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科常见术式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8
近端胃切除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手绘图谱一看就懂!胃食管结合部一般指食管远端与胃近端的部位,该部分发生肿瘤后,需要根治性切除近端胃。
术中需要根据肿瘤的形态学改变,保证肿瘤切缘的前提下,裁剪保留的近端胃,进行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术的吻合方式主要分为食管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和食管空肠吻合(esophagojejunostomy)一般应用于全胃切除的R-Y吻合单纯食管胃吻合较全胃切除术有提高营养吸收、维持体重的优势,但由于近端胃切除术去除了贲门结构,其较高的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排空障碍。
于是外科医生们在这一问题上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
第一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双通道吻合法(double-tract reconstruction),在 Treiz 韧带下方 15~20 cm 处切断空肠闭合远端空肠残端,并上提远端空肠至食管断端下方食管与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或者侧侧吻合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 10~15 cm ,空肠与残胃行侧侧吻合近端空肠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 40~45 cm 与空肠端侧吻合,或行侧侧吻合(需要闭合近端空肠残端)理论上该吻合法可以实现食物双向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胃食管吻合的远期不良症状。
双通道吻合法对残胃容量的要求较低,更容易经食管裂孔完成高位下纵隔内的吻合,其适应证范围大于双肌瓣吻合(后面将介绍),然而其缺点为部分病人无法从保留的远端胃中充分获益。
第二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双肌瓣成形术 [Double-flap technique (DFT)]经典的食道空肠吻合或者食道远端胃吻合,最大缺点就是缺失贲门之后,消化液向食道的反流,让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医生们在抗反流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功能性食管胃吻合方法应用而生,双肌瓣吻合就是其中一种,其安全性及抗反流效果均已被研究证实。
切除肿瘤部位的食管胃后,需要游离食道4-5 CM游离食道、残胃充分后,在残胃上做「H」形标记,准备游离浆膜,约为3.5×2.5CM大小。
消化道重建术作者:梁寒、李勇当当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胃壁的黏膜层很厚,是一层类似皮肤的特殊保护屏障。
苦、辣、咸、甜,冷、硬、酸、碱,各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在胃内研磨、搅拌、储存,是食物粗加工的重要器官。
全胃切除后,食物不经过储存直接进入肠管,必然表现出食量减少、消化不良、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随之发生贫血、体重减轻等无胃综合征之表现,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自1897年Schlatter首次成功完成全胃切除、食管一空肠吻合术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外科学者们先后创建了70余种消化道重建术式。
尽管术式有多种,归纳起来其设计思想不外有二:一是构建空肠代胃袋,增加食物的储存量,延缓食物通过的时间。
二是尽量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其手术做法:(1)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的食管一空肠吻合术;(2)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的食管一空肠吻合术;(3)食物部分通过十二指肠的食管一空肠吻合术。
一、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的食管一空肠吻合术1.1 Lahey法距Treitz韧带60cm处提起空肠,行食管一空肠端侧吻合。
在吻合口下方约40cm处行输入段空肠与输出段空肠Braun吻合,吻合口长约10cm。
Braun吻合可防止胆汁逆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图7-1)。
说明:该做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姑息性全胃切除术及全身状态较差的病人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但该吻合法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与食管一空肠端侧吻合有关。
1.2 Day和Cunha法该方法与Lahey法设计原理基本相同。
是在Lahey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Braun吻合,两个Braun吻合口相距5~8cm(图7-2)。
说明:该方法增加了一个Braun吻合的目的,是为了延缓食物在吻合段肠内的储存时间。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该法较Lahey法在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和在增加食物储存时间方面均有一定的优点。
我们对全胃切除术后几种重建方式进行随访及排空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种重建方式在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较其他术式好,推荐采用该重建术。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有几种重建方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1)残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Billroth I 式):胃残端直接与十二指肠吻合。
(2)残胃空肠吻合术( Billroth II 式):胃残端与空肠吻合。
又因吻合口的全口或半口,位于结肠前或结肠后,输入端对大弯或小弯而分很多术式:霍氏法(Hoffmeister)结肠后,部分胃断端与空肠吻合,输入段对小弯侧。
波式法(Polya)结肠后,全部胃断端与空肠吻合,输入段对小弯侧。
莫氏法(Moynihan)结肠前,全部胃断端与空肠吻合,输入段对大弯侧。
艾氏法(v.Eiselsberg)结肠前,部分胃断端与空肠吻合,输入段对小弯侧。
Braun吻合:在输入段和输出段间加做吻合。
改良Billroth II 式吻合:①距离空肠起始部20cm处对系膜缘切开肠壁约2cm切口;②自该切口置入100mm直线切割吻合器,钉仓和底座分别置于输入、输出袢行输入或输出袢侧侧吻合;③自空肠切口处置入25mm管状吻合器底钉座;④自残胃前壁开口置入25mm管状吻合器,与空肠行端侧吻合;⑤直线切割闭合器或单闭合器闭合胃壁开口。
(3)残胃空肠Roux-en-Y 吻合术:空肠长臂与残胃端端吻合,短臂在Treitz 韧带下10~15cm之空肠行端侧吻合。
两吻合口距离应在40cm以上。
(4)残胃十二指肠间空肠间置吻合术。
由于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始终是治疗胃癌最基本的术式。
使得我们在考虑其指征和病人预后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旨在减少该手术常见的一些并发症,以期在延长病人生存期的同时也兼顾到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慎重选择重建方式改良Billroth II式吻合示意图Billroth II式Braun吻合示意图Roux-en Y吻合示意图在以上吻合方式中,我们推荐:1、如果患者残胃足够,能行Billroth I式吻合的,尽量行Billroth I式吻合,Billroth I式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吻合后食物经过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