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纪事课件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600.50 KB
- 文档页数:18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充分感知作者身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好学不辍的奋斗精神。
2、仔细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特殊效果。
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把握重点语句和词语的深刻内涵。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作者介绍]于是之,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于淼,天津人。
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肄业。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民文工团演员。
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
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
著有《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速读测试]1.《幼学纪事》选自《中国青年》1983年第5期。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于是之回忆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生活。
(8分)2.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作者回忆幼年求学的艰辛经历,表达对黑暗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10分)3.第一部分写幼年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第一段不写生活的贫困,而全段侧重写“没有文化”?这实际上是在写他家境的贫寒,另外根据中心的需要,首先点出作者渴望求学的艰辛。
(10分)4.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我”帮助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突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
(5分)5.第二部分写幼年上学时的两位良师。
其中第一段,从全文结构上看是个过渡段,概括叙述求学的困难,引出对良师益友的深情忆念。
(8分)6.第二部分第二段,也是过渡段,它的作用是引起对小学时代两位良师的回忆。
第三段写忘了姓名的教师,对给我们诵读《罪恶的黑手》印象最深,始终留在脑海里。
(10分)7.作者回忆美术教师卫天霖时,详细写教师教给孩子各种画法,特别着重回忆一次写生课的情况和教师给自己的鼓励,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卫先生的“价值”?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留露对老师的喜欢和敬重之情,表明老师给“我”的影响之深突出老师的伟大颂扬老师的平凡的画像,表现老师的谦逊的品格,赞颂老师是一位“播种者”.(15分)8.第三部分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思考一下,为什么写这段生活?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少年辍学是作者求学历程的转折点必须交待,这段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苦心求学作了铺垫。
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模板:幼学纪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紧扣幼学合理剪材,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表达中心,以体现散文特点
2、理解作品中幽默的语言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颂师恩、惜友情,做真人
(三)技能目标
学会剪材,会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纪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学习作者执着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幼学纪事》教案优秀3篇《幼学纪事》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围绕中心,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2.学习本文语言的幽默,语言描写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与怀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记事写人材料的选择。
2.难点:亲切、生动、豁达、幽默的语言中包含的辛酸的感情。
[导语]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金色的,因为有烛光晚餐、安徒生童话、还有外婆的彭湖湾,还有神奇无限的因特网,让你们遨游世界。
但是如果童年充满了贫穷与艰辛,你又会怎样呢?是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还是乐观豁达地正视生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于是之的《幼学纪事》,将让你们体会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感受别样的人生。
[学习步骤]一、词语补释:*憋biē: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
*殁mò:死。
*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熏陶渐染:指人的思想行为长期接触外界事物而受影响。
*不绝如缕: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还比喻声音细微。
绝:断,缕lǚ细线。
*令人神往:叫人一心向往。
神往:一心向往。
*日久天长:形容时间积累得很久。
*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
寥寥:非常少。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兀立:直立。
忐忑:心神不定。
二、分析课文:1.读课文。
教师范读一部分,学生续读完全篇。
(可配乐)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
(求学)第一层(1自然段):作者贫寒的家境:祖母、母亲寡居贫穷,没有文化。
第二层(2自然段):作者家的环境:大杂院。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遇到的两位良师。
(上学)第一层(3自然段):过渡段,概述在艰苦而无文化的环境中求学的困难情形。
第二层(4自然段):过渡段,引出对小学时代两位良师的回忆。
第三层(5自然段):回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师。
第四层(6——12自然段):第九段:回忆卫天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