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美学]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

[实用美学]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

第二讲美的范畴(上)优美崇高美的形态与范畴美的形态: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所属领域,划分: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美的范畴:把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分: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即喜剧)等类别。优美优美一般是指优雅的美,安静的美,静态的美。它表现在形态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和谐。它不表现现实世界对立和抗争,而是表现对立双方矛盾的解决。优美的本质矛盾双方的平衡主体与对象的和谐感觉:愉悦微笑优美的感性特性(1)比较小;(2)光滑;(3)各部分见出变化;(4)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是溶成一片;(5)身材娇弱,不是突出表现孔武有力的样子”;(6)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7)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其它的颜色,在变化中得到冲淡。 -----博克优美的风景优美的人体此画是安格尔裸女形象中最负盛名的一幅,是他自于1820开始的,经近30年才完稿。安格尔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 优美的诗歌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的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一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音乐美大致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一、优美 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都属优美的范畴。 二、壮美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者称为雄壮美。一般美学中并没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是不可忽视的、普通的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就和现在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如:进行曲与军歌都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属于壮美范畴。 三、崇高美 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信念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 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 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 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 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 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 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 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 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 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 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美的范畴

第八章美的范畴、 美学范畴指概括地表述美的呈现形态的基本概念。以下基本概念在中西美学中具有特色和深远意义,应该理解和掌握: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荒诞、阳刚与阴柔、典雅、自然。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就是优美;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就是壮美。 崇高与滑稽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朗吉弩斯、博克、康德从不同重要方面揭示了崇高的意义。崇高是数量或力量巨大的对象使人感受到恐惧和体验到痛感,但主体的精神对恐怖对象的征服使痛感转化为快感,使精神力量得以确证和提升,使主体直接确定自己的本质力量。 滑稽的对象是个人行为的不协调,引起一种没有伤害的可笑感,从而使主体感到精神的优越,在否定对象的笑意中间接确定自己的本质力量。 悲剧与喜剧 关于悲剧的实质的几种看法有:命运说(古希腊人);冲突说(黑格尔的“理念冲突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冲突论”);超越悲剧说(叔本华、雅斯贝尔斯)。 悲剧的界定:悲剧是通过呈现人类生活中各种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 喜剧是呈现那种荒谬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们认清他们的行动是无根据的,通过笑直接否定他们的合理性。 荒诞 荒诞是西方美学新近发展的范畴。荒诞是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之中的现代基本情绪,它引起人的复杂感受,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阳刚与阴柔 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 典雅 典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古雅、幽雅、雅丽。它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典雅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 自然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又称天然、天成。它是指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与艺术天然性的审美对象,突出地表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理想。 【教学要求】了解、思考美的范畴。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和喜剧性四个基本范畴的内涵。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和喜剧性四个基本范畴的内涵 【教学难点】根据美的范畴认识各种不同的美

美的形态

---------------------------------------------------------------最新资料推荐------------------------------------------------------ 美的形态 概述 1 1 、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是指美的具体存在形式。 2 2 、美的具体形态类别: 表现方面: 内在美和外在美审美形态: 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存在范围: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3 3 、中国文化美的代表形态: 儒沉郁释空灵道飘逸审审美形态:优优美(神性的虔诚)单纯静穆恬静明媚和谐古希腊帕提农神庙西斯廷的圣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崇崇高(人性的觉醒)主体心理: 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热情快乐的自豪感生命的无限性对象形式: 数的崇高力的崇高哥哥特式教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悲悲剧亚里士多德: 他因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黑格尔: 自因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尼采: 动能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美狄亚美狄亚普罗米修斯喜喜剧尼古拉哈特曼: 1 / 8

喜剧源于人们的某种透明错觉。 鲁迅: 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阿阿Q 》尼采: 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的展示给人看。 喜剧感: 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笑喜剧类型: 讽刺喜剧、生活喜剧剧大智若愚丑 - 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不和谐。 鲍姆嘉通: 外形的不完善就是丑。 克罗齐: 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感: 痛感、带有苦味的愉悦兰州泥人岳和他的丑相泥塑荒诞: 因虚无而返回自然、返回自我(哀駘它))荒诞的核心是人无法解释自己的世界,也无法相信现有的解释世界的理论。 荒诞感: 焦虑、恐惧、失望,无聊、变态。 秃头歌女美美约瑟夫海勒1961 法法尤奈斯库1950 自然美一、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美。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一望无际的大海,耸入云霄的高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等等。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缓慢与疾速,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如《维纳斯》雕像恬静典雅,宁静安详,体现出一种静态的优美;《拉奥孔》雕像表现了父子三人被巨蟒紧缠,濒临死亡前那一瞬间的竭力挣扎,以静示动,寓动于静,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崇高美。 第三,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如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如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第四,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元代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小简练、构思巧妙,具有阴柔之美;而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则抑扬顿错、气势磅礴,具有崇高之美。

优美与崇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d19305390.html,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就明确地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美有两种:一种美在于秀美,另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必须把秀美看作是女性美,把威严看作是男性美。他所谓的“秀美”和“威严”,实际上包含着优美和崇高的含义。 一、优美 (一)优美(俄:Прёкрасное)的概念: 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在优美这种审美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并且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 作为优美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精致、幽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优美的审美形态使人产生优美感,优美感一般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优美感的心理特征,表现出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和谐。 作为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二)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a )在自然领域,优美的审美形态中不是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面出现的,而是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b )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c )优美的内涵: 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在审美主体的感受中,人的存在得以自我观照,从而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和谐状态。这应该是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②具有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句,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就是一种艺术的优美境界。 ③具有和谐化一的内容。 在审美意象所蕴含的内容上,优美的各个审美要素处于一种和谐化一的状态,即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例: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柔和的光晕,静谧地洒在林间,清泉潺潺,在碎石间流淌。这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明月、松林、清泉、细石,动静有致、协调化一,浑然一体。 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心态超越后的愉悦,是优美体验中所得到的最主要审美感受。 (三)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对于“优美”的探讨基本上是零碎而不成体系,“优美”甚至被看作是美的本质,与美划上等号。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里借苏格拉底之口对“优美”作了一些论述,他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时的西塞罗提出了两种美,即秀美与威严的区别,与威严相比,秀美更加平凡,犹如女性之美,具有“明媚”、“明亮”的特点。

谈谈你对审美范畴内悲剧的理解

谈谈你对审美范畴内悲剧的理解 审美范畴,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形式,具有一定的范式性。人类的审美范畴在漫长的演变经历中,形成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荒诞这六种基本的审美价值形态。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通过六种审美范畴的欣赏、把握,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开阔审美趣味,增强审美能力。” 一般说法,悲剧这个词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戏剧的主要类别或题材之一,以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性结局为基本特点;二是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悲剧,用来比喻不幸的遭遇;三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它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1]。审美范畴问题是美学原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为审美的悲剧的相关问题加以澄清和整理。悲剧这一审美范畴与现实中的“悲剧”,和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戏剧中的悲剧的概念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的悲剧概念,审美范畴中的悲剧又常常被写成“悲剧性”或者“悲剧美”。但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而又密切的现实与逻辑关系。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指的是比如车祸、地震、洪灾等令人感到不幸、同情乃至伤感的悲惨的遭遇与苦难。显然车祸等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悲剧不能等同于审美范畴中的“悲剧”,也不等于戏剧中悲剧题材,但是为这二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现实背景。审美意义的悲剧范畴所注重的不在于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艺术形式,而在于它作为一种艺术,或者一种艺术作品,其中所反映的实质性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有了这种悲剧性的冲突,无论戏剧、小说、诗歌、电影、绘画、雕塑等,同样可以反映出悲剧性的内蕴。审美范畴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艺术类型的悲剧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的哲学概括和艺术提升。 分析各种悲剧人物,悲剧主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悲剧主角以超前出现的强烈个性姿态与客观环境的对抗,因为其目的脱离了规律条件所以表现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愿望;悲剧主角目的无法实现的绝望境况与其执着追求目的的理想的强烈个性构成了悲剧与崇高的交叉状态,是一种“崇高悲剧”。第二种悲剧主角在既定现实的结构秩序中磨灭了个性和创造力,悲剧主角的个性不是超前,而是无个性;作为主体的悲剧主角的目的不是夭折,而是被特定的现实情境及其力量同化消解,是很明显的“非崇高悲剧”。 悲剧突出的说明了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它强调的是人生的价值,强调的是个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悲剧所具有的意义是积极的,是在让人看到世界的状况,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醒悟历史的矛盾,在悲壮之中让人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到净化作用。所以只要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整个社会正是通过悲剧性的事件,乃至悲剧性的历史过程,从而循环往返,螺旋的上升,悲剧让人在黑暗中想到了黎明。

第四章审美范畴

第四章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指概括地表述美的呈现形态的基本概念。以下基本概念在中西美学中具有特色和深远意义,应该理解和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与喜剧性、丑、荒诞。 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 一、优美 1、什么是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优美的特征 (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 (2)这种和谐具体表现为: a.主体与对象的和谐。 b.对象的外观形式与内蕴的协调。 c.这种和谐体现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 (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优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表现于各个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它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自然领域的优美偏重于形式。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是自然领域中的优美的重要构

成因素。它以形式的优胜显现于具体的现象形态之中。优美的自然景物体现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一致。优美所具有的和谐自由的形式特征符合人的心理常态。因此,它引起的美感属于顺受形式。它的具体心理状态是亲切、舒适、愉悦。 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突出地体现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行为是社会美的主要对象。美的人或美的举动行为应是外在形式美与内在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领域中的优美,是经过艺术家选择、加工的产物。艺术作品中的优美比现实中的优美更集中更高级。艺术家从自然和社会事物多姿多彩的优美形象中选材,着意地进行个性不同的艺术加工,使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艺术作品的优美包括内容、题材方面,再主要的是偏重于形式方面,如作品的文体、语言及风格等等。 二、崇高 1、什么是崇高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崇高是数量或力量巨大的对象使人感受到恐惧和体验到痛感,但主体的精神对恐怖对象的征服使痛感转化为快感,使精神力量得以确证和提升,使主体直接确定自己的本质力量。 2、崇高的特征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美学 产生过程: 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 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 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 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 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 3.1750 《美学》 =============================================================================== 原因: 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 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 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 ===================================================================== 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 学科的发展: 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 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 在我国的发展: 1 出现 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 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 2 美学研究的开始 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 [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 [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 [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 美学研究对象: 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

简介悲剧与崇高

简介悲剧与崇高 悲剧和崇高都是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们本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都侧重审美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虽然悲剧和崇高联系紧密,但同时它们也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下面,我就分别简单介绍一下悲剧和崇高。 “悲剧”来源于西方,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在希腊文中叫tragoidia,即“山羊之歌”。它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索了悲剧的艺术特征并奠定了悲剧的理论基础,他在《诗学》中给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是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悲剧的力量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另一个则是让丑恶不良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挣扎。一些人喜爱喜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悲剧的意义,是让人们直视悲惨的现实,以使人减少对不幸的悲哀感。这正与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喜剧隐瞒不幸,逃避悲哀时,悲剧却让大家直视不幸,面对悲哀。因而,最后,悲剧让人面对不幸时,所感受到的悲哀感将减少,他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认识困难,改善困难,最终征服困难。而这也正好符合我们的一句成语——“多难兴邦”。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把悲剧分为复杂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或命运悲剧),情景悲剧和苦难悲剧等四种类型,其中复杂情节悲剧为最好。在他之后,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黑格尔就在《美学》中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悲剧,即命运悲剧(古希腊悲剧),性格悲剧(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和伦理冲突悲剧(近代悲剧).稍后的叔本华也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即主人公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盲目命运导致的悲剧和社会地位相互对立导致的悲剧。后来也有人把悲剧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 1,命运悲剧: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 2,性格悲剧: 性格内在矛盾冲突; 3,社会悲剧: 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历史悲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 正如我们知道的,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还有《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中国古典戏曲也不乏悲剧作品。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中国戏曲往往由忠与奸、善与恶、压迫与被压迫的鲜明对立构成悲剧冲突,其中有《赵氏孤儿》、《精忠谱》这样的英雄悲剧,有《窦娥冤》这样表现被压迫者反抗精神的悲剧,也有《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爱情悲剧。但在不少作品中,大团圆的结局往往削弱了原有的悲剧力量。 接下来介绍崇高。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第二节__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往往把它们并列起来比较研究。 一、优美 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我们先把握四个字:和谐统一。 是最早被人类认识、最一般的审美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随着研究的深入,优美才从美的概念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与崇高并举的审美形态,随着对崇高形态研究的深入,对优美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 (一)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1)自然不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对立面出现,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我们中国画中,“比德”的痕迹很重,那棵松象征人的意味比较明显。真善美统一的人为痕迹更易看出来。

(2)优美也包含社会性内容 它在此处与崇高的不同就在于有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优美就是一种令人舒适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感。 所以,儒家这样描述过君子的风范:“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文质彬彬,就是带有社会性的优美的表现。 2.特征: (1)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表现。 就是审美主体要能自我观照,使审美对象的特征能够呈现。比方“柯达一刻”的广告,单纯从具体对象分析,不涉及优不优美的问题,但是把那些画面组接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统一感,就令人心境放松。这与创作者用心去捕捉生活瞬间有根本关系,他首先有过这样超然的心态,才能在需要时把它表现出来。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 (3)内容和谐化一 拉美的早期艺术,虽然外在稚拙,但就像小孩子的笑脸,整个浑然天成,内容的简单纯真直接与外形结合在一起。 (4)审美体验是心旷神怡。 愉悦是优美体验中最主要的审美感受。 (二)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浅谈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崇高

浅谈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崇高 优美和崇高是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们主要是西方美学史 上的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相似的概念有优美和壮美、阴柔之 美和阳刚之美。 一般而言,广义的美包括了一切审美现象。它除了包括优美与崇高、喜剧和悲剧之外,还包括了丑。与此不同,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它不仅排除了丑,而且还排除了崇高、喜剧和悲剧。一般而言,优美和崇高相对。 优美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没有冲突的和谐的美。如群山中涓涓的小溪,风中摇曳的百花,歌唱的小鸟等。无论是它们自身,还是它们与环境,都是和谐的。 优美的形式特征 优美的事物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它具有小巧、精致、轻盈、清新、秀丽、优雅等品格。如人们说小的就是美的。这就是指小的就是优美的。人们还说精致的东西是精美,秀丽的东西是秀美。这里的精美和秀美也就是优美。优美的事物虽然具有许多特点,但最主要具有如下的根本的特点。

第一,单纯。优美的事物不是杂乱的,而是单纯的。如某一简单的线条,如蛇形线;某一简单的图形,如圆形。还有某一单一的色彩等,如绿色和蓝则等。优美的单纯主要是是保持了自身的纯粹性。 第二,宁静。优美的事物不是骚动的,而是静止的。它表现了人和事物处于自身本性的寂静的状态。即使它是运动的和变化的,也不是剧烈的,而是柔和的。因,此优美的事物是一种静态、柔性的美。如秋日蓝天上的白云,春天拂面的清风等。 优美的内容特征 优美的事物主要表现了生活世界的和谐性。一个事物是一个由不同的要素所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是独特的,因此是差异的。但它们遵守一定的尺度,恪守自身的边界,并与其他要素发生关联。这样一种关系便是和谐的关系。 在生活世界中,欲望、技术和智慧是不同的,但构成了一种无法割裂的关联。在此关联中,三者是矛盾的。但当它们化解矛盾并保持平衡时,生活世界就是一个和谐世界了。此时的世界呈现为和谐的美,也就是优美。 和谐的世界使人和物都能具有一种优美的特性。人身心合一。物也自在自得。一种优美的艺术也就是表现了处于和谐本性中的人和物。如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和文化活动,是人性的需求。是人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美:狭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移情作用: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朱光潜认为,移情作用就是在审美观照时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意境: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情在意境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见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优美:美处于矛盾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等,这些景色都是优美。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从根本上说,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悦的美感。

审美基本知识简介

审美基本知识简介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指美学中概括审美对象各种主要属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优美、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滑稽〕等。 研究审美范畴是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美和审美的本质。近代西方美学界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扩大传统审美范畴,把美学涉及的审美理想、趣味、审美尺度、形象思维、戏剧性等,都作为审美范畴加以归类研究;另一种不承认有美、崇高、悲剧、喜剧等范畴,主张由“表现”、“表现力”、“审美价值”等新概念取代。中国美学界则基本承认传统审美范畴。 现实生活中各审美范畴所概括反映的客观对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不断相互渗透和转化。例如马克思曾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这就是悲喜剧转化的历史必然性。悲喜剧这两个审美范畴所包含的现实内容都是一定历史发展中的两个必然环节,具有内在本质联系。崇高与喜剧性也常常与丑相联系。因此,研究各审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优美 优美,又称“秀美”,是审美范畴之一,与崇高和壮美相对,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 优美的审美对象在形式方面一般都具有小巧、柔和、淡雅、细腻、光滑、圆润、精致、轻盈、舒缓、嫩弱、绚丽、微妙、渐次的流动变化等特征;在内容方面一般都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十分协调。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的基本特征是内外关系的和谐(参见“和谐”)。 具体审美过程中,人对优美对象的感受,也在主体和客观对象融合无间的和谐关系中进行。例如人对自然(清风朗日、乌语花香、小桥流水、湖光山色、幽谷小径、云霞虹霓等)和艺术(婉约诗词、舒缓乐曲、工笔绘画等)中优美对象的感受,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会出现惊惧、突冗、紧张、急迫和不可遏制的情绪激动,而是产生一种平缓、亲切、轻松、随和、舒坦、闲适、宁静、愉快等心旷神恰的心境。这种优美感与崇高感、悲剧感、喜剧感都有重要区别(参见“崇高”、“悲剧性”、“喜剧性”)。 优美往往与人形成和谐关系,容易被人接受欣赏,因而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先发现的客观事物的—种审美属性。它在人类审美意识还不复杂、审美经验还不十分丰富的古代,是人们审美的主要对象。例如古希腊人就把和谐概念与美的概念相等同,把作为美的具体形态的优美的特征(即和谐)看成是美的本质。在近代,随着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复杂丰富起来,人的审美领域逐步扩大,才产生了与优美相对的崇高等审美范畴和对象。悲喜剧性这样一些概念,虽然在古希腊就广泛讨论过,但并没有被明确看成是与美的本质有具体联系的专门审美范畴。

谈崇高与优美

谈崇高与优美 内容摘要: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审美范畴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崇高与优美属于审美范畴的两种,到底是什么,有怎样的特征,值得我们去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崇高,壮美,惊心动魄,优美,和谐,心旷神怡 崇高和优美都属于审美的范畴,是美的表现形态。崇高又称为是壮美,通过对象的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产生敬仰、赞叹的情怀。优美,并不是与作为审美对象总称的美一样,它与崇高相对。优美又称为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越,甚至会令人有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冲动,这种力量会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例如,英国经验主义家托马斯·班纳特在1681年出版的《大地上的神圣理论》中说道:“我认为,自然界的庞然巨物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除了天上的苍穹以及浩淼无际的星空之外没有比大海和高山更叫我们感到愉快的了。这些巨大的东西有一种庄严和雄伟的气魄,在我们的心灵中刺激起伟大的思想和激情,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上帝和他的伟大来。”他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及情感,它的雄伟壮丽,在人们心中激荡起伟大的情怀,从而使人们也感受到自己尊严的伟大,人在世为人,是很美好的事情,激发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尊重。

崇高与优美的比较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精品文档 优美与崇高 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 1 / 15 精品文档 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1/3]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 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一望无际的大海,耸入云霄的高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等等.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缓慢与疾速,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如《维纳斯》雕像恬静典雅,宁静安详,体现出一种静态的优美;《拉奥孔》雕像表现了父子三人被巨蟒紧缠,濒临死亡前那一瞬间的竭力挣扎,以静示动,寓动于静,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崇高美. 第三,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 2 / 15 精品文档 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如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如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第四,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 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