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脐周八穴加背俞穴埋线治疗乳腺增生54例
- 格式:pdf
- 大小:188.13 KB
- 文档页数:2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65例
杨冠军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9(017)001
【摘要】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范畴。
近年来,笔者采用上下配穴法蛋白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8)
【作者】杨冠军
【作者单位】河南安钢集团职工总医院,安阳,45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J], 韩桂莲;屈凤珍
2.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J], 赖昊;孟丹;张庆祥
3.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J], 张敏;农泽宁;张义
4.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J], 张敏;农泽宁;张义;
5.穴位埋线结合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J], 李敏萍;熊飞升;柴杰;朱青青;詹广生;朱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疗效好、副作用小、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方法:从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中选取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选取相同的两组穴位。
治疗组:每周治疗1次,两组穴位交替,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总积分。
结果:两组对乳腺疼痛、肿块改善方面均有疗效,其中对乳房肿块,两组均有疗效,且治疗效果相当(P>0.05);在改善乳房疼痛方面,穴位埋线组疗效要优于针刺组(P<0.05)。
结论:穴位埋线对治疗乳腺疼痛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组;即相比较普通针刺,埋线疗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
标签:乳腺增生;穴位埋线;针灸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an effecti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which has a tiny side effect and can utility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Methods 60 patients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divided to the treat group of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 Two groups select the same sets of acupoints. Treat group:treat once a week with two sets of acupoints alternated;put one month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to cure two courses. Control group:treat 3 times/week(Monday,Wednesday,Friday).Results Two groups both have curative effect on mammary gland pain and tumor. But on the mammary gland pain,treat group has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is better tha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mammary gland pain. To compare normal acupuncture,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can cure the pain of mammary gland in a shorter time.KEY WORDS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Acupuncture;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乳腺增生病是婦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此病是癌前期病变或乳腺良性肿瘤。
开胸顺气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02例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不适、乳房肿痛、乳房肿块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乳腺增生症常常与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通
过针刺治疗来缓解症状。
本研究采用开胸顺气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共治疗102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开胸顺气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选取针眼在乳头周围或乳房上,
用3-4个针头同时刺入,针头长约1.5-2厘米,程度适中,勿深入肝、脾区,刺入后稍停
留片刻,感到酸胀、微热、轻胸闷,取出后轻轻按摩穴位,每次治疗30分钟。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选用穴位,如肝经不舒则选用足厥阴肝经穴,脾虚湿盛则选用足三里、
足五里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本研究治疗10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治愈61例,好转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2%。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感到乳房酸胀、微热等不适感,但这些不适感
通常在治疗后迅速消失。
同时,患者的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也得到了缓解,且随着治疗
次数的增多,疗效越来越好。
【针知识】针刺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结节,总有效率95%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
本病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
本病多属“乳癖”范畴。
中医认为:多由于郁怒、忧思、或冲任失调等导致气滞血淤而致。
体针取穴:主穴:a.屋翳、膻中、合谷;b.天宗、肩井、肝俞。
配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肾阴虚去肝俞,加太溪;气血双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去合谷,加外关。
操作: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据症加配穴。
每日1次,虚补实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4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
疗效:共治疗患者500例,其中住院病人150例,治愈101例,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8例;门诊病人350例,治愈129例,显效104例,有效10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5%。
耳穴压丸取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乳腺、垂体、卵巢、子宫、肝。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伤湿止痛膏剪成将王不留行子粘压固定于所取穴位,拇、食指分别置耳穴内外两侧进行压揉,直至耳廓潮红、发热。
一般于月经前半月开始治疗,每隔3月换药一次,每日按揉3次,每次1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
疗效:共治疗35例,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
艾灸取穴:主穴:乳中(患侧)、足三里。
配穴:肝火旺去足三里,加太冲;气血双亏加气海;肝肾阴亏加太溪。
操作:用艾条灸,每日1次。
肝火旺用泻法,灸20分钟;气血两亏,肝肾阴亏用补法,灸&0分钟,火力要足。
灸后以胸内发热,以及下肢有热、酸、困感为佳。
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5例男性患者,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医案胡X,女,31岁,医生。
四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乳房外上象限各有2X2cm之包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张聪;车依檀;张永臣【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7【总页数】3页(P745-746,747)【作者】张聪;车依檀;张永臣【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355.8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感染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伴有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好发于25~45岁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约占75%[1]。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较多,非手术疗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有效的独特优势,更是受到极大地关注和重视,笔者现将近10年以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1 单纯针刺治疗李庆等[2]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502例。
在患者背部第4、5腰椎旁开4~5cm的区域内找到红色反应点,将此点作为治疗部位,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新针刺八字疗法作为基本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治愈431例,显效50例,有效21例。
王丽等[3]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癖消组。
针刺组以屋翳、膻中、合谷、肩井、天宗、肝俞为主穴,配穴根据临床情况选取。
乳癖消组口服乳癖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2.86%、乳癖消组46.67%。
张智敏等[4]治疗气郁型乳腺增生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1.7%。
邓君林[5]将乳腺增生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用乳癖消片合逍遥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膻中、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阳陵泉(双侧)进行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对照组90%。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58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58例。
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9例,占32.8%;显效23例;占39.7%;有效12例;占20.7%;无效4例;占6.7%。
总有效率为93.3%。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
标签:穴位埋线;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房部非炎症性疾病,属于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好发于30~40岁妇女。
针灸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1]。
为解决患者每日诊治耽误工作和时间的缺点,近几年来我们运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58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全部为门诊女性患者。
年龄最大52岁,最小20岁,20~30岁者17例,31~40岁者30例,41岁以上者11例;单侧发病者31例,双侧发病者2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
全部病例均经彩色B型超声波、近红外线扫描等现代检查方法确诊为乳腺增生病。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的标准:①临床上有乳腺肿块,且有乳房疼痛,常在月经前3~4 d疼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变软变小;②排除生理性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③利用近红外线加彩色B超、红外热像图等现代检测手段作为辅助诊断,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病。
1.3治疗方法1.3.1 取穴膻中、屋翳、足三里、三阴交。
随症配穴:肝郁痰凝配肝俞、太冲;冲任不调配关元、次髎;肝肾亏损配肾俞、肝俞。
1.3.2操作用具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若干(做埋线针用),28号(直径为0.38 mm)2.0寸消毒毫针若干(剪去针尖,打磨光滑,做针芯用),1~2 cm长的00号铬制羊肠线数根,以及镊子、生理盐水等。
1.3.3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准确定取穴位(穴位定位根据罗永芬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腧穴学》)。
穴位埋线配合局部围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刘燕丽;刘军玲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3(032)00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局部围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后复发率为10.3%,对照组为8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局部围刺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刘燕丽;刘军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安阳455004;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安阳45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3
【相关文献】
1.阳明经针刺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座疮疗效观察 [J], 唐平平;全英顺
2.局部围刺配合中药涂搽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J], 曹淑仪
3.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 [J], 朱英;莫小勤;陈日兰
4.局部围刺配合调肝补脾益肾法针刺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 [J], 郭建芳
5.应用局部围刺配合红外线TDP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J], 谭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研究
王彦华;徐俊;丁燕华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0(7)20
【摘要】目的探究穴位埋线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乳腺增生病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穴位埋线常规治疗)和实验组(穴位埋线结合周期疗法治疗)各40例,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指标。
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97.5%)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显著(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孕酮水平、E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乳腺增生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穴位埋线中医周期疗法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王彦华;徐俊;丁燕华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
【相关文献】
1.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68)穴位埋线等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新进展
2.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74)穴位埋线等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3.中国穴位埋
线疗法系列讲座(62)杨氏3A+疗法“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尺骨鹰嘴滑囊炎疗效观察4.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病5.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二)穴位埋线治疗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增生特效针法1、今天准备给大家分享的一个病例是乳腺增生;2、治病我主要是治症状调脏腑,多套方法灵活运用!今天我分享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还是我的老风格,咱们闲话不多说,就直接说咱们这个治疗方法。
3、治乳腺增生先扎脐针,艮位一针,巽位一针和坤位一针;看脐针的定位图片4、然后扎驷马穴;驷马穴在大腿上,大腿胃经与胆经的交界线,在书上说,这个驷马穴就是风市穴的前三寸,是驷马中穴,上两寸一个穴,下两寸一个穴,驷马共三个穴。
看图片:5、下一个扎三重穴,三重穴在外踝尖,上三寸向前平移一寸,这是三重穴的一重穴,一重穴上两寸是二重穴,再上两寸是三重穴。
看图片:6、还有一个穴位就是太冲;太冲我习惯于往脚趾这边挪一点儿,然后30度角进针,这个我认为效果是最好的!以上这些穴位除了脐针以外都是扎双侧。
7、扎完之后,脐针要行针;就是一只手行针,另一只手揉乳房增生的部位,也可以让他自己做,主要是有的时候咱们给他做效果会更好,一只手揉增生部位一只手来行针。
这个捻针要注意肚脐来说比较嫩,这个不用大幅度的捻要轻轻的,一下一下,轻轻的,特别稳。
8、在做这个时候也可以在后背的乳腺区,刮痧走罐;刮痧直接在后背乳腺的反射区,或者是心肺区多刮一下;换句话说就是胸七以上,包括颈椎都给刮了;下边腿上把肝经和这个胃经也给它刮通。
这两种方法配合起来,效果就事半功倍。
9、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明白,看教学小视频:- 学习一门谁也抢不走的技术- 必定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你的前半生别人帮你决定- 你的后半生请自己掌控- 投资自己就是最好的升值每月一期的超级柔动态(静态)整骨手法在沈阳的学习班因疫情,暂停了几期,3月26号决定从新开课,有意者请联系本人,期待你们的到来招生对象;开诊所的医生,养生馆,按摩馆,美容院,理疗馆,保健会,足疗保健所等搞健康行业的老板和员工,还有想转行的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等。
不管你有没有正骨的基础,保证都可以学会。
完全实战技巧不罗嗦。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方法:共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给予针刺治疗配合口服中药,连续2~5个疗程。
结果:治愈21例,占52.5%;显效12例,占30%;好转7例,占17.5%;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针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20~50岁。
此病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或乳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妇女乳腺疾病中占首位。
临床上以乳腺疼痛和乳腺囊性结节为主要表现。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中属于“乳癖”、“乳痰”、“乳核”等范畴,最早见于《中藏经》,但古籍中未见有针灸治疗本病的记载。
近年来,通过单纯口服中药或针刺方法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少,但疗效较慢,治愈率不高。
我们在临证时采用针刺结合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疗效可靠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全部为女性,无妊娠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肿块最小1.5×2cm,最大4×5cm。
本组经红外线乳腺扫描仪证实,均符合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1.2临床表现1.2.1 乳房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结节状、条索状,中等硬度,与周围皮肤肌肉不粘连,推之可移,皮肤不变色。
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常因情志不舒或劳累加重。
1.2.2 单侧或双侧乳房刺痛、隐痛、乳胀,疼痛可放射至肩、腋下和上臂,每于经前痛重,经后痛减。
2 辩证分型2.1 肝郁气滞型:共22例。
主证:乳房胀痛、结块,肿块和疼痛随喜怒消长。
伴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心烦、口苦、喜叹息、经行不畅。
苔薄黄,脉弦滑。
2.2 冲任失调型:共12例。
主证:乳房肿块和疼痛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多见于中年妇女。
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色淡量少。
舌淡、脉沉细。
2.3 痰湿阻络型:共6例。
针刺+TDP治疗乳腺增生106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TDP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
方法 10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辨证施针,同时加用TDP进行热辐射治疗。
结果痊愈9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结论针刺+TDP治疗乳腺增生疗效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增生针刺+TDP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祖国医学中属“乳癖”范畴。
古代医书中记载:“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指出了乳房的经络归属;对乳腺增生的病机也有记载:“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袭,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明朝•陈实功言“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胀作痛……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了一套运用中医针刺+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106例,年龄20-45岁,已婚89例,未婚17例,本组病例均为针灸科病人,并经乳透确诊者。
2辨证分型2.1肝郁痰凝型: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2.2冲任失调型:多见于中年妇女,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经闭,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3治疗方法3.1 治则:疏肝解郁、调摄冲任,化痰散结、补益肝肾。
3.2 取穴3.2.1 肝郁痰凝型分两组取穴:1组:太冲、丰隆、膻中、屋翳。
2组:足三里、内关、膺窗、天溪。
1组、2组可隔天交替使用,或1组、2组穴位每一个疗程交换一次。
3.2.2 冲任失调型:以关元、肝俞、肾俞、屋翳为主穴,月经不调者加三阴交,失眠者加神门,潮热者加颈百劳,乳房部压痛者加阿是穴。
3.3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患部穴位,用华佗牌28号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沿15度角斜刺,屋翳穴及乳房部压痛穴均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天溪穴、双侧足三里穴,可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其它穴位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间隔5天,继续下一个疗程,月经期治疗暂停。
埋线治疗乳腺增生埋线治疗乳腺增生所引起的疼痛和憋胀(急性期慢性期均能立竿见影)治疗原则:引肝胆之气,脾胃之气,任脉浊气下行,对气血堵塞乳房经脉而引起的憋胀效果神奇。
选穴:大椎、天宗、膻中穴、肝俞、肩井、三阴交、太冲、气海、阴陵泉、足三里。
大椎穴,擅长解上身之热,可清上身之浊气,对脏器及经脉气於之证疗效可靠。
大椎放血来的更快。
膻中穴,为气会穴擅长调理全身之气,并可宽胸理气,本穴生性宜泄不宜补,补之易堵。
气海穴,通调全身正气,本穴生性宜补不宜泄,泄可伤元气。
所以扎针用补法,可灸。
太冲穴,主疏导肝气,并可引全身浊气下行。
太冲在临床上比行间穴好用。
上穴主要用来清泄肝胆,之浊气,理气和培元气。
所以对气机紊乱之症的乳腺增生疗效肯定。
肝俞阴陵泉三阴交是全身治理血症的要穴,既可以养血也可以活血,对乳腺增生的血瘀证疗效肯定。
足三里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中医也成强壮穴。
对体虚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着必取此穴。
天宗和肩井放血来的更快。
其疗效十分肯定。
一般看病的患者一来看你能否立即缓解痛苦二来看你能否将此病除根,只有这样你的病人才能像潮水般向你涌进。
(一)埋线,采用一次性9号埋线针,将专用胶原蛋白线进行穴位埋线,三次一疗程,每次间隔15-20天,一般1一2疗程痊愈。
(配合口服用药更稳定更可靠)选穴要精简:膻中穴、肝俞、大椎、足三里、阴陵泉、肾俞、三阴交、天宗、太冲、中脘、气海、肩井、关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仅乳腺增生好了而且像月经不调的大便干燥的脾气暴躁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治愈,对手脚发凉的也有一定效果。
埋线注意事项:1 ,严格无菌操作 2 ,追求针感疗效最佳 3,膻中穴要沿骨面上行埋,肝俞肾俞要向脊柱方向斜刺,一般 2-3公分即可,解剖熟悉的可到骨面。
乳腺1和1也应到骨面。
4,埋线后通常口服抗生素三四天,两天针眼不得见水,三天内不做剧烈运动。
(二)口服用药:生牡蛎30克,当归、瓜蒌、丹参、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
·122· Shanghai J Acu-mox, Feb 2011, V ol 30, No 2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2-0122-01 ·临床报道·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刘婧(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康复科,甘肃 737100)【关键词】 穴位疗法;埋线;纤维囊性病,乳腺;乳腺增生病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志码】 B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2.122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妇女常见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
笔者于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5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针灸门诊,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单侧发病36例,双侧发病14例。
50例患者均经钼靶X线或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病,排除恶性肿瘤。
1.2 诊断标准根据1987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修订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拟定。
2 治疗方法取膻中、肝俞、脾俞、膈俞穴。
取00号羊肠线于人工麝香0.5 g、20 mL的75%乙醇中,15 d后备用;埋线针具使用一次性使用任氏穴位埋线针(专利号为98252138.3)。
穴位皮肤用碘伏常规消毒,将制备好的羊肠线剪成1 cm长段,置于埋线针内,根据穴位肌肉的丰厚程度决定进针深度,推针刺于穴位肌层内,产生针感后,一边向外拔埋线针,一边向内推针芯,把羊肠线注入穴位内,出针,按压针孔,不出血后贴创可贴。
12 h 后揭掉创可贴。
20~30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半年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制定标准[1]拟定。
临床治愈 经治疗后,乳房胀痛、肿块消失,全身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不复发。
显效 肿块体积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