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习题课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5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5.1 复习笔记一、机械的效率1.功和效率(1)机械效率①驱动功机械上的驱动功(输入功)为W d,有效功(输出功)为W r,损失功为W f。
则有W d=W r+W f②机械效率a.定义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以η表示。
b.计算方法用功计算时η=W r/W d=1-W f/W d;用功率计算时η=P r/P d=1-P f/P d;式中,P d——输入功率;P r——输出功率;P f——损失功率。
(2)损失率①定义机械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以ξ表示。
②计算方法由定义有ξ=W f/W d=P f/P d。
注:η+ξ=1,由于摩擦损失不可避免,故必有ξ>0和η<1。
(3)效率的简便计算方法为便于效率的计算,可应用下式进行计算η=理想驱动力/实际驱动力=理想驱动力矩/实际驱动力矩①斜面机构正反行程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tanα/tan(α+φ)η′=tan(α-φ)/tanα式中,α——斜面夹角;φ——总反力与法向反力的夹角。
②螺旋机构拧紧和放松螺母时的效率计算式分别为η=tanα/tan(α+φv)η′=tan(α-φv)/tanα式中,α——中径升角;φv——螺旋副的摩擦角。
2.机器(或机组)的效率已知各机构的效率可计算确定整个机构的效率。
常用机构的效率见教材表5-1。
(1)串联①计算公式由k个机器串联组成的机组,设各机器的效率分别为η1、η2、…、ηk,机组的输入功率为P d,输出功率为P r。
则整个串联机组的机械效率为η=P r/P d=(P1/P d)(P2/P1)…(P k/P k-1)=η1η2…ηk②特点a.前一机器的输出功率即为后一机器的输入功率;b.只要串联机组中任一机器的效率很低,就会使整个机组的效率极低;c.串联机器的数目越多,机械效率也越低。
③提高串联机组效率的措施a.减少串联机器的数目;b.优先提高效率最低机器的效率。
第二章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参考教材5~7页。
2-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答: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答:参考教材12~13页。
2-5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参考教材15~17页。
2-6 在图2-22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7 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 答:参考教材18~19页。
2-8 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参考教材20~21页。
2-11 如图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 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1)取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其是否可实现设计意图。
F=3n-( 2P l +P h –p’ )-F’=3×3-(2×4+1-0)-0=0此简易冲床不能运动,无法实现设计意图。
3)修改方案。
为了使此机构运动,应增加一个自由度。
办法是:增加一个活动构件,一个低副。
修改方案很多,现提供两种。
※2-13图示为一新型偏心轮滑阎式真空泵。
其偏心轮1绕固定轴心A转动,与外环2固连在一起的滑阀3在可绕固定轴心C转动的圆柱4中滑动。
12.3“机械效率”知识达标练习题一、单选题1.施工工地上,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A. 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B. 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少了C.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了D. 做的有用功减少了2.不计绳重和摩擦,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A. 一定提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无法判断3.从井中提水时,常常会发生吊水桶落入井里的事情.用物理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 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C. 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桶里会带些水,这时人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D. 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人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 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 由于存在机械重和摩擦,所以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D.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一定多5.下列生活中的物理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的功率为1kWB. 把2个鸡蛋匀速举高1m做功20JC. 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约为0.18AD. 假如没有摩擦,动滑轮机械效率是100%6.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样的重物,在不计摩擦阻力和绳子重力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A. 动滑轮B. 定滑轮C. 滑轮组D. 都一样7.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85%,它的意义是()A. 总功中有8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B. 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C. 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有用阻力做功D. 它只做了85%的功8.如图所示,斜面长4m,高2m.质量为50kg的小明站在斜面顶端,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重1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g取10N/kg,那么( )A. 小明对物体做的总功为1300JB.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C. 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75ND. 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25N9.爬陡坡上山比走盘山公路难,这是因为()A. 要用更大的力B. 要做更多的功C. 陡坡这种斜面的机械效率低D. 爬陡坡消耗的功率大10.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J的有用功,100J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A. 75%B. 66.7%C. 33.3%D. 25%11.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力G=120N,不计摩擦和绳重。
物理九年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练习:
1.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大于F2
B.F1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
C.甲、乙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相等
2.图甲是一辆起重车的图片,起重车的质量为9.6t,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的面积为0.3m2,起重时汽车轮胎离开地面。
图乙是起重车吊臂上的滑轮组在某次作业中将质量为1200kg的货物匀速提升,滑轮组上钢丝绳的拉力F为5000N,货物上升过程中的s-t图像如图丙所示。
(不考虑绳重,g取10N/kg),求:
(1)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拉力F的功率;
(3)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重为1140N的物体,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1.5×
103cm2.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匀速提升物体,物体的速度为0.2m/s。
(不计摩擦及绳重)
求:(1)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体重为450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
答案
1.ABD
2.(1)9×104Pa;
(2)3750W;
(3)80%
3.240W; 95%;2000Pa。
13.3.3机械效率习题课
1、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
lm。
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1)绳子自由
端被拉下 m (2)有用功是 J(3)总功是 J
(4)滑轮组机械效率是 .
2、用三种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如
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算出三种方法
所做有用功的大小均为;其
中一种方法做的总功最多,等
于。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4、如图8,用滑轮组将重100牛的物体提高2米,用力50牛,则η=?
5、用100牛的力将400牛重的物体沿长5米高1米的斜面匀速推上顶端,则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摩擦力为多少?
6、如图所示,某人用300牛的拉力,将重960牛的物体匀速提高2米(绳重及摩擦不计).求:
(1)有用功. (2)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用滑轮组匀速成提升重物时,物重为400N,每个滑轮重量为1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有用功. (2)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9所示的装置匀速提
(1)如果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 。
(2)图11是测力计的放大图。
结合图10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
其原因是 。
(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图9 图10。
机械效率习题课
复习
1、有用功
①用机械来提升物体
②用机械来水平拉动物体
W有用=Gh
W有用= f S物
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2、额外功
W总=FS
W总=W有用+W额外
3、总功
4、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W额外=W机械自重+W机械摩擦
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自重及机械自身的摩擦做的功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思考: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提示:可从机械效率的公式来思考
1、增大物重
2、减轻动滑轮重
3、减少滑轮轮与轴间的摩擦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一、判断:下面说法中是否正确.
1.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2.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3.物体做功越慢,机械效率越低()
4.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5.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6.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7.用不同的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一定相同()
8.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9.做的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10.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二、习题讲解:
1、在某建筑工地上,一建筑工人要将一袋水泥搬到三楼平台.他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1)他直接将水泥扛上去;
(2)用一定滑轮将水泥提上去;
(3)用一动滑轮将水泥提上去.
若他尝试用三种方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人如用第一种方法,则他做的功最少
B .工人用三种方法做的功都相等
C .工人用第三种方法的机械效率最大
D .若三种方法做功时间相同,则第一种方法工人做功时的功率最大
2、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 以 0.5m /s 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运动,物体A 重为20N ,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F 为 2.5N ,则在2s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J ,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3、小明用100N 的力沿竖直方向将杠杆的一端拉下2m 时,杠杆的另一端把320N 的重物提高了0.5m,他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总功是_____J,杠
杆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4、如图实验装置,斜面长2m ,高0.5m ,秒表每格1s 。
重为1N 的小车在沿斜面方向、大小是0.3N 的拉力F 作用下,从底端匀速到达顶端,秒表变化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
求:
(1)拉力所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5、如图10所示,某人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120 N
的物体,在2s 内,绳的自由端移动了6m ,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和速度.
(2)人的拉力为多大?
(3)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大?
6、如图16所示的装置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货物重为400N 。
若用力F 把货物匀速提升2m.求:
(1)提升货物时做的有用功;
(2)F 所做的总功及额外功;
(3)F 的大小。
7、如图,滑轮组的摩擦及绳重不计,物体重100N ,用40N 拉力F使物体匀速上升1m ,求
(1)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动滑轮重为多少?
(2)若将物体匀速提升5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3)若用该滑轮组提起300N 的重物,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所用的拉力多大 ?
(4)从这题中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8、沿着长5米、高1米的斜面,把重104牛顿的物体用2500牛顿的力沿斜面拉到车上去,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
9、在图3所示的滑轮组中,绳子的末端在力F 的作用下移了8米,使质量为320千克的物体升高一段距离,已知该滑轮组的效率为80%,试求:
1)物体升高的距离;
2)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3)拉力F 做的功;
4)拉力F .
10、 如下图使用滑轮组拉动重物A ,已知物体重为8×104N ,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03倍,人拉绳子的力为750N 。
问:
(1)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在A 物体下垫几个圆木,继续拖动滑轮组,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了?为什么?
1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500N的重物匀速提高2m,拉力所做的功为1200N,若用该滑轮组把重为1100N的重物在20S内匀速提高3m,则拉力的功率多大?(绳重及摩擦不计)
机械效率习题课(教案)
白岩中学
吴学凯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