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
- 格式:docx
- 大小:14.24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上册用数对表示位置,通常先列后行。
特殊情况:电影票先行后列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乘法的三个类型:○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非0的数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非0的数乘以1,积不变。
一个非0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分数成法也适用。
单位“1”*分率=分率所对应的数量单位“1”在是的后面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画出关键句2找单位“1”3画图4列式乘积式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甲/乙=甲*乙的倒数(0除外)解分数应用题的步骤1画除关键句2找单位“1”3根据关键句列出关系式4画图5列式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例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比的前后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简比小数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分数比→比的前后项都成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有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比,求各部分数量是多少。
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数学手抄报六年级上册内容数学手抄报六年级上册内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着数和形这两个基本概念不断地深化和演变。
大体上说,凡是研究数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代数学的范畴;凡是研究形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几何学的范畴。
小学六年级"比"的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两个数(答案)又叫做两个数的(答案)。
2、9比5记作(答案),(答案)是前项,(答案)是后项,比值是(答案)。
3、如果A∶B=C,那么A是比的(答案),B是比的(答案),C是比的(答案)。
4、4∶5=(答案);8/7=(答案)∶(答案)5、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答案)。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答案)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答案)。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答案),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答案)。
6、4∶5的前项扩大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答案)。
7、圆周长与它的面积的比是(答案)∶(答案)二、判断1、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答案)2、一个比的比值是4.2,如果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5,比值还是4.2。
(答案)3、除数不能为0,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答案)4、4∶20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5。
(答案)5、比的前项加上2,后项也加上2,比值不变。
(答案)6、3/5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答案)7、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加入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答案)8、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4/3倍。
(答案)三、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0.125∶2 160∶152/3∶ 5/624∶8/9四、应用题1、公园里柳树和杨树的棵数比是5∶3,柳树和杨树一共有40棵。
柳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柳树有(答案)棵;杨树有(答案)棵。
2、把300个苹果按4∶5∶6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1.图形的变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 2.因数与倍数:因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3.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6.统计:认识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手抄报7.数学广角:找次品。
从前,有两个商人,一个姓钱,一个姓柴。
一天,姓钱的商人租了一辆马车,到20千米以外的集镇去做生意,行了10千米时,碰上了姓柴的商人。
姓柴的商人因有急事也要到集镇去,请求搭马车。
姓钱的商人想:雇这辆马车要6块钱,反正一个人坐要付这么多钱,两个人坐也要付这么多钱,不如让他搭车,到时候,自己还可以少花些钱,因此就同意了。
谁知到后来,这两个人为分推车费一事争吵起来。
姓钱的商人说:“前半段,我乘了10千米,后半段,你我各乘了10千米,总共30千米,每10千米的车费是6÷3=2(元)你应付2元钱。
”姓柴的商人说:“前半段10千米路是你一个人乘的,车费当然由你一个人付6÷2=3(元)后半段10千米路两个人合乘,车费各半(6-3)÷2=1.5(元)你应付3+1.5=4.5(元),我只付1.5元。
”他们两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你认为那个商人说的对。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第五单元
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提出时间:1742年;内容表述:任
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
两个素数之和;研究进展:尚未完全破解。
费马大定理
提出者:法国数学家费马;
提出时间:1637年;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第五单元图一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第五单元图二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第五单元图三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泰勒斯Thales,前624-前547,古希腊学者,出生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家庭政治地位的显贵、经济生活的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学与科学的钻研。
在年轻时,他四处游学,到过金字塔之国,在那里学会了天文观测、几何测量;也到过两河流域的巴比伦,饱学了东方璀灿的文化。
回到家乡米利都后,创立了爱奥学派,后成为古希腊著名的七大学派之首。
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
泰勒斯有名名言:“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在科学上,他倡导理性,不满足于直观的感性的特殊的认识,崇尚抽象的理性的一般的知识。
譬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并不是指我们所能画出的、个别的等腰三角形,而应该是指“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这就需要论证、推理,才能确保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才能使数学具有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
泰勒斯的积极倡导,为毕达哥拉斯创立理性的数学奠定了基础。
泰勒斯在数学方面曾发现了不少平面几何学的定理,诸如:“直径平分圆周”、“三角形两等边对等角”、“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确定”、“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这些定理虽然简单,而且古埃及、巴比伦人也许早已知道,但是,泰勒斯把它们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题,论证了它们的严格性,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据说他可以利用一根标杆,测量、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泰勒斯在天文学方面也曾有不同凡响的工作,据说他曾测知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一次日全食。
当时正值战争之际,泰勒斯向世人宣告,若不停战,到时天神震怒!到了那天下午,两派将士仍激战不已,霎时间,太阳在天空中消失,星辰闪烁,大地一片漆黑。
双方将士见此景象,砍太阳神真的发怒了,要降罪于人类,于是立即罢兵休战,从此铸剑为犁,和睦相处。
另据传说,泰勒斯醉心于钻研哲学与科学,且可谓清贫守道,而遭市井嘲笑。
数学小报六年级上册1到3单元
好的,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1到3单元的内容:
1.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
例如,计算2/3乘以3/4,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a/b) × (c/d) = (a×c)/(b×d)
其中,a、b、c、d均为整数,且b、d不为0。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分数乘法的通用方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画图、折纸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分数乘法。
例如,可以画两个相同的图形,每个图形表示一个分数,然后将它们相乘,得到最终结果。
2.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数学概念。
在二维平面上,可以使用有序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例如(x, y)。
其中,x表示横坐标,y表示纵坐标。
根据这些坐标,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此外,还可以使用方向来表示物体的移动路径。
例如,北、东、南、西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中间方向。
可以使用箭头和有向线段来表示物体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3.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计算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例如,计算4/5除以2/3,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a/b ÷ c/d = a/b × d/c
其中,a、b、c、d均为整数,且b、d不为0。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分数除法的通用方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画图、折纸等方法来帮助理解分数除法。
例如,可以画两个相同的图形,每个图形表示一个分数,然后将它们相除,得到最终结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1~4单元第一单元:数与代数在六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数与代数。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数的性质和代数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整数,整数包括了正整数、负整数和0,而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
我们学会了如何对自然数和整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接着,我们学习了一些整数的性质。
整数有奇偶性,偶数能够被2整除,而奇数不能。
我们还学习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的概念。
这些性质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然后,我们开始学习代数。
代数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各种数与字母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字母表示数,用表达式和方程描述数的关系。
通过解代数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非常有效。
最后,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多位数进行乘法运算。
我们通过列竖式进行乘法计算,学会了进位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算术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这些运算方法和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第二单元:分数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分数。
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而分母表示总份数。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
我们知道了分数可以表示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中所占的部分。
我们还学习了分数和整数的关系,以及分数的相等性。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
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规则。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掌握了这些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化简与约分。
化简分数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分数的值保持不变。
而约分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除掉,使分数的值变得更小。
最后,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
我们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为小数,也可以将小数表示为分数。
数学手抄报6年级圆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关于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圆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圆的定义,即所有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
径)的点的集合。
同时,可以介绍圆的性质,如圆上三点确定一个圆,垂径定理等。
2.圆的周长和面积:介绍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周长=2πr,面积=πr²。
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
3.圆的对称性:介绍圆是一种中心对称图形,具有旋转不变性。
可以举一些生
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圆的应用。
4.圆的方程:介绍圆的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即x²+y²=r²。
同时,
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圆方程的应用题。
5.圆的实际应用: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圆的应用例子,如车轮、摩天大楼、奥
运五环等。
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圆的美观和实用性。
在制作手抄报时,可以使用彩色的笔和丰富的图形来装饰,使手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将以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进行区分,使手抄报更加有条理。
关于六年级数学的简单手抄报格式样板数学手抄报六年级下册一、数学日记数学,数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
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
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
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
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
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二、数学家的故事高斯(Gau1777~1855)生于Brun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
七岁时进了,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
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变得很熟,而Bartel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小报第一单元一、分数乘法大揭秘1.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分东西呢。
比如说,(2)/(3)×3,这就相当于3个(2)/(3)相加,也就是(2)/(3)+(2)/(3)+(2)/(3)=(6)/(3)=2。
简单来说,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就像你有(3)/(5)个苹果,现在有4个人都有这么多苹果,那总共就有(3)/(5)×4=(3×4)/(5)=(12)/(5)个苹果啦。
2. 分数乘分数这个更有趣啦。
分数乘分数就像是在一个大蛋糕里再切小蛋糕。
比如(2)/(3)×(3)/(4),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这就是(2)/(3)),然后再把这2份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最后得到的就是(2×3)/(3×4)=(6)/(12)=(1)/(2)。
所以分数乘分数,就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哦。
二、积与因数的关系1.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分数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小钱包,里面本来有10元钱(这个10就相当于那个数)。
现在你得到了一个魔法,能让你的钱乘以(3)/(2)(这个(3)/(2)大于1哦)。
那你就会发现,10×(3)/(2)=15元,你的钱变多了呢。
所以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分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2.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分数还是这个小钱包,里面有10元钱,这次你遇到了一个有点“坑”的魔法,要乘以(1)/(2)(这个(1)/(2)小于1)。
那算一下,10×(1)/(2)=5元,钱变少了。
这就说明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分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三、解决问题小能手1.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比如说,有一个大果园,里面有100棵苹果树。
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1)/(5),桃树的棵数又是梨树的(2)/(3)。
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
泰勒斯在数学方面曾发现了不少平面几何学的定理,诸如:“直径平分圆周”、“三角形两等边对等角”、“两条直线相交、对顶
角相等”、“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已知,此三角形完全确定”、
“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这些定理虽然简单,而且古埃及、巴比伦人也许早已知道,但是,泰勒斯把它们整理成一般性的命题,论证了它们的严格性,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据说他可以利用一根
标杆,测量、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这两则传说,如果是真实的话,那么泰勒斯确实不愧于其墓碑上所镌刻的颂辞:“他是一位圣贤,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在日月星辰
的王国里,他顶天立地、万古流芳。
”不过,这也是一则传说,因
为泰勒斯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久远了,没有确切可靠的资料。
张丘建,北魏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我国著名的大数学家。
代表作《张丘建算经》。
他从小聪明好学,酷爱算术。
一生从事数学研究,造诣很深。
“百鸡问题”是中古时期,关于不定方程整数的典型问题,邱建对
此有精湛和独到的见解。
著有《张邱建算经》3卷。
后世学者北周
甄鸾、唐李淳风相继为该书作了注释。
刘孝孙为算经撰了细草。
算
经的体例为问答式,条理精密,文词古雅,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
杰作,也是世界数学资料库中的一份遗产。
自张邱建以後,中国数学家对百鸡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百鸡问题也几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词,从宋代到清代围绕百鸡问题的数
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朱世杰“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
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
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朱世杰著作《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
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
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
术”(高次内插法)。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
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
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
13世纪末,历经战乱的祖国为元王朝所统一,遭到破坏的经济
和文化又很快繁荣起来。
蒙古统治者为了兴邦安国,便尊重知识,
选拔人才,把各门科学推向新的高峰。
有一天,风景秀丽的扬州瘦
西湖畔,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在寓所门前挂起一块招牌,上面用大
字写着:“燕山朱松庭先生,专门教授四元术”。
不几天,朱世杰
门前门庭若市,求知者络绎不绝,就在朱世杰在接待学生报名之时,突然一声声叫骂声引起他的注意。
只见一穿绸戴银半老徐娘,追着
一年轻的姑娘,边打边骂:“你这贱女人,大把的银子你不抓,难
道想做大家闺秀,只怕你投错了胎,下辈子也别想了。
”那姑娘被
打得皮开肉绽,连内身衣服都被撕坏了。
姑娘蜷成一团,任凭她打,也不跟她回去。
朱世杰路见不平,便上前询问,那半老徐娘见冒出
一个爱管闲事之人,就嘲笑道:“你难道想抱打不平,你送上50两
银子,这姑娘就归你了!”朱世杰见此情景,大怒道:“难道我掏不
出50两银子。
光天化日之下,竟胡作非为,难道没有王法不成?”
那半老徐娘讽刺道:“你这穷鬼,还谈什么王法,银子就是王法,
你若能掏出50两银子,我便不打了。
”
朱世杰愤怒已极,从口袋里抓出50两银子,摔在半老徐娘面前,拉起姑娘就回到自己的教书之地。
原来,那半老徐娘是妓女院的鸨母,而这姑娘的父亲因借鸨母的10两银子,由于天灾,还不起银子,只好卖女儿抵债。
今天碰巧遇上朱世杰,才把姑娘救出苦海。
后来,在朱世杰的精心教导下,这姑娘也颇懂些数学知识,成了朱世杰的
得力助手,不几年,两人便结成夫妻。
所以,扬州民间至今还流传
着这样一句话:元朝朱汉卿,教书又育人。
救人出苦海,婚姻大事成。
看了关于六年级数学的手抄报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