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与分离
- 格式:doc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0
白鲜皮中3种柠檬苦素化合物抗松材线虫作用研究
于金英;高逸;孔振;汪冶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42)2
【摘要】对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皮中3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开展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毒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研究。
结果表明,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对松材线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松材线虫的LC_(50)分别为9.78μg·mL^(-1)、15.99μg·mL^(-1)和17.91μg·mL^(-1),其中,梣酮在≥20μg·mL^(-1)时,毒杀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80%,杀线虫活性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白鲜皮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松材线虫剂的潜力。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于金英;高逸;孔振;汪冶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丽水市莲都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51
【相关文献】
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柠檬籽中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2.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3.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4.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化学成分与抗性机理研究(第Ⅱ报)——马尾松种源抗性与中
性萜类化合物组成差异关系研究5.松材线虫染色观察及植物凝集素对松材线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药研究中,通过提取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可以探寻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优化中药制剂的配方和给药途径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提取方法:1.水提取法:将中药材样品浸泡在适量的水中,通过温度、时间等因素促进药物成分的溶解,然后蒸馏或浓缩得到提取物。
2.醇提取法:将中药材样品浸泡在适量的醇溶剂(如乙醇、甲醇等)中,利用醇的溶解性,提取药物成分。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在高压、高温下将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与中药材接触,强化了药物成分的溶剂力。
4.萃取法:使用有机溶剂与中药材进行萃取,如乙醚、丙酮等。
分离方法:1.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物吸附于薄层色谱板上,然后通过溶剂的上升作用,利用不同成分在色谱板上的迁移性差异,实现成分的分离。
2.柱层析法:将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填料(如硅胶、分子筛等)进行分离,根据成分在填料上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成分的分离。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根据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实现成分的分离。
4.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挥发成气体,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鉴定方法:1.紫外-可见光谱法:利用中药成分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作用,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强度,推断其中的成分。
2.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中药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和透射来分析和鉴定中药成分。
3.质谱法:通过分析和测量中药样品中的质子或离子分子的质量-荷电比(m/z)比值,推断其中的成分。
4.核磁共振谱法:通过测量中药样品中核磁共振现象的有关参数(如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等),来分析和鉴定中药成分。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博大精深,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并结合多种方法对中药样品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基础。
伊春地区白鲜皮药用成分及多种元素检测分析
邢振楠;王丹丽;刘艳杰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24()3
【摘要】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等法同时对其含有的几种无机元素及重金属进行含量检测。
不同产地白鲜皮药材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分别为:伊美区样品白鲜碱0.845 mg/g、黄柏酮0.674%、梣酮0.185%。
嘉荫县样品白鲜碱0.467 mg/g、黄柏酮0.324%、梣酮0.064%。
汤旺县白鲜碱0.576 mg/g、黄柏酮0.431%、梣酮0.108%。
无机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Ca钙、K钾、Mg镁、Na钠、Fe铁、Mn锰、Zn锌。
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Cu铜、Pb铅、As砷、Cd镉、Hg。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邢振楠;王丹丽;刘艳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恩施地区野生葛成分及微量元素硒的药用价值分析
2.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3种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3.本溪地区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检测分析
4.
四种药用香薷植物中多种微量元素分析5.伊春地区不同黑木耳菌株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鲜皮中抗炎有效组分的分离及抗炎活性研究时东方;宋策;郑梅竹;赵立春;张红晶;刘春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2)36【摘要】目的对抗炎组分进行提取并对梣酮进行质谱鉴定;对白鲜皮粗提物及梣酮单体进行抗炎效果检测.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所分离梣酮进行鉴定;利用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确定待试物抗炎活性.结果提出白鲜皮中梣酮的裂解规律;白鲜皮醇提物及梣酮单体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差异显著(P<0.05),但在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方面,梣酮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结论建立白鲜皮中梣酮快速分析鉴定方法,白鲜皮醇提物及梣酮单体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但不同抗类模型对抗炎效果表现具有差异性.【总页数】5页(P21-25)【作者】时东方;宋策;郑梅竹;赵立春;张红晶;刘春明【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长春迪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相关文献】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鲜皮抗炎有效组分的实验研究 [J], 艾丹;杨桂明2.油茶枯中两个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J], 黎国庆;许承婷;王立欣;黄俊;焦兵;覃江克3.高速逆流分离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及相关抗炎活性研究 [J], 方宗潮;童晔玲;王楠楠;王昱霁;蔡婷婷;朱婉萍4.高速逆流分离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及相关抗炎活性研究 [J], 方宗潮;童晔玲;王楠楠;王昱霁;蔡婷婷;朱婉萍5.基于抗炎镇痛作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活性研究 [J], 许雯雯;王帅;孟宪生;包永睿;潘英;韩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一、提取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分布在天然产物中,通过提取可以将其集中起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1.水浸提取:将中药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使用热水或冷水浸泡一定时间后,过滤、浓缩,得到中药水提取液。
2.醇提取:将中药粉末与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混合,浸泡一段时间,过滤、浓缩,得到中药醇提取液。
3.超声波提取:通过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使溶剂渗入叶片和组织细胞中,加速物质的扩散和溶解,提高提取效率。
二、分离方法提取液中含有多种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1.疏水色谱法:利用不同成分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亲疏水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硅胶柱色谱、C18柱色谱等。
2.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各种带电的成分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如阴离子交换色谱、阳离子交换色谱等。
3.层析法:利用固定相的颗粒特性进行分离,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三、鉴定方法分离后的化合物需要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判断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含量。
2.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推断化学结构。
3.质谱:通过分子的分解产物质谱图,确定分子的相对分子量、结构和化学式。
4.核磁共振波谱:通过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位置和形状,测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量。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涵盖了水浸提取、醇提取、超声波提取、疏水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一系列实验技术。
这些方法的选用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和目标成分的特点来决定,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同时,为了提高方法的效率和可重复性,对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交试验法优选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 rtq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57-01【关键字】白鲜皮白鲜碱梣酮正交实验提取工艺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白鲜皮含白鲜碱(dictamnine),γ-崖椒碱(γ-fagarine),白鲜醇(dictamnol),梣酮(fraxinellone),黄柏酮(obacunone),以及皂甙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及解热的药理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子宫及直肠平滑肌都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扁平疣、足癣、湿疹等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为探讨白鲜皮提取工艺的科学性,以活性成分梣酮含量为指标,采取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白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材料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10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灵敏度 1 aufs shimazu class-vp 6.12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大连依利特公司 5?m,4.6mm×200mm);杭平fa200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g285型(mettler toledo)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梣酮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色谱纯,水为三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白鲜皮药材的含量测定2.1.1 取本品粉末(过3号筛)0.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3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结果为,白鲜皮药材中梣酮的含量为0.078%。
2.2 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梣酮的性质及参考相关文献,确定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提取次数、时间、溶媒浓度、溶媒用量等四因素(见表1)。
《RP-HPLC测定白鲜皮中梣酮含量》 2006.6原春兰,杨得锁称取白鲜皮粉末1g,精密称定。
用10%石灰乳润湿后加石油醚20mL,超声波提取45min,过滤,减压回收溶剂后,用无水甲醇定容至10mL,摇匀,静止,上清液以0.45um微孔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讨论: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取适量对照品,用甲醇溶解,于200~400nm波长进行扫描,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240nm。
2、供试品提取条件选择提取溶剂选择:以乙醇、丙酮和石油醚为溶剂,40℃超声波提取45min,进样,测定。
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不同,从白鲜皮粗粉中提取的出的梣酮量是不同的。
丙酮做溶剂提取出的梣酮量最少,石油醚最多,达到0.159%。
由于梣酮属于非极性物质,采用石油醚作溶剂,能较好地提取出白鲜皮中的梣酮。
3、提取方法考察:以石油醚为溶剂,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30、45min及1.5h;索氏提取器4h。
发现超声波提取的效果最好,但延长提取时间,提取的梣酮量无大的改变。
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波提取45min,测得的白鲜皮中梣酮的含量为0.159%。
《梣酮的新用途及梣酮水剂杀虫剂》 2008.7原春兰,王晓玲,杨得锁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方法。
称取白鲜皮粗粉10kg,用10倍量的碱液润湿且不沾手,加入适量的石油醚浸泡24h后,家10倍量的石油醚分三次回流提取,每次1.5h,抽滤,合并滤液,浓缩至干,得石油醚提取物。
将上述提取物加甲醇:石油醚=3:1的混合溶剂,分液漏斗分离,弃去上层脂溶性成分,白色症状晶体便从下层溶液甲醇中结晶出来,经甲醇重结晶,便得梣酮粗制品。
粗品采用柱层析方法进一步纯化,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2为洗脱剂,甲醇重结晶,得梣酮精品。
白鲜皮中梣酮的含量为0.1420%,计算收率为94.7%。
《梣酮作为肝病治疗药物的应用》 2005.7徐强,吴斐华,朱丹妮,陈婷称取白鲜皮粗粉,用2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得乙醇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用4倍量石油醚萃取,将石油醚部位用正相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3:7洗脱,得到梣酮。
药材白鲜皮研究综述赵强强,杨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E-mail:zhaoqiangdengni@摘要: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是一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药用资源。
近年来,随着对白鲜皮研究的深入,其药理作用方面均有新的发现。
本文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中药白鲜皮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涉及药材的资源分布、在临床中的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白鲜皮以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白鲜皮;祖国医学;现代医学;综述白鲜皮是一类常用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1],生长于山坡丛林中,我国辽宁、河北、安徽、陕西、甘肃等省均有分布。
它是一种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很有价值的药用资源,由于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能,临床常用来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等,并对心血管及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2-3]。
本品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白鲜碱和梣酮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活性[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鲜皮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 祖国医学研究1.1 本草考证白鲜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本草纲目记载:“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风痹要药,世医止施疮科,浅矣。
” 以上记述仅对白鲜皮的性味、功能与主治范围等做了一定描述,而无法考证其形态特征。
唐苏敬等人编撰的《新修本草》提出了正品白鲜皮的形态特征以及采收时间:“此药叶似茱萸,苗高尺余,茎青,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
权益二月采,若四五月采,便虚恶也。
”《本草纲目》亦云:“鲜者,羊之气也。
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其子累累如椒[5] 。
” 诸家本草的叙述与现在的白鲜皮相吻合,由此可推断,从古至今白鲜皮为正品。
1.2白鲜皮在临床中的应用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
白鲜中梣酮标准样品的制备目的:制备梣酮标准样品,确保梣酮及相关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
方法:以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梣酮单体。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薄层色谱(TLC)法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梣酮单体纯度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梣酮单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参照GB/T 15000.3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要求考察其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
结果:HPLC、TLC和LC-MS 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单体纯度较高,在相关图谱中无明显杂质峰或斑点存在;经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分离单体化合物为梣酮;所制梣酮单体的均匀性良好,10瓶样品间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梣酮单体在0~4 ℃条件下贮藏24个月稳定性良好,稳定性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6%;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试验确定其标准值为99.75%,扩展不确定度为0.34%。
结论:成功制备了符合GB/T 15000.3要求的梣酮标准样品,该样品可用于梣酮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评定。
ABSTRACT OBJECTIVE:To prepare fraxinellone standard sample,and guarantee accuracy,comparability and traceability of fraxinellone and related products. METHODS:Fraxinellone monomer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from dried bark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HPLC,TLC and LC-M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urity of fraxinellone monomer.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UV,IR,MS and NMR. Homogeneity,stability and constant value of it were investigated by referring to GB/T 15000.3 standard sample. RESULTS:Results of HPLC,TLC and LC-M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of prepared monomer was high. No significant impurity peak or spot was found in related chromatograms. A variety of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repared monomeric compound as fraxinellone. Prepared fraxinellone monomer had good uniformity,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urity difference among 10 samples(P>0.05). The stability of prepared fraxinellone monomer was good at 0-4 ℃for 24 months,the extended uncertainty of stability was 0.16%. The standard value of fraxinellone monomer was 99.75% in combination constant value tests of 8 laboratories,and expanded uncertainty was 0.34%. CONCLUSIONS:The fraxinellon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at was conformed to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GB/T 15000.3,and it can be used in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testing method validation of fraxinellone related products.KEYWORDS Fraxinellone;Standard sample;Homogeneity;Stability;Constant value;Uncertainty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的、确定了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可以用来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材料赋值[1]。
市售白鲜皮黄柏酮和梣酮含量分析
张化为;王忠江;杨璐萌;邓翀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14(0)5
【摘要】目的测定市售白鲜皮中黄柏酮、梣酮的含量,评价目前该饮片市场规范情况。
方法以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以C18为固定相,色谱乙腈-0.2%磷酸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室温,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结果黄柏酮、梣酮含量分别在0.24%~1.46%和0.02%~0.11%之间,梣酮和黄柏酮的达标率分别为62.5%,100%。
结论咸阳市场上62.5%的药店出售的白鲜皮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
【总页数】3页(P84-86)
【关键词】白鲜皮;HPLC;梣酮;黄柏酮
【作者】张化为;王忠江;杨璐萌;邓翀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不同生长阶段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 [J], 刘丽娟;张国鸿;孙文艺;南敏伦;赵昱玮;赫玉芳
2.白鲜营养器官黄柏酮和梣酮的组化定位及含量的动态变化 [J], 周亚福;毛少利;石新卫;王宇超;卢元
3.从白鲜皮中同时制备梣酮、白鲜碱、黄柏酮单体的方法 [J], 李翔;张新申;邓赟n;蒋小萍
4.HPLC法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J], 巩伟;刘忠良;张欣欣;孙旭;赵庆华;李兴东;张琨;赵梅
5.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肤白胶囊中梣酮和黄柏酮的含量 [J], 雍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梣酮在白鲜皮中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实验发表时间:2013-02-18T17:16:16.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谢瑞强1 李磊2 丛欢3 [导读] 利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在酒精提取的白鲜皮氯仿层中分离梣酮。
谢瑞强1 李磊2 丛欢3 (1北京科信必成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3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目的利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在酒精提取的白鲜皮氯仿层中分离梣酮。
方法利用柱色谱分离手段分离梣酮,之后用核磁、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抑菌环实验验证其活性。
结果所提取物质谱图与相关文献一致鉴定为梣酮,纯度为97.74%,梣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直径为19 、20、17mm,抑菌率分别为64%、70.4%、65.7%。
结论分离物质为梣酮,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关键词】白鲜皮梣酮抑菌活性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和狭叶白藓(又名新疆白鲜)的干燥根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小肠经,是皮肤病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风湿热痹、黄疽尿赤等症[1],尤其善于治疗湿疹的风热证和湿热证,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2][3]。
梣酮为白鲜皮中主要活性物质之一,梣酮具有抗致敏T细胞增殖、抗生育、杀虫,扩张血管等活性,在药用白鲜皮中含量约为0.128%,为柱层析提取分离提供了可行性 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EYEL4 N-1100旋转蒸发仪(上海爱郎仪器)、Waters 600 controller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Waters 2487 dual λabsorbance detector(美国waters公司),Agilent TC-C18 分析柱(美国Agilent公司) 、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上海华宇仪器)HP5988A质谱仪(美国惠普公司)AM-400核磁共振仪(瑞士布其公司)、MP-J3熔点测定仪(日本岛津公司)、UV-Ⅲ三用紫外分析仪(北京普析通用)1.2 材料白鲜皮二氯甲烷层、石油醚30-60(分析纯)、甲醇(分析纯、迪马色谱)、超纯饮用水(娃哈哈公司),GF薄层硅胶(254、青岛海洋化工)、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10%硫酸乙醇显色剂2 方法与结果2.1 化学物提取称取白鲜皮氯仿层药物380.2g,采取湿法上柱方式进行装柱,以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为洗脱液,采取梯度洗脱方法,收集馏分共计236瓶,根据薄层色谱检视,合并3-9瓶,得油状固体混合物,放置24h,沉淀后分离油层,得固体层120g,记为H1,采用石油醚丙酮系统对H1进行梯度洗脱,收集馏分共计532瓶,合并29-69瓶,记为H2,再次采用石油醚丙酮系统对H2进行梯度洗脱,收集馏分共计42瓶,合并9-37瓶,挥干有机溶剂得干燥白色晶体,采用石油醚反复润洗,挥干溶剂后,将样品溶于二氯甲烷中,重结晶后,得无色棍状结晶,重量为19g,在254nm荧光检识下有暗斑,经硫酸乙醇显色剂显色后,呈暗绿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