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63
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健康教育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已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主要方法。
然而,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
本文将从术后康复护理、饮食调理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为您提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的健康教育。
一、术后康复护理1.定期进行康复锻炼:术后适度的康复锻炼对于恢复功能和减少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复发率非常重要。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
2.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以保持伤口的干燥和通风。
3.避免受伤:术后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参与危险活动,以免再次受伤。
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意外碰撞。
二、饮食调理1.高蛋白质饮食:术后饮食应以高蛋白质为主,如鱼、瘦肉、豆制品等。
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康复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2.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D和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促进骨折愈合。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乳制品、鱼类等。
3.戒烟限酒:术后应避免烟酒刺激,因为烟酒会延缓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三、心理疏导1.积极的心态: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亲友的交流,参加康复小组等方式,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2.合理安排时间:术后康复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的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3.寻求专业帮助:术后康复过程中,如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的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术后康复护理、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综合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态,以期早日康复。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查房查房时间:xxxx年xx月xx日病人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年龄:XX岁,病历号:XXXXX一、住院期间治疗情况1.骨折疼痛控制:-病人持续接受镇痛治疗,根据VAS评分控制疼痛,疼痛评估每4小时一次。
-按时接受辅助性镇痛方法,如冷敷和温敷进行疼痛缓解。
-疼痛评估显示,疼痛得到了减轻,但病人对活动仍有一定程度的疼痛。
2.功能锻炼:-康复师协助病人进行肱骨颈骨折后早期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以促进肌肉力量恢复和关节活动度增加。
-已开始进行手部和臂部运动训练,如手指握力、臂部伸展和屈曲等,病人配合积极,进展良好。
3.抗感染治疗:-病人持续接受抗生素治疗,预防并发感染。
-无切口出血、渗液或红肿,局部未见明显感染迹象。
4.便秘预防:-病人给予高纤维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以预防便秘。
-病人每日记录排便情况,无便秘表现。
5.睡眠和情绪状况:-病人睡眠良好,无夜间疼痛或睡眠障碍。
-病人精神状态稳定,无焦虑或抑郁表现。
二、生命体征观察:1. 血压:收缩压为xxxmmHg,舒张压为xxxmmHg,稳定在正常范围。
2. 心率:xx次/分,节律规整。
3. 呼吸:xx次/分,无呼吸困难。
4. 体温:xxx℃,在正常范围内。
三、创口观察:1.骨折创口:-无红肿渗液,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
-继续进行伤口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已开始进行伤口处的水疗和物理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2.静脉通路:-静脉通路通畅,无局部红肿、渗液或其他不适。
-治疗期间定期更换注射泵内的输液管,以预防感染。
四、辅助检查及特殊检查:1.X线检查:-最近一次X线显示骨折位置稳定,未见明显移位和新骨缺损。
- 下次复查拍片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
2.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五、家属关怀和教育:1.家属关怀:-家属关注病人的康复情况,定期探视并提供心理支持。
-家属积极配合医院的康复计划,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肱骨外科颈骨折发生于肱骨大、小结节的远端肱骨干与肱骨头交界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接处。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者。
在45岁以上,特别是女性患者,年龄增长与骨折发生率几乎呈正相关。
年轻患者多与严重创伤有关。
(一)病因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
前者是因患者跌倒时以手、前臂或肘部着地,传达暴力至肱骨颈与肩关节处产生杠杆作用而造成骨折,而中老年人由于骨质有不同程度疏松,肱骨近端骨质原有的强韧性几乎完全消失,即使较轻的外力,也可引发骨折,骨折多呈粉碎状。
直接暴力冲击肩部也可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与交通伤或高速运动如滑雪、肩部受到撞击,暴力方向多由前外向内后,造成骨折移位大,往往伴有血管神经的损伤。
(二)骨折分型按损伤机制可分为4类。
1.无移位骨折。
2.外展型骨折骨折远端呈外展、近端相应内收,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且常有互相嵌插,多见于老年人。
3.内收型骨折骨折远端段内收,近端段相应外展。
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互相嵌插,多见于青少年。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三)临床表现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
体格检査可发现肩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并可见伤肢短缩,在肩及腋部可触及骨折断端和闻及骨擦音。
受伤几天内会出现局部青紫并沿上肢及胸臂向下扩散。
外展型骨折时,远端肢体取外展位,颇似肩关节脱位,但肩峰下不空虚。
而单纯肩关节脱位时,肩峰下空虚并呈方肩畸形, Dugas 征阳性。
腋动静脉、臂丛神经紧贴与肩关节内侧,骨折时可直接损伤这些组织。
神经损伤更常见,但如有血管损伤,神经多同时受损。
老年人动脉硬化,更容易损伤。
(四)诊断1.拍摄肩关节正位及侧胸位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并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2.在普通X线片上难以明确显示的骨折,CT能清晰呈现。
3.检时还应注意血管神经情况。
(五)治疗1.非手术治疗因手术易发生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治疗中首选闭合复位外固定方法,而理想的外固定方法应能有效的保持复位后骨折位置,又能允许患肩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健康指导肱骨外科颈位于大小结节和肱骨干之间,为骨松质与坚质骨邻界的部位,最易发生骨折,且多为间接外力所致伤。
例如跌倒时手或肘先着地,外力向肩部冲击所致。
伤后肩部疼痛、肿胀,但肩部并不失其膨隆饱满的外观。
肩部多有较大的血肿,大结节下方有明显压痛。
(一)无移位者的治疗及护理一般可仅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周,早期由于外伤疼痛不适,可卧床休息几天。
仰卧休息时,头肩部稍抬高,患侧上肢下面垫枕使之与躯干平行放置。
避免前屈或后伸。
对有移位者,采取闭合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复位后立即开始功能锻炼,尤其中老人,肩关节很容易因不活动而僵硬。
夹板固定期间,注意肢端血液循环,也注意夹板不要松开或对任何部位产生压迫。
当患者的一侧上肢固定后,生活很不方便,须注意帮助患者。
扶持患者从床上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部疼痛。
对于骨折极不稳定、移位较大、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常进行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用三角巾吊起患肢并将患肢用绷带固定于胸壁前。
(二)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手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的肢端血液循环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有无压迫神经和血管的现象,手部是否有肿胀等。
如有因外固定过紧引起肢体肿胀,患肢肢端出现血液循环差,皮肤发冷、发紫、静脉回流差等症状,应立即告知主管医生,术后早期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
术后及时练习握拳及肘、腕、手指活动,但外展骨折禁忌患肢外展,内收骨折禁忌内收。
最初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一周后可以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轻度伸、屈),活动范围可以逐步加大,切不可操之过急。
对有顾虑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至少每天活动2~3次。
活动时嘱患者肌肉放松,在无痛的范围内活动练习。
(三)健康教育(1)、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意义,以提高认识,取得合作。
(2)、进行具体指导: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各种活动。
练习次数由少到多,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
伤后第3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