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案例 二 城市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1.39 MB
- 文档页数:126
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以重庆为例樊赛连摘要:分析滨水区特质及开发模式,解释成开发热点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借鉴欧美及国内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结合重庆主城区典型的城市发展现状,针对重庆当地典型案例进行城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关键词:滨水区特质;开发模式;风貌保护;发展策略在欧美国家滨水区开发建设始于1960年代末的北美。
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经历一场严重逆工业化进程,一度兴盛的内港区迅速衰落。
1967年,城市内港滨水区的衰落引起各方关注。
1980年代,滨水区再开发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掀起世界性再开发热潮。
1990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关注滨水区的重要性并进行开发实践,借助滨水区的成功开发或再开发实现城市复兴的目的。
一、滨水区特质1 多重价值性社会转型的契机使滨水区日益成为新的土地投资热点。
对政府或投资者来说,滨水区开发或再开发,蕴涵巨大的经济价值。
滨水区人类活动参与丰富,且自然环境风光优良,是理想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
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门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新的投资,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矛盾复杂性产业转型、工业衰退使滨水区成为城市中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各类矛盾复杂集中。
1)、土地稀缺与开发需求旺盛的矛盾:滨水区土地容量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置换部分土地,满足不了城市的开发需求。
2)、休闲需求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滨水区是旅游休闲、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和其他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但交通不便、公共空间等设施缺乏,降低休闲积极性。
3)、城市开发与生态敏感之间的矛盾:滨水区不可持续开发建设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城市原始的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4)、不可持续的开发建设行为与城市历史文化肌理之间的矛盾:滨水区的城市开发建设逐步蚕食历史传统街区、特色码头和工业遗址,破坏滨水区历史文化肌理。
二、滨水区开发模式世界上众多滨水开发项目,其建设初衷和最终目标都是城市滨水地带乃至整个城市的复兴。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或海岸线等水域旁的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探讨其规划设计和开发经验。
首先,加拿大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伦多市政府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湿地恢复和水质监测等措施,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多伦多湖滨区的湖滨公园是一个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规划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湿地来改善水质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其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提供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在滨水区建设公共广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沿着多伦多湖滨区的长廊是一个著名的步行道,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湖景和参与休闲活动。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是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理想场所,如滨水区音乐节和烟花表演等,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
再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来改善土地利用和建设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通过改建和开发旧工业用地,将其转变为商业和住宅区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滨水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为城市带来了旅游收入。
最后,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滨水区规划和开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增加市民对滨水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博物馆和展览馆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向公众介绍滨水区的历史和文化,并倡导环保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域保护和再生。
总之,加拿大多伦多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充分发挥了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公共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区参与。
牡丹江右岸滨水景观案例分析1.滨水景观简介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2.案例分析——以牡丹江滨水景观为例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吉林省交界地区,与俄罗斯接壤,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中国大陆最大的边贸城市之一,享有“中国雪城”“鱼米之乡”“塞北江南”等美誉,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牡丹江横跨市区而得名。
河,总长度为4950m,包括北起沿江护岸线向南500m~1000m的范围,总用地面积为238hm2。
其中,右岸亲水休闲绿带宽70m~280m,用地面积为80hm2,右岸滨水地段建设带的面积为158hm2(图1)。
为了更好地促进牡丹江右岸滨水地区的发展,在规划中还应坚持以下几点:(1)功能定位应与原有城市功能形成互补。
根据“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指导思想,滨江地段的功能定位一定要补老城之不足,以提升城市整体品质为己任,实现新老城区功能上的互补,而不是重复建设,造成本城内部的恶性消耗。
(2)创造连续的近水空间,以保证滨江岸线的共享性。
将滨江岸线开辟为公共步行道几乎是所有成功滨水开发项目所采取的做法。
让滨江的其他建设项目后退岸线,不但不影响建筑使用者登高远眺水景,反而可利用退让出来的亲水岸线吸引更多的人流。
(4)不仅仅重视静态的物质空间环境设计,而且注重将人的活动有机地引入城市设计中,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空间,使物质空间环境更富有活力与魅力。
(5)寻找一种合理的土地混合使用模式,推动滨江地段城市生活的多元化。
In a competition sponsored by The Minneapolis Park & Recreation Board and The Minneapolis Parks Foundation, Turenscape, teamed with six other firms, developed this proposal for miles of waterfront redevelopment along the Mississippi River. The team proposed using landscape a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an integrative tool to address ecolog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llenges, and creating a 21st-century vision (to be implemented over decades) for a new landscape and urban fabric for this now neglected site.在一个由明尼阿波利斯市公园与市民休闲委员会与公园基金会赞助的比赛中,土人景观与其他6家事务所或公司一起为明市市内,延密西西比河长约英里的滨水地区的发展做出规划与设计建议。
土人团队建议通过以景观的方式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策略以及将景观作为整合的媒介,来应对该地区在发展工程中所要面临的来自生态,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挑战,并且能够为这个目前被城市发展所遗忘与抛弃的场地勾勒出21世纪的景观与城市发展架构的愿景。
Since Minneapolis’s founding, th e Mississippi River has been the engine of its development. The city and its riverfront have a rich industrial past, starting with lumber mills and then flour mills. Whereas the city’s lower riverfront can boast tremendous success, the upper riverfront is waiting to be rediscovered and designed. Challenges facing this zone include a diminishing industrial base and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that divides the river from surrounding communities.自明尼阿波利斯建市之日起,密西西比河就成为了这个城市发展的引擎。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与城市之间的交接区域。
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滨水区的案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滨水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位于荷兰北部的滨水城市,其部分地区位于依,包括市中心和海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姆斯特丹的滨水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变。
过去,这些滨水区主要用作港口和工业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衰退,这些区域逐渐变得废弃,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姆斯特丹开始进行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案。
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注重保护环境和增强社会功能。
在规划上,阿姆斯特丹将滨水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文化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建设上,阿姆斯特丹注重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在滨水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发滨水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城市的财政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滨水区的发展会带来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原居民的离开和社会冲突。
同时,滨水区的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芝加哥的滨水区。
芝加哥位于五大湖附近,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芝加哥通过滨水区的规划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芝加哥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的国际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纽约的哈德逊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将一片废弃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
2. 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这个滨水区是一个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楼、豪华住宅和高端零售店。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和城市景观。
3. 墨尔本的雅拉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4. 旧金山的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再开发计划,将一个废弃的码头区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 温哥华的滨海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这些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点,如政府的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城市规划和成功的招商引资等。
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滨水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