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胚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13.47 KB
- 文档页数:5
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研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丰富。
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研究是玉米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研究,可以探索出更高效的育种方法和遗传改良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是指通过特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将玉米幼胚转变为可再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幼胚是玉米胚芽在初期生长阶段的胚胎组织,其具有高度的再生和分化潜能,是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的重要材料。
愈伤组织是由植物细胞再生和分化而成的一种特殊组织,具有再生植物的能力。
通过对玉米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可以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为玉米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在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添加是至关重要的。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以促进幼胚的再生和愈伤组织的形成,而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则会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再生植株的数量产生重要影响。
外界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和培养基的配方也对玉米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优化外源激素的添加和培养条件的调节,可以提高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获得后,继代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可以获得更多的再生植株,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性状分析和遗传改良。
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过程中,继代频率、植株再生率和遗传稳定性是评价指标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出最佳的继代培养条件,提高再生植株的质量和数量。
除了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研究,还可以开展对再生植株的性状和遗传改良的工作。
通过对再生植株的性状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表现型的植株,为玉米的选育工作提供可靠的遗传资源。
也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改良,引入抗病虫害基因或提高产量和品质相关基因,从而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8212228 接受日期:2009202224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4AA207140)作者简介:贾小霞(19782),女,甘肃定西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
E 2mail :jiaxx0601@ 通讯作者:张金文(19582),男,甘肃武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
E 2mail :jwzhang305@1631com文章编号:100028551(2009)042555206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贾小霞1 王汉宁1 孔维萍2 梁慧光3 张金文1(1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31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以玉米自交系87-1的幼胚和成熟胚为材料,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诱导的幼胚及成熟胚愈伤组织内源脱落酸(ABA )、吲哚乙酸(I AA )、赤霉素(G A 3)和细胞分裂素(ZR )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0~7d 时,幼胚及成熟胚的I AA 和G A 3含量均急剧下降,说明在胚萌发阶段I AA 和G A 3需求量较大。
在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初期(14d 左右),2种激素含量出现峰值,反映出幼胚较高水平的I AA 和G A 3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在胚萌发后的愈伤诱导阶段,成熟胚愈伤中I AA 、G A 3和ABA 含量以及I AA ΠABA 和G A 3ΠABA 比值明显高于幼胚愈伤,且I AA ΠABA 和G A 3ΠABA 比值均大幅度上升;而幼胚愈伤组织中I AA ΠABA 和G A 3ΠABA 比值则稳定地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可以认为,成熟胚愈伤组织中过高水平的I AA 、G A 3和ABA 含量及I AA ΠABA 和G A 3ΠABA 比值大幅度上升可能是导致其难以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研究与进展吕颖颖;史振声;李凤海;王宏伟【摘要】Based on research progress in immature embryo tissue culture of maize, the factors impacting on immature embryo tissue culture of maize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maize genotypes, minimal medium, growth regulator, appendages, etc.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n establishing a high induction rate, broad-spectrum callus tissue culture medium.%文中针对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情况,综述了影响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因素,包括玉米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附加物等,旨在为建立高诱导率、广谱性的愈伤组织培养基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31【总页数】3页(P15144-15145,15173)【关键词】玉米;幼胚;组织培养【作者】吕颖颖;史振声;李凤海;王宏伟【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辽宁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展现了更广阔的前景。
玉米组织培养备受关注,并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Larue在1949年用甜玉米的胚乳作为外植体,首次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未获得再生植株。
1975年,Green和Phillips首次用A188的幼胚作外植体,诱导出二倍体愈伤组织,并再生得到第一株无性系玉米植株[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再⽣体系的建⽴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再⽣体系的建⽴摘要:为了建⽴⽟⽶⾼频再⽣及⾼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选⽤⽟⽶⾃交系178,昌72,郑58,H736760A,MQ704,2193为材料,对影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及分化的因素进⾏了研究。
结果表明:⾼浓度的2,4-⼆氯苯氧⼄酸(2,4-D)(4.0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必须的;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2,4-D(2.0mg/L)、6-苄基嘌呤(6-BA)(0.2mg/L)和硝酸银(AgNO3)(10mg/L)能显著增加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mg/L 6-BA有利于提⾼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
这个体系的建⽴,为以成熟胚为受体系统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成熟胚;愈伤组织;转化;植株再⽣Establishment of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regeneration system of maiz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high-frequency regener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maize, the inbred line 178, Chang72, Zheng58, H736760A, MQ704, 2193 have been chosen to study on initiation, maintenan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alli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lusion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 4.0 mg/L) into induction medium was a critical factor for producing primary calli. Supplement with optimal level of 2,4-D(2.0 mg/L), 6-Benzylaminopurine(6-BA, 0.2 mg/L)and silver nitrate(10 mg/L)in the subculture medium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embryogenic calli. And the addition 0.5 mg/L of 6-BA into regeneration medium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plant regeneration. This efficient regeneration system provides a solid basis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maize.Key words: Maize; Mature embryo; Calli; Transformation; Plant regeneration摘要ABSTRACT⽬录1序⾔ (4)2⽟⽶再⽣及基因转化体系的研究 (4)2.1⽟⽶再⽣体系的发展历程 (4)2.2⽟⽶再⽣及基因转化体系的材料选择 (4)2.3⽟⽶再⽣体系的影响因素 (4)2.4⽟⽶遗传转化的发展过程 (5)2.5⽟⽶遗传转化⽅法 (6)2.5.1 电激法 (6)2.5.2 花粉管通道法 (7)2.5.3 PEG法 (7)2.5.4 基因枪法 (7)2.5.5农杆菌介导法 (8)2.6⽟⽶再⽣及遗传转化的常⽤受体 (9)2.6.1愈伤组织再⽣系统 (9)2.6.2原⽣质体再⽣系统 (9)2.6.3种质系统 (9)2.6.4直接分化再⽣系统 (9)2.7本实验研究内容 (10)3⽟⽶成熟胚再⽣体系的建⽴ (11)3.1材料与⽅法 (11)3.1.1 材料 (11)3.1.2实验⽅法 (11)3.1.2.1 外植体的选择与预培养 (11)3.1.2.2愈伤组织的诱导 (11)3.1.2.2 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愈伤组织的继代 (12)3.2结果与分析 (12)3.2.1⽟⽶种⼦的预培养 (12)3.2.2愈伤组织的诱导 (13)3.2.3 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15)3.2.4 AgNO3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15)3.2.5愈伤组织的分化 (15)3.3 结论与讨论 (16)4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的建⽴ (18)4.1材料与⽅法 (18)4.1.1 材料 (18)4.1.2 培养基配制 (18)4.1.3转化⽅法 (19)4.1.3.1 侵染液的准备 (19)4.1.3.2 侵染 (19)4.1.3.3 抗性愈伤的筛选 (19)4.2 结果与分析 (19)5 参考⽂献 (22)6致谢 (24)附录 (25)1序⾔⽟⽶是早熟⽲科(Poaceae)⽟蜀⿉族(Maydeae)⼀年⽣⾕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