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简便的破伤风抗毒素4次脱敏注射法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887.47 KB
- 文档页数:2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选择题A1型题1.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A.盐酸异丙嗪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2.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注射的剂量是A.10UB.50UC.80UD.100UE.150U3.链霉素过敏试验皮内注射的剂量是A.0.25UB.2.5UC.25UD.250UE.2500U4.接受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患者出现轻微反应时,护士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立即停止注射,迅速给予抢救处理B.立即报告医生C.重新开始脱敏注射D.停止注射,待反应消退后,减少剂量增加次数注射E.注射苯海拉明抗过敏5.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原因是 CA.肺水肿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C.脑组织缺氧D.肾功能衰竭E.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6.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的剂量是每毫升含A.15UB.20UC.150UD.200UE.2500U7.链霉素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的不同点是A. 立即停药、平卧、吸氧B. 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一支C. 应用钙剂D.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E. 建立静脉通道A2型题8.李某,患急性肺炎,注射青霉素数秒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脉细速、出冷汗,血压:65/45mmHg,此时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A.立及通知医生B.静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C.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D.立即吸氧,行胸外心脏按压E.即刻注射强心剂9.郭某,因肺结核注射链霉素,出现了发热、皮疹、荨麻疹,医嘱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其目的是A.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B.松弛支气管平滑肌C.减轻毒性症状D.降低体温E.缓解皮肤瘙痒A3/A4型题(10~12题共用题干)李某,18岁,患急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试。
10.配置青霉素皮试液时,其皮内注射剂量为A.10UB.50UC.100UD.500UE.2500U11.皮试后5分钟患者出现胸闷、气急伴濒危感,皮肤瘙痒,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情况A.青霉素毒性反应B.血清病型反应C.呼吸道过敏反应D.青霉素过敏性休克E.皮肤组织过敏反应12.根据患者病情,应首先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立即停药平卧,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B.立即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C.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E.立即静脉输液,给予升压药滴入二、问答题1.试述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同意(拒绝)书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与支持,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希望理解并积极配合。
由于您破伤风(TAT)皮试阳性,且由于伤情,需采用脱敏注射法进行破伤风。
TAT脱敏注射法是将所需要的TAT剂量分次少量注入体内。
脱敏的基本原理是:小剂量注射时变应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可以逐渐消耗体内已经产生的IgE,最终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致发病。
采用TAT脱敏注射时,我们会预先应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要求,准备好急救物品。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患者发生面色苍白、发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不适或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配合抢救。
如过敏反应轻微,可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注射次数增加,在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下,使脱敏注射顺利完成。
不愿意进行破伤风皮试或破伤风脱敏注射者,还可以进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的选择。
脱敏注射法有风险,已为您告知并望理解并配合。
有关脱敏注射破伤风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已经向我(们)详细告知,我表示理解并同意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此发生的风险,我们愿意承担。
如您不愿意担此风险,也可以选择不进行脱敏注射,并签字为证。
患者签名(或手印):联系方式:日期:
患者亲属或关系人:与患者关系:
医生签名
护士签名日期。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外伤患者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TA 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TA 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须做过敏试验(皮试),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
临床上,按传统的皮试方法,皮试阳性率高,而阳性者一支TAT需分4次小量脱敏注射,病人痛苦多、消耗时间长,很不利于急诊救治工作。
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应用改进的新方法,即“原药液划横皮试、稀释后肌内注射”与传统的皮试、注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改进的新方法注射TAT安全、可靠、节时省力,能减轻病人痛苦、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2.1.1传统组皮试方法(皮丘法)用1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药液0.1ml,再抽吸注射用水0.9ml 稀释至1ml,即皮内试验液。
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进针做皮内注射,注射皮丘内剂量为0.1ml,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2.1.2改进组皮试方法(划痕法)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0.1ml,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方向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用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划“=”型两痕,两痕长约0.3~0.5cm,深度约划破皮肤为止,将注射器内的TAT药液在“=”上滴一滴(一滴相当于0.07ml),嘱病人药液不能流落,20min后观察结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1.3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统一按教课书观察标准判断结果。
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
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应,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
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应。
破伤风抗毒素TAT
1TAT
(1)
一般每支TAT为1ml,内含1500国际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即150国际单位)。
(2)
取试液0.1ml(含15国际单位)做皮内试验。
20分钟后
(3)
阳性:局部红肿超过1cm。
有时硬结出现伪足。
重者有
者可做脱敏注射。
如局部发痒,有全身反应需慎重用药。
有
2TAT
第一次:TAT01ml(1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
第二次:TAT02ml(3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
第三次:TAT03ml(4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
第四次:TAT余量(450—6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每隔20分钟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
在脱敏注射过程中病人如出现全身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
之五兆芳芳创作
统一按教课书不雅察尺度判断结果.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响,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 1.5cm,红晕超出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响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响.2.2注射办法 2.2.1传统的注射办法阴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药液一次肌注后,不雅察30min.全程所消耗时间为50min(皮试不雅察需20min+注射后不雅察30min);阳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药液稀释,分4次脱敏肌内注射,每次注射距离20min,辨别为:
第一次抽TAT0.1ml加注射用水0.9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二次抽TAT0.2ml加注射用水0.8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三次抽TAT0.3ml加注射用水0.7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四次抽TAT余量加注射用水稀释至1ml肌内注射、每次注射进程中严密不雅察,全程注射完毕后再不雅察30min.全程共需用时间为130min(皮试不雅察20min+注射四次距离所需时间80min+注射后不雅察30min).。
破伤风脱敏注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
文章导读
说到破伤风这种疫苗,对此了解的人非常多,当说到破伤风脱敏注射方法时就
有很多人摇头了,其实这就是一种脱敏方法,分4次,小剂量并逐渐增加,每隔20分钟
肌内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均应密切观察。
一、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脱敏注射法是给过敏试验阳性者分多次少剂量注射药液,以达到脱敏目的的方法。
由于破伤风抗毒素的特异性,没有可替代的药物,故对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用少量抗原多次消耗体内的抗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之全部消耗掉,最终将全部药
液注射后,病人不产生过敏反应。
具体方法为:分4次,小剂量并逐渐增加,每隔20分
钟肌内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均应密切观察。
二、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
因素有关。
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
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
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与注射办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血浆经物理、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用于救治破伤风患者,也可用于有潜在破伤风危险的外伤病员,作为被动免疫的预防注射[1]。
由于TAT对于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必须做过敏实验。
结果阴性,方可进行注射。
若结果阳性,由于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没有可以替代的药物,需采用脱敏注射法进行注射。
笔者通过10年对780名外伤患者TAT皮肤过敏实验两种方法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皮试和注射方法对护理人员在皮试结果判断上有很大的帮助,降低了假阳性结果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由于多次注射带来的痛苦。
1 资料与皮试方法1.1两种皮试方法均采用1ml注射器,4号或4.5号针头抽吸TAT原液,避免用超过4.5号针头抽吸,针头越大残留在针头的TAT液越多,导致皮试液浓度偏高。
TAT液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有限公司的制剂(1500U/支0.6ml )生理盐水适量。
1.1.1方法称之为传统法,吸TAT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处,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1.1.2方法称之为改进法,吸TAT原液0.0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0.1ml在前臂掌侧内段作皮内注射。
1.1.3两种皮试方法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
/假阳性:皮丘稍大或红,但不超过1.5cm,红晕范围介于3 -4cm者,局部无瘙痒及全身症状。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χ2检验2 结果随机将780名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皮试。
传统组符合皮试结果阴性的有228例,占58.5%,阳性105例,占26.9%,假阳性57例,占14.6%。
改进组皮试结果阴性的有357例,占91.5%。
阳性31例,占7.9%,假阳性2例,占0.6%。
经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内容提要:一、目的二、操作程序三、注意事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临床上常用于破伤风疾病预防和破伤风患者的救治。
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 7 天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内试验。
一、目的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反应。
二、操作程序(一)护理评估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二)护理计划同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将青霉素换成破伤风抗毒素(TAT)。
(三)实施1.皮内试验液的配制皮内试验液的配制方法为用 1ml 注射器,取每ml 含破伤风抗毒素 1500IU 的药液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1ml(含 150IU),配制成每 ml 含 150IU 的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溶液(150IU/ml)为标准。
2.过敏试验法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观察20min 后判断结果并记录。
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 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 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
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类似,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3.护理评价(1)患者理解试验目的及注意事项,主动配合,护患沟通有效。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药液配制、试验方法、结果判断正确。
三、注意事项(一)首次用药前须做过敏试验,之前用过 TAT 超过7 天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二)如试验结果阳性需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是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注射的疗法(表 12-18)。
脱敏注射法的基本原理是脱敏注射法是将所需要的 TAT 剂量分次少量注入体内。
破伤风抗毒素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当小剂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同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IgE 结合,使其逐步释放少量的组织胺等活性物质。
脱敏注射法名词解释
脱敏注射法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注射过敏源的微量剂量来逐渐提高机体对该过敏源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消除对该过敏源的过敏反应。
脱敏注射法被广泛应用于花粉症、哮喘、昆虫咬伤、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脱敏注射法的核心是脱敏注射液。
该液包含过敏源的一定浓度,通常为500µg/ml,同时还含有一些辅助剂,如生理盐水、甘油、白蛋白等。
注射液主要由医生调配,根据患者对不同过敏源的过敏程度和治疗进程进行调整。
脱敏注射法可以分为渐进脱敏注射和快速脱敏注射两种方式。
渐进脱敏注射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过敏源的剂量,通常是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注射,初始剂量比较低,逐渐增加。
快速脱敏注射则是在一天内进行多次注射,每次剂量逐步升高。
脱敏注射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皮肤过敏、花粉症等疾病,而不适用于过敏性休克、哮喘急性发作等紧急情况。
在进行脱敏注射时,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注射技巧,注射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将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在注射后监测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副作用、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脱敏注射法的治疗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进行至少3-5年的治疗,且每周至少1-2次注射。
治疗结束后,患者对过敏源的耐受性会有很大提高,但仍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源,特别是那些严重的过敏源。
总之,脱敏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方法,但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严格的治疗管理和监测。
破伤风脱敏注射方法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脱敏注射是破伤风疫苗的一种常见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破伤风的抵抗能力。
脱敏注射是通过将破伤风的疫苗注射到人体肌肉组织中,以激活免疫系统对破伤风产生免疫反应。
通常情况下,疫苗包含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脱敏注射通常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在注射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破伤风免疫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脱敏注射。
一般来说,未曾接种过或者接种时间超过10年的人需要进行脱敏注射。
脱敏注射的具体方法如下:
1. 打开破伤风疫苗的包装,确保疫苗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2. 准备一支注射器和针头,并用酒精清洁注射部位。
3. 将疫苗悬液抽入注射器中,注意不要进入空气泡。
4. 抓紧肌肉组织,使其紧张,然后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的肌肉中。
5. 缓慢注射疫苗,确保疫苗均匀地进入肌肉组织中。
6. 拔出针头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感染。
7. 完成注射后,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正确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完成脱敏注射后,个体通常需要接受多次的剂量接种,以建立和巩固持久的免疫保护。
此外,脱敏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等,这些一般是暂时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总结而言,破伤风的脱敏注射是一种有效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注射方式和适当的剂量接种,可以提高个体对破伤风的免疫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破伤风抗毒素(一).皮试液剂量:每ml含150IU的TAT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入0.1ml含TAT15IU,20分钟后观察实验结果。
(二)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2、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主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同青霉素,试验结果证实为阳性反应时,须用脱敏注射法。
(三)阳性脱敏注射法机理:小量抗原进入体内后,同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 结合,释放出少量的组胺等活性物质,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因此临床上不出现症状,经过多次小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被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发生过敏反应,方法:多次(分四次)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脱敏过程中,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发绀,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剂量,以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次数抗毒血清生理盐水注射法1 0.1ml 0.9 ml 肌肉注射2 0.2 ml 0.8 ml 肌肉注射3 0.3 ml 0.7 ml 肌肉注射4 余量稀释至1 ml 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1)皮试液剂量:青霉素过敏试验液的剂量以每ml 含200—500U,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青霉素皮试试验液的配制青霉素钠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钠含量要点与说明(ml ) (u /ml ) 80万u 4ml 20万 用5 ml 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 上液 0.9 ml 2万 下用1ml 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 上液 0.9 ml 2000 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0.1ml 上液 0.9 ml 20 配制完毕换接421号针头,妥善放置 2、试验方法: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于患者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1 ml 含青霉素20或50u ,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脱敏注射法的名词解释
脱敏注射法,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脱敏注射法可以使得机体产生抗体,当患者再次遇到过敏性物质时,可以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避免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脱敏注射法一般适用于药物无法控制的过敏、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吃药、昆虫叮咬引起过敏等情况,脱敏注射法不能治愈过敏,而只是缓解症状,使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因此,对于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脱敏治疗期间,仍然要配合药物治疗,定期门诊随访,积极治疗原发病。
统一按教课书观察标准判断结果。
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
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应,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
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应。
2.2注射方法2.2.1传统的注射方法阴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药液一次肌注后,观察30min.全程所消耗时间为50min(皮试观察需20min+注射后观察30min);阳性者:将做皮试剩余的TAT药液稀释,分4次脱敏肌内注射,每次注射间隔20min,分别为:第一次抽TAT0.1ml加注射用水0.9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二次抽TAT0.2ml加注射用水0.8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三次抽TAT0.3ml加注射用水0.7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四次抽TAT余量加注射用水稀释至1ml肌内注射、每次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全程注射完毕后再观察30min.全程共需用时间为130min(皮试观察20min+注射四次间隔所需时间80min+注射后观察30min)。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我无所谓成功不成功,但我在乎我自己的成长;我无法掌握别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
我唯一能把握的,是我会一直尽力走下去,不为了别人,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握的,你不知道谁明天会离开,你不知道意外和你等的人谁先到来。
最可怕的是因为怕失去而放弃拥有的权利。
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会告别很多人,会继续往前走,也许还会爱上那么几个人,弄丢那么几个人。
关键在于,谁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对于生命中每一个这样的人,一千一万个感激。
有一些人、一些事是不需要理由的:比如天空的颜色;比如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的那个人;比如昨天擦肩而过的人变成了你今天的知己。
梦想这东西,最美妙的在于你可以制造它,重温它。
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去一个地方,梦想就能重新发芽,那个在你体内扎根的与生俱来的梦想。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及脱敏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寻求一种能够降低破伤风抗毒素阳性反应的方法。
方法:改进了TAT的皮试液配制、皮试部位选择、脱敏注射方法。
结果:使用改良后的皮试液配制、皮试部位选择、脱敏注射方法,有效降低了TAT的假阳性率。
结论:使用改良后的皮试方法及脱敏注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脱敏注射【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018-01开放性损伤是门急诊常见病,在进行外科处理及其他疗法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常用被动免疫方法。
该药对人体是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需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传统方法因直接抽取原液0.1ml配制皮试液,导致阳性率高而需频繁为患者行脱敏注射,使患者产生急躁、厌烦情绪,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一个既能保证病人安全,又能省时的注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科改进了TAT的皮试液配制、皮试部位选择、脱敏注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皮试液的配制1.1选择正确的稀释液配制皮试液用的稀释液必须是生理盐水,因为一般注射用水为低渗液,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皮试时,注射用水迅速进入细胞内,使其局部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膨胀、充血、潮红、水肿甚至疼痛,会出现假阳性。
生理盐水为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近,皮试时,局部组织无特殊反应。
1.2?抽吸方法对皮试液浓度、剂量的影响有报道,各厂家生产的TAT都不足1.0ml,我科使用的是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规格0.75ml,1500IU∕支。
为准确起见,取一支TAT1500IU,操作时,先抽取0.25ml生理盐水缓缓加入安瓿内部,轻轻混匀,这样就是1ml含1500IU的TAT。
然后,另取一注射器,先抽取0.9ml生理盐水,再抽取0.1ml已混匀的TAT,配制成150?U/mL标准剂量的TAT皮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