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代表人物

传播学代表人物

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方面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9)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群体动力论”的开创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他在二战期间将群体动力学应用到军队士气研究和劝说人们改变食品习惯的研究中。卢因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https://www.doczj.com/doc/7d18345510.html,zarsfeld,1901-1976)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作出的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造者”(toolmaker),他对传播研究方法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他和卡兹在伊里进行选民投票影响因素研究后发表的《人民的选择》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等概念和观点,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研究的时代,开启了“有限效果论”的新阶段。在他的领导下,“哥伦比亚学派”形成了。
4.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法,技巧与能力等。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他最早将心理试验方法引如传播学领域,大大拓展了传播学的视野研究领域,而是他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巧、受众属性等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枪弹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5.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人称“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他自己也提出了很多极有影响的理论。一生写了30多部著作。他还在美国各地建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6.克劳德·香农(1916-2001),电子工程师、数学家,二战期间,他

在贝尔实验室从事密码研究时提出了信息论。香农的信息论包括信息的定义、对于信息的熵的度量,也有关于传播的论述。
7.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专栏作家和理论家。他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舆论》一书中揭示了传播和媒介对人类想象世界的构建作用,提出了“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等著名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舆论研究、宣传研究影响极大。可以说他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8.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传播学者,他强调媒介的决定性作用,写作了很多畅销书,不仅使得全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理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且使得传播学的众多概念深入人心。
9.伯纳德·贝雷尔森(1912-1979),美国社会学家,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在进行伊里县研究时的重要合作者。他曾经做过报纸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并推动了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10.罗伯特·默顿(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与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他的理论和拉扎斯菲尔德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他最著名的社会学成就是有关社会失范的理论。
11.罗伯特·哈钦斯(1899-1977),20世纪30-40年代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并出任“大众媒体自由与责任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后来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业》报告开创了社会责任论的新时代。
12.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曾接受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的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广播研究,但是因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分歧而没有成功,这引发了对于传播学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阵营的第一次讨论。他对资本主义文明进程中文化工业造成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13.罗伯特·帕克(Robert Ezla Park,1864-1964)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曾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来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担任系主任,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领导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提倡社会互动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具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产生离不开传播的重要作用。并将库利、米德和杜威等人关于传播、自我、社群的理念发扬光大。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理论家”。
14.埃弗雷特·罗杰斯(1931-2004),美国传播学家。他对于传播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创立了创新扩散理论;二是撰写了《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重新梳理了早期传播学在美国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15.伊莱休·卡兹(Elihu Katz)美国社会学者和传播

学者,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理论“现代时期”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拉扎斯菲尔德合作出版的《个人影响》一书,探讨了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16.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基地,以符号学、语义学为方法架构来从事媒介文化研究及其理论探讨,针对媒介传递的大众文化内容以及特殊社会群体(如工人、青年等)对这些文化内容的运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编码∕解码理论和“偏好解读”观点。
17、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经济历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1940年后,他着重将传播作为一切历史运转的轴心来探讨,这方面的著作有:《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倚》(1951)、《变化中的时间概念》(1952)等。他认为,媒体是人类思维的延伸,而传播史思想的扩张。在他眼里,西方近代史诗一种传播偏倚的历史,传播媒介是西方文明的特征,西方文明的发展受传播媒介的影响。
他提出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和空间偏倚(space bias),偏倚时间的媒介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
18、霍克海默 Max Horkheimer (1895~1973):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后,网罗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学识渊博的人才。于1932年创办了研究所专刊《社会研究杂志》,从此法兰克福学派出现。1937年,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思想根基的论文《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他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两者之间本质区别是:①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②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的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合的顺从化结论;③而批判理论首先是要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④所以,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而出现的,传统理论则以肯定的面目出现。批判理论首先表现为一种立场,其次才是一种特定的理论。
19、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二次大战后,马尔库塞留在美国。到六七十年代西方青年学生选择运动风起支涌时,他被奉为新左派的思

想导师、精神领袖。人们甚至将他同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法兰克福学派虽然形成于二战之前,但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才由于马尔库塞的作用而出名,马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人物。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