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9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27 发布人: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09年2月27日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
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市场物价平稳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见图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
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呈现“六涨二跌”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3%,影响总水平上升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8.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上涨2.5%。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8食品115.3烟酒及用品101.7衣着10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108.3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1交通和通信9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98.2务居住102.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2.2%,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9%。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水平上涨5.3%。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7%。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下降1.6%。
在新建房销售价格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9%。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6%。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0.7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1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产值66.12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60.11亿元,下降4.5%。
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7.45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15.67万吨,比上年增长5.9%。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115.67 5.9蔬菜万吨397.00-4.0生猪出栏万头258.22 2.7牛奶万吨23.29 5.6鲜蛋万吨6.200.6水产品万吨36.90-0.3品牌农业大力发展。
至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71个。
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是山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山西实际,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和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快新基地、新山西建设,全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9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4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265.7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370.48亿元,增长10.6%。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89.76亿元,增长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6.52亿元,增长4.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1.82亿元,增长12.9%;房地产业增加值168.99亿元,增长6.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两万元,达到20398元,按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937美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61.5%和34.2%。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3.3%。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3%。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9.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7%。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5.0%,二手住宅价格上涨5.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161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39.2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6.1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45万人)的102.5%。
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18.7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5.23万人。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浅析及对策一、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入境旅游为主)近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正在加深,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次显现。
在中国旅游业三大旅游市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入境旅游市场。
2008 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相继受到年初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3.14 拉萨严重暴力事件、5.12 汶川大地震等危机事件的冲击,奥运年中国入境旅游业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态势。
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放缓,造成海外游客收入减少,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境外游客的消费需求萎缩,入境旅游市场下滑严重,很多入境组团社反映团量骤减,入境旅游市场进入了明显的萧条期。
1.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现状。
我国近程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
目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股市暴跌,经济放缓。
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2008 年经济增长率降至4.5%~4.9%以下。
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景气指数也持续恶化,股市暴跌,经济下滑。
在远程市场方面,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
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企业投资缺乏信心,私人消费普遍缩减。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具体来说,在入境旅游市场中,欧美等远程市场比俄罗斯、日、韩和东南亚周边国家、港澳台地区等近程市场形势严峻,这是因为每个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并且距离中国的旅程远近不同,旅游花费多少不同。
2.中国入境旅游现状的各项指标均呈萎缩态势。
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国外的旅游者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大幅下降,而外国人外汇旅游收入也呈现了同样态势,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各项指标均呈现萎缩态势。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5期[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刘鹏(),女,黑龙江鸡西人,内蒙古财经学院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从事财务管理研究旅游业发展中的民营资本投资研究刘鹏(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现阶段,我国旅游业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民营资本的大量投入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亮点。
本文在分析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现状的基础上,对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民营资本;投融资[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5-0121-04一、旅游业发展中的民营资本投资现状(一)投资领域的广泛性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综合性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需求的综合性决定了供给的综合性,供给的综合性决定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广泛性。
1.饭店。
民营资本在饭店方向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景区度假型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且在星级饭店投入上占有一定的比重。
5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6统计中指出,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4099家,拥有客房159.14万间,营业收入总额1762.01亿元。
其中,除国有、外资企业以外的企业,共7852家,占55.69%,营业收入816.58亿元,占46.34%。
2.旅行社。
相对于其他旅游行业,我国旅行社开放时间晚、程度低,民营旅行社发展较为缓慢。
目前我国民营旅行社主要通过现有旅行社改制获得企业控制权,即以公司制、股份合作制、民营体制等形式稀释国有股权的比例,进而改变旅行社的国家绝对控股情况。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旅行社已成为民营资本投资进入旅游业的一个重点。
3.景点。
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自然景区、主题公园、古城古镇以及工农业旅游,吸引着民营投资。
如宋城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广厦集团、吉利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以出租、委托经营、买断经营、入股经营等方式进入浙江、海南、安徽等旅游业发达省份的大型景区,控股比例在51%-55%不等,经营年限在年30-70年不等。
旅游现象现在人们工作压力比较大,没事喜欢出去旅游散心、休闲。
很多的单位也会把旅游作为一种对员工的福利。
一、旅游动机,它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通过对旅游动机的分析,可以达到认识旅游者行为的目的。
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有三个作用,即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启动作用,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过程中的规范作用,旅游动机变化对旅游行为产生的影响。
旅游动机可归纳为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两大类。
推力因素是驱使旅游者外出旅游到某个旅游目的地,例如本能行为习惯、自我满足(教育,精神,健康,性)、好奇心(比如旅行本身所固有的价值)、自我实现。
拉力因素是将旅游者吸引到某个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宣传效应),例如增添精神纪念品,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魅力,对后现代主义的申援性反应。
二、旅游需求。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认识和理解的需求,审美的需求。
旅游需求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果旅游者受到某个目的地的吸引,是因为当地有可能满足自我实现,爱与归属感,以及生理上需求的地方。
另一方面,旅游者也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心理,尤其是在准备阶段,因为它关系到旅游者是否决定出游的关键。
首先是确定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口碑效应,民间渠道以及官方宣传。
其次确定旅游方式,主要有组团和自助游览。
最后是确定旅游行程,主要考虑闲暇时间,兴趣爱好,个人经济水平及其他。
三、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因素(知觉,学习,性格,动机,态度,文化,旅游偏好)客观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
(1)从旅游者的角度探究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文化需求,是满足了生理需求之上的需求。
这种文化需求在古代社会就存在,但由于生存的艰难和语言、交通、资金、闲暇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多数社会成员中实现。
古代社会中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实现异地旅游的愿望,如中国的徐霞客、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人。
由于异地旅游的需求很难在多数人中得到满足,因而也不可能出现旅游社会化的现象。
200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6月18日2000年,是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一年。
东、中、西部旅游业全面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外国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人101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700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台湾同胞31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继续居世界第5位。
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0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203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台湾同胞27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继续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0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办发[2000]4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我国假日旅游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城镇居民3.29亿人次,农民4.15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235.26亿元,农民旅游消费940.2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6.6元,比上年增长8.3%。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9-10-28 10:17:17来源:国家旅游局[大中小][打印] 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2002年统计数据16-16 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按国别分)2003年统计数据接待外国旅游人数(按国别分)单位:人2006年统计数据2007年统计数据17-14 旅游业情况2009年统计数据旅游业情况1995-2008年国内旅游情况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按性别、年龄和来鲁目的分) 单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单位:万美元2009年统计公报: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
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2331.7亿元,增长22.2%。
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人均消费569.4美元,增加21.0美元。
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
2008年统计公报:旅游业收入增加较快。
实现旅游总收入2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9亿美元,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1908.5亿元,增长23.1%。
接待入境游客253.7万人次,增长1.6%,人均消费548.4美元,增加6.8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增长18.2%,人均消费793.7元,增加31.3元。
2007年统计公报:旅游业规模扩大。
实现旅游总收入16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3.5亿美元,增长33.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7%。
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增长29.2%,人均消费541.5美元,增加16.5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0亿人次,增长21.3%,人均消费762.3元,增加38.1元。
新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目前已有13个设区市、16个县级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6年统计公报: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
接待入境游客193.1万人次,增长24.5%,入境旅游收入10.1亿美元,增长29.9%;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增长18.9%,国内旅游收入1214.8亿元,增长24.7%;旅游总收入1295.6亿元,增长24.7%。
统计观察0引言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 )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无法被定量衡量的那些因素的贡献,如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的提升等。
因此,经济分析中常用TFP 衡量经济单元的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TFP 的增长。
2015年,我国政府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
旅游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产业,测算其TFP 和TFP 对产出的贡献有助于了解旅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并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前,关于我国旅游业TFP 测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微观企业视角的TFP 测算[1—3]。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DEA-MI 方法,把表征相对效率的距离函数测算转化为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测算,并将技术效率与Malmquist 指数结合测算出不同时点的TFP,再将TFP 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2)基于宏观经济体视角的TFP 测算[4,5]。
该类研究主要使用索洛残差法,并将C-D 函数作为总量生产函数,在满足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时,TFP 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DEA-MI 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TFP 指数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TP )和技术效率指数(TFC )。
缺点在于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能给出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也不涉及参数估计,这意味着无法验证所选指标与TFP 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得知每种要素对产出贡献的大小。
索洛残差法的优点在于它确定了总量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借助统计方法可以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从而能明确各种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具体贡献,也能对相关的假设进行检验。
缺点在于该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且无法对TFP 增长指数进行分解。
本文从宏观经济视角进行研究,因而选择索洛残差法进行分析。
使用索洛残差法时,多数研究者选取了两要素(资本和劳动)的C-D 生产函数[6,7]。
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9-9-28 9:30:25国家旅游局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2008年, 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3002.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
其中:外国人2432.53万人次,下降6.8%;香港同胞7835.01万人次,增长0.5%;澳门同胞2296.63万人次,下降1.0%;台湾同胞438.56万人次,下降5.2%。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04.9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外国人1970.41万人次,下降7.9%;香港同胞2566.86万人次,增长1.1%;澳门同胞387.90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79.75万人次,下降5.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
其中:城镇居民7.03亿人次,农村居民10.0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971.75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777.55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1.0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49.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75.3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9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1、外国市场2008年,外国入境市场受到影响最大,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432.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59.9%,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下降9.4%。
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同样遭受影响。
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5%、5.1%、5.5%和0.2%。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
2008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与上年持平;人均天花费为200.43美元, 比上年增加4.04美元,同比增长2.1%。
16个主要客源国2008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如下:2、港澳台地区市场2008年,香港和澳门市场基本保持与上年持平,而台湾市场受影响略大。
——2008年,香港市场入境人数为783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5%。
其中:过夜旅游者256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占32.8%;一日游人数5268.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占67.2%。
——2008年,澳门市场入境人数2296.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
其中:过夜旅游者387.9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8%,占16.9%;一日游人数1908.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占83.1%。
——2008年,台湾市场入境人数438.5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计为7500.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9%。
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山东、云南、辽宁、广西、黑龙江、内蒙古、安徽、陕西、天津、湖北、湖南、河南、山西、重庆、江西、河北、海南、四川、吉林等25个省(区、市)。
广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567.97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待的外国旅游者总计为4242.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8%。
接待量超过40万人次的有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辽宁、山东、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广西、天津、福建、陕西、湖北、安徽、重庆、湖南、河南、河北、山西、海南、吉林、四川等24个省(区、市)。
广东省接待外国旅游者608.82万人次,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200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辽宁、山东、云南、天津、黑龙江、陕西、湖南、广西、内蒙古、安徽、重庆、湖北、河南、海南、山西、河北、江西、吉林、四川、新疆、贵州等27个省(区、市)。
广东省的旅游(外汇)收入达91.75亿美元,继续居全国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是: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天津、南京、厦门、大连、重庆、黄山、青岛、宁波、昆明、中山、福州、西安、泉州、无锡、武汉、三亚、沈阳、成都、长沙、烟台、温州、洛阳、哈尔滨、郑州、威海、南通、延边、长春、承德等37个,与上年减少2个; 另有乌鲁木齐、漳州、太原、秦皇岛、九江、济南、大同、合肥、汕头、南宁、海口、贵阳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苏州、天津、大连、桂林、南京、重庆、青岛、黄山、西安、昆明、珠海、宁波、武汉、无锡、厦门、三亚、沈阳、福州、成都、烟台、威海、长沙、延边、洛阳、温州、南通、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郑州、太原、大同、中山、合肥、济南、九江、南宁等44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0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苏州、珠海、南京、厦门、泉州、大连、福州、青岛、宁波、重庆、桂林、长沙、西安、无锡、沈阳、南通、烟台、三亚、武汉、中山、黄山、昆明、哈尔滨、温州、成都、威海、郑州、漳州、洛阳、长春、秦皇岛等37个,比上年增加1个;另有太原、乌鲁木齐、济南、合肥、连云港、延边、汕头、九江、贵阳、大同、承德、呼和浩特等12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9.72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7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国际旅游接待入境序号城市 (外汇)收入增长旅游人数增长(万美元) (%) (万人次)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天津、南京、厦门、大连、重庆、黄山、青岛、宁波、昆明、中山、福州、西安、泉州、无锡、武汉、三亚、沈阳、成都、长沙、烟台、温州、洛阳、哈尔滨、郑州、威海、南通、延边、长春、承德等37个,与上年减少2个; 另有乌鲁木齐、漳州、太原、秦皇岛、九江、济南、大同、合肥、汕头、南宁、海口、贵阳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苏州、天津、大连、桂林、南京、重庆、青岛、黄山、西安、昆明、珠海、宁波、武汉、无锡、厦门、三亚、沈阳、福州、成都、烟台、威海、长沙、延边、洛阳、温州、南通、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郑州、太原、大同、中山、合肥、济南、九江、南宁等44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0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苏州、珠海、南京、厦门、泉州、大连、福州、青岛、宁波、重庆、桂林、长沙、西安、无锡、沈阳、南通、烟台、三亚、武汉、中山、黄山、昆明、哈尔滨、温州、成都、威海、郑州、漳州、洛阳、长春、秦皇岛等37个,比上年增加1个;另有太原、乌鲁木齐、济南、合肥、连云港、延边、汕头、九江、贵阳、大同、承德、呼和浩特等12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9.72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7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国际旅游接待入境序号城市 (外汇)收入增长旅游人数增长(万美元) (%) (万人次) (%)五、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杭州、苏州、桂林、天津、南京、厦门、大连、重庆、黄山、青岛、宁波、昆明、中山、福州、西安、泉州、无锡、武汉、三亚、沈阳、成都、长沙、烟台、温州、洛阳、哈尔滨、郑州、威海、南通、延边、长春、承德等37个,与上年减少2个; 另有乌鲁木齐、漳州、太原、秦皇岛、九江、济南、大同、合肥、汕头、南宁、海口、贵阳等12个城市的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8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苏州、天津、大连、桂林、南京、重庆、青岛、黄山、西安、昆明、珠海、宁波、武汉、无锡、厦门、三亚、沈阳、福州、成都、烟台、威海、长沙、延边、洛阳、温州、南通、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秦皇岛、承德、郑州、太原、大同、中山、合肥、济南、九江、南宁等44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08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苏州、珠海、南京、厦门、泉州、大连、福州、青岛、宁波、重庆、桂林、长沙、西安、无锡、沈阳、南通、烟台、三亚、武汉、中山、黄山、昆明、哈尔滨、温州、成都、威海、郑州、漳州、洛阳、长春、秦皇岛等37个,比上年增加1个;另有太原、乌鲁木齐、济南、合肥、连云港、延边、汕头、九江、贵阳、大同、承德、呼和浩特等12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上海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9.72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按外汇收入多少排列,37个旅游创汇大市的具体情况是:国际旅游接待入境序号城市 (外汇)收入增长旅游人数增长(万美元) (%) (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