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5.83 KB
- 文档页数:3
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品是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药品不良反应却是药品应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由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医疗争议和纠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从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为药品使用和药品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一、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情况经过对我院2017-2019年所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近三年度我院共有38个药物报告了不良反应,涉及的科室包括消化内科、血液科、呼吸科、肾病科等。
其中,2017年报告了11个药物不良反应,2018年报告了16个药物不良反应,2019年报告了11个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院每年不良反应报告数逐年增加,说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加强,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和监测意识日益提高。
二、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类型的分布情况1. 轻微和中等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
轻微和中等反应是药品使用中较为普遍的类型。
从我院2017年至2019年所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来看,轻微和中等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主要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药品应用过程中最需要关注、最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类型。
从我的院2017年至2019年所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痤疮、药物性皮炎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
因此,对于这些严重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分析1. 药品选择药品的选择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患者的药品,并遵循药品使用的规范和原则是有效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
因此,在制定药品治疗方案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品类别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品,避免不必要的药品风险。
我院17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5日上报的17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70例ADR中,以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
42.4%ADR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64.12%的ADR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
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监测目前是医院药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按照国家对ADR监测的要求,我院自2006年3月加入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由全院医护人员和药师共同组成的ADR监测组织,对全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我院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现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5日170例的ADR报告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5日我院门急诊及住院部收集ADR170例。
对ADR报告按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药物品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患者的一般情况在170例ADR报告中男性87例(51%),女性83例(49%),男女比例为1.048:1。
年龄分布6个月~87周岁,平均年龄41.3岁;具体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2.2 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分布 170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大为64.12%,详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例数及构成比2.3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发生频次、构成比及其临床表现170例 ADR 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其次是消化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损害。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集报告146例,现就2019年第一季度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ADR监测统计结果及分析1、性别与年龄分布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到146例ADR报告,其中男性66人,占比45.21 %,女性80人,占比54.79%。
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年龄/岁例数/n 构成比/%0~10 32 21.9211~20 4 2.7421~30 8 5.4831~40 14 9.5941~50 24 16.4451~60 19 13.01> 60 45 30.82合计146 100.002、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情况146例ADR报告中,患者既往有过敏史的26例,占17.81%;无过敏史的113例,占77.40%;不详的7例,占4.79%。
146例患者中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0例,占0%;无家族药物过敏史的51例,占34.93%;不详的95例,占65.07%。
3、患者转归情况146例ADR中,其中痊愈77例,占52.74%;好转45例,占30.82%;不详24例,占16.44%。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占83.56%),不详占16.44%,主要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说明我院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上报。
4、药品剂型及用药途径分布药品剂型146例病例报告涉及药品剂型17种,以注射剂为主。
本季度涉及药品剂型分布及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药物剂型分布剂型例次/n 构成比/%注射剂142 64.25粉针剂21 9.50片剂17 7.69粉剂11 4.98胶囊9 4.07注射液 6 2.71颗粒剂 5 2.26硬膏 1 0.45软膏 1 0.45缓释胶囊 1 0.45包衣片 1 0.45贴剂 1 0.45凝胶 1 0.45合剂 1 0.45混悬剂 1 0.45乳膏 1 0.45口服液 1 0.45合计221 100.00用药途径146份病例报告涉及221例次,以静脉滴注、口服给药为主,患者治疗用药以静脉滴注及口服为主,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较大。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一、目的。
加强医院所经营药品的安全监管严格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
本院经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管理。
三、职责。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的收集;医政科负责确认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及其报告和管理。
四、工作内容:1、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概念(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地无关的或以外的有害反应。
(2)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药品不良反应。
(3)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文献资料上未收载的不良反应。
(4)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
①因服用药品引起死亡的。
②因服用药品引起致癌、致畸的。
③因服用药品损害了重要的生命器官而威胁生命或丧失生活能力的。
④因服用药品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的。
⑤因服用药品而延长住院治疗时间的。
2、药剂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报告和管理。
3、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收集并报告它所有的可以的不良反应。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报告它严重的或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4、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1)药剂科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药剂科和医政科负责人报告。
药剂科应详细记录,调查确认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药品说明书中为载明的可以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必须以快速有效方式报告市药品监督管路部门,并同时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迟不超过____小时,其中死亡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并同时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计委。
(3)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其它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和已载明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应当每季度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集中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二)摘要:本报告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优化药品使用和提高患者安全。
医院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高伟;姜恩泽【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支持。
方法运用 EXcel 分析医院2013年上报的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种类、中成药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17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6种,60岁以上女性患者最多(50例,28.09%);静脉滴注给药最容易发生(172例,96.63%);抗感染药物占比最大(112例,62.92%);皮肤及其附件累及最常见(59例,33.15%);头孢菌素类在抗感染药物中报告最多(44例);涉及中成药26例,品种18种;严重不良反应报告4例。
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从而确保药品安全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作者】高伟;姜恩泽【作者单位】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200;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德州 25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54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国被定义为:合格药品在常规的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我院开展临床药学监测工作16年,期间收集了大量的ADR病例。
为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监测工作,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对我院2013年178例ADR报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共178例。
运用Excel软件对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品分类、中成药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严重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患者年龄与性别178例发生 ADR的患者中,男 50例(28.08%),女 128例(71.91%);年龄最小 5个月,最大 88岁,其中 60岁以上 50例(28.09%)。
某院1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目的总结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档案记录的1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其类别、临床表现、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关系,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与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的关系,与药物种类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170例ADR临床表现中男性患者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较高(70.6%);首次用药最易发生ADR,占比4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达130例之多,占比76.5%;全身性损害最多,发生率为4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器官损害反应等;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29.4%;中成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占其次,均占比23.5%。
结论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ADR的监测、分析和总结工作,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确保患者的用药可靠性,本院积极的对ADR进行监控,笔者作为一家三甲医院的临床药师,现对我院收集的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合本医院用药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探索我院ADR发生特点,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170例不良反应报告。
分别按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与用药时间、ADR的类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在所统计的120例ADR报告中,男性出现了65例(60.75%),女性出现了42例(39.25%),男性高于女性,患者年齡18岁~86岁。
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见表1。
2.2 ADR与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的关系在120例ADR报告中,首次用药最易发生ADR80例(47.1%),用药1~3d20例(11.8%),用药4~10d40例(23.5%),用药〉11d30例(17.6%);静脉给药130例(76.5%),口服给药40(23.5%),静脉给药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
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反馈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院2014年共收集上报135例ADR,较2013年的71例增加了90.14%。
现就2014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报告人职业和科室分布报告人包括医生和药师,其中医生上报122份,占90.37%;药师上报13份,占9.63%。
ADR报告来自全院18个科室,132例住院患者,3例门诊患者。
详见表1。
表1 2014年ADR上报科室排序构成比例数(例)科室11.85% 16 外三病区11.11% 15 内一病区11.11% 15 内二病区10.37% 14 内四病区8.89% 12 内三病区7.41% 10 临床药学室5.93% 8 外一病区5.83% 8 儿科病区5.19% 7 中医二病区(肛肠)5.19% 7 中医一病区3.70% 5 外四病区3.70% 5 中医二病区(康复)2.96% 4 综合组ICU1.48% 2 妇产科病区1.48% 2 住院药房1.48% 2 门诊急诊科1.48% 2 外二病区0.74% 1 门诊西药房100%135合计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报告的135例ADR中,男81例,女5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5岁,情况详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百分比例数年龄1.48% 2 岁1小于2.22% 3 1-4岁2.96%4岁5-14.22.96% 31 15-44岁28.15% 38 45-64岁42.22% 57 65岁及其以上100%135 总计占皮下注射等。
最常见仍为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及口服、用药情况分析3:74.85%。
详细统计见表3:给药途径统计排名表给药途径一般严重总计例次例次百分比例次百分比122 95.08% 6 116 4.92% 静脉滴注25 6 76.0% 24.0% 19 口服4 75.0% 3 1 25.0% 皮下注射2 2 100.0% 0 0.0% 泵内注射2 0 0.0% 2 100.0% 皮内注射250.0% 1 1 50.0% 静脉注射2 0.0% 0 100.0% 2 鞘内给药1 1 0 0.0% 100.0% 灌注1 0 1 100.0% 0.0% 肌内注射1 100.0% 1 0 0.0% 阴道给药1 0 100.0% 1 0.0% 鼻饲16390.18%169.82%147总计引起ADR的可疑药物共包含73个品种,可疑药品依据药理作用分类,共包括10种药物;其品种数及上报次数排名统计结果见表4所示:表4 药物类别品种数排名及上报次数排名药物类别品种数构成比(%)上报次数构成比(%)33.74 21 28.77 55 抗感染药物25.15 9.59 7 41 中药注射剂5.52 6.85 5 9 循环系统药物6.75 10.96 11 8 血液系统药物5.52 9 4 5.48 神经系统药物2.45 2.74 4 2 呼吸系统药物2.45 4 3 4.11 消化系统药物6.13 8.22 6 镇痛药物104.29 6 内分泌系统药物8.22 712.90 其他专科用药11 10.87 13100.00163100.00合计73由表4可见,引起ADR例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其所含品种数也最多,排名第二的则为中药注射剂。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1.引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医院进行药物安全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医院的药物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报告分析2.1 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分布通过对医院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药物超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误用。
其中,药物超敏反应占比最高,约占总报告数的40%。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药物产生异常反应所导致。
其次是药物过敏反应,占比约为30%。
药物过敏反应常见于对某些特定药物过敏的患者。
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误用分别占比为20%和10%。
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属性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而药物误用则是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行为所引起。
2.2 不良反应与药品类型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良反应与药品类型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药品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可能有所差异。
抗生素类药品被患者最常用,因此报告中涉及到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
其中,青霉素类药品常导致药物超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品多引发药物过敏反应。
此外,磺胺类药品和氨基糖苷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以药物副作用为主。
除了抗生素类药品,抗癌药物也是不良反应的高发区。
化疗药物常导致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此外,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3.应对措施3.1 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为了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医院应加强药师的参与。
药师应参与临床科室的工作,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药物相关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3.2 强化药物使用教育医院应加大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药物使用教育力度。
通过组织培训、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等措施,提高药物的正确使用率,降低药物误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风险。
3.3 建立药物安全监测平台为了更好地监测不良反应,医院应建立药物安全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