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病的根源是疏忽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牙痛是哪些原因引起牙痛是平时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牙痛属于比较深度的疼痛,往往会使患者痛苦不堪,导致食欲不良,坐立不安。
导致牙痛的原因比较多,多数牙痛都是因为牙齿疾病原因引起的,比如说龋齿,牙髓炎,牙根神经痛等等。
当出现龋齿的时候,平时饮食当中容易出现刺激到牙根神经,这时候会导致比较剧烈的疼痛,另外口腔溃疡常常会引起病菌滋生,引起出患者出现牙髓炎,牙龈炎等症状,这时候也容易引起牙痛的症状表现,当出现牙痛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治疗。
出现牙痛有这6个原因一、龋齿龋齿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
龋齿应以保健预防为主。
★二、牙髓炎原因:多由牙齿龋坏发展而来。
由于牙髓处于硬组织包围之中,有了炎症后,牙髓充血、渗出,压力明显增高,又无处扩散,因而患牙出现一阵阵剧烈难忍的疼痛,晚上平卧时更痛得厉害,常常导致彻夜难眠。
进冷热食物可使疼痛加剧。
牙髓炎疼痛常常放散到其它部位,病人有时不能指明哪个牙齿痛,需要医生借助各种手段才能准确定位。
★三、牙本质过敏症原因:即俗称“倒牙”。
多由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常期使用刷毛已经塌扁的牙刷引起的牙齿过度磨耗或者龋坏(蛀牙)等原因,牙齿最外层坚硬的牙釉质(珐琅质)被破坏,内层敏感的牙本质外露,当用冷水漱口或进食冷、热、酸、甜等食物时,就会因牙髓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难受的酸痛感。
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牙髓充血,并进而发展为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等病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四、牙根尖周围炎原因:牙髓炎没有及时治疗,继续发展,蔓延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可在此发生较严重的炎症。
开始时牙齿有胀痛、伸长的感觉,逐渐发展到不敢触碰,持续跳痛,有时牙齿附近的牙龈与面部还会肿胀、出脓。
龋齿的形成原因及防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也越来越深。
孩子想要吃什么,不会加以控制,随意让孩子食用想吃的零食。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卫生习惯并不重视,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成为了许多家庭忽略的环境。
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儿童出现龋齿问题。
那到底龋齿的形成原因何在,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正确的防范方法,期望为家长们提供参考。
龋齿的形成主要原因从当前的各类研究中发现,龋齿的形成在学术上公认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1)细菌;(2)口腔环境;(3)宿主;(4)时间。
其中细菌因素,主要包括了两种类型。
一类为产酸菌属;而另一类为革兰阳性球菌。
通常都会受到这两种类型的细菌的影响,对口腔环境形成非常大的破坏,导致牙齿有机质损伤,从而形成牙齿的龋洞。
口腔环境,顾名思议就是牙齿的外环境。
大家都知道,口腔环境中,都是食物残渣和唾液居多。
宿主则是牙齿,牙齿作为龋齿病形成时的靶器官,在形成龋齿过程中,会与牙齿形态、矿化问题以及整个组织结构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
时间。
因为龋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其病症需要经历非常漫的过程才会形成。
从许多医学报告中可以发现,龋齿形成会划分初级龋到形成龋洞过程,而这个过程则会经历1-2年的时间。
因此,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何幼儿是龋齿的多发群体?其主要原因是,孩子的饮食习惯问题。
不能让他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则可以不吃。
这样会造成营养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家长们多注意孩子的饮食问题。
对于儿童龋齿的形成,还有两个最大的因素。
一个为食用过多的甜食所导致;另一个因素主要是孩子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平时没有做好日常牙齿清洁。
当孩子食用糖后,在没有做好清洁时,会在牙齿表面粘附糖份,从而给细菌提供了滋生的养份与环境,导致孩子的牙齿开始出现酸化的问题。
家长应该知道,龋齿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主要是由于酸性物质对牙齿的不断作用,在经历长期的腐蚀后而形成的。
【小儿龋齿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原则主要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也称“四联”因素:①细菌: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龋齿的细菌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②食物: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
糖类食品是致龋的重要因素。
食物中如含糖量过多,为细菌生长提供了充足能量。
如果口腔中糖类食物残渣积蓄过多过久(如不刷牙、睡前吃糖),则可加速上述过程。
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此外,饮食提供牙齿发育的必要营养,也为龋齿发病创造了重要条件。
③宿主:(例如牙齿、唾液等)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对龋齿形成也有明显作用。
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牙列不齐、牙齿咬面的窝沟过深、牙缝过大等,很容易使细菌和食物残屑滞留在牙齿上,不易清除,容易诱发龋齿。
国内外口腔学专家认为,含氟量过低的牙齿抗龋性也低。
年轻恒牙和乳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患龋齿的比例较高。
此外,唾液在龋齿的形成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唾液是牙齿的外部环境,对牙齿有着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重要作用。
量少而稠的唾液很容易造成食物滞留,进而诱发龋齿。
与此相反,量多而稀的唾液则能够较好地洗涤牙齿表面,从而减少细菌和食物堆积,也就不易致龋。
④时间:龋齿的形成,上述3种因素必须要有足够时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达成。
若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屑积蓄过多过久,可加速龋齿的形成过程。
社会因素:①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常为龋齿的发生提供条件。
儿童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口腔环境差,则细菌易于滋生,容易诱发龋齿;爱吃甜食、睡前吃糖、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患龋率增高。
②防龋意识淡薄或偏差:家长或儿童防龋意识淡薄,认为坏几个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未能自觉采取各种防龋措施,致龋齿发生;亦有些家长防龋意识有偏差,尤其是对待乳牙患龋,认为终究要换牙,即使患龋也没有关系,对防龋工作及龋齿的治疗未予足够重视,致龋齿发生或龋病加重。
科学保护牙齿从致病因素了解牙髓炎牙齿健康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健康,可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牙齿疾病成为了现代人的一大困扰。
只有充分认识掌握一些引发牙齿疾病的因素,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对策的来保护牙齿的健康,美诺瓦带您来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引发牙髓炎的因素,让我们更好的来保护健美的牙齿。
1、细菌因素:牙髓炎可以说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细菌是牙髓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引起牙髓感染的途径有牙体感染、牙周感染和血源感染三个方面。
龋病、外伤性牙折及钻磨牙体时意外露髓、楔状缺损露髓、老年人严重磨耗露髓、畸形中央尖折断或磨损露髓、畸形舌侧窝或畸形舌侧沟的底部无牙釉质覆盖时、牙隐裂深达髓腔时细菌均可直接感染暴露的牙髓。
如覆盖于牙髓组织上的牙本质很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穿过牙本质小管到达髓腔而引起牙髓感染;细菌通过牙周组织也可由牙周袋到根尖,通过根尖孔进入牙髓腔引起逆行性感染,这种经由牙周感染牙髓所引起的牙髓炎称为逆行性牙髓炎;通过血源感染引起牙髓炎不常见。
2、物理因素:急性牙齿外伤,如交通事故、运动竞技、暴力斗殴使牙齿受到猛烈撞击或进食中突然咀嚼到硬物,以及医疗工作中的意外,如进行牙列矫治时用力过猛、移动牙齿过快、拔牙时误伤邻牙根周、刮治深的牙周袋时损伤根尖血管等引起的机械性创伤、创伤性咬合、充填物或其他修复体过高引起的慢性咬创伤牙合等机械性创伤。
3、化学因素:银汞合金充填深洞时未垫底,极端的温度刺激,如高速、持续的钻磨牙齿,外界反复的温度刺激及少见的电流刺激。
牙齿补洞或填充时,引入口腔的一些化学物质引发的感染等。
4、特发性因素:牙内吸收、牙外吸收可以引起一些原因不明的牙髓病变。
还有在日常甚或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按时早晚刷牙或洁牙不彻底,让食物残渣长期滞留在牙间隙内,由细菌感染而引发牙髓发炎;或牙齿、牙龈不小心损伤而引发的炎症等。
5、呵护牙齿健康定期做牙齿X光检测:关爱牙齿健康,定期给牙牙做拍片检测可及早发现潜在隐患。
育儿讲堂儿童龋齿预防及保健小知识沈花 (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2150)口腔健康贯穿着人的一生,与日常行为习惯息息相关。
而不良的口腔习惯容易导致各种口腔疾病,影响人的健康。
龋齿以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牙体被蛀牙腐蚀,毁坏了原本的牙床。
研究表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如缺乏磷、铁和维生素等物质,容易导致牙齿脱钙,牙釉质发育不全,细菌进入牙齿组织便会形成龋齿。
如果不尽早干预,任凭龋齿发展,会严重破坏牙冠,影响咀嚼功能,甚至是恒牙的发育。
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由于儿童的牙齿保健意识较弱,特别是年幼时,口腔护理几乎完全要依赖父母。
因此,提高家长对龋齿的认知程度,掌握相关预防保健知识尤为重要。
乳牙龋齿的危害影响身体发育婴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而乳牙的健康又与营养摄入有着较大密切的关系。
如果乳牙受损,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咀嚼功能,导致口腔中的食物不能被切割、折断、压碎,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影响面部美观婴幼儿时期面部开始发育,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或不能咀嚼,会导致颌骨发育不全,影响面部美观。
影响恒牙生长如果乳牙腐烂,恒牙在不良的细菌环境中萌出时会造成严重移位;并且乳牙过早脱落,会破坏相邻牙齿之间的牙合关系,进而导致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发潜在的炎症反应萌出的乳牙会嵌入根尖周组织中,一旦发生龋齿,炎症就会以慢性病变的形式隐藏在体内,并引起急性反应,如突然严重的牙痛、头痛、发烧、面部肿胀等。
同时,磨损的牙根锋利边缘很容易刺伤舌头和口腔黏膜而形成溃疡,为细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乳牙容易患龋的原因乳牙解剖形态的特点乳牙颈部更窄、咬合面的龋齿更深、牙齿之间的空间不是很窄,这有利于食物的嵌顿,产生永久性菌斑,且不容易清洁。
饮食习惯很多孩子喜欢吃甜、粘、软的食物,如饼干、面包、糖果、饮料等粘在牙齿表面容易滋生细菌。
睡眠时间比较长儿童睡眠时间较长,期间唾液分泌较少,不仅冲洗和缓冲作用相对降低,而且唾液中的一些抗菌物质以及溶菌酶变少,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如何预防龋病龋病,即俗称的蛀牙,该疾病可能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其中的儿童以及老年人是龋病的主要患病群体,儿童由于牙齿结构、饮食习惯等更易患上乳牙龋病,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萎缩以及出现牙根暴露,所以容易出现根面龋。
龋病的发生对于口腔的健康状况、牙齿美观、咀嚼功能等均构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可能诱发牙龈炎以及根尖周炎等并发症,甚至造成牙齿脱落,并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龋病的发生还可能诱发其他全身疾病,比如胃肠道疾病、肾功能损伤等,所以要重视龋病的预防并掌握龋病的预防方法。
1、龋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关于龋齿的发病原因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细菌,其次是食物及口腔环境,第三是宿主,最后是时间,他们的基本点在于致龋性的食物,尤其是蔗糖和各类精制碳水化合物粘附于牙齿表面,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使得细菌滋生,菌斑深层产酸,进而对牙齿表面造成侵袭,长此以往出现脱矿以及有机质受到破坏,最终形成龋洞。
(1)细菌细菌是龋病产生的先决条件,目前常见的致龋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首先是产酸菌属,比如变形链球菌、乳杆菌以及放线菌属,这些产酸菌属都可导致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分解产酸,进而使得牙齿出现无机质脱矿。
第二种则是革兰阳性球菌,这种致龋菌可对牙齿有机制造成破坏,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可导致牙齿出现龋洞。
(2)食物及口腔环境口腔环境与牙齿龋病之间密切相关,口腔当中的食物以及唾液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其中食物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与牙齿菌斑基质的产生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也为菌斑当中细菌滋生提供着能源支持。
细菌可通过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形成酸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合成大量的细胞内多糖以及细胞外多糖,所形成的大量有机酸为耐酸菌的生长繁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促使牙体硬组织发生脱矿,而多糖则可促使细菌在牙体表面的大量聚集以及粘附,如果出现外源性糖缺乏时也,多糖可作为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容易引起龋病。
口腔内的唾液发挥着清洗、抗溶、抑菌以及抗酸等作用,当唾液质、量出现改变时,这会对龋病的产生造成影响,比如患有干口症的患者龋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接受颌面部放射治疗时由于口腔内涎腺受到破坏,因此更易产生龋病,如果唾液内出现乳酸量增加也会导致龋病的患病风险提高。
龋齿影响因素的是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影响因素有多个,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习惯:高糖饮食、频繁食用含酸性食物和饮料,如糖果、碳酸饮料、果汁等,会增加牙齿暴露在酸性环境中的时间,导致龋齿的发生。
2. 口腔卫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不彻底、不定期使用牙线、不漱口等,会导致口腔中的细菌和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促进龋齿的发展。
3. 口腔结构:牙齿排列不齐、牙齿之间的缝隙过大等口腔结构问题,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龋齿的风险。
4. 口干症:口腔干燥会降低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使得牙齿表面的酸性环境得不到中和,从而加速牙齿的脱矿和龋齿形成。
5. 其他因素:如年龄、遗传、药物使用(如含糖口服药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咀嚼烟草)、牙齿受伤等也可能会增加龋齿的风险。
要预防龋齿,建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控制饮食中糖分和酸性食物的摄入,定期就诊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避免不良的
生活习惯和口腔行为。
引起牙痛的原因,牙痛可以这样缓解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牙痛的滋味,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坐立不安,再也不愿回忆,明明看上去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居然这么会造成这么剧烈的疼痛。
很多人畏惧牙痛,却不知道引起牙痛的原因,也不了解怎么样才能让牙痛得到缓解。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科普造成牙痛的原因,再教大家如何缓解牙痛,让大家在牙痛时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
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是突发性牙齿疼痛,要当心龋齿。
如果在吃东西的时候突然感觉牙齿出现疼痛,那很有可能是出现了龋齿。
人类口腔中生存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和人体共生,有些对人体消化食物有益,而有些则会让人患上疾病。
口腔中的一种细菌,能够将人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中的糖分转化为酸,使得牙齿表面受到腐蚀,出现龋齿。
龋齿前期,人的牙齿表面会出现小洞,这些洞就是被酸腐蚀的,当牙齿上的小洞越深,牙齿就会更加敏感,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龋齿。
如果患者牙痛并不集中在某一点,并且是偶尔发生,那么通常不是由于龋齿导致的。
如果持续性的出现牙痛症状,可能是因为睡觉磨牙。
当牙痛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时候,患者就要担心自己是否患有磨牙症。
磨牙症患者会在睡觉中习惯性的进行磨牙,甚至在醒着的时候,也会出现无意识的磨牙。
现如今对磨牙症发作的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但是通常认为,磨牙是由于身体、心理和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患上磨牙的主要原因可能有牙齿咬合不协调、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等等。
磨牙会导致人体牙釉质损伤,通过佩戴防磨牙牙套能够有效的防止夜间磨牙症状的发生。
如果患者牙痛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还伴随着牙龈或者腮腺的肿胀,很有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烟瘾脓肿,对于这种现象,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让牙医进行检查,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牙齿松动可能也会导致牙痛的发生,对于年轻人来说,牙齿松动可能是由于刷牙不正确导致的。
牙齿松动通常是牙周疾病导致的,牙周病可能会导致人的牙齿和下巴骨骼疏松,骨质流失。
为了保证牙齿和口腔的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正确的进行刷牙,每天刷牙两次,坚持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中的残渣,每年坚持两次洗牙。
蛀牙的原因是什么蛀牙的原因是什么1、细菌因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里残留的食物残渣上繁殖,发酵而产酸,使牙齿被腐蚀,软化,脱钙,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甜食因素甜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和淀粉,例如糖果、巧克力、饼干和糕点等,为牙菌斑中的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经代谢后产生的有机酸具有很强的致龋性。
3、牙齿因素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
4、时间因素龋病的发生并非一个短暂的过程,龋齿发生后,一般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才会从早期龋发展成临床龋,所以发现龋病症状一定要趁早治疗,否则会逐渐变得严重。
蛀牙的修补时机牙齿龋坏了,应该尽早修补起来,因为龋洞经过适当修补后,可阻止牙龋病变发展,恢复牙齿功能,保持完整的牙列。
因此,修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性意义。
牙龋坏是个慢性过程,可不断地表现出色、形、质的改变,其表现与龋坏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与治疗的选择亦有关。
(1)牙齿发生白垩色改变,是牙釉质龋的表现。
(2)食物嵌塞是牙龋洞形成或龋洞较深的表现。
(3)对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时敏感,说明龋坏已达到牙本质层。
(4)嵌塞或受刺激引起牙痛,说明龋坏接近于牙髓,也就是说洞底薄弱。
以上4种龋坏表现中,有第一种表现时,及时补好,可控制龋病发展,使龋坏停止在釉质龋程度。
但第一种表现没有主观症状,自己不容易发现。
如果单位组织查体发现牙齿白垩色改变,应尽早充填治疗。
第二种表现常常是就诊的原因,因为嵌塞后,引起牙齿不适,此时牙髓组织一般不受影响,作龋补比较合适。
第三、四种表现的龋坏比较严重,牙髓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而发生结构性变化,作龋补为时已比较晚,补后的问题是出现牙髓不适。
龋齿的诊断与治疗杨承禹美容外科主诊医师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诺诗雅医疗美容医院院长⾹港邦诺国际医疗美容培训学院校长国际医疗整形美容协会会员⼤韩整形美容外科协会荣誉会员欧洲微整形产品中国总代理⾼级技术顾问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师资格培训特聘培训专家卫⽣计⽣委整形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国整形美容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注射微创美容⼯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民营分会常务理事⽬录病因细菌⼝腔环境宿主时间龋齿的症状与分类临床表现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齿龋坏程度龋坏的病变类型龋齿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治疗西医治疗龋齿预防正⽂龋齿的诊断与治疗蛀⽛或⾍⽛,学名龋齿。
但是它却不是真的⽣了⾍⼦,龋齿是⼀种由⼝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所导致的⽛齿硬组织进⾏性病损,表现为⽆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从⾊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龋齿的进⼀步发展,会导致⽛残冠、残根感染,⽛神经坏死的死髓⽛,慢性⽛周炎、根尖周炎、⽛龈炎,感染的颌⾻囊肿,各种⼝腔⾯部的间隙感染、颌⾻⾻髓炎等。
蛀⽛在严重情况下,也会导致⽛齿的坏死和脱落。
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致成或加得关节炎、⼼⾻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其他疾病。
龋齿⾸先是形成⽛菌斑,⽛菌斑是⽛齿表⾯的⼀层⼏乎⽆⾊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每次进⾷后,⽛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化学作⽤,产⽣腐蚀⽛齿的酸性物质。
久⽽久之,形成⽐较脆弱的⼩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洞,即蛀⽛。
所以,蛀⽛是从⼩蛀斑发展⽽来的,是⽛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
可以说,绝⼤多数的⽛病,都是龋齿引起,龋齿是⽛病的根源所在。
预防龋齿,及时的治疗龋齿,使之不进⼀步发展,会预防和避免许多⽛病的发⽣。
对于已经形成龋齿的⽛齿,要及时发现,尽早进⾏治疗病因:⽬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物包括寄⽣⾍、病毒等寄⽣于其上的⽣物体)和时间。
牙病的根源是疏忽
作者:苏光路
来源:《科学养生》2015年第11期
著名喜剧演员李嘉存为“蓝天六必治”牙膏做的广告一度风靡全国,“嘿!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很多人也是在这段诙谐直白的广告语中,第一次感悟到,牙齿的好坏,原来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牙齿不好,可能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牙齿还有辅助发音的功能,如果牙齿有疾患或者畸形,我们的说话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牙齿的美容功能更是人所共知,如果牙齿参差不齐,会直接影响颜面的美观。
你对你的牙齿还知道多少呢?也许以下一些关于牙齿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牙齿,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牙齿。
牙齿构成与受到的侵害
每个牙齿都可分为三部分,露在口腔内的部分叫牙冠,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叫牙根,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叫牙颈。
每个牙齿又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构成。
牙釉质覆盖于牙冠的最外层,呈乳白色,有光泽,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其硬度强于铜质子弹,略软于不锈钢勺。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颜色淡黄而有光泽,硬度比牙釉质低。
牙本质中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
过度磨损而导致的牙本质暴露也会让人牙痛。
牙骨质是盖在牙根外层的硬组织,构造和硬度与骨相似。
当牙根表面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再生并有修复功能。
牙髓俗称牙神经,是位于牙齿中心空腔内的软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等。
主要功能是为牙齿供给营养。
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神经,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剧烈疼痛。
这便是“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的主要原因。
牙齿周围的组织叫牙周组织,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牙齿牢固地直立于牙槽之中。
牙釉质上的细小裂缝能分散咀嚼的压力,防止牙齿破裂。
细菌对牙齿的侵蚀是永久性的,细菌产生的酸能使牙釉质上的钙与磷酸盐流失,并导致龋齿形成。
酸是细菌消化糖时偶然产生的副产品。
在精制糖发明以前,人很少有得龋齿的。
氟化物能阻止牙釉质上矿物质的流失,使牙釉质从唾液中吸收更多的钙和磷酸盐,由此便防止了蛀牙的产生。
1945年,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社区首次把氟化物投放到饮水系统,如今,三分之二美国居民的饮用水都是加了氟的。
为找到对付龋齿的更好办法,还有研究者在进行口腔细菌的生物工程实验,其目的是改变细菌的特性,使其产生更少的酸。
有实验证实,妇女生孩子越多,牙齿就掉的越多。
可能是荷尔蒙的变化增强了牙齿的敏感性,所以孕妇更容易得牙龈炎。
在18世纪的英国,有钱的妇女喜欢移植牙齿,这种行为也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
不过,移植手术通常不是失败就是有很多后遗症,移植的牙齿有时还会携带梅毒。
现在移植牙齿早已不是什么时尚,而只是一种治疗手段。
常见的几种牙病与治疗
天津口腔医院的程主任从事牙病治疗近三十年,是经验丰富、热诚敬业的行业专家。
谈到常见牙病及预防话题,他表示排在首位的牙病当属牙周炎,而且90%以上的患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刚在门诊接诊了一个这样的病例。
42岁的吉先生最近牙齿频出状况,不是牙齿松动,就是牙龈萎缩,要么动不动就牙疼,咬一口硬些的食物,就会留下明显的血印,甚至其中的一颗在吃坚果时不幸掉落。
直到此时,他才想到来医院诊治。
检查后,我明确告诉他,他患有重度的牙周炎,超过1/3的牙齿会相继松动、脱落。
”这样的病例几乎每个牙科医生每天都会遇到。
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病变,初起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其主要表现就是牙龈出血和逐渐加重的牙齿松动。
在牙齿的周围有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等,当牙龈牙周发生炎症,可引起牙槽骨吸收,牙根外露,牙齿便会松动。
当病情好转,牙齿松动可有轻微改善。
这种时好时坏、时轻时重的表现,也是造成人们麻痹大意的主要原因。
除牙周炎外,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牙合创伤、颌骨内肿物等,也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的原因。
牙病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一种原因造成,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而,当你感觉自己的牙齿出现问题后,应当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有人说自己的牙齿莫名其妙地就松动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程主任说,牙齿活动是有限度的,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牙齿也有一定水平方向的动度,一般不超过0.02mm,轴向动度极其微小,牙齿的生理动度一般不易被察觉。
能够明显感到并伴随疼痛的牙齿活动,一定是有问题的,最好及时就医,免得延误了病情。
说到牙病预防,程主任深有感触地说,在所有疾病中,我们中国人是最轻视牙病的。
80%以上的人是把牙病拖延到最后阶段才去医治的,所以“拔牙”成了我们牙医的首要工作。
而欧美人从小便养成重视口腔保健的习惯,定期去洗牙并看牙医,将可能出现的牙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因此,他们出现牙病的平均年龄是58岁,而我们却是45岁。
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口腔洁治,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无疑是口腔牙齿保健的必要前提。
牙齿一旦出现问题,针对其病因,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样重要。
对于牙周炎的患牙也不见得就非拔不可,首先要进行正规的牙周基础治疗,必要时进行牙周刮治甚至是牙周手术治疗,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松牙固定。
对无保留价值的、预后极差的以及影响义齿修复的患牙应及时拔除。
对创伤、不良充填体和义齿、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引起的牙齿松动,也应区别对待,在去除原因、消除急性炎症后,牙齿可逐渐恢复稳固。
颌骨骨髓炎的病原牙和恶性肿瘤累及的牙齿,一般需要拔除。
若是由下方的肿物引起的牙根吸收,应及时寻求相关的治疗。
牙病认识有误区
受“老掉牙”这句老话的影响,上了年纪的人往往误以为自己的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是衰老退化的自然现象,它使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口腔牙齿疾病持消极态度。
形成一个普遍现象:牙齿有病忍着不看,任其自生自灭;生活中宁可吃软烂饭,也不去把掉落的牙齿镶好。
未老牙先落,难道真是一种自然现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注意预防牙周疾病或在患病的早期及时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并定期复查、复治,即使是老年人,牙齿也不会轻易就脱落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为:到80岁至少保存20颗能够正常咀嚼、保证生理需要的功能牙齿。
一些人不愿拔牙,总是等着牙齿松动后自然脱落。
殊不知,牙槽嵴的吸收是牙齿松动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当牙槽嵴吸收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牙齿才会自行脱落。
这时,邻牙牙槽嵴的吸收也加重了,牙齿就会一颗接一颗的松动。
而且,低平的牙槽嵴给缺失牙的修复造成困难,修复后的义齿稳定性也会比较差。
此外,相当一部分牙病患者有治牙恐惧症,无限放大治牙可能带来的疼痛,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
不管自己牙病多严重,总想吃点消炎药对付过去。
等到自己的病况发展至非常严重的地步,原本可以保住的牙齿,只好一个个被拔掉时,才追悔莫及,无谓叹息。
编辑/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