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 应用和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14
一、选择题1.利用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
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葡萄汁中的营养物质不足C.发酵液中pH逐渐降低影响酶的活性D.氧气过少导致酵母菌无法进行细胞呼吸解析:选D酒精是发酵的产物,但酒精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随着发酵进行,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pH逐渐降低,酵母菌会大量死亡,发酵停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氧气过少时可进行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解析:选B腐乳的制作是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
3.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③解析:选B发酵初期不通气,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若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果酒制作需要缺氧环境,且温度为18~25 ℃,而果醋制作需要氧气,且温度为30~35 ℃,所以接种醋酸菌,应适当通气并提高培养温度;果酒制作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使pH下降,进行果醋发酵后,产生醋酸也使pH下降,所以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②。
4.如图表示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接种人工培育的酵母菌可以提高苹果酒的品质B.苹果原醋可以为过程③提供所需菌种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解析:选D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果酒发酵可以利用附着在苹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不需要严格无菌。
第35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浅尝现代生物技术1.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图中用KMnO4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
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
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后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
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
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混合,如果出现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
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
(3)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使用。
答案(1)消毒果胶酶吸附未被固定的酶等(2)AB 阀1 乙醇浑浊(沉淀) 慢(3)重复2.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酶。
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菌的培养液,使该菌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
A.甲罐的两倍 B.与甲罐的相等C.甲罐的一半 D.几乎为零(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该物质是。
答案(1)果胶防止空气进入气泡冒出(2)灭菌醋化醋杆附着流速(3)D (4)酒精3.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第39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浅尝现代生物技术[考纲要求]1.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2.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3.植物的组织培养。
考点一果酒及果醋的制作1.与果酒有关的微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多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
2.与果醋有关的微生物醋杆菌是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3.写出酵母菌和醋杆菌代谢产生乙醇和醋酸的反应式C6H12O6―→2CO2+2C2H5OHC2H5OH+O2―→CH3COOH+H2O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一般过程:(2)果醋制作的一般过程:连接发酵装置→加入醋化醋杆菌→发酵并检测pH→调节活塞,控制流量→测定pH,监控发酵情况56.装置图解读(1)各部位的作用 ①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②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 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2)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清洗干净,且发酵瓶要进行消毒处理。
易错警示 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1.如图简单表示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使酵母菌________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过程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丙中一段时间后,揭开盖子是否能够产生果醋?______(填“能”或“不能”)。
专题训练24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其产物颜色是()A.红黄色B.橙黄色C.紫红色D.蓝色2.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3.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C.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4.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盐酸消毒C.制作葡萄酒的装置采用长而弯曲的导管排气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在葡萄酒深层发酵时接种醋化醋杆菌可以发酵得到葡萄醋6.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化醋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B.酵母菌和醋化醋杆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须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D.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化醋杆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7.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要先切块后清洗以减少杂菌的污染B.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C.③过程发酵所用酵母菌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D.④过程需要将发酵装置中的充气口开关关闭二、非选择题8.(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蓝莓富含花青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的深加工产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图是某实验室利用蓝莓酒制作蓝莓醋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第31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考点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2017·浙江11月选考节选)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1)为了获得优良的酿酒红曲霉菌株,将原菌株的孢子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单孢子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_______。
(2)大米经蒸煮、红曲霉菌糖化后,用某酿酒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完毕后得到新鲜红曲酒,酒中乙醇浓度不超过15%。
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接近15%时,________(A.乙醇氧化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B.葡萄糖分解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C.乙醇氧化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D.葡萄糖分解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3)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
用蒸馏水配置________,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________的标准曲线。
第二步,样品处理。
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________。
第三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4)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 、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在红曲醋生产工艺中,将适量的红曲酒、水、醋化醋杆菌等混合。
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以利于醋酸发酵。
解析 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酒精发酵到一定程度时,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红曲霉菌的生存导致发酵停止,D 正确;标准曲线的制作模仿的是教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横坐标是葡萄糖的浓度,纵坐标是光密度值,先用蒸馏水配置一系列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制作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的标准曲线。
样品中含有色素,可以通过活性炭脱色,排除酒中原有颜色的干扰;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 、氧气、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等;用红曲酒进行醋酸发酵,醋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发酵装置需通氧气,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可以增加通气性。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作业课时训练第65页1.(2018浙江温州普通高中8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回答泡菜腌制与微生物分离有关的问题。
(1)泡菜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为减少泡菜腌制时间,可加入一些陈泡菜汁,这相当于接种已经的发酵菌,发酵产物含有机酸和物质等,还有亚硝酸。
若以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需将制备的待测样液与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而显色。
(2)现取5 mL上述陈泡菜汁用于测定其中的乳酸菌含量,可采取法进行操作:取0.5 mL泡菜汁逐级稀释至1,取10-4、1稀释液各0.1 mL,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置于特定环境培养48 h后,菌落计数。
若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则5 mL陈泡菜汁中乳酸菌约个。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和等方法可用于陈泡菜汁中乳酸菌的计数。
答案(1)扩增(或扩大培养)醇类对氨基苯磺酸(2)(稀释)涂布分离7×107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比浊(计)法、光电比色法、用比浊计测、测浑浊度(注:写出血细胞计数板或比浊计即可)解析(1)陈泡菜汁中有乳酸菌,加入新的泡菜中,这相当于接种已经扩大培养的发酵菌。
泡菜制作中发酵产物含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等,还有亚硝酸。
若以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需将制备的待测样液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而显色。
(2)计数要采用涂布分离法接种。
据图可知,1稀释液中各有14、13、15个菌落,平均14个,根据稀释倍数和体积,可计算得5 mL陈泡菜汁中乳酸菌约7×107个。
计数方法还有血细胞计数板、比浊计等。
2.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目前水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氮素是重要的污染因子。
生物脱氮被认为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部分过程如下。
(1)细菌甲可产生酶,能将尿素降解为氨,同时产生。
(2)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添加的鉴别指示剂是。
(填选项)A.革兰氏染液B.酚红C.95%乙醇D.淀粉指示剂(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其原理是亚硝酸盐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颜色)产物,显色后再测定样品的,然后从亚硝酸盐标准曲线中读出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值。
第32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形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ABC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发酵装置分析等相关知识。
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酒精积累量越来越多,由于过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发酵起抑制作用,所以发酵后期酒精产生速率越来越慢,A错误;酵母菌发酵瓶需留1/3空间,有少量空气存在,因此集气管中的CO2气体由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受原料、代谢产物影响,其种群呈“S”形增长,C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应主要为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为好氧菌,因此可推测出现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D正确.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A醋杆菌是一种好氧菌,A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酒精发酵,B正确;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原理,C正确;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解作用,D 正确。
3.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 。
(2)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 ;pH 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答案 (1)创造无氧环境 丙酮酸、[H ]、ATP (2)亚硝酸盐含量已接近最低水平 乳酸积累 (3)结果记录表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食盐浓 度(%) 乳酸菌 发酵时间(d)1 2 3 4 5 6 789 104普通 优选7普通优选10普通优选注: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课时规范练36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1.请回答下列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相关问题。
(1)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呈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以观察到一层白色菌膜,其形成原因是。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变为,之后再转变为醋酸。
(3)民间制作腐乳时,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装瓶,制作后期要加入酒和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
2.(河南顶尖名校三调)动物血液常常被选作提取血红蛋白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猪血是提取血红蛋白适宜材料的原因是。
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样品处理及粗分离应包括红细胞的洗涤、、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
(2)下列试剂可用于血红蛋白释放的是。
A.生理盐水B.甲苯C.磷酸缓冲液D.蒸馏水E.柠檬酸钠(3)电泳是分离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一个蛋白质分子在某pH溶液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当蛋白质净电荷为0时对应的溶液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所处溶液pH>pI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反之带正电荷。
下表为几种血清蛋白的等电点。
将血清蛋白在pH=8.6的缓冲液中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带负电荷最多的蛋白质是,α1和α2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是。
相对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依据是。
3.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
(1)家庭酿制葡萄酒时,采摘的葡萄一般只需冲洗,晾干,不需要接种相应菌种,原因是。
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请用相关反应式表示: 。
(2)腐乳“闻着臭,吃着香”且易于消化吸收,腐乳易被人体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 ;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能起到防腐作用的物质有三类。
毛霉能在豆腐块上生长,是因为豆腐块能为其提供无机盐、水、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
课时训练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浅尝现代生物技术1.回答关于泡菜制作和微生物发酵的问题。
(1)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的主要发酵产物是。
泡菜中的亚硝酸对人体有害,常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其含量,在处理待测样品时,用氢氧化钠调pH到8.0后,再加入硫酸锌,目的是。
(2)若要分离纯化泡菜中的乳酸菌,除需要考虑培养基成分、温度等条件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有、。
使用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后显得不透明,而乳酸能溶解碳酸钙,因此在乳酸菌菌落的周围会形成。
(3)目前还从乳酸菌群中分离得到了产特异性抗菌肽的菌种,得到的菌种可用法接种在斜面上,然后放在4 ℃冰箱中保存,扩大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钠的主要目的是。
解析:(1)制作泡菜过程中,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等物质,其中乳酸菌的主要发酵产物是有机酸。
在处理样品过程中,加入硫酸锌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使样品澄清。
(2)分离纯化乳酸菌的过程中要控制无菌、无氧的条件,因为乳酸菌是厌氧呼吸的,而且微生物操作要求无菌。
乳酸菌会分泌乳酸,而乳酸能够溶解碳酸钙,因此乳酸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3)菌种保存时,用划线的方法将菌种接种在斜面上。
扩大培养时用的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钠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渗透压。
答案:(1)有机酸使样品澄清(2)无菌无氧透明圈(3)划线调节渗透压2.(2019·浙南名校联考)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新生营养芽PLBsPLBs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时开始计时。
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
(2)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质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3)在PLBs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细胞干重在12 d后下降的原因有;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4)某研究小组不慎做出图中A、B、C所示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5)为了更好地获得生物碱,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③培养过程中需通空气④固定化后植物细胞生长会变慢解析:(1)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时开始计时。
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生长起始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PLBs产量较高。
(3)从题图所示曲线变化分析,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是蔗糖浓度下降和pH降低。
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提供能源、调节渗透压。
(4)从图示看,A没有分化,B没有长根,C没有长芽,是由于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浓度比例不同导致的。
(5)为了更好地获得生物碱,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培养过程中前期是不用光照的,后期需要用光。
答案:(1)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新生营养芽的细胞具有全能性(2)生长起始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PLBs产量较高(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分)(3)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提供能源、调节渗透压(答对一点即可)(4)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浓度比例不同(或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不同配比)(5)②3.(2019·杭州期末)回答与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1)微生物相关实验常常要求进行无菌操作,如在使用三角瓶时需依次用、牛皮纸封口后进行灭菌,制备尿素固体培养基过程中采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和。
(2)采用如图固定化装置进行葡萄糖发酵制酒精,图中a 是,该实验中其可以反复利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氧且温度和pH适宜等条件下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不能过高,否则。
在使用较低浓度葡萄糖溶液过柱时,反应柱流出液中仍有葡萄糖,其原因可能是(答出2点)。
(3)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杆菌,酒精发酵旺盛时,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的原因是。
为了测定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将待测菌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的染色剂溶液染色(活细胞无色,死细胞蓝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规格 2 mm×2 mm×0.1 mm,有25个中方格),理论上计算5个中方格的活细胞数不应少于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4)用比色计测定某种果醋中的葡萄糖含量,需要制作的标准曲线。
实验中一般不能更换比色杯,若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比色杯光程小于测定样液的比色杯光程,测得的样液中葡萄糖含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1)在使用三角瓶时需依次用封口膜或6层纱布和牛皮纸封口后进行灭菌;制备的尿素固体培养基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和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图中a是固定化酵母,在该实验中可以反复利用;根据酵母菌的无氧发酵要求可知,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无氧且温度和pH适宜等条件下进行。
为了防止酵母菌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在发酵过程中所用的葡萄糖浓度不能过高。
如果所采用的葡萄糖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反应柱流出液中仍含有葡萄糖,其可能原因是反应柱中流速过快或者反应柱中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3)果酒(酵母菌无氧呼吸才能产生酒精)是在无氧条件下完成,而果醋发酵(醋杆菌是需氧菌)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当酒精发酵旺盛时,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
1毫升悬液中待测标本(菌体)总数=80小方格内菌体数÷80×400÷(2×2×0.1) ×103×稀释倍数。
而台盼蓝与菌液等体积加入,因此要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理论上无色细胞数应该不少于(3×109)÷(1.25×104×2×103)=120(个)。
(注意:5个中方格含80个小格,而血球计数板共400个小格)。
(4)借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可知,用比色计测定果醋中葡萄糖含量,需要先制作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的标准曲线。
实验中一般不能更换比色杯,若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比色杯光程小于测定样液的比色杯光程,测得的样液中葡萄糖含量偏大。
答案:(1)封口膜(或6层纱布) G6玻璃砂漏斗过滤(2)固定化酵母无菌酵母菌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反应柱中流速过快、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3)醋杆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为无氧环境,醋杆菌无法生存120个(4)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偏大4.为快速获得转基因棉花,研究者按下图流程开展了实验。
请回答:(1)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组成,也可将这些成分分别配成浓度为配方5~10倍的,用时稀释。
(2)茎尖在70%乙醇中浸泡后,再放入中浸泡,最后在中用无菌水清洗。
切取茎尖接种于生芽培养基中培养获得X,X称为。
(3)过程③的目的是使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该过程中的湿度变化是。
A.保持较高湿度不变B.逐渐升高C.保持较低湿度不变D.逐渐降低解析:(1)MS培养基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可将这些成分分别配成浓度为配方5~10倍的母液,用时稀释使用。
(2)茎尖在70%乙醇中浸泡后,再放入5%次氯酸钠中浸泡,最后在超净台中用无菌水清洗,以除去茎尖表面的微生物。
茎尖在生芽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得丛状苗。
(3)培养瓶中湿度相对较大,过程③的目的是使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应逐渐降低湿度。
答案:(1)有机成分母液(2)5%次氯酸钠超净台丛状苗(3)D 5.某农业生态园利用自产的蔬果加工食品。
请回答:(1)将种植的葡萄制成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在制作葡萄酒时,发酵液装量不能超过发酵瓶容量的。
制作果醋时,可以利用技术,将微生物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2)将种植的黄瓜等新鲜蔬菜腌制泡菜时,微生物利用新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会产生和亚硝酸。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的产物,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法定量。
(3)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灭菌也能制作成功,原因是。
解析:(1)将种植的葡萄制成葡萄酒和葡萄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杆菌;在制作葡萄酒时,发酵液装量不能超过发酵瓶容量的2/3,防止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而引起的发酵基质的膨胀。
制作果醋时,可以利用固定化技术,将微生物吸附在锯末上进行生产。
(2)腌制泡菜时,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利用新鲜蔬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产物有有机酸、醇类物质和亚硝酸等。
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3)在果酒、果醋和泡菜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灭菌也能制作成功,原因是菌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如酒精、醋酸等可抑制杂菌生长。
答案:(1)酵母菌和醋杆菌2/3 固定化(2)有机酸和醇类物质重氮化光电比色(3)菌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可抑制杂菌生长6.回答与果酒、果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看不到气泡冒出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的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
(2)下列各项中,与果酒中的酒精浓度有关的是(多选)。
A.发酵时间B.发酵温度C.培养液中糖的含量D.酵母菌对酒精浓度的耐受程度(3)不同地域所酿制的葡萄酒风味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风味差异的原因除了与当地相应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和葡萄品种有关外,还可能与不同地域酿酒时所用的等生物因素有关。
(4)在利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如果已获得醋化醋杆菌菌种,可先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接种到发酵瓶中。
发酵瓶下口直角玻璃管内塞有松紧合适的脱脂棉球,其作用是。
开始收集果醋前,应检测发酵瓶流出液的。
解析:(1)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
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看不到气泡冒出的原因可能是酵母菌的需氧呼吸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
(2)在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中,在细胞中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分解成不彻底的酒精和CO2,并合成少量能量。
在该过程中,酒精产量的多少,受到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液中糖的含量和酵母菌对酒精浓度的耐受程度的影响。
(3)不同地域所酿制的葡萄酒风味会有一定的差异,出现风味差异的原因除了与当地相应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和葡萄品种有关外,还可能与不同地域酿酒时所用的菌种等生物因素有关,因为不同菌种产生的酶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