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及其变化单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
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
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3、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A.水好B.冰好C.一样好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降低B、不变C、升高D、先降低后升高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上升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作者: ————————————————————————————————日期: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态必须先变成液态才能再变成气态B. 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必须要用酒精灯加热?C. 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会放热 D.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2. 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 )A. 汽化 B. 液化 C.凝华 D. 升华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 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5. 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冰冻的衣服变干 B. 深秋大雾弥漫?C. 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D. 铁水浇铸成零件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飘渺?C.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雕渐小7.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A. B. C. D.8.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 36.6℃B. 39.6℃C. 3 ℃D.76.2℃9.如图所示是王浩同学用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A. C甲>C乙,其中甲是晶体 B. C甲<="">C. C甲>C乙, 其中乙是晶体D. C甲<C乙, 其中乙是晶体10.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A. 冰、水、水蒸气B. 铜、固态水银、石墨C. 玻璃、沥青、石蜡 D.萘、松香、海波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最终熔化成液体B.人类发明了各种机械,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些力或省些功C. 利用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D. 一段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阻越大12.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到晒得发烫的柏油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爆晒,温度很高B.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C.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大,身上的汗较难蒸发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二、填空题13.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沸腾。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在ab段处于液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2.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都正确的是()A.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B.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C.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霜的形成——凝固(放热)3.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
拿起上面盛甜品的小碗,看到下面大碗里的液体在“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D.大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露”、“口中呼出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放热降温液化形成的B.“雾”、“霜”、“窗户上的冰花”都是水蒸气降温凝华形成的C.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不是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D.干冰可升华成为大量水蒸气,吸热,进行人工降雨5.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A.生成露珠B.晨雾消散C.冰雪消融D.出现白霜6.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北方冬天的雾淞B.春天来了冰雪熔化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7.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C沸点°C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B.南极气温接近-60°C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C.铅的凝固点是328°CD.水银在-39°C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8.冬天,生活中的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A.比热容大B.比热容小C.凝固点低D.凝固点高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10.下列实例中不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玉米推开晾哂B.用干手器吹湿手C.通风向阳处晾衣服D.黄瓜装进塑料袋11.冰棍是人们喜爱的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冰棍时,用舌头舔冰棍,舌头被黏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二、填空题13.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______附在冻肉上面,增加了冻肉的重量。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人感觉舒适的溫度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 水沸腾时的温度2.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其依据是()A. 酒精熔化时吸热B. 酒精液化时吸热C. 酒精汽化时吸热D. 酒精升华时吸热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 凝华、熔化B. 升华、熔化C. 升华、液化D. 凝华、液化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B. 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D. 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5.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的包装纸上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包装纸上的“粉”消失而纸变湿了,出现的物态变化按顺序是()A. 凝华、汽化、熔化B. 凝固、液化、升华C. 凝华、液化、液化D. 凝华、液化、熔化6.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同样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A. 不会沸腾B. 同时沸腾C. 温度达不到沸点D. 加大火焰再加热,试管中的水才会沸腾7. 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 熔化凝华B. 凝固汽化C. 汽化液化D. 熔化液化8.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C.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D. 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9.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初二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3分/题共,39分)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A.铁、冰、玻璃是晶体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水起化学作用11.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12.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变化》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答案】D。
【解析】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熔化现象;故A错。
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B错。
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C错。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A正确。
2.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答案】A。
【解析】熔化过程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变为气体需要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利用干冰降温,是干冰升华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游泳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引起的,是汽化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
但饮料里加冰块,冰块在饮料里熔化,同时吸热,故A正确。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解析】D。
【解析】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A、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及其变化测试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1、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2、在观察水沸腾实验时,图1所示是其中出现的四种现象。
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甲丙乙丁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B、冬天,河面上结冰4、喝开水时很烫,用嘴对着水面吹气,很快就可以把水喝到嘴里,这是因为C、吹气时使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水蒸发快吸热多5、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2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A、到100℃就沸腾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XXX的现象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9、将一盆20℃的水放入1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D、水不会结冰。
10、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清晰。
这种情况下,镜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再液化。
11、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使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12、在测量南极气温时,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熔点比酒精和煤油更低。
13、当松花江上结冰时,江面上冰的温度低于-24℃,而冰和水接触处的温度是0℃,因为水在0℃时会结成冰,从而和江面上的冰相互作用形成冰层。
14、干湿泡温度计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因为湿布中的水在蒸发时会吸热,所以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低,读数差别越小,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高。
15、⑴熔化,⑵凝固,⑶汽化,⑷液化,⑸升华,⑹凝华。
16、由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可知,海波在第2分钟开始熔化,凝固过程用了3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液体,海波的熔点是在-10℃左右。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2、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煤油等,采用的是把石油逐渐升温的方法来炼取的,它的主要依据是汽油、煤油的:()A.熔点不同 B.沸点不同C.汽化热不同 D.熔化热不同3、如图1-1所示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A.不断放热 B.温度一直升高C.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熔化持续了12min4、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5、如图1-3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6、如图1-2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8、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1-5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9、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B.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10、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11、物态变化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利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2)冰箱通过致冷剂循环流动达到致冷目的,(3)焊接金属部件,(4)制酒工业利用蒸馏法提高酒精纯度,以上实例中,利用汽化、液化两次物态变化达到目的的是:()A.(1)(3) B.(1)(4) C.(2)(3) D.(2)(4)12、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如图1-6所示的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13、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14、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15、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____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____低的材料制作;若某人用一个较大的减压阀替代原来较小减压阀可能会出现____现象.2、如图1-8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A.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C.冰棒发生了汽化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2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B.有风的天气,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低于0℃3.外科医生做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扭伤时,常用在常温下能沸腾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汽化放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4.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第1页共9页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在-117C 时,酒精处于液态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6 .同一电路中有甲、乙两灯泡,已知通过两灯泡的电流分别为-'一工、-二三,则它们( )7 .如图所示的各种常见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8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深秋,为避免夜间气温骤降时树上的橘子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是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要第2页共9页A. 肯定是串联B. 肯定是并联C. 定不是并联D.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A. 心・冰雪消融大雾弥漫 A.草上有露水B. C.霜打枝头D.放热,避免橘子被冻坏B.寒冷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C.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D.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9.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C.在吃火锅时,小明戴着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了D.吃完火锅后,小明从冰柜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这是凝固现象10 .根据下表的数据,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80C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一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铅在500℃时是固态二、多选题11.下列物体不属于非晶体的是第3页共9页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发生变化时,都是要吸热的B.雨、雪、霜、露和水蒸气,都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结果C.某气体内能减少了二:,它可能是放出了:二的热量,也可能对外界做了二二的功D.在城市里种草、植树、修人工湖,能改善空气质量,但不能减弱“热岛效应”13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花丛旁闻到浓郁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的变化一定相等D.沙漠地区的气温比沿海地区变化明显是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较小三、填空题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玻璃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是 ,第4页共9页15.晶体熔化过程温度、状态特点?熔化前:熔化时:_________熔化后:-16.快餐厅里,当洗手后将双手放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方,自动干手机会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既加快手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又提高了手上水的,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秋季学期教学目标管理跟踪检测八年级物 理 试 题 (一)(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考分70分;)姓名 班级 得分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①②③2.小明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如“下雨”实验。
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
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 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
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B .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C .“白气”是气体 D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3.咸丰县地处湖北西大门,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 .忠建河上漂浮的冰 B .牡丹叶上晶莹的露珠 C .田野上凝重的霜 D .白岩山上白茫茫的雾4.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 .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 .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5.某实习护士在用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测得第一个病人的体温是37.5℃,粗心的她,接着直接用这支经消毒没甩过的温度计去依次测量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两个病人的体温,那么后来两次测量中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A .37℃、39℃B .37.5℃、39℃C .37℃、37.5℃D .37.5℃、37.5℃ 6.当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一小段时间:A .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B .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C .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D .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 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D .霜的形成要求气温必在0℃以下,雪后熔化要吸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8.一锅沸腾的油,手伸进去一分钟。
两分钟。
再把手拿出----没事!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 .这是可能的,油里面加了醋,醋使得油的沸点大大降低C .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D .这是可能的,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9.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1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A.水蒸气的液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C.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11.小明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时,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医护人员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物。
那是什么呢?小明到医院做了一个调查,原来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达到麻醉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无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 .汽化吸热B .液化放热C .凝固放热D .熔化吸热1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2所示,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1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只有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4分)14.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到喷泉附近休闲、乘凉。
这是因为喷泉附近周围有大量小水滴。
水滴在_______时,会从空气中吸热,从而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15.患上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3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构造上(1)量程不同;(2)_________________;使用上(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水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放热,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来增加房间里的空气的湿度。
17.春秋季节的傍晚和早晨,庄稼的叶子上常挂着水珠,放在室外的劳动工具、自行车等物体表面也会变得潮湿,这都是“露”。
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
春秋季节(特别是南方)时常在傍晚至第二天清晨出现“雾”。
雾与露一样,只是露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形成了较大的水滴,而雾是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空气中浮尘上的小水珠。
太阳出来了,露或雾又__________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不见了”。
(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18.把一盆浮着冰块的水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冰的质量增多了,由此可知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说明室外的气温一定____________(“高于”、“低于”)0℃,在上述过程中水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19. 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
在使用时,在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_,所以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会比另一个的读数要__________一些(选填“高”或“低”),如果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__________。
(选填“多”或“少”)。
20. “热管”是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的导热装置。
其中一端为蒸发段,另外一端为冷凝段,当热管蒸发段受热时,管中的液体迅速__________吸热,蒸气流向另外一端,释放出热量后重新__________成液体流回到蒸发端,从而将热量快速从高温端传向低温端。
21.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身处偏远海岛,按如图4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
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
当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时,会把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
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但人手若不慎与干冰接触,皮肤中的水就立即变成冰而被干冰粘住,这是很危险的,应立即用水浇淋,直到皮肤与干冰分离为止。
去年春夏之间,某地区出现旱灾,为了缓和旱情,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很快变为气体,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冰粒遇到暖气就变为雨点落到地面。
(1)请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 、_________ 。
(2)上面(1)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 。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我国大部分地方用水很紧张,作为公民都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请你提出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晓丽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冰鸡:细心的晓丽发现:它表面上有一些“白粉”,这是___________造成的,同时还看到冻鸡周围有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白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冻鸡解冻后,妈妈准备做清蒸鸡,她先在大锅中加了5升20℃的水,然后将鸡放入内锅内(一种有盖的大瓷碗),再把内锅放入大锅蒸,在蒸的过程中,在大锅里的水的沸点就会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内锅里的汤能沸腾吗?答: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明在厨房里帮妈妈煮粥。
妈妈说:待锅里的水烧开后,改用小火 ,盖上锅盖,让锅内的水微微沸腾,就能将粥煮好。
小明发现,在此过程包含很多热学知识,请你从该情景中找出一个物理现象并指出与该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粥(液体)沸腾时有水汽化成水蒸气。
物理知识:这是汽化现象。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小明和几个同学上体育课后取开水喝,小明没有茶杯,就用金属易拉罐来装开水,感到很烫手,而其他同学用玻璃杯或塑料杯却没有这么烫,他想:“各种物质都能传热,哪些东西更容易传热呢?”他猜想:易拉罐是金属做的,是不是金属传热本领最大?于是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在一只玻璃杯里倒入热水,再放入一把塑料调羹、一把木制调羹和一把金属调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感觉金属调羹最热,塑料调羹较暖,而木制调羹几乎未感觉到有变化。
(1)在上述材料中___________的传热本领最强,而木制调羹基本不传热;(2)上述结论在生活中也有实际应用:例如:锅大多数都是用铁和铝来做这是利用了铁和铝传热本领________ 的特点;(3)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烧开水时,火焰只能在锅的下部烧,使锅里的水形成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整锅水都达到沸点而沸腾。
27.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5中A 、B 所示,图中_______表示的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