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4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2018年9月份《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注意:从以下5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太阳能的利用综述总则: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对比,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建设成本、发展规划、适用场合等。
撰写要求:<1)简单介绍太阳能利用现状。
<2)太阳能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化学转换之间的对比。
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建设成本、发展规划、适用场合等。
<3)对太阳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
<4)进行总结。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三号,黑体)学习中心<四号,黑体)层次<四号,黑体)专业<四号,黑体)年级<四号,黑体)学生<四号,黑体)辅导教师<四号,黑体)完成日期 <四号,黑体)<2)正文格式: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 <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居左)三级标题 <小四,宋体,加粗,居左)作业提交: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8年9月3日前。
注意事项:独立完成作业,不准抄袭其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题目二:风光发电互补技术总则: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容量的合理配置,既可保证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又可降低发电系统的造价,是一种经济合理的供电方式撰写要求:<1)首先介绍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发电辅导资料十三主题:第八章氢能与燃料电池(第1-3节)学习时间:2014年6月23日—6月29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氢能与燃料电池(第1-3节)一、学习要求了解氢和氢能的特点及其利用情况,掌握主要的氢的制取和储存方式,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理解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氢能与燃料电池(一)氢和氢能氢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首位,是已知最轻的元素。
标准状态下,氢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空气的1/14.5。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排第三。
除了空气中的少量氢气,绝大部分氢元素都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主要存在水中。
若把全球水中的氢都提炼出来,约有15亿亿吨,所产生的热量是地球上化石燃料的9000倍。
(二)氢能及其利用方式氢能主要是指氢元素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或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
利用氢能的方式很多,包括:-直接作为燃料提供热能或在热力发动机中做功;-制造燃料电池,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产电能;-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核能;等等。
(1)氢燃料氢的含热量很高,燃烧时释放热量>140MJ/kg。
氢气燃烧性能好,点燃快,燃点高,混入4%~74%的空气时仍能稳定燃烧。
氢是最清洁的燃料,燃烧后只生成水和微量的氮化氢。
氮化氢经适当处理后也不污染环境。
将来,氢有可能取代石油,成为使用最广泛的燃料之一。
(2)氢的核聚变氢的核能利用,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发生质量亏损时释放出的能量为E = mc2。
氢的核聚变能量比铀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若干倍。
且核聚变过程中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无污染。
一旦受控的氢核聚变获得成功,人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3)氢燃料电池氢能可以输送、储存、大规模生产并且能再生利用,基本无污染,具有无可比拟的潜在开发价值。
(三)氢能的应用历史16世纪就有人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得到过氢气。
1766年有论文详细介绍了氢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1938年,有人提出以氢为航空器燃料的设想。
新能源发电辅导资料十四主题:第八章氢能与燃料电池(第4-6节)学习时间:2014年6月30日—7月6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氢能与燃料电池(第4-6节)一、学习要求了解氢和氢能的特点及其利用情况,掌握主要的氢的制取和储存方式,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类型,理解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二、主要内容第四节燃料电池概述(一)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燃料电池的研究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燃料电池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航天领域。
20世纪50年代,在膜和催化剂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
(二)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中间的电解质及外接电路组成。
工作时,一般向阳极供燃料(氢),向阴极供氧化剂(氧)。
不断从外部供给燃料和氧化剂,燃料电池即可连续发电。
最主要的燃料是氢。
氧化剂是氧气或空气。
为加速电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的电极上往往都有催化剂。
催化剂一般做成多孔材料,以增大燃料、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截面。
这种多孔电极称为气体扩散电极。
由一个阳极、一个阴极和相关的电解质、燃料、空气通路组成的最小电池单元称为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重叠连接形成的整体,称为电堆。
实用的燃料电池均由电堆组成。
燃料电池就像积木一样,可以根据功率要求灵活组合,容量小到为手机供电、大到可与常规发电厂相提并论。
(三)燃料电池系统的构成燃料电池系统,除燃料电池本体(发电系统)外,还有一些外围装置,用于燃料重整供应、氧气供应、水管理、热管理、逆变、控制、安全等。
这是大容量燃料电池可能具有的结构。
不同类型、容量和适用场合,有些部分可能被简化甚至取消。
例如微型燃料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燃料电池。
(四)燃料电池发电的特点与干电池与蓄电池不同,燃料电池不是能量储存装置,而是能量转化装置。
《新能源发电》作业考核45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九五”期间已建成投产和已开工兴建的核电站共有浙江、广东、辽宁、江苏等4座,这些电站的选址都在沿海岛屿,这主要是为了()A.考虑辐射安全B.便于核废料处理C.便于运输设备D.减小可能的核泄漏所造成的影响参考答案:D2.目前世界范围内,生物质发电主要集中在()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加拿大D.中国参考答案:B3.下列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能源是()A.核能B.生物质能C.石油D.太阳能参考答案:D4.由于汽车要以燃烧汽油为动力,燃烧后将排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前三种气体。
A.可吸入颗粒物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参考答案:B5.下述能源中,由太阳能转化转化来的是()A.核能B.生物质能C.潮汐能D.地热能参考答案:B6.来自自然界,不需要加工或转换而直接加以利用的能源叫做()A.新能源B.可再生能源C.一次能源D.二次能源参考答案:C7.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以下哪种方式?()A.光电转化B.光化学转化C.光热转化D.减光音转化参考答案:C8.下列哪种气体的浓度增加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A.二氧化碳B.甲烷C.氦气D.水蒸气参考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A.地热能发电站B.户用光伏发电C.利用燃气轮机进行天然气发电D.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发电参考答案:C10.氢—氧燃料电池实际上是水电解的()装置A.正B.逆C.阳D.阴参考答案:B11.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合动力是指()A.氢能和电能B.氢能和燃油C.电能和燃油D.液化天然气和电能参考答案:C12.风能是属于()的转化形式A.潮汐能B.太阳能C.生物质能D.其他能源参考答案:B13.下列不是可再生能源的有()A.太阳能B.风能C.煤炭D.生物质能参考答案:C14.下列哪项不是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A.消费总量大,人均消费水平低,利用技术落后B.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凸显,石油进口依存度高C.化石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压力大参考答案:B15.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B.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C.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参考答案:B16.引起潮汐的原因()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参考答案:D17.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D.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参考答案:D18.下列哪一项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A.安装碳捕获技术的煤电B.户用风力发电系统C.“煤变油”技术D.洁净煤利用技术参考答案:B19.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参考答案:C20.下面那一项不是生物质能发电的优点?()A.电能质量好B.不具有波动性C.不具有间歇性D.发电效率高参考答案:D二.多选题21.下列各项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生物能B.汽油C.石油、天然气参考答案:BD22.下列有关沼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沼气也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能源C.我国北方有利于生物物质发酵产生沼气D.沼气属来自太阳辐射的、可再生能源参考答案:AD23.利用核能发电的优点是:()A.可再生、能重复利用B.能量密集、燃料运量小C.分布广、储量大、易燃烧D.地区适应性强参考答案:BD24.7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增加速度最大的能源是()A.煤炭B.石油、天然气C.水能D.核能参考答案:BD25.纤维类生物质主要包括下列哪些成分()B.半纤维素C.木质素D.几丁质参考答案:ABC26.农村用的沼气属于:()A.一次能源B.二次能源C.常规能源D.新能源参考答案:BD27.石油主要组成的元素为()A.碳B.氢C.氧D.磷参考答案:AB28.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能源危机的产生其表象和本质问题是()A.产量问题B.加工水平问题C.价格问题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29.从能源利用条件看,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A.煤烟型B.石油型C.SO2型D.SO2和烟尘参考答案:AD30.7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增加速度最大的能源是()A.煤炭B.石油、天然气C.水能D.核能参考答案:BD三.判断题31.光伏设计用辐射单位为kwh/m2T.对F.错参考答案:T32.光伏发电与选址、地表日照强度、反射率等因素均有关系T.对F.错33.SPV技术就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使太阳的辐射能通过半导体物质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T.对F.错参考答案:F34.光伏发电电价由于成本较高,电价较高T.对F.错参考答案:T35.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全部采用生物质原料,在专用生物质锅炉中燃烧,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动机发电T.对F.错参考答案:T36.光热发电的英文简称为SPVT.对F.错参考答案:F37.甲醇作为发电燃料,是当前研究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重要课题T.对F.错参考答案:T38.生物质能资源可以划分为:农作物类、林作物类、农作物废弃物类、水生藻类、可以提炼石油的植物类和光合生成微生物类T.对F.错参考答案:T39.被遮蔽的电池组件既不能视为电源也不能视为负荷T.对F.错参考答案:F40.在配额制度下,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得到的是相同的价格T.对F.错参考答案:T41.光伏发电不会对电网电压、频率控制产生影响T.对F.错参考答案:F42.生物质燃气发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是气化炉及热解技术T.对F.错参考答案:T43.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T.对F.错参考答案:F44.光伏发电的英文简称为CSPT.对F.错参考答案:F45.在“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生物质能T.对F.错参考答案:F。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风力发电技术学习中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11年秋季学号: 111213409817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2013 年08月14 日风力发电技术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撰写要求:(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
(2)比较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
(3)介绍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4)对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5)正文字数4000字符左右。
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我国风力发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到1985年以后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阶段。
自2005年起,我国风电规模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风电新增容量每年都增加超过100%,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成为世界风电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71万千瓦,居世界第4位,但是风电在我国整个电力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比较低。
我国将在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江苏沿海等省区建设十多个百万千瓦级和几个千瓦级风电基地。
根据目前国内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1.5亿千瓦。
2 风力发电机2.1恒速恒频的笼式感应发电机恒速恒频式风力发电系统,特点是在有效风速范围内,发电机组的运行转速变化范围很小,近似恒定;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能频率恒定。
通常该类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组为鼠笼式感应发电机组。
恒速恒频式发电机组都是定桨距失速调节型。
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力机使发电机转速保持在恒定的数值,继而使风电机并网后定子磁场旋转频率等于电网频率,因而转子、风轮的速度变化范围较小,不能保持在最佳叶尖速比,捕获风能的效率低。
2.2变速恒频的双馈感应式发电机变速恒频式风力发电系统,特点是在有效风速范围内,允许发电机组的运行转速变化,而发电机定子发出的交流电能的频率恒定。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风力发电技术学习中心:安徽滁州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13年春季学号: 201108038701学生:袁绍文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 2015年01月22日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第一章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风力资源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10m高度层风能资源总量为3226 GW,其中陆上可开采风能总量为253 GW,加上海上风力资源,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近1000 GW。
如果风力资源开发率达到60%,仅风能发电一项就可支撑我国目前的全部电力需求。
我国利用风力发电起步较晚,和世界上风能发电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风力发电是20世纪8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研制的风机主要为1 kW、10 kW、55 kW、220 kW等多种小型风电机组,后期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岛和风场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
至今,我国已经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山东荣城、辽宁营口、黑龙江富锦、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和海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灌云及盐城等地兴建GW级风电场。
截止2007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 GW,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0.8%左右,比2000年风电发电量增加了近10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5位。
第二章比较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一.当前风力发电机有两种形式:1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大、中、小型)2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大、中、小型)。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技术发展的比较快,在世界各地人们已经很早就认识了,大型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已经可以做到3-5兆瓦,一般由国有大型企业研发生产,应用技术也趋于成熟。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地热能的利用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完成日期:地热点能利用的现状1、引言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1)200一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一200℃,双工质循环发电、制冷、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0一150℃,双工质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干燥、脱水加工(4)50一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干燥。
(5)20一50℃,休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常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近年来,国外十分重视地热能的直接利用。
因为进行地热发电,热效率低,温度要求高所谓热效率低,是指地热发电的效率一般只有6.4%一18.6%。
所谓温度要求高,是指利用地热能发电,对地下热水或蒸汽的温度要求一班在150℃以上;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其经济性。
而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量的损耗要小得多,并且对地下热水的温度要求也低得多,15—180℃的温度范围均可利用。
在全部地热资源中,这类个、低温地热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远比高温地热资源大得多。
但是,地热能朗直接利用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受载热介质——热水输送距离的制约。
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丁业加工、民用采暖和空调、洗浴、医疗、农业温室、农田港溉、土壤加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能源。
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易。
在直接利用地热的系统中,尽管有时因地热流中的盐和泥沙的含量很低而可以对地热加以宣接利用,但通常都是用泵将地热流抽上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高温气体和高温液体后再使用。
地热能直接利用中所用的热源温度大部分在40℃以上。
如果利用热泵技术,温度20℃或低于20℃的热液源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热源来使用。
新能源发电辅导资料十主题:第六章地热能及其利用(第4-6节)学习时间:2014年6月2日—6月8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地热能及其利用(第4-6节)一、学习要求了解地热资源情况和地热能利用的发展历史。
掌握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和原理。
理解发展利用地热能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
二、主要内容第四节地热能利用的发展(一)世界地热能直接利用世界上许多地区很早就开始了对地热能的利用。
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也至少有几千年。
早期主要是利用天然温泉和地下热水、天然蒸汽。
1812 年,意大利人就从地热泉水蒸发残渣中提取硼酸。
1827 年,意大利人率先利用天然地热蒸汽参与加工。
20 世纪,地热资源开始被用于发电和一些新型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利用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
20 世纪中叶开始,地热大规模开发利用渐渐盛行。
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易。
直接利用是当前国内外地热能开发的最主要形式。
(二)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温泉利用的记载。
1995年利用的地热总容量近200 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一位。
到2000 年,地热利用总量超过100 亿千瓦时,继续高居世界首位。
(三)地热发电的发展自1904 年第一次地热发电成功以来,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美国、墨西哥、前苏联、日本、菲律宾、萨尔瓦多、冰岛和中国也陆续开展地热发电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建设。
尤其是1970s以来,地热发电有了较快的发展。
美国从1973 年开始进行干热岩的地热开发试验。
英国、日本、法国也陆续开始进行干热岩开发试验。
用150℃以下的中低温热水发电的研究,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日本建过两座利用150℃地热水发电的1MW 试验电站。
世界之最世界第一个地热电站-拉德瑞罗据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统计,2004 年全球直接利用地热能超700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了11232 亿桶石油;同时,减少CO2 排放量5933 万吨。
大工2019秋季大作业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题目一:风力发电技术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大工19秋《新能源发电》大作业及要求题目一:风力发电技术总则: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发电机是风力发电机组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装置,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撰写要求:(1)介绍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
(2)比较各种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
(3)介绍相关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4)对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风力发电技术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地球上课利用的常规能源日趋匮乏。
据专家预测:煤炭还可以开采221年、石油39年天然气只能用60年,如何能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有计划地利用常规能源、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目前电能产生主要靠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产生大量污染,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风力发电必将成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和重点开发的能源之一。
一、风力发电技术概念风能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将其用于发电却只有100多年时间。
1887~1888年冬,美国人布拉什安装了一台被现代人认为是一台自动运行的且用于发电的力机。
这台发电机仅为12kW,却是庞然大物——叶轮直径足有17m,有144个由雪松木制成的叶片。
风力机运行了20年,用来给他家地窖里的蓄电池充电。
1891年由丹麦P.L.Coat教授设计建站的采用蓄电池充放电方式供电,并获得试验成功和推广,是世界上第座风力发电试验站。
直至1910年,丹麦已建立起一百座5kW~25kW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力发电站,在十九世纪束,丹麦就拥有工业用风力机2500多台,提供2942×410W的动力,还有4600多台的农用风力机,其后,小型风力发电机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国相继开始研制中型、大型风力发电机,1939年美国研制成功额定功率为1250kW的风力发电机,其设计风速为13.4m/S,凰轮直径为53.3M,塔高45m,安装在山高为610m的佛蒙特州的拉特兰的格兰德帕圆顶山上,这是一座当时世界容量最大的卧轴风力发电站。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燃料电池的利用学习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年级: 2012 年秋季学号: 121038309595学生:周博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 2014年2月 27 日燃料电池的利用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被称为继水电、火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装置。
国际能源界预测,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最有吸引力的发电方式之一。
一.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原理1. 燃料电池发展现状现今燃料电池在国内外已经被认可为今后动力技术发展的大方向,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实验,各国政府也在政策法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近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出资在全球5个国家6个城市进行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示范运行。
斯图加特大学汽车系已经开设了燃料电池的专门课程,可见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外已经日趋成熟。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从1993年到2000年先后推出了NecarI到NecarV和Nebas等系列燃料电池概念车。
在上文提到的在欧洲已经开始实施的“欧洲清洁城市运输项目(CUTE)”中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功不可没。
宝马车公司与德尔福公司合作开发车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FC),并将其运用在7系轿车。
通用公司继AUTOnomy燃料电池概念车在2002年底特律车展上亮相之后,又推出了Hy-Wire全新概念车,该车的安全极速可达到160公里/小时。
另外,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从2003年6月开始在东京都市区使用“氢动三号”作为邮件的运送车辆。
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最新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与先进的新式燃料电池也已经打造出一款全新的高效率、零排放名为“焦点”(Focus)的轿车。
日本自2003年起对燃料电池汽车实施免税制度以鼓励其发展。
丰田公司在2002年底宣布在日、美销售燃料电池车,和日产合作开发混合动力电动车。
大工14秋《新能源发电》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 ()是利用地下热水来加热某种低沸点工质,使其产生具有较高压力的蒸汽并送入汽轮机工作的发电技术。
A. 闪蒸地热发电
B. 联合循环地热发电
C. 双循环地热发电
D. 干热岩地热发电
?
正确答案:C
2. 1967年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性潮汐电站于()建成。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印度
?
正确答案:C
3. 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海浪主要可以分为()、涌浪、近岸浪三种类型。
A. 大浪
B. 巨浪
C. 风浪
D. 狂浪
?
正确答案:C
4.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电站是美国的()。
A. 盖尔瑟斯地热电站
B. 蒂维地热电站
C. 塞罗普列托电站
D. 拉德瑞罗地热电站
?
正确答案:A
5. 下列选项有关海洋能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清洁无污染
B. 稳定性差
C. 蕴藏量丰富
D. 能量密度低
?
正确答案:B。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题目: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康永红完成日期:年月日大工15秋《新能源发电》毕业清考大作业及要求注意:从以下3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总则: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容量的合理配置,既可保证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又可降低发电系统的造价,是一种经济合理的供电方式。
撰写要求:(1)首先介绍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2)介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结构。
(3)分析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运行。
(4)对风光互补发电技术进行趋势展望。
(5)正文字数2000字符左右。
格式要求:(1)封面格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三号,黑体)学习中心(四号,黑体)层次(四号,黑体)专业(四号,黑体)年级(四号,黑体)学生(四号,黑体)辅导教师(四号,黑体)完成日期(四号,黑体)(2)正文格式: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三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居左)作业提交: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5年10月23日前。
注意事项:独立完成作业,不准抄袭其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题目二:生物质能及其利用总则:生物质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在全球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质能可循环再生,资源分散,环保,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撰写要求:(1)简单介绍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现状。
(2)介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原理。
(3)对生物质能利用和发展趋势的展望。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海洋能的利用
学习中心:开化电大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年春季
学号: 131542309083
学生:江晓波
辅导教师:康永红
完成日期: 2015年 03 月04日
海洋能的利用
一、海洋能的利用历史和现状
在大海中,真正最有力量的,并不是那些看起来气势汹汹的波涛,而是默默无声地蕴藏在海水中的热能。
同样面积的海洋要比陆地多吸收10%~20%的热量,海水的热容量比土层大两倍,比花岗岩大五倍,比空气大3100多倍,因此海洋成了地球上吸收太阳能的最大热库。
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出过海水温差发电的设想,经过科学家们的多年研究,1926年11月15日,在实验室里首次研究成功海洋的温差发电。
但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性海水温差发电厂直到1979年8月才在美国夏威夷问世。
这座电厂的发电能力为50千瓦,它设在一艘驳船上。
同年8~12月作了试发电。
这次发电成功表明,海水温差发电将很快具备商业价值。
海洋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
如果将这些储热的1%转化成电力,也将相当于有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为美国现今发电能力的20倍以上。
海洋能利用最早是从利用潮汐能开始的。
11世纪就出现了潮汐磨坊。
1966年法国建成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见彩图)。
1981年中国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第一台 500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世界第一个波能转换装置的专利是法国于1779年取得的。
1965年,日本研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获得成功。
现在日本、英国、挪威和中国等国家正在进行多种波力发电试验研究,其中较大型的是日本等 5国在日本海试验的“海明号”波力发电船,第一期试验年发电量19万度,并初步成功地把电力输送到了岸上。
日本还建立了岸式波力发电试验站。
中国研制出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的新型波力发电装置,装在南海海域航标灯浮上试用。
1881年法国人首先提出海水温差能利用的原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用在研究海洋热能转换的经费在世界上占居首位。
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岛海域驳船上进行了50千瓦装机容量海水温差发电试验。
其后,日本在瑙鲁岛建立岸式试验性海水温差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
二、海洋能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1、海洋温差发电
是以非共沸介质(氟里昂-22与氟里昂-12的混合体)为媒质,输出功率是以
前的1.1~1.2倍。
一座75千瓦试验工厂的试运行证明,由于热交换器采用平板装置,所需抽水量很小,传动功率的消耗很少,其他配件费用也低,再加上用计算机控制,净电输出功率可达额定功率的70%。
一座3000千瓦级的电站,每千瓦小时的发电成本只有50日元以下,比柴油发电价格还低。
人们预计,利用海洋温差发电,如果能在一个世纪内实现,可成为新能源开发的新的出发点。
2、潮汐发电
汹涌澎湃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悄然退去,留下一片沙滩。
海洋这样起伏运动,日以继夜,年复一年,是那样有规律,那样有节奏,好像人在呼吸。
海水的这种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就是潮汐。
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据初步估计,全世界潮汐能约有10亿多千瓦,每年可发电2~3万亿千瓦时。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达18000千米,据1958年普查结果估计,至少有2800万千瓦潮汐电力资源,年发电量最低不下700亿千瓦时。
世界著名的大潮区是英吉利海峡,那里最高潮差为14.6米,大西洋沿岸的潮差也达4~7.4米。
我国的杭州湾的"钱塘潮"的潮差达9米。
据估计,我国仅长江口北支就能建80万千瓦潮汐电站,年发电量为23亿千瓦时,接近新安江和富春江水电站的发电总量;钱塘江口可建500万千瓦潮汐电站,年发电量约180多亿千瓦时,约相当于10个新安江水电站的发电能力。
早在12世纪,人类就开始利用潮汐能。
法国沿海布列塔尼省就建起了"潮磨",利用潮汐能代替人力推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筑坝拦水,建起潮汐电站。
法国在布列塔尼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潮汐发电站,电站规模宏大,大坝全长750米,坝顶是公路。
平均潮差8.5米,最大潮差13.5米。
每年发电量为5.44亿千瓦时。
我国解放后在沿海建过一些小型潮汐电站。
例如,广东省顺德县大良潮汐电站(144千瓦)、福建厦门的华美太古潮汐电站(220千瓦)、浙江温岭的沙山潮汐电站(40千瓦)及象山高塘潮汐电站(450千瓦)
我国可开发潮汐能资源主要在福建和浙江两省,占全国的88.6%,
在潮汐能利用上,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尚处在试验阶段。
虽然我国从1958年开始利用潮汐建设一些小发电站,但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质量较差,大部分已报废拆除。
我国已建成的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浙江乐清县的江厦潮汐电站,装机
容量3100千瓦,年发电量1070万千瓦时,已全部投产发电;其次为山东乳山县白沙口潮汐电站,设计装机容量960千瓦,年发电量191万千瓦时,已有2台机组共160千瓦并网发电。
我国潮汐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世界各国的3.7%,而可开发潮汐能资源按年发电量计算占世界各国的34%~44%。
可见我国潮汐能资源的可开发程度很高,开发条件比较好。
展望未来,潮汐发电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信不久的将来咆哮的海潮将会被人类充分利用,从而得到电力和别的好处。
3、波力发电
"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
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
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翻转1700吨重的岩石,甚至能把上万吨的巨轮推上岸去。
三、对海洋能的利用发展趋势的展望。
海浪蕴藏的总能量是大得惊人的。
据估计地球上海浪中蕴藏着的能量相当于90万亿千瓦时的电能。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
但在海洋能利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其他综合效益。
如潮汐电站的水库能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海洋热能转换装置获得的富含营养盐深层海水,可用于发展渔业;开路循环系统能淡化海水和提取含有用元素的卤水;大型波力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物和水产养殖场等的效果。
目前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包括岛屿),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还是可取的。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的提高,从长远看,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世界新能源的重要方面。
四、总结
中国利用海洋能是从潮汐能开始的,在沿海已建成一些潮汐发电站,其中建在浙江乐清湾内的江厦港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潮汐发电站,80年代以来获得较快发展,航标灯浮用微型潮汐发电装置已趋商品化,与日本合作研制的后弯管型浮标发电装置,已向国外出口,该技术属国际领先水
平。
在珠江口大万山岛上研建的岸边固定式波力电站,第一台装机容量3KW的装置,1990年已试发电成功。
中国潮流发电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舟山海域进行了8KW潮流发电机组原理性试验。
温差发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了闭式海洋温差能利用的研究,完成了海洋温差能闭式循环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完成了250W小型温差能发电利用装置的方案设计。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枯竭以及环保的压力,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