final report,Bru ssels/Stock holm,31 3 2000

[8] 赵亮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 走廊 概念及相关研究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1):59~64

[9] European Commis sion.Proposal for a council regu lation on layin g down gen eral provisions on the European region

al developmen t fund,th e European social fund,and the Cohesion fu nd.Brus sels,14 7 2004

[10] E uropean Commission.T he new programming period2000 2006:M ethodological w orking papers,indicators for

m on itoring and evaluation:An indicative meth odology,1999

[11] E uropean Commiss ion.Th e n ew programming period2007 2013:methodological w orking papers,indicators for

m on itoring and evaluation:A practical gu ide,23 1 2006

[12]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 s of th e European Com munities.Interim territorical cohesion report(prelim inary re

su lts of ESPON and EU commis sion studies),Lu xemb ou rg,2004

[13] 赵亮 欧盟 ESPON2006 计划.国外城市规划,2003,18(2):29

[14]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和展望.地理学报,2006,61(6):585~592

[15]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16] 霍兵 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的复兴与创新.城市规划,2007,31(8):19~29

[17] 刘燕华,郑度,葛全胜,等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地理研究,2005,24(3):321~329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inspiration to China

LIU H ui,FAN Jie,WANG Chuan sheng

(Institute of G eog raphic Sciences and N atur al R eso ur ces Research,CA 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Euro pean Spatial Planning is the ear liest trans|natio nal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w orld Its specific spatial planning ideas,tr ans|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practices,and new methodolog y and institutions hav e influenced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w orld Along w ith the g lobalization and the ex panding o f the Euro pean U nio n(EU),reg ional inequality is becom ing m ore and mo re serious in EU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prom ote so cial and economic cohesion,sound manag em ent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 itage,and more balanced competitiveness o f the European territory,since the1980s,the EU has launched several spatial planning prog rams,such as classification of Nom enclature of Ter r ito rial Units for Statistics(NU TS),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 ent Perspective(ESDP), and Study Prog ram on Eur opean Spatial Planning(SPESP) T hese spatial planning pro g rams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Som e new spatial ideas,such as urban rur al partnership,functional urban area,etc and criteria for spatial differ entiation have been studied and pr opo sed in Euro pean spatial planning pr ograms Besides,policy im plications have the same importance as the prog ram itself T he set up o f European reg io nal dev elo p m ent fund(ERDF),Euro pean social fund(ESF)and Cohesion fund or Structural fund, and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 n netw ork(ESPON)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uro pean spatial planning Based on summ arizing the contents, resear ch achievements and policies of Eur opean spatial planning,the paper ended w ith the authors per sonal constructive sug gestions to improve current Chinese spatial planning Key words:Euro pean Union;spatial planning;policy;inspiration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下,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安全屏障、农林生产设施和游憩服务基地,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当建设行为的强烈干扰和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强烈需求,论文基于多地的规划实证,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范式进行了探讨。论文研究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生态整体规划思路,以土地空间资源配置为基础,以“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结构、功能组织、用地布局、关键控制要素为核心内容,构建衔接多尺度、整合多功能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体例、规划管控技术、管理实施策略,以弥补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和规划范式应对绿色空间的不足,力图通过“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实现绿色空间的“生态优先、绿色生产、宜居生活”。论文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本体认识:(第一章)提出研究概念、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系统认知城市绿色空间的自然、社会、经济多维属性,以及显示在土地空间上的复杂结构形态;辨析影响绿色空间演进的自然力与非自然力,以及局限绿色空间规划的相关政策背景。第二部分为规划范式讨论:(第三章)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范式实证经验,揭示现行法定规划体系对绿色空间应对不足之处。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融合多种规划思想和方法,提出生态整体规划思路,探讨与现行规划体系衔接的绿色空间规划范式,建构规划框架体 例(规划空间层次、规划阶段及核心技术、法理地位、总体目标、利用分类和规划程序),作为指导具体规划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为规划

管控技术:结合番禺、宝鸡、眉山、重庆等地实践,围绕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用地单元三个法定规划层次,解析各层次焦点问题,衔接 相关专业或专项规划要求,明确各层次规划主要内容和目标,针对重 点管控内容形成核心规划技术:(第四章)在城市规划区,考量绿色空 间发展战略,制订结构规划,形成分区管制政策指引;(第五章)在中心城区,组织绿色空间功能,制订用地布局规划,集成“六图一表”规划路径;(第六章)在用地单元上,建立“单元引导+片区/场地控规”的分层编制模式,对生态型片区、生活型场地和关联边缘地带提出关键指标要素体系和控规控制模式。第四部分为实施管理创新:(第七章)借鉴国内外绿色空间管理经验,提出完善管理“政策群”,优化管理“工具包”,创新管理机制。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欧洲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版)

— — 1 No.200711〔6〕 日期:2007-11-14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科研部 欧洲空间发展战略 (ESDP ) 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1)欧盟成员国负责空间规划的部长们以及负责区域政策的欧洲委员会成员在波茨坦共同强调,有关欧洲空间发展战略(ESDP )的政治讨论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2)通过制定ESDP ,成员国和欧洲委员会形成了有关欧盟地域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和概念。 (3)制定空间发展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以部长们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是要保证欧洲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在欧盟每个区域中都得到公平实现: ·经济和社会整合; ·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实现欧洲地域范围内更加平衡的竞争态势。 ESDP 为共同体和欧盟成员国内具有空间影响的部门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当的政策框架,同时也为区域和地方有关部门寻求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4)为了欧洲的整体利益,部长们认为在成员国之间以及在它们的区域和地方机构之间就区域发展进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区域和地方机构在未来必须跨越国家界限协力合作。ESDP 为推动这种合作提供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文件,同时也体现了对辅助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 )的尊重。 (5)所有的与会者都同意ESDP 不提供共同体层面上的任何新职责,它只作为向成员国提供的一个政策框架,各成员国的区域和地方机构以及欧洲委员会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 引自欧盟空间规划部长非正式会议(德国轮值)最终决议 波茨坦,1999年5月10―11日

浅析绿色空间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析绿色空间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8-05-29T15:50:57.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张雪峰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群居化,大量聚集于以点线分布的城市之中,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出现,如水资源不够、空气质量差、活动空间有限等。 黑龙江省海伦市城乡规划管理局黑龙江海伦市 1523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群居化,大量聚集于以点线分布的城市之中,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出现,如水资源不够、空气质量差、活动空间有限等。而搞好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浅析绿色空间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空间;城市建设;重要性 1 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的背景由来 绿色空间这个词最早运用于西方,各方对其理解也有不同。在我国,其定义是城市中保持着以绿色植被覆盖为特征的自然、半自然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绿色空间一般包括城市中的公园、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单位绿地等,城市绿色空间在生态、社会、经济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它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城市生活仍然是广大居民生存的方式,在追求和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城市绿色空间越来越受广大居民和规划者注意。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的好坏是这座城市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甚为广泛,功能甚为多样。体现在:调节城区气候。城市生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口高度集中、活动区域减少和空气循环不畅等,而城市绿色空间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为城区绿色网络覆盖的同时,给广大市民提供了视觉上完善感受和心理上的健康需求。促进人体健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广泛的改变,特别是小汽车运用数量的增加,广大居民以吃、穿等基本生存为主导型的消费方式还未淡去时,已经向以人力资源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新消费结构进行转变。同时,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正面临着需要保健人口比例接近预警的危机,人们对健康管理水平生活方式的关注越来越强烈,城市绿色空间能为这种新的消费方式给予空间和效果上的保证。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能很好地缓解人们的工作竞争压力和精神压力,进一步促进广大城区居区身体健康。 2 当前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2.1 规划与城市建设不同步,绿色空间建设难以成系统完成 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建设中,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存在理念上的差异,城市的居住、办公、服务等基础设施都建设的较好,由于绿色空间建设所用的周期较长和主观上的不够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存在时,就补课式地加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但这时,城区的空间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来成系统成建制成规模的进行了,只能在城区周边及相对较远的地区来实施,真正有需求的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因为造价昂贵或无地可用来建设大型公园绿地。从数据上看,总的绿地面积在提高,但城市中心区的绿地比例却比较低。 2.2 文化理念需要深入 当今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也要伴其左右,这就是所谓的两手都要硬。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说大多数城市建设都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这中间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文化理念的深根扎入是最关键的因素。每一个人肩上都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潜在的意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仅要规划建设好,还要人们站在主人翁的位置去管理和维护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良好环境的捍卫者。 2.3 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引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来说,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不相互制约,而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好,人们生活质量高,消费水平上得去,同时吸引大批的旅游都,经济上又充满活力,相互促进。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还没有很好地完善这一关系,没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经济与生态相依相生,共同繁荣。 3 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3.1 优化功能布局,强调高效性 当前,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各地质量高低不同,在城市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使土地功能复合化以及使城市运转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是发展城市绿色空间的关键。规划周边水系强化了其人文生态职能,重塑了居住和商业职能,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布局不合理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商业和文化用地,采取紧凑发展的用地布局模式,有利于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提升区域的职住平衡比例;根据需要设置绿化隔离带,结合周边水系构建城市复合绿化生态系统,为加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3.2 化整为零,提高城区绿色空间覆盖率 结合现有城区条件,转变思路是加强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的突破口。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土地资源成为城市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中心区,很难实施面积大、成规模的绿色空间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以小规模建设的累积达到大片绿色空间的效果。见缝插针的小尺度绿色空间,其面积小,数量多,灵活多变等特点可以在城市中心区充分发挥作用,建设适宜的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小型空间,弥补大型绿地在中心区难以施展拳脚的缺失,成为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点面结合的小规模绿色空间合理分布,绿色廊道将其联系一起,形成有机网络,逐层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体系,促进城市内部绿色空间建设。 3.3 提高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各种举措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到一定程度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维持和爱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规划片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城市特色要素相整合,构建和谐、良性发展的特色城市空间是引导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规划尊重规划片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在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破坏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人工手段加强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居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通过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体城市特色、宜居的绿色空间,实现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4 广泛运用绿色科技为绿色空间建设服务 将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将科技、绿色、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居民住宅屋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达到规划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规划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

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规划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以深圳为例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 ——以深圳为例 刘冰冰,洪涛 摘要: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规划控制与建设引导。作为第一个在规划管理组织机构中设立建筑与城市设计处并承担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行政管理的城市,深圳在2006年组织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建立了初步的框架体系。多年的规划与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建立起政府、市场、民众等多方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不断创新尝试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建设管理的手段,特别是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的引导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领先全国,使得深圳“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协作管理,公共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管理思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关键词:深圳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管理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多元化 1 引言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象征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民主参与和使用城市设施的自由权利,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深圳全市600多个公园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不仅为欣赏和感受这座独特的现代都市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添加了生动的表情,表达了包容与平等的深圳精神,更使每一个移民而来的“外地人”愈发留恋这座城市,萌生浓浓的幸福感。 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控制与建设引导。首先,深圳市规划局的是全国设有“城市与建筑设计处”的规划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拟订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政策与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重点(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详细蓝图和公共空间、公共景观规划等工作,机构的设置使得“公共开放空间”在行政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主体。其次,深圳以前瞻性的视野最早编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2006年,深圳城市建设由追求规模和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规划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公共开放空间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管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主管部门面前,因此深圳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概念及相关研究 Concept and Research of “Corridor“ in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作者:赵亮 摘要: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大城市走廊(Megacorridor)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走向核心位置,成为重要的规划概念,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跨地区合作和环境保护的 重要空间。本文讨论了欧盟大城市走廊概念的提出与运用,并介绍了在西北欧地 区对大城市走廊概念的深入研究——“走廊规划”(Corridesign)项目。Abstract:After 1990s, megacorridor became the important concept in EU…s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It is focused as special spa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r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 of megacorridor concept in EU, and the research of some megacorridors in West North Europe-Corridesign project-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关键词:大城市走廊;空间规划;欧盟 Keywords:Megacorridor; Spatial Planning; EU 作者:赵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走廊”(corridor)作为一种空间聚集的现象,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中讨论已久,主要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经济活动、城市化与城镇结构,以及走廊地区的制度协调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走廊地区被看作是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以外的另一个区域研究对象,是跨越城乡,跨越行政区的以线性交通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线性”地区。 “走廊”不仅仅作为一种被研究的地理现象,在空间规划的实践领域,它被应用于各个空间尺度,包括城市和城市地区(city region),成为空间规划的组成要素。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双向发展趋势,空间规划对走廊的关注从城市拓展到区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欧盟,走廊概念由于被加上了“mega”或“euro”的前缀,大大丰富了它的内涵,跨国的大城市地区间的走廊(megacorridor或eurocorridor)概念开始走向核心位置1。 1 欧洲空间规划中“大城市走廊(megacorridor)”的产生背景 1.1 空间规划中走廊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长期以来,通过对城市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人们认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和区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统筹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24T08:13:05.58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9期作者:吴江琦[导读] 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是一种重要手段,对提高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质量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来看,掌握正确的统筹方法,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布置,是提高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保证实施效果达到实际需要,推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 关键词: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方法 引言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我们不但明确规划的国家背景和城市背景,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规划思路,从整体构想和具体规划两方面出发,提高规划思路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进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掌握具体的规划措施和规划方法,细化规划细节调整规划方案,使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积极效果,保证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标准,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实效。 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 (一)国家背景 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已经做出了整体的部署,为了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建设生态城市,使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变,在国家层面城镇化发展对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使整个绿色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意见中,将国土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保护要素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而言,国家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有序进行[1]。 表1 国内外先进城市绿化指标比较 (二)城市背景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对绿地的面积和绿地的构建出台了具体政策,例如,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在多个空间层次上进行了拓展和探索,在市域和城市规划区以及城市集中建设区域,通过层次的划分,绿地面积的扩展以及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维度的规划,都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上升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层面,使城市绿色生态规划能够在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有效落实,确保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科学性标准,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思路 (一)整体构想 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应当对整个市域的绿色生态空间进行规划,并且对市域的绿色绿地系统进行规划,通过整体方案的形成,以及整体思路的确定,使整个绿色生态空间规划能够达到绿色规划目标,提高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整体质量。在整体规划中,应当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分层次、分区域进行规划,同时还要在集体规划中按照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制定绿色空间规划方案,使规划方案能够具备较强的指导性[2]。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荷兰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土面积为4.19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结构中农地占60%,水域占18%,建成区占12%。荷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欧洲农业强国。同时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仍然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因此其空间规划享有国际声誉。分析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对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 空间规划体系通常由法律、行政区划和运行体系构成。荷兰国家空间规划运行体系与三级行政建制一致:国家和省级编制结构远景规划,属于战略性非法定规划;市级编制两层规划,上层是结构远景规划,一个市或几个市联合编制;下层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总体看,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 源于住宅需求的空间规划体系雏形(1941年~1965年)。荷兰历经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上大型基础建设加速了城镇空间的集聚,导致城市中心住宅环境简陋,而富裕阶层搬迁至城市外围带来城市蔓延。因此,1901年制定了《住宅法》,提出了发展公共住宅与城市规划的框架。规定人口1万以上或过去5年中人口增加了20%及以上的城市需要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旨在规范私人的建设项目开发活动。到20世纪20年代,城市规划扩展到乡村领域。在此基础上,1941年成立重建与公共住房部国家规划局,开始尝试空间规划编制。1956年《空间规划法》草案送交国会,1965年正式生效实施,标志着荷兰空间规划迈入新阶段。 集权主导的垂直型等级体系(1965年~2008年)。1965年的《空间规划法》奠定了荷兰规划体系制度基础。按照这一体系,中央政府编制了第2次~第5次国家空间政策,分别是1966年“组团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73年“新城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88年“紧凑城市”为理念的国家结构规划、1996年~2006年“城市网络”理念下,实现竞争力、活力、安全和保护为目标的国家规划战略。 分权主导的平行型层级体系(2008年以来)。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欧盟一体化、全球经济竞争、气候变化等新形势,需要调整规划思路。荷兰对1965年以来《空间规划法》实施进行评估表明,规划存在过于被动、导向不清和法律效力不够等问题。为此,2008年通过了旨在简化程序、明确职责、权力下放的新《空间规划法》,2010年机构也调整为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在规划效力方面,国家、省和市编制空间远景规划取代国家的关键规划决策、省级区域规划和市级结构规划。空间规划政策及实施内容尽可能落实到市级规划,市级规划有法律效力,市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条例。在内容方面,国家编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愿景》,重点关注改善交通可达性等国家利益。省政府编制省级空间愿景,关注景观管理、城市化和保护绿色空间等省级利益。市政府编制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建设区位、类型、规模以及可能的用途。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有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 蔡玉梅 高延利 张丽佳 -33-

什么是绿色空间

当前在家庭室内设计中,存在着几种不良的倾向,有碍于家庭装修体现上述的温馨气氛,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片面追求豪华的倾向 有的家庭装修把某些豪华宾馆中的设计手法和材质选择加以搬用,这样就会使装修效果走了题,如大吊灯、大灯池、大贴脸等一系列的金碧辉煌的效果,感觉不到一丝的家庭温暖。因室内装修界甚至有人提出住宅装修要“宾馆化”的错误提法,因为宾馆是人们暂时逗留的地方,人流熙熙攘攘,不可能存在家庭气氛,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误导家庭装修的正确方向。受这种错误倾向的影响,甚至有的家庭一味的模仿KTV歌厅的装修效果,把家庭变成了文娱的场所,也是文不对题的。总之,这些做法只能说是花了钱,却买不到家庭温馨的气氛,因此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二、片面追求高档材料的倾向 在家庭装修中,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材质档次的高低,而应高超的设计质量取胜。例如做衣服的面料有高有低,笨裁缝用高级面料也不一定能作出款式好的服装,相反巧裁缝常可利用低档面料作出款式新颖别致的服装。这一例举充分说明了,在家庭装修中要强调精心设计于用材才是正确之路,而绝非滥用进口大理石、钛金灯等所能奏效的。 三、盲目购买大尺寸家具的倾向 一般标准住宅的开间进深尺寸不会太大,购买家具时应与室内空间的尺度相协调,决不能让大尺寸的家具睹塞了人流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甚至购买了大型办公室专用的老板写字台、大型沙发等,把起居室挤得水泄不通,这那里能谈得上气派,更谈不到有亲切感。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家具配置是至关重要的。除去上述的要与空间尺度成比例之外,还应注意充分利用上部的空间,如在适当的位置多做一些吊柜和壁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储藏面积,而且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只有这样布置家具才有可能使家庭中的有限面积产生宽敞通透的感觉。 四、随意堆砌装饰成品的倾向 在室内装修中,有时需要一些装饰性的线脚、贴脸、花饰等。但是,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却供应着大大小小是是而非粗滥造的成品,有的施工单位随意购买其零件,任意在家庭装修中拼贴,如大尺度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论文·2013年6月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姓名 (学校) 摘要: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 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街区建筑空间场所营造设计理念 1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传统街区是指具有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载体的城市区域,由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群,传统街道以及广场空间组成,反映了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特色。传统街区应当具有城市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而且应是具有真实生活性的街区,我国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明显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伦理等因素,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按照其表现和感知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部分。下面由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特征进行分析: 2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 从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布局中可以看出都非常地重视建筑之间的空间院落的组合变化$建筑组合一般表现为多层次多院落和多变化,一个院落接着一个院落从而形成不断发展下去的空间组合形式,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同性质的民居的比较来看,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晋中一带的窄形多进深住宅以及安徽徽州地区的民宅等多是在建筑空间的组合上追求叠屏封闭曲折幽静小中见大的空间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城市中普遍采用的院落组织的空间形式是传统生活个性观念的强烈反映。 3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 传统街区空间的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习俗下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就其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依其表现形式和感知的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种表现形式,物质空间要素是街区空间构成的基础!但是社会文化对传统街区空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显性的物质环境要素街巷空间在传统街区空间中!街巷空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街巷是传统街区的骨架,决定着街区形态的大致结构,传统街巷是在街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建筑的衍生是由周边建筑所围合而成的"街巷空间的丰富的变化,正是由于建筑的自发建造。才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变的形式。 4传统街区空间内涵与特征 传统街区是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它的空间环境承载着

欧洲区域规划

10欧洲的区域规划 经过多少年开发之后的成果对比 一、欧洲概况 (一)欧洲的地理位置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欧洲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5人,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与亚洲合称为欧亚大陆,而与亚洲、非洲合称为欧亚非大陆。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二)欧洲的自然资源概况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3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_以金丘村_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_为例_沈一凡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 ——以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为例 杭州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沈一凡 景宁畲族自治县规划设计室柳晓杰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洪艳 摘要:传统的街巷空间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空间精华所在,也是村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村落视作一个肌体,那么街巷无疑就是它的血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出现,传统街巷的设计变得越来越理性,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其布局、交通、管线等物质功能被强化。然而,街巷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它还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和舞台,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记忆。 关键词: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文化传承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is the space of a traditional village in ess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illage character. If the village as a body, then the street is no doubt that it's blo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the traditional street design become more rational, modern life need to layout, traffic, pipelines and other physical function is strengthened. However, the street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substance. It is a place people live and the stage, carrying the people's life and memory. 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s; traditional building; protecting and updating 1.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保护与更新的背景 1.1 畲族传统文化慢慢流逝 金丘村村民缺乏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汉族文化的强势冲击下,畲民们看到的恰恰是强势的汉族文化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利益,加上对强势文化的崇尚心理,于是出现盲目趋向外来文化的现象。 ·468·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11049730.html,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的方法 作者:王艺霖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写的《回归公共空间》一书,研究了 30 年间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的发展和转变,并提出了适合当代都市公共空间设计的PSPL调研法。结合课文分析PSPL调研法,解读其中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与空间质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数据。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课题的研究为我们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共空间;PSPL调研法;公共生活 本文以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利用PSPL调研法对我国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一、哥本哈根公共空间的变化 本文分析丹麦哥本哈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建设,随着二战以后工业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越来越快。市中心的规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筑杂乱、交通混乱、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与民众要求的高水平生活愿望相差较远。1962年在众多意见和争论中,斯 特勒格步行街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建成。 (一)减少机动交通 中世纪的街道格局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古老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机动交通工具的激增,导致一系列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比如市中心步行环境迅速恶化,所有的广场都被用来当做停车场。而斯特勒格步行街的建立,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了不占用步行者的空间,城市广场从被汽车占领变成人们的活动空间。机动交通工具的减少,这就说明人们的公共空间就越多,城市的魅力也就越能被人们所感受到。 (二)增加步行系统 哥本哈根的交通政策一直是鼓励人们步行。步行是最保护环境、最便宜也是最低噪音的交通方式,街道可以容纳更大的交通容量。步行不仅意味着一种交通方式,它更代表着锻炼身体,散步和场地空间的增多。步行中有着很多的乐趣,城市能够改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此。另一个关键是城市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当更少的机动车辆出现时,街道和步行广场是增多的。在城市的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每当一项成功的措施被执行后,人们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第27卷 第6期 2008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27,N o 6N ov ,2008 收稿日期:2008 03 29;修订日期:2008 06 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W 2 YW 322) 作者简介:刘慧(1964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 m ail:liuh@igsn rr ac cn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刘 慧,樊 杰,王传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欧盟空间规划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空间规划。其新的空间规划理念、跨国规划实践、新的规划方法与制度等,在世界空间规划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启动实施了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 S)、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 )和欧洲空间规划 研究计划(SPESP)等3个不同的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在空间规划理念、空间区域划分等方 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此外,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结构基金以及监测评 估网络的建立,是欧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保障体系。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欧盟空间 规划实践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欧盟;空间规划;政策体系;启示 文章编号:1000 0585(2008)06 1381 09 欧盟(EU)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其区域和环境政策均具有广泛的空间影响力。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欧洲单一市场的出现,全球化对空间发展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欧盟成员国内城市与区域同时表现出更多的依赖和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导致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威胁欧洲社会和经济的融合。90年代以后,欧盟范围东扩,使欧盟内部区域不平衡性加剧,阻碍了区域平衡和可持续的空间发展。多数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差异增加。这违背了欧盟一体化规章中规定的欧盟地域内均衡发展的最高目标。然而,局限于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的传统的空间发展政策无法处理跨国跨边界的规划问题。因此,在整个欧洲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视空间规划为区域整合和政策制定的需求。 空间规划指设定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以引导空间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它包括开发战略、规划项目、政策、以及规划时限和管制等[1],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3]。上世纪80年代欧盟就提出了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概念,并先后启动了多项空间规划研究计划。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S)工作,标志着欧洲空间规划的开始。1997年启动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1999年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2000)。为了有效地落实和监测这些计划的实施,欧盟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动态观测网络。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体系以及取得的成果,探讨欧盟空间规划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启示。1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 标准区域划分(NUTS) 为了进行欧盟范围内的区域统计分析工作,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

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

精心整理 “在全球化和城市迅速转变的年代,城市本身的特征应集中体现在历史地区及其文化之中,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历史地区的保护和延续。”这是中、欧各国市长在1998年“中国—欧洲历史城市市长会议”上所达成的共识。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国务院在批准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时,确定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建设方针,并提出了“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全面改善”的16字原则。而随着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保留、改造和改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城风貌,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街巷空间(包括巷道和水巷)是苏州古城城市空间的精华所在,它是苏州园林的背景和依托,也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进行,这种传统的街巷空间正在不断地消失。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延续这些传统的街巷空间,保持原有的城市形态和肌理,从而保持原有的城市特色和风貌,是建筑师和规划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为对象,以建筑形态的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环境设计,在整合城市空间形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在街坊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去找回失去的传统街巷空间。 1. 延续街巷空间的意义 1.1街巷空间是苏州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城风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以水、桥、民居形成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城市特色;精美无比、各具特色的古典园林;淡雅朴素、粉墙黛瓦的特色民居以及幽深的街巷;古塔以及城门、城墙、寺庙等城市空间要素;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名胜[1]。

图1传统巷道空间 (资料来源:苏简亚.江南古镇.古吴轩出版社,2002.) 首先,园林、古塔以及各种文物古迹名胜是古城的“图”,而街坊是古城的单元细胞,它是古城的“底”,对于园林及各种文物古迹的保护不应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其街坊整体的传统风貌、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保护,如街巷空间、街坊平面肌理等进行继承和延续。园林等文化遗产以传统的街巷空间为“底”,对于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正是实现了对于“图”的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其次,古城的肌理主要是由街坊形成的,街坊中建筑体量的集聚方式及密度直接反映了城市的肌理。街巷空间及院落空间是古城肌理的组织结构,对于建筑的集聚起到组织和驾驭的作用,原有的古城肌理依赖于街巷空间与院落而存在,所以要保持古城的肌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延续街巷空间体系。 1.2延续街巷空间是保持原有历史文脉的物质保证 “历史是延续的,保护历史传统就是要保护原有好的东西,包括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以及社会网络结构等所谓的历史文脉”[2]。保护古城风貌不仅仅是延续原有的物质环境,同时也包含着对于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延续,文化的缺失、社会网络的断层会直接导致许多生活性“贫民窟”。街巷空间的古城居民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街巷的家庭化使用,使得街巷空间充满了多色彩、多情调的公共生活,同时也使古城环境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当然,在古城改造过程中,对于街巷空间的延续也是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得以延续的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