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5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是指()A. 农民进城务工B. 城市人口增长C.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D. 都市化进程答案:C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高速公路建设B. 工业化进程C. 政府政策D. 土地资源利用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问题和挑战之一?()A.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B.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社会保障问题C.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 城市治理的问题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印度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包括()A. 区域经济不平衡B. 城市负荷增加C. 社会矛盾加剧D. 环境污染增加E. 交通拥堵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正确2. 城市化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错误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高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度发达期三个阶段。
()答案:错误4. 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正确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农业人口比例越低。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城市化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
-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
-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农民工福利和住房问题。
- 城市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 城市治理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城市中,其服务的范围重叠最多的是()A.上海、南京B.武汉、重庆C.哈尔滨、广州D.石家庄、太原2.下列不同等级、不同种类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大小的比较,错误的是()A.书店<书摊B.邮电局>邮电所C.储蓄所<银行D.医院>诊所3.下列对城市与区域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的形成不能脱离一定的区域环境B.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处于核心地位C.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区域条件的变化不影响城市的发展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D.d曲线5.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读图,据此回答6~7题。
6.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7.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8~9题。
8.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9.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末从业人员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10~12题。
10. 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 有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C. 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11. 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优势为( )A. 市场B. 技术C. 政策D. 资金12. 该城市最可能是( )A. 南京B. 济南C. 上海D. 汕头1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14. 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B. 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C. 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D. 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越小15. 有关中心商务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只具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的集中地B. 是一个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的特殊地区C. 昼夜人流和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D. 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货物批发为主16. 关于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叙述正确的是()A. 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一定要布置在城内居民区内B. 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应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C.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市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向D. 对需要供给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置在河流的下游17.一般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文化区、交通区 B.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C.行政区、仓库区、娱乐区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18.市中心的远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住宅 B.商业 C.工业 D.文娱19.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比重较大,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的高层建筑中,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D.影响商业区的营业额的直接原因是交通的便捷性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工业革命的开始意味着现代城市化阶段的到来。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2. 城市化就是大城市化、城市行政辖区的扩展。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3. 过度城市化是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城市化水 平的城市化模式。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4. “线型城市”源于有机疏散理论,是为缓解城市过度集中 而提出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5. 离心型城市化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低级阶段。
A. 正确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6. 农村劳动力转移法是指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转移量的 计算,来预测相应的城市化水平提高数值。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7.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 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正确 √8.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明显滞后于城市化。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9. 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的发展层次越高。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正确 √10. 城市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工商业等从大城市的中 正确 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的人口增长相对低于人口迁出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的过程。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11. 城市化的过程不都是集中过程,也包括分散,集中和分散 正确 是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12. 总的来看,我国还处在向心型城市化的阶段,但一些较发 正确 达的大城市,也出现了一些离心型城市郊区化的现象。
9.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10.下列对图中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高新产业区B.②为休闲娱乐区C.③为中心商务区D.④为商住混合区(2015·山东青岛5月质检)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A.金融机构较多B.环境质量较差C.日流通人口较多D.商品流通量较大1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成都高三质量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规划正式定位该城市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2.TOD开发模式可以()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降低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C.降低土地利用密度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对接2016·北京文综卷,11)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1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据图2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命题角度二:城市化及其影响(对接2014·新课标Ⅱ,1~2)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6.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对接2015·重庆文综卷,4~5)下图是某权威机构对不同地区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图(单位:亿人)。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城市与城市化》复习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掌握(1) .⾃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此处地势平坦,⼟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分布理想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原上;⼭区城市⼀般都沿河⾕或在⽐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②⽓候: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温适宜、降⽔适度的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供⽔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河流的交汇处(武汉)或河流⼊海(上海)⼝,过河点(伦敦、南京)。
④⾃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地⽅易形成⼯矿业城市;矿产资源枯竭或利⽤发⽣结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2)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促进城市发展②政治:世界上⼀些国家的⾸都只作为政治中⼼,如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澳⼤利亚的堪培拉、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
③宗教:如世界三⼤宗教都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第⼀圣城麦加、天主教中⼼梵蒂冈、藏传佛教中⼼拉萨等。
④军事:如⽢肃的嘉峪关市等。
⑤科技:如⽇本的筑波、北京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⑥旅游:如湖南的张家界市、海南的三亚市、安徽的黄⼭市等。
在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中,①因素⼀直都很重要,⽽③、④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减弱,⑤、⑥两个因素属于新兴因素。
⼀个城市区位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其中往往有⼀到两个主导因素。
2.城市主要外部形态(1)概念: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类型及特征①团块状(集中式)影响因素:地形。
⼀般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特征:城市各部分⽐较集中,连成⼀⽚。
主要特点(分为优点和缺点)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活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率⾼,⽅便居民⽣活;便于城市管理;节省建筑投资。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专项《城市与城市化》练习时刻:50分钟总分:82分组题人: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答案填在后附表格内)(2021年新课标I文综)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通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都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点: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都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都市各具专门职能,各都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差不多坚持稳固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都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畴D.服务人口2.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能够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都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海绵都市”是指都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4.上海建设“海绵都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阻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5.上海建设“海绵都市”能够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复原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2021•上海卷)(十二)海港都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都市功能的拓展,调整都市空间布局,致力于进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6.在都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靠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都市进展轴。
如此做是为了A.扩大都市土地面积B.优化都市生态环境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7.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进展轴转移。
如此做的作用要紧是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都市功能分区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扩大农业用地范畴(2021•上海卷)(九)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1一、选择题1.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条带状2.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读图,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右图为某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A.L 1-①及L 3-①B.L 2-①及L 4-①C.L 1-①及L 2-①D.L 3-①及L 4-① 4.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 曲线 B .b 曲线 C .c 曲线 D .d 曲线6.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商业区D .文化区 7.下图是“住宅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远近关系示意”,其形 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的通达度B .环境质量C .建筑技术水平D .地价水平8.如下图,某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较合理的方案是( )ABCD化工厂居民区常年风向河流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9.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0.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华北地区某城市附近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图a、图b。
据图回答11-12题。
图a 图b11.图a中,四地住宅房价可能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2.图b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A.建筑物面积B.绿地面积C.工业化程度D.人口数量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农业区14.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15-16题。
15.若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类型,则▲符号最有可能是() A.轻度污染工业B.中度污染工业C.重度污染工业D.无污染工业16.该市计划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选择以下四地的何地()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
读图回答17-18题。
17.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A.绿化用地B. 商业用地C.交通用地D. 工业用地18.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
新建住宅区应选在()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
据此回答19-21题。
19.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20.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是()A.g环境优于aB.a地价高于gC.g人口密度大于a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21.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该地变化状况,可借助()A.GPS技术B.GPS及GIS技术C.RS及GIS技术D.GIS技术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城市的住宅、商店、办公楼、工厂的地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请分析并完成22-24题。
22.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店、办公楼、住宅、工厂B.办公楼、商店、住宅、工厂C.商店、办公楼、工厂、住宅D.工厂、住宅、商店、办公楼23.对该城市的在中心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的估算,正确的是()A.商贸区(0—2.5km)B.住宅区(4.5km以外)C.工业区(2.5—4.5km)D.工业区(0—2.5km)24.从地租因素考虑,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地域结构呈放射状向外发展B.距市中心0—2.5公里的范围内交通通达度最低C.该城市内部的地租差别是城市内各种功能活动对其区位选择的重要依据D.这种情况在中国各大城市表现突出25.城市有大小和等级之分,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通常是()A.人口规模B.用地规模C.城市位置D.城市职能下面左表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右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
根此完成26-27题。
26.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A.C>A>B B.A<B<C C.A>B>C D.B>C>A 27.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A.B1B.B6 C.C6D.A 28.关于中心地和服务范围的正确叙述是()A.城市级别不同,六边形的大小也不同B.一个城市形成以后。
其服务范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C.同一级别的城市一定具有相同的服务范围D.现实中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形态都成正六边形29.六边形的嵌套理论,主要用来指导()A.工业生产及产品的类型B.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类型C.交通运输及车站的布局D.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3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二、综合题31.读下图回答:(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原因为。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地形②气候因素③资源丰富④交通发达(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C城市位于(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等方面领域。
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32.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其发现农民买衣服主要去三个城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地图上了,如下图(图中线条表示消费者的居住地、黑圆点表示卖衣服的地点)。
(1)根据调查到的资料,画出三个城镇的服务范围。
(2)根据现有的资料判断,三个城镇中规模可能较大。
某银行要在三个城镇中设立一个支行,你认为最有可能选择地。
(3)根据图上信息分析,限制C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4)按区域规划,本地将有一条铁路修建,并在经过的A镇设立车站,由此推测,通车以后三城镇的变化()A.等级差别、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均不发生变化B.三城镇等级趋于相同,服务范围趋于相等C.三城镇中,A将成为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城镇,服务范围将覆盖B和CD.三城镇中,B将因靠近铁路,其级别与服务范围超过C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1(答案)一、选择题1-5BCAAD 6-10CDDCB 11-15CBCCC16-20DBDCA 21-25CAACA 26-30CAADC二、综合题31:(1) B 、 C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路交通便利等(2) ③(3) 矿产资源(石油) 、铁路交通、水源、河口三角洲、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产养殖(文化娱乐空间、海上城市、人工港等均可) 、钢铁、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旅游资源、(F应标在BCD四城市间铁路线交会处)32 :(1)如下图:(2)C C(3)河流成为该城镇向西发展的障碍。
(4)C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1(答案)一、选择题1-5BCAAD 6-10CDDCB 11-15CBCCC16-20DBDCA 21-25CAACA 26-30CAADC二、综合题31:(1) B 、 C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路交通便利等(2) ③(3) 矿产资源(石油) 、铁路交通、水源、河口三角洲、海上机场、海上工厂海产养殖(文化娱乐空间、海上城市、人工港等均可) 、钢铁、河流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旅游资源、(F应标在BCD四城市间铁路线交会处)32 :(1)如下图:(2)C C(3)河流成为该城镇向西发展的障碍。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