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乡的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最美乡村“三圣花乡”展评第一节“三圣花乡”发展现状三圣花乡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辖区,涉及村民3840户,13040人。
区域内的村民自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
近年来,在成都市和锦江区领导下,三圣花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促农增收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农业、以品牌塑造形象,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如今的三圣花乡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厚道的乡土民风、便捷的交通、特色花卉菜肴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谈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圣花乡景区包括有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点,又称“五朵金花”。
总面积12平方公里。
距市区 7公里,共有近十路公共汽车可达到景区,车程只有十几分钟,市民出游交通非常便捷。
如今,“五朵金花”以花为媒,以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竞相开放。
“花乡农居”成为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级风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了绘画艺术创作、音乐开发及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艺术村。
在三圣花乡尽赏乡村四季鲜花,看农村风貌,品农家特色餐饮,购乡村特色商品,体验乡村民俗风情,已成为市民独特的体验休闲方式。
2006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988.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811.56万元;2007年,五朵金花共接待游客1100.2万人,代表团2505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6000.64万元,实现税收收入2248万元,全年花卉市场营销额达5.6亿元。
案例-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一、基本情况“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以闻名千古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现辖16个街道办事处。
锦江区至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
近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坚持“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充分利用三圣辖区浅丘地貌的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性地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为主体的“三圣花乡”。
“五朵金花”占地1万3千余亩,花卉种植面积8千余亩,农户有2821户,农家乐328户,景区内各类旅游景点50余处。
其中,“花乡农居”是西南辖区重要的花卉集散批发地,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以上;“幸福梅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梅花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四大梅林之一。
2005年,“五朵金花”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4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321元。
2004年,“花乡农居”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6年4月,“三圣花乡”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5月,又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其中,“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被评为“2005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初步形成了以花卉和新型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特色的“五朵金花”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做法以“五朵金花”为主的三圣花乡景区,是成都市规划的城市通风口、绿化用地,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
过去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不丰收”的景况。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今天的三圣花乡景区已经是“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菜花”的优美田园风光、和谐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三圣花乡1、基本情况“三圣花乡”景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素有“花乡”美誉的三圣街道办事处,区域内的村民自清代以来,就有种植花卉的传统,是全国首批农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于2006年4月被国家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锦江区按照“因地制宜、政府补助、产业支撑、市场化运作、农民参与”的思路,充分利用三圣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创造性的打造了以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主题景区为主的“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景区,探索了农民不再把离乡进城作为进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新市民”。
“三圣花乡”景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度假胜地。
景区先后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森林公园”、“田园之星”。
景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郁,有星级酒店、旅游纪念品商店、乡村旅游接待点300余处;有“梅花知识长廊”、“古桩蜡梅盆景园”、“吟荷廊”、“咏梅诗壁”等人文景观;有“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等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有“成都国际赛车场”、“高威体育公园”等运动休闲设施;有“成都传化”、“中国兰花博览园”等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景区环境优美,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四季花开不断、蝶舞蜂飞,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2009年旅游收入达2.9亿元。
辖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2544元。
2、主要事迹(1)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村。
锦江区三圣乡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过去是“土地不多人人种,即使丰产不丰收”。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充分发挥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红砂村花卉种植销售,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带动了“五朵金花”核心区及核心区外的发展,打造了观光农业特色景区“花乡农居”;依托幸福村梅花种植传统,以梅为主题,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四大梅花基地—“幸福梅林”;依托江家堰村绿色蔬菜品牌,通过城市居民与菜地农户认种代种结对方式,发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体验式观光农业,打造了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江家菜地”;依托万福村近千亩莲藕形成的风景线,利用荒坡美景打造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画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福风光画意村,打造了以艺术创作为主体的“荷塘月色”;依托驸马村菊花种植,形成四季菊园景观,以菊造景,形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打造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相互交融的“东篱菊园”。
三圣乡位于成都市东南部,东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接,西连柳江办事处,北邻成龙办事处。
全乡境内乡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1996年,这里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三圣乡改变了单靠传统农业发展的历史,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使全村农民都富裕了起来。
1、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的分配2003年前后当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
土地转让的价格和土地权属的变更:甲方付给乙方的土地补偿费用(土地租金)每亩每年按田1000元整,地800元整给付,以后每五年增加200元/亩,每年12月底之前付清该年度的土地补偿费用;若遇国家或集体统一规划用地,租用地的地面建筑、作物、及设施赔偿费用归甲方所有。
农民的土地流转过后,当地农民并没有搬迁,实行的是就地安置,就地就业,农民的土地流转了,但是土地的经营权并没有丧失。
以三圣乡红砂村为例,该村采取了以土地入股的办法,以一亩为一股,请有花木种植技术的人来盘活土地。
红砂村在农民土地流转之前,农户种1公顷粮食收入约12 700元,扣除成本费用8 000元,实际所得为4 650元左右,种植1公顷蔬菜可纯收入约18 600元,种植月季花可纯收入约22 400元左右。
土地流转以后红砂村村民的收入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目前该村完成土地流转的村民收入主要有4个来源:一是租金收入。
园区内改造后的房屋租金,户均年收入约2.5万元;二是利润收入。
村民依托宅基地改造后的农居从事插花、餐饮、茶舍等经营性活动的营业收入,户均年纯利润在3.5万元左右。
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分红收入。
入股农民可以得到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约为每公顷27500元。
四是工资收入。
土地上流转后,农民为公司务工,人均可获得年收入约7 500元。
2、旅游片区的打造与科技兴农三圣乡以第一届花博会为契机,以花为媒介,以节会为载体,打破了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走精品农业、都市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的路子,农民经过大规模培训后逐步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格局,通过对该地旅游片区的打造,形成了以红砂村为主的花乡农居片区、以万福村莲藕为主的荷塘月色片区、以幸福村梅花为主的幸福梅林片区、以江家村绿色蔬菜为主的江家菜地片区,集农业种植、经营销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
成都三圣乡旅游景点
成都三圣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三圣乡旅游景点:
1. 三圣村:三圣村是三圣乡的核心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貌。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传统的农村风光,体验农耕文化,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
2. 桦林云海:这是三圣乡最知名的景点之一,位于三圣村东南部的山区。
在适宜的季节,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非常壮观。
游客可以沿着木栈道徒步观赏云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圣麟观:圣麟观位于三圣乡的圣麟村,是赵州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如石刻、石碑和古代建筑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4. 圣坛山:圣坛山是三圣乡最高的山峰,海拔约为1700米。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是登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在山顶可以俯瞰到整个三圣乡的美景,非常壮观。
5. 九连山:九连山是位于三圣乡和邛崃市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以山峰独特连绵有致而得名。
这里山水优美,风光秀丽,是徒步旅行和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以上是一些推荐的成都三圣乡旅游景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然,还有更多的景点和活动等待您的探索。
成都“五朵金花”一、基本情况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总人口2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97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余亩,花卉总销售额接近6个亿,蔬菜种植6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旅游收入达3.2亿元。
占地12平方公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二、四大经验1、建立了高起点的规划平台。
成都市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口号,设想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
成都市和锦江区对“五朵金花”的规划非常重视,在前期论证、规划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和实施方面,始终体现着政府的强势推动和主导地位。
一是土地开发集约化。
“五朵金花”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突出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走出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春有花香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游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
”这就成为了令成都人津津乐道的锦江区“五朵金花”。
二是农房建设景观化。
近年来,三圣花乡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注重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
为使“五朵金花”更加自然、生态、有序,目前正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聚,即将完工的2个农村新型社区占地500亩,能安置农民2.2万人。
学校、农贸市场、社区公共服务站、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建成。
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
锦江区政府和三圣花乡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井然有序,构筑了良好的生态空间,给企业和农户搭建了从事农村休闲娱乐业的市场平台。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
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处于成都的上风口,拥有41 万人口,有着独特的浅丘地貌,坡多土贫,庄稼长势一直不好,乡村农民的收入也普遍较低。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三圣花乡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变劣势为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景点,让三圣花乡从“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土地不多人人种,丰产丰收”的情况变成了现在的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菜花的优美田园风光。
锦江区“三圣花乡”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以其自身的鲜花种植为突破口,让单一的鲜花生产发展成各种各样的鲜花产业。
种植成片的大规模的不同种类的菊花,除了让人们观赏之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菊花加工产品,使游客真正感受到花海菊韵、人文环境的别样体验。
三圣花乡对传统种植业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改革,转变人们对耕作的传统看法,让人们亲身去感受收种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农业发展所经历的沧桑历程。
三圣花乡美丽乡村的建设除了花卉产业方面的整改之外,对于农村建筑的改造也是以城市的建设标准为参照,遵循规划先行,进行科学改造,对农村的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坚持不征地不拆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乡村环境,最终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还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些赞誉都是对三圣花乡美丽乡村建设的肯定和任可。
三圣花乡的成功与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得益于三圣花乡自身的鲜花产业的发展,农民自己的辛勤劳作和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民的收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不断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农村发展体系,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成都三圣乡旅游景点成都三圣乡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北山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位于三江并流区,濒临太湖附近,四面拥绕群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温泉胜地和游客旅游胜地。
现在成都三圣乡已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度假胜地,有诸多网上指定旅游景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
圣堂湖圣堂湖是成都三圣乡旅游度假胜地的一大景点,整个湖面面积达2500亩,湖中绿树苍翠,湖面荡漾,春天湖中芦苇链,秋天湖中柳花飘香,让人流连忘返。
湖边起沙木桥,桥上可垂钓,晚上可驾小船泛舟,欣赏湖中的梦幻夜景,畅游于湖上也是人们的最爱;湖中鱼儿翩翩跃起,莲藕遍布湖面,让游客在湖畔接受大自然的恩惠。
拙木文化拙木文化是成都三圣乡另一大文化景点。
拙木文化主要是以拙木树为根据地,由拙木古林、拙木古墓葬、拙木古建筑等组成,拥有拙木古调、绘画、雕塑等众多的艺术作品,其中有民间诗歌和神话传说,能使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体验当地特色。
此外,还有拙木古建筑,在这里可以看到这里历史上知名人物们留下的拙木古建筑,可以为游客带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和现代景观的独特视觉体验。
三圣乡温泉三圣乡温泉是成都三圣乡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温泉采用暖泉,补泉和冷泉等形式排列,泉水中含有硫酸钙等有益物质,温泉的水域极为宽敞,水的温度温和,湿度湿润,空气中含有温泉的火山灰,能使游客体验至尊休闲旅游。
在温泉度假区,还可以游泳、垂钓、采摘野果、放风筝、登山等一系列活动,可以让游客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上述就是成都三圣乡旅游景点的介绍,这里的美景宜人,自然环境清新安宁,景色优美,游玩体验丰富,有很多古老的历史景点,让游客体验到自然的惊险刺激和轻松的宁静与放松。
如果你渴望领略自然风光,细细品尝历史文化,成都三圣乡是你最佳的选择之一。
一.三圣乡的概况“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全乡人口总数达3.2万人,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三圣乡因三圣庙而生。
三圣庙建于清代,主要用来供奉炎帝神氏农、黄帝轩辕氏、黄帝史官仓颉,后来又改供奉刘备、关羽、张飞。
古代圣贤使此地人气聚集,今朝有识之士又与时俱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使一个普通的城边之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圣乡是一个花乡,温和的气候,适度的雨量,使多种花卉得以蓬勃生长。
这儿的乡民世代养育花木,花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已成鲜花生产基地。
三圣乡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颇受欢迎的活动项目,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村。
该乡先后修建了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梅花博物馆、农业文明记忆馆、荷塘月色画廊等文人景观。
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圣乡于2004年被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又获得IS0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五朵金花”别样红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三圣花乡休闲农科村分析报告一、概况“三圣花乡”坐落于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
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主要景点有:花乡农居,罗家花园,牛王庙,王家花园,荷塘月色,幸福梅林。
花乡农居位于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的红砂村,全村辖4个社,971户。
红砂村种花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种花为生。
已经形成了3000余亩的花卉种植规模,是西南地区最早发展花卉产业的地区之一,经过10余年的经营,已经成为全国花卉产业的重要基地。
如今,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种花、卖花的单一模式,而是发展到以观光、赏花为主题,对花卉的科研、生产、包装、旅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开发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产业。
花乡农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放眼望去,满是激情奔放的红、璀璨夺目的黄、优雅神秘的紫……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2004年花乡农居先后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其依托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按照“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文化润色,产业支撑;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运作模式,成为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范,受到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二、开发程度三圣花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处在一个初级开发的阶段,以花卉为依托,对农民的工作加以改变,离土不离村,运作模式单一。
整体来说,三圣花乡的开发还不够完善,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但是。
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提升空间,再者又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交通及客源等发展前景很大。
三、存在问题1、硬件设施①三圣花乡虽说占地面积大,但是旅游资源过于单一,仅仅以花卉为主打,辅助的游览景点少;②三圣花乡处于城市边缘化地区,交通便利,但是景区内的道路用的是水泥铺装,单调缺乏情趣;③景区内休闲的除了农家乐以外再无其他,无法吸引游客;④景区内部修筑的具有农家风情的建筑物几乎没有,没有特色;2、软件设施①景区缺乏当地的一定文化氛围,没有特色文化;②景区内并没有专职导游进行讲解,不具备景区氛围;③当地老百姓对待游客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不够热情。
三圣乡1红砂村说到这五朵金花很有意思,三圣乡属于锦江区,锦江属于中心城区,带有两个乡。
这两个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已经改成街道的办事处,乡和镇都没有了,但居民还是农民。
为什么还是农民呢?因为城市一定要有通风口,一定要有绿地,而锦江区这块农村,刚好就有一部分规划为绿地和通风口,这不能搞房地产,不能搞高楼大厦,可周边的地区在发展啊,这块地也空气来,搞不好就成了城中村,脏乱差不说,关键是穷,这块地的农民就有意见了,凭什么别的地方可以脱贫致富,这里就该落后。
这两个乡有一个发展工业,问题不大,另一个乡,三圣乡,麻烦就大了。
他是酸性膨胀土地,下雨一把槽,天晴一把刀,既不丰产也不丰收。
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不仅变成城市很难,就连农村也很难做好。
可这儿的农民找到这里的优势:这个区有一个传统的种植习惯,就是大田种花,种花好啊,经济作物嘛,可以解决多收的问题。
但如果不做大,做强,顶多也就是小富,发了财,甚至连小富都做不到,不过温饱而已。
于是他们就自己去申报四川省首届花博会,而且会址选定了最边远的一个村叫红砂村。
这个方案以出来,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之前没这个事啊,省上也没有说什么办花博会啊,再说你要办个省级花博会,肯定得要两个亿。
比如修场馆,酒店什么基础设施,你总要搞吧。
、不要说没这么多钱,就是要有也不能搞个昙花一现吧。
我们绝不能过年放鞭炮,花钱只图一个响,必须办一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还不能花这么多钱。
当时省里正在推广三个政变“就是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
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这里百姓不出一分钱,让企业出。
哪个公司来投资,帮他们修场馆,会完以后就把场馆改成西南最大的花卉市场,交给这家公司经营,等于把市场建好,借给这里开花博会,开完以后还给他,他有市场能盈利。
这儿有场馆不花钱,大家都不吃亏,这就叫双赢。
所以就策划一个方案,把整个红纱村打造成花博会景区,而且还不大兴土木,怎么改呢?不动迁一户农民,把农民的楼房部分给改改,加个顶,刷个墙,围个院子啦,资金嘛,政府出六成,农民出四成,穿衣戴帽,把它变成旅游景点,城里人来一看,啊公园嘛。
【锦江区情、三圣花乡概况】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38万人,辖16个街道,其中有3个为涉农街道。
锦江区是成都市信息资源最富集,人文气息最浓郁,文化交流最迅捷的地区。
“三圣花乡”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
如今的这里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以“花”为媒,充分利用花卉产业的优势注入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
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晗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花卉主题景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欣赏到优美的乡村景色,还可以体验回归田园、拥抱自然的别样情趣,同时也成为了成都独具特色的商务活动中心。
2006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牌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2003年以来,锦江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锦江区统筹城乡实践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为积极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按照不征地、不拆迁,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就地变新城的思路和办法,打造了“五朵金花”,分别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辖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第二阶段从2007年至今,为深化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紧紧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的思路,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坚持高起点定位和科学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优先,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锦江“198”区域完成了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整理,同步建成了高威体育公园和白鹭溪生态公园。
为了加快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步伐。
一.三圣乡的概况
“三圣花乡”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5000亩,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全乡人口总数达3.2万人,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三圣乡因三圣庙而生。
三圣庙建于清代,主要用来供奉炎帝神氏农、黄帝轩辕氏、黄帝史官仓颉,后来又改供奉刘备、关羽、张飞。
古代圣贤使此地人气聚集,今朝有识之士又与时俱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使一个普通的城边之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圣乡是一个花乡,温和的气候,适度的雨量,使多种花卉得以蓬勃生长。
这儿的乡民世代养育花木,花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如今已成鲜花生产基地。
三圣乡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颇受欢迎的活动项目,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村。
该乡先后修建了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梅花博物馆、农业文明记忆馆、荷塘月色画廊等文人景观。
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圣乡于2004年被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又获得IS0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五朵金花”别样红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
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锦江区农村地处城市通风口绿地,且土质系龙泉山脉酸性膨胀土,农业发展不甚理想,锦江区在深入调研的情况下,创造思维,充分利用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2004年,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村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花香农居、荷塘月色等五个分景区。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那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
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花香农居”,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观光农业特色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梅花基地之一;“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施化、产业化生产,形成全国最大菊花培育基地和展示种苗成长过程的观光基地,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通过引进知名画家、自由画家,打造“户户都是画意村”,带动绘画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艺术创作、音乐开发得艺术村。
目前,“五朵金花”错位发展,竞相开放。
2006年,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也在三圣乡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46.9万人,收入1.9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426元增长到7306元,收入增幅超过了成都市城镇居民。
“五朵金花”的品牌优势,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最终实现了农民增收就地变市民、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建设,为城乡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范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金花”竞相开,田园人人爱
幸福梅林:
总面积3000余亩,1500余亩梅花环抱124亩水面。
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多个品种,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主要品种有字梅、江梅、宫粉、玉蝶、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
有农户600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特点。
景区内林木葱茏、竹树掩护,青瓦白墙点缀其间,显得古朴典雅。
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场长廊”、“照壁”、“吟梅诗廊”、“精品梅园”、“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
梅林区域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有绿色网吧、超市、旅游纪念品商品、游客服务中心等。
还拥有100余家特色休闲农家乐,向广大游客提供各种美味可口的乡村美食。
2006年,该村被国家建设部评为“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东篱菊园:
总面积3000余亩,507户农户,当地村民世以种植菊花为主,目前菊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100多个品种,景区拥有盆栽菊花120余万盆。
大田春夏秋冬四季栽种菊花。
景区内满园菊花与“红瓦粉墙”乡村别墅风格农居色彩缤纷、场景壮观。
东篱菊园迎合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望,精美的乡村酒店形成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
今天的东篱菊园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品味菊文化、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荷塘月色:
总面积1074亩,当地农户主要从事花卉、莲藕种植,现有荷塘种植面积600余亩。
“荷塘月色”景区迎合人们爱莲、赏莲的喜好,依托百亩荷塘形成的优美风景,利用自然田园风光打造人文环境,景区道路两边设立了姿态各异的艺术雕塑,吸引了中国著名油画家、雕塑家、国画家从事艺术创作,逐步形成了万福春光画意村,使荷塘月色散发出独有的艺术气息。
景区内有良好的生态植被,有收获季节赏画廊、精品观赏荷塘、莲花广场、乡村天宫、万福春光画意村等景观。
荷塘水岸生态景观与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借景,形成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适合旅游和居住。
景区还形成了书画加工、画框、画具生产、颜料、画笔、油布批发销售等产业。
江家菜地:
总面积3000余亩,以时令蔬菜、水果种植为主体,当地村民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同时以“休闲、劳作、收获”的形式吸引游客认种蔬菜,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成为现代都是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江家菜地还是许多学校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