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销理论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9
4P、4C、 4R、4V等营销组合理论的变迁谈及市场营销,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些经典的"四字经"。
首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络姆·麦卡锡在上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之后,美国劳之朗教授在80年代又提出4C理论,它是由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munication)组合而成。
本世纪初美国学者舒尔兹提出了包括市场反应(Reaction)、顾客关联(Relativity)、关系营销(Relationship)和利益回报(Retribution)的4R 理论,而随着以IT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营销理念又有了新的阐述,即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和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
从4P到4C到4R再到4V(统称"4X"),代表了营销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背景,也意味着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有了巨大的变革。
探索营销理论的发展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了市场营销组合的4PS的理论。
即:产品、价格、地点(渠道)、促销。
产品:现在的产品是五花八门,就说手表吧,其最大用途就是了解时间,可最高档的要几十万元一块;而最廉价的电子表只要几也元钱,相差一万倍。
然而,高档的和抵廉的产品都有其销路。
价格:一个产品的价格通常是由生产的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一架波音飞机有几万个零件,要几百家工厂,几万个工人共同生产,所以它要卖几亿元;一件古董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当然就价值连城了;一件工艺品,要由艺术家经过一年或是几年几十年的精心制造才能成为稀世精品,其价值当然不菲。
路边的一片树叶、山上的一颗小草,那就不值一文钱了。
地点:产品通常在出产地是卖不起高价的,还有就是收获的季节是卖不出高价的。
市场营销观念演变的几个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产品导向。
在早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特性,以及如何改进产品质量和功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观念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和功能好,消费者就会购买。
2. 销售导向。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关注如何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销售导向的观念认为,需要通过推销和促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实现销售目标。
3. 市场导向。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市场导向的观念认为,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究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和行为,以此来开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4. 全面营销导向。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在全面营销中有效管理和整合企业的各个营销要素。
全面营销导向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应该是企业所有部门和职能的共同努力,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等。
企业应该将消费者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来实现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传统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
下面来详细看看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观念阶段的营销理念包括3种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
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
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
”也是典型表现。
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
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生产观念是一种“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观念。
因此,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
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又于20世纪50年代从经济学研究范式转向管理学研究范式,理论日益丰富.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与完善时期和分化与扩展时期.市场环境的变迁迫使企业营销实践做出适应性改变,由此推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营销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职能研究时期、形成和巩固时期、市场营销管理导向时期、协同和发展时期、分化和扩展时期六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1900~1920年)这一时期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西部开发运动和铁路向全国各地的延伸,使美国国内市场急剧扩大,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日益重视广告、分销活动。
专业化广告代理商在全美国日渐活跃,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市场营销职能。
连锁商店、邮购商店的产生与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了薄利多销的新观念。
在此期间,出现了几位被当代视为市场营销研究先驱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克·肖、拉尔夫·斯达·巴特勒和韦尔德。
最初在美国几所大学开设的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当时较多地称为“分销学”,而不是“市场营销学”。
例如,1902年密执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名称为“美国分销管理行业”。
在美国早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还没有人使用“市场营销”这一术语,而用得最广泛的是“贸易”、“商业”、“分销”等。
在1900~1910年间,观念发生了变化。
尽管“分销学”的研究是分别在美国几个不同的地方进行的,而且学者们相互之间联系很少,但他们几乎同时都感觉到需要有一个新名称来称呼他们所讲授的课程,于是便出现了“市场营销”这个名词。
这一时期的市场营销理论大多是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其依据仍然是以供给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学。
但是,这些研究在经济学家所持的生产观念和市场营销学家所持的消费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所以,这一时期可称为市场营销理论的萌芽时期。
(二)职能研究时期(1921~1945年)美国消费经济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几年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营销理念演变的历程综述胡海营销理念从总体上来说,包含生产导向型、推销导向型、市场营销导向型和社会营销导向型四种类型。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营销理念。
1、从4Ps到10Ps。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营销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即消费者主权论。
企业营销的出发点也由企业转向了市场。
此时,许多企业纷纷提出了“顾客至上”、“生产市场上顾客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生产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发现市场上顾客未被满足的需要或欲望,生产合适的产品或提供适当的劳务去满足顾客的这种需要或欲望”。
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美国著名营销学专家尤金•麦卡锡教授率先提出了“4Ps”的营销理念。
他认为“4Ps”是构成市场营销活动的四大组合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他强调企业生产并提供适当的产品或劳务,为该产品或劳务制定出合适的价格,通过合适的分销渠道,采用恰当的促销手段,就可以将产品或劳务营销出去,就能够满足市场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
4Ps营销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是一个重大的修正。
该理念的提出适应了买方市场的实际消费需要,对我们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另一位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4Ps”营销理念的基础上又先后补充了6个P,提出了“10Ps”营销理念。
他认为麦卡锡教授提出的“4Ps”是市场营销理念上的战术“4Ps”,问题是企业的这些“4Ps”是如何确定的。
他强调企业在制定战术“4Ps”之前必须首先制定自己的战略“4Ps”,即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在8 Ps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完善,增加了“2 Ps”,即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并在“10Ps”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的理念。
营销理论演变史一,营销的基础知识1,市场概念:商品的交换空间、场所;商品交换关系总和;现实和潜在的客户群。
(1)市场要素: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支付能力(2)市场体系:行业(卖方的集合)和市场(买方的集合)关系(信息的传播,交易沟通,商品服务,货币支付).(3)营销核心概念:需要——-欲望---需求—--产品-——价值——-效用-——交换——-交易-—市场。
2,市场观念的发展:(1)传统观念:企业为中心,生产为导向;(2)现代观念:市场为中心,客户为导向;生产观念: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实行以产定销,集中精力抓货源,不重视市场营销.产品观念:客户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致力于生产高价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既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推销观念: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客户大量的消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量用以推销那些需求潜在的物品,即购买者一般不会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营销观念: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有效的传达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推销观念以卖方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
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是,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社会利益、消费者需要的满足。
3,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1)生产观念:生产为主;其次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在乎短期利润;企业生产什么卖什么。
(2)推销观念:生产为主;注重促销宣传;在乎短期利润;企业宣传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3)市场营销观念:注重消费者需求;运用整体营销;在乎长期利润;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4)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对比:推销观念(推销的是企业现有的产品,推销与促销方式兼用,着眼于每次交易,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获得利润);营销观念(以企业的目标客户以及他们的需求,欲望为基础,运用整体营销,着眼于总体市场,通过顾客的满意获得利润).4,市场营销策划:正确的市场营销策划,一般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市场机会分析—--市场细分分析—--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营销组合—-—市场营销计划-——(1)市场机会分析:社会需求引起市场机会:1市场“空隙需求”机会;2市场结构需求机会;3市场需求变化的机会.市场机会的类型:1等概机会与非等概机会;2潜在机会与显在机会;3前兆性机会与突发性市场机会;4延伸性机会和新出现机会;5直接性机会和关联性机会。
4Ps——精典的营销理论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而且,如何在4Ps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
即使在今天,几乎每份营销计划书都是以4Ps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拟订的,几乎每本营销教科书和每个营销课程都把4Ps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
4Cs理论取代4Ps步入现代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s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
到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1、瞄准消费者需求。
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
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
3、消费者的便利性。
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
4、与消费者沟通。
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4Cs理论也留有遗憾总起来看,4Cs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看,4Cs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4Cs是顾客导向,而市场经济要求的是竞争导向,中国的企业营销也已经转向了市场竞争导向阶段。
顾客导向与市场竞争导向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顾客需求;后者不仅看到了需求,还更多地注意到了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竞争中求发展。
二是随着4Cs理论融入营销策略和行为中,经过一个时期的运作与发展,虽然会推动社会营销的发展和进步,但企业营销又会在新的层次上同一化,不同企业至多是个程度的差距问题,并不能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不能形成营销优势,保证企业顾客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
市场营销理论的综述一、市场营销研究内容的流程交换交易关系支撑细分市场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三种营销策略二、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历程4P4C4R4V营销理念演变的历程:营销理念从总体上营销理念从总体上来说,包含生产导向型、推销导向型、来说,包含生产导向型、推销导向型、市场营销导向型和社会营销导向型四种类型。
场营销导向型和社会营销导向型四种类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营销理念。
1、从4P到10P4P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营销学专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纪50年代中期尤金麦卡锡教授率先提出了4P”的营销麦卡锡教授率先提出了“尤金麦卡锡教授率先提出了“4P的营销理念。
他认为“4P”是构成市场营销活动理念。
他认为“4P是构成市场营销活动的四大组合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的四大组合因素,即产品(Product)、价Price)、渠道(Place))、渠道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Promotion)。
1、从4P到10P4P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另一位著名的市场营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纪80年代中期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4P”营销理念的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4P营销理念的基础上又先后补充了6提出了“10P”营销基础上又先后补充了6个P,提出了“10P营销理念。
该理论在4P基础上,又提出了6P4P基础上6P。
理念。
该理论在4P基础上,又提出了6P。
即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Probing)、(Partitioning)、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itioning)(Prioritizing)、定位(Poitioning)和政治权Power)和公共关系(力(Political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3、从4C到4R4C到4R理论是美国的唐·舒尔茨(Don.Schultz)4R理论是美国的唐舒尔茨Don.Schultz)理论是美国的唐舒尔茨(提出的。
试论市场营销观念演变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论体系。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下面将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进行论述。
1.生产导向阶段:生产导向阶段是市场营销观念的起点,也是工业化时期的市场营销观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他们认为只要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就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销售和利润的增长。
企业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放在了自己的掌控中,消费者的需求并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2.销售导向阶段:销售导向阶段是生产导向阶段的延续。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重视销售和利润的增长,他们认为只要通过积极的推销和促销活动,就能够刺激市场需求,实现销售目标。
因此,企业开始加大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招募,在市场上开展各种推销和促销活动来提高产品销量。
然而,这种观念存在着产品需求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3.市场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是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将消费者放在了企业活动的中心地位。
企业通过市场研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想法,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定价、渠道选择和促销等决策。
此外,企业还需要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市场导向阶段的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管理,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4.价值导向阶段:价值导向阶段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满意度,更加注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不断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企业也会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从而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现代营销理论发展历程营销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营销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1. 市场导向理论:20世纪初,企业开始意识到市场需求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市场导向理论认为市场需求是企业决策的核心,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位产品,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2. 4P营销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麦卡锡提出了“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的概念,即4P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将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定价策略、渠道选择和推广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实现市场目标。
3. 市场细分和定位理论: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市场细分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将市场细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策略。
市场定位理论则强调企业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理论相结合,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关系营销理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关注建立长期稳定的顾客关系。
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将顾客视为合作伙伴,通过互动与沟通建立信任和忠诚度,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销售额。
5.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理论: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营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在线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宣传等手段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总而言之,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市场导向到4P营销,再到市场细分和定位、关系营销,最终发展为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
这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并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营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营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当今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新世纪的营销,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宏观环境之中,传统的营销理论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因此,各种营销理论如:共生营销、虚拟营销、个性化营销、水平营销等层出不穷、不断更新。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信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邮电运输业的现代化把全世界各个国家代写论文和地区联成一个整体。
一国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同时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国的大企业的竞争,竞争日益激烈。
新世纪的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当代市场营销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情况产生新思想。
在过去,市场经营者往往是通过能够为顾客提供质优的产品以及其他一些特色的功能利益而获得成功的。
而如今,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营销理论的诞生。
一、营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思想最初始于20世纪初。
理性营销活动始于1823年美国人A.C.尼尔逊创建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1905年,克罗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以“产品市场营销”为名的课程,标志着市场营销首次进入大学课堂。
1911年第一个正式的市场研究部门在柯蒂斯出版公司内成立。
自此,市场研究与建立营销信息系统成为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
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转入管理学研究,标志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
20世纪50年代营销环境和市场研究成为热点,“市场细分”的概念浮出水面。
20世纪60年代,威廉·莱泽提出了比市场细分更理想的方法,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比其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关系更准确地解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自此,市场研究强化了消费者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判断生活方式。
1960年伊·杰·麦卡锡提出著名的4PS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