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临床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
超声诊断胎儿成骨发育不良1例作者:应栋栋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7期1 临床资料患者孕妇,安徽人,32岁。
G3P1,孕23w。
在我院产前筛查建卡首诊,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胎儿双顶径66mm,头围233mm,脑中线完整,双侧脑室对称,不扩张。
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良好。
腹围217mm,左侧股骨22mm,右侧股骨21mm,左侧肱骨28mm,右侧肱骨26mm,股骨和肱骨曲度较大。
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0级。
胎心胎动可见,羊水水最大深度:左上61mm,左下33mm,右上52mm,右下29mm,S/D1.87,胎心率155次/min,率齐。
双肺、肝脏、胃泡、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且本次妊娠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X线接触史。
男女双方体健,非近新结婚,否认家族遗传史。
现存子女体健。
外出打工多年,曾先后到过4个不同的省份,来甬1年余,从事五金加工业。
2 超声诊断使用仪器为西门子3500,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进行检查。
超声常规超声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臀位。
胎儿肱骨及股骨短小伴弧度过大,考虑成骨发育不良可能,外院引产后证实了超声提示,见图1、2。
3 讨论成骨发育不全(osteogen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疾病,常被称为脆骨症或Lobstein病、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症,民间亦称为"鬼怪骨",总发生率较低约为1:28500[1],部分患者因症状较轻而被忽略,故其确切的发病率较难统计。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性别以及民族、种族没有明显关系。
病因不明,多由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先天性发育障碍,严重者大多在子宫内就以死亡,或在分娩后1w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
其死亡原因大多数是因继发性感染性疾病或发生颅内出血,若分娩后1个月,患儿生理指标正常,即可成活,但多数均为或轻或重的残疾,严重影响着日后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故父母双方注重产前检查,并且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是减少此疾病的唯一方法。
四维超声诊断胎儿手足畸形卢洪涛 李清 郑学东 王建伟 郑斌 张艳(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山东枣庄 277100)【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four dimensionalultrasound,4D)即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手足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6737例胎儿顺序进行二维超声(two dimensionalultrasound,2D)和4D检查,重点观察胎儿手、足有无发育异常和其他合并畸形。
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或产后结果相对照,比较2D与4D对胎儿手足畸形例数检出率、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及病变部位图像质量。
结果 经产后或引产后证实有61例120处胎儿手足畸形。
2D及4D对胎儿手足畸形的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7.05%(47/61)、93.44%(57/61),对胎儿手足畸形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分别为71.67%(86/120)、89.17%(107/120),犘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65.57%病变部位的图像显示质量4D优于2D。
结论 4D对胎儿手足畸形病例数、病变细节的检出率及病变部位图像质量明显优于2D,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产前;胎儿;手足畸形【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5.02.010【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Todiscussthevalueoffour dimensional(real timethree dimensional)ultrasound(four dimensionalultrasound,4D)indiagnosisoffetalhand footabnormalities.犕犲狋犺狅犱 16737fetusesweregiven2Dand4Dexaminationsmainlytodetecttheexistenceoffetalhand footanomaliesandotherassociatedmalformations.Comparingtheprenatalultrasoundresultswithpost natalevaluationorabortionfindings,wecontrastedthetwomethodsinthedetectionrateoffetalhand footabnormalitiesandinthedetectionrateoflesiondetailsandintheimagequalityofthelesionsites.犚犲狊狌犾狋狊 Therewere61fetuseswith120lesiondetailsconfirmedwithhand footabnormalitiesbypost natalevaluationorabortion.Thedetectionratewith2Dforfetalhand footanomalieswas77.05%(47/61)andwith4D93.44%(57/61);thedetectionratesofthelesiondetailswere71.67%(86/120)and89.17%(107/120)separately,both犘<0.05,whos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65.57%ofthecasessuggestedtheimagequalityofthelesionsiteswith4Dwasbetterthanthatwith2D.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狊 4Disbetterthan2Dinthedetectionrateoffetalhand footanomaliesandinthedetectionrateoflesiondetailsandintheimagequalityoflesionsites.【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ultrasound;prenatal;fetus;hand footabnormalities 胎儿手足畸形在胎儿畸形中较常见,其种类繁多,可以是解剖结构的异常,也可以是局部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变。
胎儿骨骼异常超声诊断标准Fetal skeletal abnormalities are a cause of great concern for expectant parents. Detecting these abnormalities early through ultrasound is crucial for proper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etal skeletal abnormalities involves assessing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limb length, shape, and ossification centers.胎儿骨骼异常是令准父母十分担忧的问题。
通过超声检测这些异常,及早发现对于正确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异常涉及评估各种参数,如肢体长度、形态和骨化中心。
One of the key indicators of fetal skeletal abnormalities is the presence of limb length discrepancies. In cases where one limb appears shorter than the other, it may indicate a potential skeletal abnormality. Other factors to consider in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include the shape of the limbs, the presence of extra digits, and the alignment of the bones.胎儿骨骼异常的关键指标之一是肢体长度差异的存在。
在一个肢体看起来比另一个短的情况下,可能表明潜在的骨骼异常。
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鉴别及诊断中的价值探析冯蕾;王静【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于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常规超声筛查的孕妇1373例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发育异常检出情况.结果根据产后追踪结果发现,1373例孕妇所娩出胎儿中,有7例存在四肢骨骼畸形(包括3例多指、3例并趾、1例缺趾).对比两种超声方法的诊断结果发现,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畸形检出率85.71%显著高于二维超声的2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的四肢骨骼发育异常均有一定诊断效果,但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手指及脚趾的细节畸形诊断优势更明显.【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8(022)010【总页数】3页(P1731-1733)【关键词】二维;实时三维超声;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鉴别诊断【作者】冯蕾;王静【作者单位】铜川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陕西铜川 727000;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12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的胎儿肢体骨骼畸形发生率约为2‰[1],畸形类型多,给临床诊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维超声容易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而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漏诊率较高。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超声检出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进行常规超声筛查的孕妇1373例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检查。
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43±2.68)岁,孕妇孕周为15-33周,平均(21.45±3.29)周。
实时四维超声在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临床诊断中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02T05:38:17.5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 作者: 邓敏[导读]实时四维超声在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临床诊断中效果分析邓敏(蓬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遂宁629100)【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骨骼发育障碍临床诊断中实时四维超声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产前检查的产妇80例进行研究,所有对象均接受实时四维超声检查,且均在本院完成分娩,将产后结果作为标准,分析实时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价值。
结果:80例产妇产后证实胎儿骨骼发育障碍8例,发生率为10.00%,而产前实时四维超声诊断检出7例,与产后结果对照,检出准确率为87.50%,实时四维超声与产后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7例骨骼发育障碍中,最多为四肢短小,其次为股骨畸形、上肢缺肢、下肢缺肢。
结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中四肢短小最为常见,产前采取实时四维超声筛查,可尽早检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情况,从而尽早干预,对提高新生儿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
【关键词】胎儿畸形筛查;骨骼发育障碍;产前检查;实时四维超声;诊断价值骨骼系统是人体比较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是经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发育而来,而间充质干细胞有多向分化与自我更新潜能,可分化为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以及肌细胞、软骨细胞等。
胎儿骨骼发育有两个关键阶段,其一为妊娠早期(妊娠5-12周),乃骨骼系统雏形阶段,比如颅骨、四肢骨等在该阶段逐渐发育、形成;其二为妊娠中晚期,该阶段主要是骨长度、骨皮质厚度不断增加[1]。
在胎儿时期,骨骼发育异常或障碍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遗传因素、钙元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磷元素缺乏等[2]。
胎儿骨骼发育障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质量,需尽早筛查与检出及干预,其中超声检查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应用广泛,而实时四维超声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我院产前筛查胎儿骨骼发育障碍中证实有不错的价值,现就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产前检查的产妇8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三维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效果评价【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超声和磁共振联合成像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首先介绍了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现状,以及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情况。
接着详细阐述了三维超声和磁共振联合成像技术的原理,优势,临床应用案例,挑战,发展前景。
最后总结了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推广和应用的建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三维超声和磁共振联合成像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三维超声技术、磁共振成像、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联合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挑战、发展前景、重要性、推广、建议、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现状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是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骨骼系统出现异常变化或发育延迟的情况。
这种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阻、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的产生。
目前,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容易被忽视,给胎儿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常见的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包括软骨畸形、骨骼畸形、外伤等。
胎儿骨骼系统异常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可以通过早期的筛查和干预来减少并且避免潜在的风险。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X线、CT等存在辐射较高、无法提供足够细节信息等问题。
要想准确、安全地评估胎儿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需要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两种常用的无创检测方法,在胎儿骨骼系统异常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胎儿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为胎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三维超声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检测中的应用三维超声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检测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传统的二维超声技术在检测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无法全面评估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导致诊断准确性不高。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胎儿在母体内生由于基因或母体服用药物等原因可引起骨骼生长及分化等发生异常,导致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可造成胎儿死亡,对母体造成伤害[1]。
随着人们优生优育的认识水平提高,胎儿的产前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超声检查的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优势,随着技术发展,实时四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对于减少骨骼发育障碍等发育异常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有很大意义[2],为分析研究采用实时四维超声方法对于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诊断价值,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检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抽取检查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者26例。
孕妇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25.3±3.6)岁。
孕周16~40周,平均孕周(27.6±7.9)周。
经检查孕妇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疾病。
1.2方法使用仪器飞利浦G4xMATRIX iU22超声诊断仪的实时四维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将探头置于孕妇腹部,检查羊水量及胎儿四肢骨、脊柱等运动系统及胎盘情况。
发现骨骼发育障碍部位时,应立即对该部位进行扫描重建,选择合适的取样框大小,确定合适的检查模式如表面模式等。
通过建立X 、Y 、Z 轴空间垂直坐标,观察四肢骨及其他骨骼畸形骨骼结构及排列关系进行诊断。
1.3判断标准超声诊断骨骼发育障碍是通过骨骼回声改变来体现,正常四肢骨及躯干骨的骨干中心可见密集的增强的回声影,随着胎儿生长,此现象越来越明显。
当发育障碍时,回声影可见减弱等异常。
超声图像中极强回声显白色带状影,强回声为白色影,较强回声为灰白色影,低回声为灰色影,无回声则为黑影,具有一定的可分辨性[3]。
1.4统计方法该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三维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这两种成像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胎儿骨骼系统的发育异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及早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胎儿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传统的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和X线等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分辨率不高、无法全面观察胎儿骨骼系统的各个结构等。
而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立体的胎儿骨骼系统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胎儿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及早发现和诊断胎儿骨骼系统的异常。
本文旨在评价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效果,并探讨二者相结合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成像技术的应用情况,深入探讨它们在检测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方面的适用性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干预措施。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长期临床实践效果,评估三维超声+磁共振成像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为儿科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最终造福患者和社会。
1.3 研究意义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先天性异常,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
当前,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测,但传统的二维超声在检测骨骼结构方面存在局限性,容易产生模糊和错判。
临床胎儿肌骨及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及肢体畸形常表现为全身性或多发性畸形,单一畸形较少见,且畸形种类及受累部位较多,形成原因复杂。
骨发育不良或骨软骨发育不良,常表现为全身性骨骼或软骨发育异常,而非全身性或局限性骨骼畸形也常表现为多个畸形同时存在。
由于超声常规测量股骨长度,因此对于严重短肢畸形产前超声漏诊率少,但对于其他畸形尤其是膝关节以下及肘关节以下畸形,产前漏诊较常见。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法检测胎儿四肢,可以最大可能提高肢体畸形检出率。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法,具体方法是对胎儿每一肢体沿其长轴从肢体近端开始扫查,连续追踪至该肢体的最末端,判断肢体及其内的长骨是否缺如及其长短、数目、形态、结构、姿势、位置关系、活动等,同时要进行短轴切面的追踪扫查。
每一肢体分为3个节段,即上肢分为上臂及其内的肱骨、前臂及其内的尺桡骨、手掌与手指,下肢分为大腿及其内的股骨、小腿及其内的胫腓骨、足与趾,超声扫查时对每一肢体的每个节段从近段至远段按顺序逐一连续追踪检查。
检测上肢首先显示胎儿肱骨短轴切面,探头旋转90°后显示肱骨长轴切面,测量其长度,沿着上肢的自然伸展方向追踪尺骨、桡骨纵切面,特别注意前臂尺骨、桡骨的显示与辨认,最好在显示前臂后横切扫查前臂确认是否有尺骨、桡骨。
然后,探头继续向前臂末端扫查并显示手腕、手掌及掌骨、指骨,并观察手的姿势及与前臂的位置关系。
检测下肢与检测上肢相似,首先显示胎儿股骨长轴切面并测量其长度,然后沿下肢的自然伸展方向追踪显示小腿胫骨、腓骨长轴切面,并横切扫查注意胫骨、腓骨的显示与辨认,再将探头转向小腿行纵向扫查,并移至足底,观察足的形态、趾骨数目及足与小腿的位置关系。
如发现手、足姿势异常,应注意探查手或足的周围有无子宫壁、胎盘或胎体的压迫,且至少观察手、足运动2次以上,如果异常姿势不随胎儿肢体包括手、足的运动而改变,且多次扫查均显示同样的声像特征,此时才能对胎儿手、足姿势异常作出诊断。
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赵云维【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新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疑似骨骼系统畸形胎儿51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实时四维彩超检查,并与引产后X线、解剖或外观检查结果及正常分娩后胎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漏诊、误诊情况,计算四维超声对胎儿骨骼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胎儿经引产或产后证实51例次肢体骨骼畸形,四维彩超检出47例(92.16%),均与实际结果相符,漏诊4例(7.84%),3例六指六趾,1例并指,均为产后证实;13~17周胎儿共检出骨骼系统畸形4例,检出率为57.14%;18~24周胎儿检出骨骼系统畸形21例,检出率为95.45%;≥25周胎儿骨骼系统畸形检出22例,检出率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骨骼畸形有很高的诊断准确度,在产前胎儿筛查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要重视在产前各阶段进行检查,避免漏诊、误诊.【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2)011【总页数】3页(P1120-1122)【关键词】实时四维超声;胎儿骨骼系统畸形;临床诊断;诊断符合率【作者】赵云维【作者单位】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河南新密4523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胎儿骨骼系统畸形是一种以形态结构畸形为特征的出生缺陷,约占胎儿先天性畸形的25%,在引产后或出生后可经肉眼直接观察到,对于胎儿外观有严重影响,因此产前对胎儿骨骼系统给予筛查有重要意义[1]。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将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加入时间维度系数后形成的新技术,能够更清晰、立体地显示胎儿在孕妇子宫内的情况,为胎儿筛查提供立体、连续、动态性图像[2]。
本研究对新密市妇幼保健院51例疑似胎儿骨骼系统畸形情况进行四维彩超检查,探讨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时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分析目的:对实时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骨骼发育障碍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胎儿骨骼发育障碍15例,对其分别采用引产后X线检查和实时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实时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骨骼发育障碍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实时四维超声;诊断;骨骼发育障碍;X线检查;引产目前临床上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疾患中应用十分广泛,在超声检查以及胎儿的骨骼疾患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尽管骨骼系统的畸形致病病因目前还尚不明确,然而多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或者是因环境因素包括药物以及机械作用等引起[1]。
目前实时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骨骼发育障碍进行诊断的优越性逐渐显露,本次通过对15例引产X线检查证实为骨骼发育异常者实时四维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共抽取15例,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36.7±8.9)岁,孕周15~39周,平均(28.9±7.8)周。
研究对象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所用的仪器为Philips iU22型超声诊断仪的实时四维成像系统,频率为2.5~5.0MHz,探头为经腹四维容积探头。
将仪器探头放置在孕妇的腹部,对胎儿的各径线长度、胎盘的厚度以及羊水量进行常规测量,若有必要可以对胫腓骨以及尺桡骨的长度进行测量。
探查到畸形部位后,对其展开三维重建扫查,对容积取样框大小进行调整,实施快速成像,采用表面模式以及透明最大回声模式,经对旋转线X、Y、Z轴相互垂直方向平移,对横突、椎体、椎管以及四肢骨等其立方体结构以及组合排列关系进行显示。
实时四维超声对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作者:罗有师魏达友蔡永秋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19期罗有师魏达友蔡永秋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实时四维超声方法对于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实时四维超声对该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统计诊断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病例,于分娩后确定诊断确诊率。
结果 300例产妇中产前诊断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26例,分娩后实际26例,实时四维超声的确诊率为100%。
结论实时四维超声在产前可全方位、多角度对胎儿进行观察扫描,对于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确诊率很高,临床对于产前胎儿检查有很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骼发育障碍;胎儿;四维超声[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45-02[作者简介] 罗有师(1978-),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肌肉骨骼超声方面。
胎儿在母体内生由于基因或母体服用药物等原因可引起骨骼生长及分化等发生异常,导致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可造成胎儿死亡,对母体造成伤害[1]。
随着人们优生优育的认识水平提高,胎儿的产前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超声检查的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优势,随着技术发展,实时四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对于减少骨骼发育障碍等发育异常胎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有很大意义[2],为分析研究采用实时四维超声方法对于胎儿骨骼发育障碍的诊断价值,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检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抽取检查为胎儿骨骼发育障碍者26例。
孕妇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25.3±3.6)岁。
孕周16~40周,平均孕周(27.6±7.9)周。
经检查孕妇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