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司坦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新进展1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65.00 KB
- 文档页数:42
羧甲司坦片的功能主治简介羧甲司坦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羧甲司坦片的功能以及它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的主治作用。
功能羧甲司坦片具有以下功能:1.镇痛作用:羧甲司坦片可以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来产生镇痛作用。
它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2.抗炎作用:羧甲司坦片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炎症相关性疾病。
3.退热作用:羧甲司坦片可以降低体温,并起到退热作用。
它通常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不适和不适。
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羧甲司坦片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它可以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血栓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主治羧甲司坦片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具有不同的主治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关节炎:羧甲司坦片可以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它通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
2.骨质疏松:羧甲司坦片可以促进骨骼的新生和骨密度的增加,从而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常用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3.偏头痛:羧甲司坦片可以缓解偏头痛引起的头痛和不适。
它通常用于偏头痛发作期间的急性治疗,也可以用于预防偏头痛的发作。
4.体温调节失常:羧甲司坦片可以调节体温,降低发热引起的不适和不适。
它常用于感冒、流感和其他发热疾病的治疗。
5.心血管疾病:羧甲司坦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血栓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它常用于心脏病患者的长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羧甲司坦片虽然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但在使用时仍需按照医生的指导和推荐进行,避免不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羧甲司坦片是一种功能多样、主治广泛的药物。
它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降低体温、预防血栓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羧甲司坦片有不同的主治作用,包括关节炎、骨质疏松、偏头痛、体温调节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等。
然而,在使用羧甲司坦片时,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推荐,避免不适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进一步探索羧甲司坦一、羧甲司坦的基础信息羧甲司坦是一种黏液稀化剂,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
其作用机制在于使黏液中黏蛋白的双硫键断裂,增加低黏度的涎黏蛋白分泌,减少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产生,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性,让痰液更易于咳出。
羧甲司坦有多种制剂规格,常见的有片剂,如0.25g、0.375g 等;还有糖浆剂,浓度一般为2%。
在使用方法上,成人通常口服片剂,一次0.5g,一日1.5g。
2~5 岁儿童一次0.5 片,6~12 岁儿童一次1 片,12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 片,一日3 次。
婴幼儿则按每天每千克体重30 毫克给药。
使用羧甲司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有消化道溃疡史者慎用。
其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
再者,用药7 日后若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另外,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和皮疹等不良反应。
同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强镇咳药,以免痰液堵塞气道。
有慢性肝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减量。
二、羧甲司坦的适用症状羧甲司坦主要适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的咳痰困难、痰液黏稠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因气道炎症导致痰液分泌增多且黏稠,难以咳出,羧甲司坦能够有效降低痰液的黏滞性,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气道炎症和痉挛会使痰液变得浓稠,此时使用羧甲司坦有助于稀释痰液,改善通气功能。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阻塞和黏液分泌异常,痰液往往积聚在气道内,羧甲司坦可发挥其黏液稀化作用,帮助患者更轻松地将痰液咳出。
此外,羧甲司坦还适用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所致的痰液黏稠,以及术后的咳痰困难和肺炎并发症。
在小儿非化脓性中耳炎方面,羧甲司坦也有预防耳聋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羧甲司坦只是对症治疗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还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羧甲司坦的作用机制羧甲司坦能够对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实现降低痰液粘稠性和促进痰液排出的效果。
一种羧甲司坦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羧甲司坦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制剂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吸入性呼吸系统疾病。
背景技术羧甲司坦是一种高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其中,雾化吸入剂是羧甲司坦最常用的给药形式之一,它在呼吸系统中的吸入效果好、速度快、剂量准确、毒副作用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
目前已有多种羧甲司坦的雾化吸入制剂上市,如默沙东公司的Pulmicort Respules (80ug/ml、250ug/ml、500ug/ml)、GlaxoSmithKline公司的Flixotide Nebules(0.5mg/ml、2mg/ml)和AstraZeneca公司的Symbicort Turbuhaler (160ug/4.5ug、320ug/9ug)等。
然而,这些已有的制剂中,多数都采用CFC (氟氯烷)或HFA(氢氟醚)等臭氧层破坏物质作为雾化剂,存在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等问题。
因此,人们正在寻求一种新型的、环保的雾化剂,以替代CFC 和HFA等已有的雾化剂。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羧甲司坦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制剂是通过将羧甲司坦与缓冲剂、角质层抑制剂和无水乙醇等成分混合制成的。
其中,缓冲剂可以是碳酸氢钠、碳酸钠、琥珀酸等;角质层抑制剂可以是辛酸或其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酸羟丙基三甲基氨基乙酯等;无水乙醇可以是绝对乙醇或水合乙醇。
所述制剂的pH值可以控制在4.0-9.0之间,特别是在6.0-7.5之间。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并非只限于以下实施例,而是可以结合背景技术知识和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实施。
实施例1羧甲司坦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羧甲司坦1.25克和碳酸氢钠0.10克,并放入一容量为50ml的圆底烧瓶中;2)再加入无水乙醇39.6ml,将溶液混合均匀;3)向溶液中加入辛酸0.25克,丙烯酸羟丙基三甲基氨基乙酯0.05克等角质层抑制剂,并继续搅拌2min,使其充分溶解;4)将溶液的pH值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调整至6.5;5)将混合好的溶液经3μm滤器过滤,获得羧甲司坦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
羧甲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作者:刘付聪吴碧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1期【摘要】目的总结羧甲司坦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吸氧、合理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羧甲司坦片(每次0.5 g,3次/d,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在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羧甲司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用力呼气时最大呼气流量下降为特征的病情缓慢进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气流阻塞大部分是不可逆的,但有时也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和气道高反应性,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发病有近年上升趋势,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效果较常规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入我院患者76例,年龄介于54~90岁,男41例,女35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1])。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年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两组均以吸氧、合理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羧甲司坦,每次0.5 g,3次/d,口服[2]。
1.3 观察内容观察治疗前后及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在症状(体温、咳嗽、痰量,咳痰难易程度,痰的性状改变)、体征(肺部啰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改善和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
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X线胸片的变化。
1.4 症状判断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订的《祛痰止咳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症状及疗效评估)咳嗽: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羧甲司坦片长期治疗在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黄志文【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羧甲司坦片长期治疗对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作用。
方法 COPD 稳定期患者服用羧甲司坦片 l 年,将同期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者归为观察组,放弃锻炼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COPD 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前后24 h 痰量,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病情稳定,COPD 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不足2次,两组患者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 >0.05)。
经 l 年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痰量均有显著减少(P <0.05),两组间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P >0.05)。
观察组患者1年后 FeVl%、FeVl/FVC(%)及6MINT 均有明显提高(P <0.05),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则没有明显变化(P >0.05)。
结论羧甲司坦片长期治疗可稳定 COPD 病情.联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791-792)【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肌功能锻炼;羧甲司坦片【作者】黄志文【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同时存在的患者,被归类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据统计,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且由于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影响劳动力及生存质量[1]。
由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等领衔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证实,长期服用羧甲司坦片.可明显降低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费用低廉,安全可靠。
但羧甲司坦无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2]。
鉴于山区COPD患者日常生活多需体力劳动,笔者在治疗中,除给予羧甲司坦片长期服用外,也常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以期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耐力。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与治疗策略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类呼吸器官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癌等。
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新进展和相关的治疗策略。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新进展1. 原因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了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多种原因。
例如,肺癌被普遍认为是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哮喘可以由过敏原、气象因素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异常基因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来干预疾病的发展过程。
例如,对于某些遗传性肺疾病,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异常基因,达到治疗的效果。
3.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
它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异常细胞或病毒。
免疫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免疫疗法已经在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1. 早期预防:由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较为缓慢,早期预防非常关键。
其中包括普及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注意空气清新与通风等。
此外,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也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COPD等,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疾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减轻症状和治疗疾病。
对于哮喘等慢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等,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外科手术,可以切除恶性肿瘤,减少疾病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第一单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A11、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是A、控制感染B、改善呼吸功能C、止咳平喘D、使桶状胸消失E、防止发生肺心病2、以下各项肺功检查结果,哪项与阻塞性肺气肿不符合A、MVV低于预计值的80%B、RV/TLC>40%C、FEV1/FVC<60%D、肺泡氮浓度>2.5%E、流速-容量曲线大致正常3、阻塞性肺气肿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略突出B、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C、心界缩小D、动脉血CO2分压升高E、最大通气量降低4、反复肺部感染造成肺气肿的主要机制是A、使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B、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而失去支架作用C、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形成不完全阻塞D、肺组织供血减少致营养障碍而使肺泡壁弹性减退E、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而形成肺大泡5、全小叶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特点是A、扩张部位在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B、扩张的部位在所有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气腔C、扩张部位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D、扩张部位在肺泡囊及肺泡E、扩张部位仅限于肺泡6、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的病理改变的特点是A、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外周正常B、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结构全部扩张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D、肺小叶和肺泡囊扩张E、呼吸性细支气管破坏,肺泡破裂7、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酶系统改变,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α1抗胰蛋白酶减少B、腺苷酸环化酶增多C、真性胆碱酯酶活性正常D、磷酸二酯酶减少E、蛋白分解酶减少8、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分型是A、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周围型B、弥漫型、局限型、混合型C、间质型、代偿型、局灶型D、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混合型E、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旁间隔型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不恰当的为A、应长期连续应用抗生素,以求彻底治愈B、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C、长期用药易致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D、迁延期患者应坚持用止咳、祛痰药,以求彻底控制E、抗生素可用做气雾疗法,加强局部消炎作用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A、止咳祛痰B、控制感染C、解痉平喘D、菌苗注射E、吸氧补液11、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依据是A、病史和症状B、阳性体征C、胸部x线检查D、心电图改变E、肺功能检查12、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X线表现是A、两肺纹理粗、紊乱B、无特殊征象C、肺透过度增加D、膈肌下降E、胸廓扩张、肋间增宽13、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最可能发生的肺功能改变是A、FEV1↓B、MVV ↓C、MMFR ↓D、小气道功能异常E、RV ↑14、慢性支气管炎伴小气道阻塞时最早出现的肺功改变是A、MVV↓(<预计值80%)B、流速一容量曲线降低(MEFV ↓)C、FEV1/FVC%<70%D、RV/TLC明显↑E、PEF明显↓1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常见的表现为A、中性粒细胞增多B、嗜酸粒性细胞增多C、咳粘脓痰,咳嗽和痰量增多D、高热不退E、大咯血16、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A、吸烟B、感染因素C、理化因素D、气候异常E、过敏因素17、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关的最常见的病毒为A、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葡萄球菌B、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C、肺炎链球菌、奈瑟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1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包括A、慢支、肺气肿、囊性肺纤维化B、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所有慢性肺疾病C、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支和,(或)肺气肿D、已知病因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E、所有慢支,哮喘和肺气肿19、.以下哪一项肺功能测定对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A、RV/TLC>40%,MVV<预计值80%,FEVl>正常60%B、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C、RV/TLC>40%,FEV1<预计值80%,FEV1/FVC<正常70%D、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E、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20、以下哪项不是慢支并发肺气肿的×线表现A、早期可无异常B、两肺纹理增粗紊乱C、两肺多发性空洞D、两肺透亮度增加E、横膈低平21、COPD首先发生的呼吸功能障碍为A、通气功能障碍B、换气功能障碍C、同时出现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D、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22、在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气肿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A、细支气管腔不全阻塞B、肺泡残气增多C、肺泡壁弹性减弱或破坏D、二氧化碳分压增高E、血液pH值相应性改变23、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是A、支气管哮喘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D、重症肺结核E、尘肺24、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慢性肺心病B、自发性气胸C、阻塞性肺气肿D、支气管扩张症E、肺功能衰竭25、对年老体弱、痰量较多且无力咳痰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为A、氧氟沙星B、溴己新C、羧甲司坦D、氨溴索E、可待因26、以下哪项不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咳痰特点A、多为白色粘痰B、可为浆液泡沫痰C、偶有痰中带血D、夜间痰量较多E、急性发作期常为粘液脓痰2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A、交感神经功能低下B、β受体功能亢进C、仅受体功能亢进D、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E、M受体功能亢进二、A21、男性,60岁,咳嗽5年,呼吸困难加重7天。
呼吸系统药物自测题1.对咳嗽中枢无抑制作用的镇咳药是A喷托维林B可待因C苯丙哌林D苯佐那酯(正确答案)E右美沙芬答案解析:喷托维林、可待因、右美沙芬属于中枢性镇咳药,苯佐那酯是外周性镇咳药,但有头晕、嗜睡等中枢抑制不良反应。
2.下列药物久用有成瘾性和耐受性的是A.可待因(正确答案)B.氨茶碱C.色甘酸钠D.氯化胺E.苯佐那酯答案解析:可待因是阿片生物碱的一种,又称甲基吗啡。
可选择性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疗效可靠,强度为吗啡的1/4,久用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
3.可待因适用于A.长期慢性咳嗽B.感冒咳嗽C.伴有胸痛的干咳(正确答案)D.多痰剧咳E.痰多不易咳出答案解析:可待因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有胸痛者尤为适用。
4.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的是A.可待因B.氯化铵(正确答案)C.乙酰半胱氨酸D.氨溴索E.羧甲司坦答案解析:氯化铵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5.大量黏痰阻塞气道的危重病人宜选用A溴己新B氯化铵C乙酰半胱氨酸(正确答案)D可待因E喷托维林答案解析:患者危重情况时,直接将乙酰半胱氨酸滴入气管内,气管痰液明显增多,需要用吸痰器吸引排痰。
6.对正在发作的哮喘无效的药物是A.沙丁胺醇B.异丙托溴胺C.氨茶碱D.丙酸倍氯米松E.色甘酸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色甘酸钠无直接扩张支气管作用,但它能抑制肥大细胞因各种抗原引起的脱颗粒作用,从而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临床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性治疗。
7.具有平喘、强心、利尿作用的药物是A.麻黄碱B.氨茶碱(正确答案)C.色甘酸钠D.沙丁胺醇E.溴己新答案解析:氨茶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8.预防外源性哮喘发作宜选用A沙丁胺醇B氨茶碱C色甘酸钠(正确答案)D特布他林E肾上腺素答案解析:色甘酸钠能抑制肥大细胞因各种抗原引起的脱颗粒作用,从而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羧甲司坦原理羧甲司坦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羧甲司坦的原理是通过影响特定的生物过程来发挥作用。
羧甲司坦作为一种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来发挥其疗效。
这种酶被称为羧甲酰转移酶,它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羧甲司坦通过与该酶结合,阻断其活性,从而干扰相关的生物反应。
羧甲司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最常见的是治疗肿瘤。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
此外,羧甲司坦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羧甲司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来实现的。
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交流的重要机制,它调控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等多种生物过程。
羧甲司坦可以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相关的生物过程。
羧甲司坦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剂量、给药方式、治疗时机等。
合理的使用羧甲司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羧甲司坦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羧甲司坦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限制。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疲劳、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
此外,羧甲司坦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在这些人群中的应用应慎重。
羧甲司坦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通过影响特定的生物过程来治疗多种疾病。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影响相关的生物过程。
尽管在治疗中有一些不良反应和限制,但合理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羧甲司坦原理羧甲司坦(Carbocysteine)是一种具有退痰、清热镇咳、祛痰止咳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咳嗽、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羧甲司坦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种活性基团。
本文将介绍羧甲司坦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其原理与机制。
一、羧甲司坦的化学结构羧甲司坦的化学名称为(S)-3-羧基-2-氨基丙酸甲酯,化学式为C5H9NO4S。
它是一种由两个分子构成的二聚体,每个分子由一个羧基和一个甲基连接在一起。
羧甲司坦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可溶于水和碱性介质,但不溶于有机溶剂。
二、羧甲司坦的药理作用羧甲司坦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退痰、清热镇咳和祛痰止咳作用。
其主要机制包括:1. 退痰作用:羧甲司坦能刺激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水分,从而稀释和增加痰液,提高痰液的溶解度,减少支气管黏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的排出。
2. 清热镇咳作用:羧甲司坦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炎症介质,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3. 祛痰止咳作用:羧甲司坦能抑制咳嗽中枢的兴奋性,减少咳嗽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咳嗽。
三、羧甲司坦的临床应用羧甲司坦是一种常见的咳嗽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咳嗽以及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它可通过口服或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性。
在临床应用中,羧甲司坦能够显著缓解咳嗽症状,增加痰液的排出,改善呼吸道通畅性,并且能减少炎症反应和病程。
四、羧甲司坦的原理与机制羧甲司坦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多个机制发挥的。
首先,羧甲司坦通过刺激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水分,稀释痰液,增加痰液的溶解度,促进痰液的排出。
其次,羧甲司坦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同时,羧甲司坦还能抑制咳嗽中枢的兴奋性,减少咳嗽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咳嗽。
总结:羧甲司坦是一种常用的咳嗽药物,具有退痰、清热镇咳、祛痰止咳作用。
第一单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A11、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是A、控制感染B、改善呼吸功能C、止咳平喘D、使桶状胸消失E、防止发生肺心病2、下列各项肺功检查结果,哪项与阻塞性肺气肿不符合A、MVV低于预计值的80%B、RV/TLC>40%C、FEV1/FVC<60%D、肺泡氮浓度>2.5%E、流速-容量曲线大致正常3、阻塞性肺气肿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略突出B、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C、心界缩小D、动脉血CO2分压升高E、最大通气量降低4、反复肺部感染造成肺气肿的主要机制是A、使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B、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而失去支架作用C、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形成不完全阻塞D、肺组织供血减少致营养障碍而使肺泡壁弹性减退E、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而形成肺大泡5、全小叶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特点是A、扩张部位在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B、扩张的部位在所有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气腔C、扩张部位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D、扩张部位在肺泡囊及肺泡E、扩张部位仅限于肺泡6、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的病理改变的特点是A、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外周正常B、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结构全部扩张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D、肺小叶和肺泡囊扩张E、呼吸性细支气管破坏,肺泡破裂7、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酶系统改变,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A、α1抗胰蛋白酶减少B、腺苷酸环化酶增多C、真性胆碱酯酶活性正常D、磷酸二酯酶减少E、蛋白分解酶减少8、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分型是A、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周围型B、弥漫型、局限型、混合型C、间质型、代偿型、局灶型D、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混合型E、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旁间隔型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不恰当的为A、应长期连续应用抗生素,以求彻底治愈B、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C、长期用药易致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D、迁延期患者应坚持用止咳、祛痰药,以求彻底控制E、抗生素可用做气雾疗法,加强局部消炎作用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A、止咳祛痰B、控制感染C、解痉平喘D、菌苗注射E、吸氧补液11、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依据是A、病史和症状B、阳性体征C、胸部x线检查D、心电图改变E、肺功能检查12、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X线表现是A、两肺纹理粗、紊乱B、无特殊征象C、肺透过度增加D、膈肌下降E、胸廓扩张、肋间增宽13、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最可能发生的肺功能改变是A、FEV1↓B、MVV ↓C、MMFR ↓D、小气道功能异常E、RV ↑14、慢性支气管炎伴小气道阻塞时最早出现的肺功改变是A、MVV↓(<预计值80%)B、流速一容量曲线降低(MEFV ↓)C、FEV1/FVC%<70%D、RV/TLC明显↑E、PEF明显↓1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常见的表现为A、中性粒细胞增多B、嗜酸粒性细胞增多C、咳粘脓痰,咳嗽和痰量增多D、高热不退E、大咯血16、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A、吸烟B、感染因素C、理化因素D、气候异常E、过敏因素17、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关的最常见的病毒为A、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葡萄球菌B、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C、肺炎链球菌、奈瑟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1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包括A、慢支、肺气肿、囊性肺纤维化B、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所有慢性肺疾病C、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支和,(或)肺气肿D、已知病因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E、所有慢支,哮喘和肺气肿19、.以下哪一项肺功能测定对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A、RV/TLC>40%,MVV<预计值80%,FEVl>正常60%B、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C、RV/TLC>40%,FEV1<预计值80%,FEV1/FVC<正常70%D、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E、RV/TLC<40%,MVV<预计值80%,FEV1<正常60%20、下列哪项不是慢支并发肺气肿的×线表现A、早期可无异常B、两肺纹理增粗紊乱C、两肺多发性空洞D、两肺透亮度增加E、横膈低平21、COPD首先发生的呼吸功能障碍为A、通气功能障碍B、换气功能障碍C、同时出现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D、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22、在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气肿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A、细支气管腔不全阻塞B、肺泡残气增多C、肺泡壁弹性减弱或破坏D、二氧化碳分压增高E、血液pH值相应性改变23、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是A、支气管哮喘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D、重症肺结核E、尘肺24、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慢性肺心病B、自发性气胸C、阻塞性肺气肿D、支气管扩张症E、肺功能衰竭25、对年老体弱、痰量较多且无力咳痰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为A、氧氟沙星B、溴己新C、羧甲司坦D、氨溴索E、可待因26、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咳痰特点A、多为白色粘痰B、可为浆液泡沫痰C、偶有痰中带血D、夜间痰量较多E、急性发作期常为粘液脓痰2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A、交感神经功能低下B、β受体功能亢进C、仅受体功能亢进D、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E、M受体功能亢进二、A21、男性,60岁,咳嗽5年,呼吸困难加重7天。
收稿日期:2017-06-21 作者简介:唐艳平(1965-),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㊂研究方向:全科医疗㊁内分泌科㊂文章编号:1004-4337(2018)03-0409-02 中图分类号:R 563.9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观察羧甲司坦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唐艳平 罗臻怡 曹俊杰(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莞523820)摘 要: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某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共2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㊂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羧甲司坦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㊂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㊁咳嗽评分㊁咳痰评分㊁C A T 评分㊁肺功能F E V 1%㊁动脉血氧分压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㊁C 反应蛋白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㊂结论:羧甲司坦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缓解肺功能的下降速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羧甲司坦; 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8.03.0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是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病症,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发病率高㊁致死率高的特点[1]㊂C O PD 患者经过急性发作期后,临床症状会有明显的好转,但是肺部功能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果之后再次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患者病情可能会急剧恶化,甚至导致其死亡,因此,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C O P D 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2]㊂本次研究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羧甲司坦口服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㊂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共2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㊂观察组男70例,女62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2.2ʃ4.5)岁,病程1.5~5年,平均病程(3.7ʃ1.1)年;对照组男74例,女58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3.3ʃ4.7)岁,病程2~5.5年,平均病程(3.8ʃ1.4)年㊂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㊂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 >0.05),证明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㊂1.2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支气管哮喘㊁变态反应性鼻炎㊁心脏脏器功能严重障碍[3]㊂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包括服用扩张支气管药物(舒利迭㊁司丽华㊁茶碱缓释片㊁氨溴索片)以及有氧呼吸康复训练等,如果患者病症恶化,则通过临时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进行治疗㊂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羧甲司坦口服,3次/d ,10m l /次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后第8周以及第12周进行相关检测并记录㊂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 P S 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作㊁咳嗽评分㊁咳痰评分㊁C A T 评分㊁肺功能F E V 1%㊁动脉血氧分压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㊁C 反应蛋白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x ʃs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急性加重情况(例)13218*3*1324022咳嗽评分(分)2.35ʃ0.461.47ʃ0.29*0.71ʃ0.13*2.45ʃ0.282.02ʃ0.381.93ʃ0.15咳痰评分(分)2.48ʃ0.441.35ʃ0.43*0.35ʃ0.12*2.64ʃ0.342.68ʃ0.212.23ʃ0.09C A T 评分40.46ʃ4.8635.03ʃ7.42*19.12ʃ3.98*39.94ʃ4.4235.94ʃ6.1235.42ʃ4.16肺功能F E V 1%39.45ʃ9.6751.76ʃ6.61*63.81ʃ5.92*41.17ʃ9.5846.06ʃ5.8451.16ʃ5.67动脉血氧分压(mmH g)53.24ʃ4.7862.35ʃ1.92*71.03ʃ3.75*54.78ʃ4.1555.31ʃ2.4259.19ʃ4.13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 g)75.56ʃ6.8862.62ʃ3.45*45.43ʃ2.72*74.77ʃ7.1870.39ʃ2.4268.59ʃ3.23C 反应蛋白(m g /L )27.45ʃ10.2610.24ʃ5.21*4.33ʃ1.16*28.64ʃ10.8119.27ʃ4.2912.55ʃ1.99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09/L )9.46ʃ1.307.82ʃ1.16*4.38ʃ1.23*10.11ʃ1.089.63ʃ1.458.50ʃ1.13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㊂㊃904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3期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气道的有菌和无菌性炎症进行性加重,导致气道黏膜黏液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痰液进行性增加,在气道内潴留,水分流失严重,逐渐变稠,甚至出现痰栓的情况[4]㊂不仅加重了气道堵塞,同时也对抗生素在气道内的杀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将清除痰液作为一个重要环节㊂羧甲司坦药物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羧甲司坦属于黏液溶解药物,会对人体内部的支气管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提高低黏度蛋白的分泌,降低高黏度蛋白的分泌,达到降低痰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呼吸道纤毛运动,保证痰液的正常排出[5]㊂该药物的作用时间较快,一般在服药4h后就有明显的效果[6]㊂该药物在体外没有明显的黏液溶解作用,但是持续服用10d左右可以发现黏痰液化,易排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炎症和氧化-抗氧化失衡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根本原因[7]㊂患者服用羧甲司坦后,可以保证体内氧化-抗氧化的平衡,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反应,缓解病情;(3)羧甲司坦可以避免C O P D急性加重,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㊁动脉血气分析等㊂此外,羧甲司坦还具有良好的经济型,和传统的吸入治疗相比,治疗成本降低了85%,同时,由于病情缓解,急性加重的治疗费用也有所下降,减少了对医疗资源的消耗[8]㊂本次研究发现,C O P D主要是以气道㊁肺实质以及肺血管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病症,会导致患者肺部部分细胞增加,而这些细胞释放出炎性介质,加剧病情㊂而羧甲司坦则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炎能力,对病情进行缓解㊂另一方面,C O P D患者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患者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多次咳嗽下会对气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损伤则会刺激到咳嗽感受器,导致恶性循环,加剧患者病情,而羧甲司坦则可以破坏该循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祛痰的作用㊂综上所述,羧甲司坦治疗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缓解肺功能的下降速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陈永新,王晓红,马海霞,等.百令片联合羧甲司坦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m i n步行试验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5):1375~1376.2白新璐.羧甲司坦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61;5464.3周治平,双庆翠,邓玎玎,等.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羧甲司坦治疗稳定期重度C O P D患者的疗效.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 1131~1134.4徐婕,龚建祖.羧甲司坦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临床观察.中国药师,2014,17(3):444~446.5张咏梅.舒利迭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906~907.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C a r b o c i s t e i n e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S t a b l e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T a n g Y a n p i n g,e t a l(D a l i n g s h a nT o w nC o mm u n i t y H e a l t hS e r v i c eC e n t e r,D o n g g u a n52382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o b s e r v et h e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o fc a r b o c i s t e i n e 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s t a b l e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M e t h o d s:264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i n a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O c t o b e r2013t oO c t o-b e r2016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c o n t r o l g r o u p,w i t h132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r o u t i n et r e a t m e n t,a n d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t r e a t ed w i t hc a r b o x y l i t a m o r a l l yb a s e do n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nt h e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e f f e c tw a sc o m p a r e d.R e s u l t s:T h ea c u t ee x a c e r b a t i o n,c o u g hs c o r e,s p u t u ms c o r e,C A Ts c o r e,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F E V1%,P a O2,P a C O2,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n e u-t r o p h i l p e r c e n t a g ei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b e t t e rt h a nt h o s ei n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w i t h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e r e n c e(P<0.05).C o n c l u s i o n:C a r b o c i s t e i n eh a sa g o o dc l i n i c a l ef f e c t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s t a b l e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I t c a nr e d u c e t h ea c u t ee x a c e r b a t i o nt i m e so f p a t i e n t s,a l l e v i a t e t h ed e c l i n e r a t e o f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a n d r e d u c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b u r d e no f p a t i e n t s,w h i c h i sw o r t h y 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t i o n.K e y w o r d s c a r b o c y s t e i n e;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 t a b l e;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㊃014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1N o.32018。
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以及呼吸力学指标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特布他林与羟甲司坦联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10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特布他林组)和试验组(特布他林+羟甲司坦组)各51例。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呼吸力学指标。
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显著(P<0.05)。
治疗前患者Raw、PIP、Pplat呼吸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Raw、Pplat降低,PIP升高,且试验组Raw、Pplat显著低于对照组,PI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联合使用特布他林与羟甲司坦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特布他林;羟甲司坦;疗效;呼吸力学[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rbutaline combined with hydromestei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nd the effect on respiratory mechanical indexes.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September 2020to September 2021), and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control group (terbutaline group) andexperimental group (terbutaline + hydromesteine group), with 51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respiratory mechanical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08%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4.31%,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w,PIP and Pplat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dexes between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Raw and Pplat decreased and PIP increased, and Rawand Pplat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while PI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erbutaline combined with hydromestain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which can improve respiratory mechanical indexes and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 words]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Terbutaline; Hydroxymestane; Curative effect; Respiratory mechanics“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主要疾病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存在咳嗽、咳痰、喘息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表现,日常生活、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羧甲司汀的功能主治简介羧甲司汀(Carbocysteine)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它通过调节黏液的产生和排出,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功能主治羧甲司汀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以下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1. 改善黏液排出羧甲司汀具有有效改善黏液排出的作用,对于呼吸道黏液过多引起的疾病非常有效。
它能够降低黏液的粘稠度,增加黏液的流动性,促进黏液的排出,从而帮助患者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
2. 减少炎症反应羧甲司汀还具有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很多呼吸道疾病的共同特点,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羧甲司汀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改善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病情。
3. 缓解呼吸道痉挛羧甲司汀还具有缓解呼吸道痉挛的作用。
痉挛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如支气管哮喘等。
羧甲司汀能够通过放松呼吸道的平滑肌,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度,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
4. 预防感染羧甲司汀还具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羧甲司汀能够通过改善黏液的质量和促进黏液的排出,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滞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
5. 改善肺功能羧甲司汀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
它可以刺激黏液层细胞的分泌,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肺泡塌陷,提高肺泡的弹性,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
注意事项•使用羧甲司汀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遵守剂量和使用频率的要求。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羧甲司汀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应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