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1
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梳理作者:黄少芸吴文青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0-3岁婴幼儿的教育也在相关教育政策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可以反映出0-3岁婴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建国初至今的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的梳理,从而把握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0-3岁;教育政策;政策梳理作者简介:黄少芸(1964-),女,汉族,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吴文青(1987-),女,汉族,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061-02随着脑科学研究不断有新进展,人们认识到0-3岁是人一生中发展最为迅速和关键的时期,早期的经验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开端的教育,甚至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而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在整个教育政策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的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1950年-1965年)1949-1957年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初创时期,国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学前教育。
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我国的学制系统之中。
1954年宪法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使儿童受教育有了最高宪法的保证。
1958年在经济上的“大跃进”,在学前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事业的盲目发展和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园方针,政府颁布的学前教育政策多强调高目标,忽视经济现状,造成学前教育的泡沫式发展,教育质量下降。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此方针的引导下,幼儿教育机构根据经济、师资等实际条件采取了保留、撤销、充实等手段,朝着充实和提高的目标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发展秩序。
托儿所幼儿园(简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领域,是我国儿童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5年12月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及时规范了各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颁布已有26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也有了新的理念和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卫生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颁布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和规章制度。
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应严格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但实际上《制度》中的某些条款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影响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在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修订的基础上,为更好地落实《管理办法》,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内容,于2006年起,卫生部妇社司组织专家修订1985年的《制度》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第八条也指出:“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规范》的修订以《管理办法》为指导思想,以《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依据。
目的是能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规范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指明今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提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水平,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中国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历史概览(一)建国前1、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蒙养院,从此,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制度上得以确立。
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有《蒙养院章程家庭教育法章程》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蒙养家教合一;第二章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第三条屋场图书器具;第四章管理及人事。
这是我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学前教育法规(蔡元培任教育部长)(1)壬子癸丑学制(2)1912年《师范教育令》、《国民教育令》(3)1916年改订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有10条是关于蒙养院教育保育及设施的。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幼稚园规程》(2)1932年颁布《幼稚园设置办法》、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草案》,1936修订为《幼稚园课程标准》(3)、陕甘宁边区的学前教育政策1941年,边区政府发布《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二)建国后:A、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B、1955年国务院《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定》C、1979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D、1980年卫生部、教育部《关于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的通知》E、1981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F、1983年教育部《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G、1985年《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H、1987年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I、1987年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K、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建设部、卫生部、物价局《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L、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几个问题的通知》M、1988年《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N、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O、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P、1991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Q、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R、1992《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S、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T、1994年卫生部、国家教委《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U、1996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V、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W、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2001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Y、2002年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邢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促进幼儿园环境卫生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设立的一套规范性措施和管理制度。
常规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幼儿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幼儿健康体检,记录幼儿的身高、体重等基本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的健康问题,如早期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儿,定期检查口腔卫生情况等。
2. 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活动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教具、玩具等,保障幼儿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预防霉菌滋生等。
3. 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准备和保存食物,避免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合理搭配餐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加强食品卫生意识教育和培训。
4.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幼儿和家长的疾病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及时隔离和处理感染病例,报告疾病疫情,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络和合作。
5. 应急管理:建立幼儿园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障幼儿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急救培训。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落实,家长们也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二)的建立对维护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将就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卫生保健制度的制定1.法规依据: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制定需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等相关规定,确保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制度目标: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率,提高全员的卫生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制度内容: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包括幼儿园内部环境卫生、幼儿园卫生设施设备的管理、幼儿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和宣传、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等内容。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一、卫生保健责任1.幼儿园设立卫生保健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制订卫生保健计划、监督卫生保健操作、落实卫生保健措施等。
2.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员卫生保健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卫生保健意识和知识水平。
二、卫生保健环境1.幼儿园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消毒幼儿活动区域和设备。
2.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随时检查和及时修复卫生设施和设备损坏。
三、幼儿个人卫生1.每位幼儿在入园时需要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幼儿园每日定时洗手,包括进入教室前、进食前、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
四、食品卫生1.幼儿园食堂符合食品安全规范,膳食营养均衡、清洁卫生。
2.幼儿园定期检查供应商的食品安全证照,确保供应链安全。
3.幼儿园鼓励家长提供健康的午餐,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
五、疾病防控管理1.幼儿园建立疾病防控档案,记录幼儿接种疫苗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2.幼儿入园前必须提供健康证明或体检报告,确保幼儿健康无传染病。
3.发现幼儿生病症状,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幼儿,确保幼儿得到妥善治疗。
六、防护设施和救护管理1.幼儿园配备急救箱、消防设施等防护设施。
2.幼儿园教职员工需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学习处理常见的突发状况。
七、卫生保健文件管理1.幼儿园建立完善的卫生保健档案,包括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记录、急救培训记录等。
2.卫生保健工作要有详细记录,包括每日卫生检查、卫生保健培训、疾病防控情况等。
八、卫生保健监督1.每月召开一次卫生保健会议,对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2.幼儿园定期接受相关卫生部门的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以上就是一份关于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的简要示例,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1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卫生部部长陈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二○一○年九月六日第一条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七条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九条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托幼机构应当根据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浅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梅娟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和每个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所希望看到的,国家出台《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同时也是为了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一、《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简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是现在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规范。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是卫生部为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加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于2012年5月9日,卫生部以卫妇社发〔2012〕35号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办法)。
该《工作规范》分卫生保健工作职责、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新设立托幼机构招生前卫生评价、附件4部分。
《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均是教育政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卫生保健工作是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的途径也是落实“保教并重”的重要途径。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包括四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部分——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
内容与要求分为十点,涵盖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卫生和保健的方方面面,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一日生活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全方面提高。
一日生活,包括入园、进餐,饮水、入厕、盥洗、午休、户外活动、离园等。
因季节、地区的差异,以及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作息时间表。
保证幼儿在园愉悦、充实、自主的发展,同时一日生活安排应该要坚持一致性、一贯性和灵活性的原则,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
制定后需严格执行,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每日巡视,观察班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卫生部关于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1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加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我们组织专家对1985年印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一二年五月九日折叠编辑本段工作规范为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加强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切实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特制定《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折叠编辑本段工作内容折叠工作职责一、托幼机构(一)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设立保健室或卫生室,其设置应当符合本《规范》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根据接收儿童数量配备符合相关资质的卫生保健人员。
(二)新设立的托幼机构,应当按照本《规范》卫生评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本《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三)制订适合本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严格执行工作人员和儿童入园(所)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坚持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工作,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深入各班巡视。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2010年3月1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七条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九条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托幼机构应当根据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实施日期】1985-12-07【失效日期】【内容分类】幼儿教育【文号】( 8 5 )卫妇字第1 0号【名称】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题注】1985年12月7日一、生活制度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小儿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他们一天的生活内容。
一般可按下表分配时间。
七岁以内小儿一日生活活动时间分配━━━━┯━━━━━━━┯━━━━┯━━━━━━━┯━━━━━━━━年│饮食│一日安排│睡眠│时间├──┬────┤├───────┼───┬────││间隔时间│活动时间│昼间│夜间│共计│次数││├──┬────┤│龄││ (小时)│ (小时)│次数│持续时间│(小时)│(小时)────┼──┼────┼────┼──┼────┼───┼──── 2个月~│ 6│ 3~3.5│ 1~1.5│ 4│ 1.5~2│10~11│17~18 3个月~│5~6│ 3~3.5│1.5~2│ 3│ 2~2.5│ 10│16~18 6个月~│5│ 4│ 2~3│2~3│ 2~2.5│ 10│14~15 1岁~│ 5│ 4│3~4│ 2│ 1.5~2│ 10│13~12.5 1.5岁~│ 4│ 4│ 4~5│ 1│ 2~2.5│ 10│12~13 3~7岁│ 4│ 4│ 6~7│ 1│ 2~2.5│10│12~12.5━━━━┷━━┷━━━━┷━━━━┷━━┷━━━━┷━━━┷━━━━各园(所)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季节,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动静结合。
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对各项内容的执行,要提出质量指标。
二、婴幼儿的饮食(一)饮食管理1.婴幼儿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伙委会(园、所领导,炊管人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及孩子家长代表),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
2.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使用。
3.根据季节供应情况,制定适合婴幼儿年龄(一岁内,一至三岁、四至七岁)的代量食谱,定期更换。
4.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5.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儿童伙食。
6.保健人员要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营养量。
保证儿童的进食量。
蛋白质摄入量占应供给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7.按时开饭,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二十至三十分钟,保证儿童吃饱每餐饭。
(二)科学喂养1.婴儿喂养:母乳的营养成份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要提倡母乳喂养。
母亲在喂奶前要洗手,脱掉工作服,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喂奶时要戴上口罩。
每隔三至四小时喂一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种。
对人工喂养儿要做好配奶工作,每餐奶具要严格消毒。
无论人工喂养儿、母乳喂养儿都要及时增加辅食,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含铁食物。
根据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统一制作婴儿饮食,保证儿童营养(婴儿喂养详见附表二)。
2.幼儿饮食(1)一岁半以后幼儿按三次饭一次点心定食谱(整托幼儿睡前再加一次点心),食谱要适合幼儿的年龄,使儿童能吃到多种多样的食物,把一日的食物定量标准恰当地分配到食谱中,以保证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量见附表一)。
(2)要注意调配花样,增加幼儿进食量,科学烹调,尽最大努力保存营养素,特别要防止维生素的损失。
(3)少吃甜食:晚饭不能以吃甜食、菜汤和面汤为主,要尽量吃些炒菜。
(4)加强体弱儿饮食管理。
(5)特殊饮食:根据病儿病情做病号饭。
(三)饮食卫生1.要保持厨房的清洁,经常清扫。
2.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厨房用具,刀、案板、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若用水煮则需在水开后十五至二十分种,若用笼屉蒸则水开后至少要蒸三十分种),食物要有防蝇设备。
3.不买、不加工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要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搞好儿童进食卫生,饭前工作人员及儿童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桌要用肥皂水或碱水揩洗干净。
5.要培养儿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6.水果要洗净削皮后再吃。
7.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所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操作时不抽烟。
三、体格锻炼制度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尤其要重视一岁半以下婴幼儿的体格锻炼,给婴儿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动操和主被动操,幼儿做一至二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锻炼要经常和循序渐进。
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年龄组的特点。
对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以特殊照顾。
四、健康检查制度1.入园(所)检查:婴幼儿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做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所)。
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园(所)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2.定期体检制度:一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一次。
一岁至三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
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
每个入托小儿均应建立健康卡片或档案。
(健康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见附表三、四。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须立即离职治疗。
待痊愈后,持县(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并麻风并结核并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一)环境卫生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
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婴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用蹲式厕所。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1.婴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婴儿尿布要勤换,洗净后用开水烫或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
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
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1.各园(所)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全托园、所必须建立隔离室)。
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消毒方法详见附表五、六)。
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所)或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婴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婴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
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
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
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限详见附表七)六、预防疾病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白百破、卡介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达百分之百。
凡有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儿童基础免疫有关问题详见卫生部颁发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
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
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杜绝脊髓灰质炎、白喉、麻诊、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暴发和续发。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七、安全制度1.各项活动均要以孩子为中心,工作人员要注视儿童的各项活动。
2.要注意房屋、场地、家俱、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烧)伤等事故的发生。
3.药物必须妥善保管,吃药时要仔细核对,剧毒药品要有专人管理,并严禁放在班上。
药物保管和服用应由医务人员负责。
4.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不得丢失幼儿。
八、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统计制度。
一般有以下几种记录表、簿:出勤登记表、传染病登记表、疾病登记表、晨间检查记录表、预防接种记录表、体弱儿管理记录表、体格检查记录表、缺点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体格锻炼观察表、意外事故登记簿、家长联系簿。
卫生统计要求做好: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评价、出席率、缺点矫治率、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发病率、预防接种率等项统计。
九、家长联系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定期开家长会,经常向家长宣传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儿童如无故缺席,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附表一: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年龄│热量(1)│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硫安│核黄│尼克│抗坏│维生│││││微克视黄│素│素│酸│血酸│素D│千卡│ (克)│毫克│毫克│醇当量 3│毫克│毫克│毫克│毫克│毫克───┼────┼────┼──┼──┼────┼──┼──┼──┼──┼─初生~│120/公斤│2~4.0(2)│400│ 10│ 200│ 0.4│ 0.4│ 4│ 30│10 6个月│体重│公斤体重││││││││106~│100/公斤│2.0~4.0│600│ 10│ 200│ 0.4│ 0.4│ 4│ 30│1012个月│体重│││││││││101岁~│ 1100│ 40│600│ 10│ 300│ 0.7│ 0.7│ 7│ 30│102岁~│ 1200│ 40│600│ 10│ 400│ 0.7│ 0.7│ 7│ 35│103岁~│ 1400│ 45│800│ 10│ 500│ 0.8│ 0.8│ 8│ 40│105岁~│ 1600│ 50│800│ 10│ 1000│ 1.0│ 1.0│10│ 45│107岁~│ 2000│ 60│800│ 10│ 1000│ 1.2│ 1.2│12│ 45│1010岁~│ 2200│ 70│1000│ 12│ 1000│ 1.4│ 1.4│ 14│ 50│10━━━┷━━━━┷━━━━┷━━┷━━┷━━━━┷━━┷━━┷━━┷━━┷━注:(1)本表的能量单位用千卡表示,1千卡是1000克水由15°C上升到16°C所需要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