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圣乡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案例-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一、基本情况“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现辖16个街道办事处。
锦江区至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
近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充分利用三圣辖区浅丘地貌的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性地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为主体的“三圣花乡”。
“五朵金花”占地1万3千余亩,花卉种植面积8千余亩,农户有2821户,农家乐328户,景区内各类旅游景点50余处。
其中,“花乡农居”是西南辖区重要的花卉集散批发地,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以上;“幸福梅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梅花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四大梅林之一。
2005年,“五朵金花”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4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321元。
2004年,“花乡农居”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6年4月,“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5月,又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其中,“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被评为“2005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初步形成了以花卉和新型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特色的“五朵金花”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做法以“五朵金花”为主的三圣花乡景区,是成都市规划的城市通风口、绿化用地,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
过去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景况。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今天的三圣花乡景区已经是“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菜花”的优美田园风光、和谐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作者:————————————————————————————————日期: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旅游管理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李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强调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休闲的乡村旅游受到追捧,可以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四川省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典型,近年来随着三圣乡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利益群体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本文立足于三圣乡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访问对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分析,从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转型升级策略,旨在对三圣乡和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一、引言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强调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休闲的乡村旅游受到追捧。
来自国家旅游局最新的数据测算表示,目前中国关于乡村旅游的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0千万人次每年,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超400亿元,游客总数占全国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GDP的有力增长点。
在此大背景之下拥有“休闲之都”称号的成都市作为全国的农家乐发源地,被评为我国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其中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作为四川省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典型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尤其是这几年随着三圣乡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也表现了出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对三圣乡乡村旅游的未来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文对三圣乡“五朵金花”的存在问题和转型升级方向的研究不仅会对三圣乡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而且可以对全国的乡村旅游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相关研究综述本篇论文是对三圣乡的五朵金花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心理及人类学等多相关个综合学科。
关于三圣乡“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园的思考摘要:观光农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虽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城乡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农民收入等方面骑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大量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兴起,使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存在诸多的照搬、抄袭现象,没有体现各自的发展特色,导致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多而不精,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因此,本文就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的发展和其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问题The Reflection of Sanshengxiang "five golden flowers"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garden Abstract: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people to return to nature, mind and body, feel natural wild, experience the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the main form of entertainment.Although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respect such as farmer income to ride an important role, but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leisure agriculture park rise, make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s put in a lot of imitation, plagiarism, did not reflect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not refined, not long to develop.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Chengdu "five golden flowers" in Sanshengxiang's development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to do a brief analysis.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blem1前言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键字】精品都市型城乡一体化:三圣花乡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是五个充满诗意的景区名字。
但是谁又能想到,就在三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位于成都市中心区边缘的五个普普通通的村子,被称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的偏僻角落。
就因为是农村,当地农民只能靠小打小闹式的种花来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始终无法摆脱贫穷和落后的宿命。
而今天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了成都人争先恐后前来休闲的“五朵金花”,成了刚刚兴起的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成了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们纷纷前来观摩学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田,成了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一个时代的新宠儿。
“五朵金花”所在的5个村子位于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全乡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8万人,村民世世代代基本以种花为生。
三圣花乡并不具备快速发展的先天条件:这里的土壤属于成都龙泉山脉的酸性膨胀土,土质不好,全乡长期处于“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境况。
加之又刚好处在城市的通风口上,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只能用于城市绿地,不可能像其他城市近郊那样推进城市建设。
乡里最穷的时候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元,与锦江区其他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改革突破口选在了“五朵金花”中的第一朵——“花乡农居”所在的红砂村。
红砂村村民一年四季以种花为主,但一直没有形成气候。
区政府经过周密的调研,决定打好“花木之乡”牌,通过争取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来带旺这里的人气。
他们创造性地提出要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即围绕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变为市民创造制度环境,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不能为办会而办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锦江区政府首先按照川西民居风格对红砂村的农房进行统一改造,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在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流转的方式把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租给公司或大户,集中整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
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引进28家龙头企业,结果仅花了1 400万元就完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没花一分钱,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20年3月下半月刊119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姜雨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再满足于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
现在,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GDP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其更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探究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探究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旅游行业中,乡村旅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潜力大,发展速度迅速。
以农民运营为主体、农村地域为特征,农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背景、农村田园风光以及农村传统民俗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赏。
乡村旅游充分拉动旅游目的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游览,而且可以带动全国旅游行业走向进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着实迅猛,收入逐年上涨,增长率甚至高达34.5%,全国共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乡村旅游地不断增多。
2017年,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相关范畴的工作者增加到900万人,乡村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数量一直攀升,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地700万户左右的农民受益,优化了农民的收入方式与收入渠道,同时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喧嚣城市中少有的一片宁静与质朴,两全其美。
在此前提下,“休闲之都”——成都,其成功孕育了三圣花乡景区的成功。
论述此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探讨,有助于本文更好地进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三圣花乡景区作为案例,阐述分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及相关对策。
二、乡村旅游界定及现状(一)乡村旅游界定目前,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关于如何定义乡村旅游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休闲农业案例分析——成都三圣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产业路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4月12日,以“花文化”为媒、以“花资源”致富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民迎来了三桩大喜事: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三圣乡揭幕;国家旅游局向成都市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牌匾;向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牌匾。
一个“以花搭台,以花养乡,以花富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典范鲜活的诞生于川西坝子,揭开了2006年中国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新篇章。
案例分析: 成都三圣乡经过自身努力玉发展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国典范,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多方共赢。
看到这些成就,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总结、去学习的。
一、农业优势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由于肥沃的土壤及便利的灌溉等相关设施让成都这块土地发展得很好。
而三圣乡又富有传统的花卉农业优势。
经过不断发展,三圣乡花卉农业已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
这为三圣乡休闲农业产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二、良好地域通达性和乡村旅游消费市场成都被喻为“休闲之都”,居民历来就有休闲生活的习惯,对回归田园的雅趣生活的追求热情始终较高,便利的地域通达性更是锦上添花,让这块土地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成都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最早兴起农家乐休闲方式的城市之一,三圣乡现已成为成都中低收入市民重要的旅游憩息目的地。
三、农业新思路在都市农业发展上,三圣乡突破原有的“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低级产业链条,并花卉种植业为基础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
三圣乡以成功举办首届花卉博览会为切入点,三圣乡凭借花卉种植优势,以花为主题,打造具有旅游功能的“五朵金花”,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旅游品牌。
2016年第8期现代园艺丨生态绿化丨以成都三圣乡为例浅析农家乐庭园景观设计濮德华,代韵婷(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1756):以成都三圣乡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研究了农家乐的庭园景观,分析总结了三圣乡农家乐庭园景观设计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
从环境品质提升和成本控制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农家乐景观改造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三圣乡;农家乐;庭园景观农家乐本质上是一种乡村旅游,它是以农民家庭 经营为基础,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 新兴休闲度假方式[11。
农家乐一般位于城市近郊或乡 村,其景观具有自然田园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的双重 特色。
农家乐庭园景观作为农家乐旅游景观中最基本 的构成单元,深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形 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庭园景观。
1农家乐庭园景观现状、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三圣乡位于成都市东南部,是国家A A A A 级风景旅游区。
因地处成都城市边缘,三圣乡成为成都市民近 郊旅游的首选之地。
三圣乡农家乐依托优越的自然条 件,起步早且发展迅速,是全国范围内农家乐的典型代 表H 。
在川西农耕文化的影响下,三圣乡农家乐庭园景 观逐渐形成了自己以花为媒介、自然简洁的景观风格。
而三圣乡农家乐的庭园景观格局在传统的川西民居庭 园格局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 1。
主要原因是随着 三圣乡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原始的庭园格局已经不 大市民展示了榆林历史名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巨大的 人跟魅力。
2.5榆林民俗文化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通过 对地域符号及元素的抽取再现当地人的情感与生活方 式,使人们找到情感的归宿与认同。
榆林民俗文化资源 丰富,如陕北民歌、剪纸、秧歌、唢呐等。
如此多种的文 化元素如何在园林景观中集中体现,是设计者应该考 虑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借用抽象、隐喻、象征等手法再现 榆林民俗文化是传承当地历史文脉的最佳途径。
如图 6榆林东沙生态公园,设浮雕壁画,描述榆林人扭秧歌 的生活场景,既营造了现代 风格的园林意 境,又加深了 环境的文化内 涵,达到与当 地风土人情文 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一、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1. 基本情况。
袁家村位于陕西礼泉县。
这个村子原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村,但是他们通过巧妙地挖掘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超火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
2. 特色亮点。
美食诱惑:走进袁家村,就像走进了一个关中美食的大集市。
各种地道的美食琳琅满目,像油泼辣子、岐山臊子面、手工凉皮等。
这些美食可都是村民们用传统的手艺制作的哦。
游客们常常是闻着香味就走不动道了,每家小吃店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而且这里的美食价格还很亲民,让游客花很少的钱就能品尝到超多的美味。
民俗风情体验:袁家村完整地保留了关中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古色古香的街巷里,有传统的手工作坊,像铁匠铺、织布坊、醋坊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打铁、织布、酿醋的乐趣。
看着铁匠师傅一锤一锤地打造农具,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的关中农村。
村民们还会穿上传统的服饰,表演一些关中地区的民俗节目,像秦腔戏曲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关中民俗文化的魅力。
3. 成功经验。
村民合作:袁家村的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
他们不是各自为政,而是通过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比如说,在美食街的经营上,大家共同制定规则,保证食品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这样既让游客满意,也让村民们都能赚到钱。
文化挖掘深入:他们深知关中文化的独特性,并且把这种文化深入地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中。
从建筑到美食,从手工艺品到民俗表演,都有着浓郁的关中文化特色。
这就使得袁家村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人全面了解关中文化的体验地。
二、莫干山——洋家乐的聚集地。
1. 基本情况。
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超级优美。
近年来,莫干山兴起了一大批“洋家乐”,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2. 特色亮点。
高端民宿体验:莫干山的“洋家乐”可不是普通的农家乐。
这些民宿大多是由外国人或者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开办的,它们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幸福梅林为例姓名:王婷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吴柏清20070501成部理l:人学硕。
}:学位论文3.2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分析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到一般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它的发展既受城市中心辐射作用和自身城市化内在张力的影响,还受远郊乡村向城市集聚作用的推动。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景观与乡村社会经济景观的结合部,其景观要素主要可分为城市景观要素和乡村景观要素两种。
3.2.1城市景观要素城市景观是典型的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生态单元综合体。
其景观以建筑物群体、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为主(见图3一1),随时代发展而具有很强的时空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城市生活节奏快,景观变化快速,与代表自然景观的农村进行对比,城市景观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在空|'日J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基质的连接度低,景观高度破碎。
城市网络数量多,是人为影响相对集中的地段,在功能上景观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信息流的辐射传播以及文化上的多样性“…。
城市景观由市中心至边缘区,人类活动的强度、方式、人口密度、功能等呈梯度性递变。
图3.1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景观要素第3章城市边缘区乡村景现觇划改计原理3.2.2乡村景观要素乡村景观委素主要包括由山水、农田、果园、防护林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要素(见图3—2),及由乡村聚落、乡土建筑、民俗文化等组成的人文景观要素(见图3—3)。
其中山水、农用、果园、防护林等自然景观又是乡村聚落等人文景观的本底,同时也是乡村人文景观的基本特质。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景观是东方农耕文化的载体,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自然而缓慢的过程。
中国传统的乡村营造了人、自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舒适、祥和,朴实、生态的绿色入居场所”“。
它的尺度亲切宜人,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乡村小环境具有勃勃生机,呈现其中的阳园情趣在物质和精神上维系着过去的社会,体现了人们对聚落共同生活方式的认可,无一不反映着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它隐含的亲情和血脉始终让人觉得它是亲切的。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
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基于成都“三圣花乡”的案例剖析作为成都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的“三圣花乡”景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地处城乡结合部。
区域内的村民自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
因此,三圣乡素有“花乡”美誉。
近年来,按照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统一部署,锦江区充分利用三圣乡背靠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农业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以农村产业发展吸纳农民就近就业,探索出一条产城融合、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新路径。
一“三圣花乡”的基本状况与发展历程(一)“三圣花乡”的基本状况“三圣花乡”景区幅员12平方公里,包括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五个村,并以此建成了以花乡、梅林、菜地、菊园、荷塘为主题的五大景区(见图1)。
图1 “三圣花乡”五大主体景区分布“三圣花乡”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以“花”为主题,“花”是发展经济的资源、吸引游客的媒介及拓展市场的主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三圣花乡”已基本形成以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景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郁,有星级酒店、旅游纪念品商店、乡村旅游接待点300余处;有“梅花知识长廊”“古桩蜡梅盆景园”“吟荷廊”“咏梅诗壁”等人文景观;有“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等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有“成都国际赛车场”“高威体育公园”等运动休闲设施;有“成都传化”“中国兰花博览园”等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三圣花乡”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田园之星”等称号。
(二)“三圣花乡”发展历程从发展阶段来看,“三圣花乡”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小试牛刀”阶段(2003年以前)三圣乡所处位置为成都市的“通风口”,按城市建设规划,该地区是严禁用为建设用地的,且三圣乡紧挨龙泉山脉,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村里的路都是泥路,经济发展呈现“土地不多人人种,即使丰产不丰收”的景象。
休闲农业案例分析
——成都三圣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产业路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4月12日,以“花文化”为媒、以“花资源”致富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民迎来了三桩大喜事: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三圣乡揭幕;国家旅游局向成都市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牌匾;向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牌匾。
一个“以花搭台,以花养乡,以花富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典范鲜活的诞生于川西坝子,揭开了2006年中国乡村文化旅游业的新篇章。
案例分析: 成都三圣乡经过自身努力玉发展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国典范,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多方共赢。
看到这些成就,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总结、去学习的。
一、农业优势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由于肥沃的土壤及便利的灌溉等相关设施让成都这块土地发展得很好。
而三圣乡又富有传统的花卉农业优势。
经过不断发展,三圣乡花卉农业已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
这为三圣乡休闲农业产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二、良好地域通达性和乡村旅游消费市场
成都被喻为“休闲之都”,居民历来就有休闲生活的习惯,对回归田园的雅趣生活的追求热情始终较高,便利的地域通达性更是锦上添花,让这块土地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成都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最早兴起农家乐休闲方式的城市之一,三圣乡现已成为成都
中低收入市民重要的旅游憩息目的地。
三、农业新思路
在都市农业发展上,三圣乡突破原有的“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低级产业链条,并花卉种植业为基础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
三圣乡以成功举办首届花卉博览会为切入点,三圣乡凭借花卉种植优势,以花为主题,打造具有旅游功能的“五朵金花”,形成“一村一品”的差异化旅游品牌。
四、政府大力支持与专家的用心打造
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和帮助,制定规划。
围绕“保护原生态,形成新景观”的理念,赋予5个不同景观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提升了景区与自然环境的质量。
专家学者的匠心独运与精心打造,不断增加景区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招商引资,提升档次。
吸纳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共同打造“五朵金花”各具特色的产业。
不断扩大规模化的梅花,菊花,荷花种植等文化产业链等文化产品项目。
针对“五朵金花”特色,发展健康时尚的低中高挡旅游服务项目。
提升“五朵金花”整体形象。
五朵金花不仅仅实现了从初级农家乐文化向高层次时尚审美文化的跨越,而且实现了农村简单文化产业向规模化经营的复合型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
以上是成都三圣乡发展之路上几点最重要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看到三圣乡的成功,中国又一个乡村休闲旅游基地是否会应运而生呢?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