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井底车场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6
井底车场工程施工方案井底车场工程是指将停车场地布置于地下,由于地上的用地紧张,挖掘地下车场成为了解决停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井底车场工程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施工方案设计,以下是井底车场工程的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井底车场工程设计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深度15米。
车库容纳车辆达200辆,主要用于周边社区居民和商业区的停车需求。
二、工程准备1.组建工程施工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熟悉井底车场工程施工技术。
2.确保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充足,如挖掘机、运输车辆、混凝土、钢筋等。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工期安排,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三、井底车场施工步骤1.清理地面并进行布置: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和建筑物,布置好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安全。
2.地下挖掘:使用挖掘机进行地下挖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车位划分和排列,确保车位布局合理。
3.地下结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对井底车场的结构进行施工,包括支撑结构、楼梯和通风设备等。
4.地下电气系统施工:进行车库照明和电源的布置,确保车库内照明良好且电力供应稳定。
5.地下给水和排水系统施工:布置车库内的给水和排水管道,确保停车场内的卫生条件良好。
6.地下道路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下道路的铺设,确保道路平整且耐久。
7.地下装修和喷涂:进行车库内的装修和喷涂工作,使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舒适度。
8.通风系统调试:对车库内的通风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车库内的空气流通和清新。
9.设备安装:安装车库内的便民设施,如自动扶梯、洗车设备等。
10.验收和交付:对井底车场工程进行验收和交付,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四、安全措施1.确保施工团队所有人员持证上岗,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相关安全防护装备。
2.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围挡,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与保护。
3.施工期间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井底车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多方面因素。
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
从图中可以看出,井底车场是由主要运输线路、辅助线路、各种硐室等部分组成。
图9-1 环行刀式立井井底车场立体示意图
l-主井,2-副井;3-主排水泵硐室;4-吸水小井;5-翻笼硐室;6-斜煤仓;7-箕斗装载硐室;8-清理撤煤斜巷;
9-主井井底水窝泵房;10-防火门硐室;11-调度室;12-等候室;13-马头门;14-主变电所,15-管子道;
16-内水仓;17-外水仓;18-机车库及修理间;19-主要运输大巷;
Ⅰ-主井重车线;Ⅱ-主井空车线;Ⅲ-副井重车线;Ⅳ-副井空车线;Ⅴ-绕道
图9-2 胶带输送机上仓立井井底车场立体示意图
1-主井;2-副井,3、4、5-胶带输送机巷;6-圆筒煤仓;7-给煤胶带输送机巷;8-箕斗装载硐室;
9、10-轨道运输大巷;11-副井重车线;12-副井空车线;13-主井井底清理撒煤硐室;14-副井清理斜
巷;
15-主变电所;16-主排水泵硐室;17-水仓;18-调度室;19-机车修理间;20-等候室;
21-消防材料库;22-管子道。
第二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2. 1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一、矿井储量1、地质储量:在井田范围内所包含有的煤层的所有计算出的煤炭储量,包括平衡表内和平衡表外储量1)、平衡表内储量: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煤层质量指标(灰分、发热量等)达到可以利用的、其指标符合要求且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能够采出的储量(A+B+C+D )。
2)、平衡表外储量:目前尚难利用将来可能会利用,目前技术条件不能够采出而将来能够采出的储量。
2、工业储量Z g:经过勘探,其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而地质构造乂比较活楚的平衡表内储量。
A+B+C (+0.5D)。
(说明A、B、C、D各级别的意义)1、矿井设计储量:在矿井设计中,由工业储量减去永久煤柱的损失量。
Z s=(Z g—P l)Z s:矿井设计储量;Z g:工业储量Pl:永久煤柱的损失量,包括井田境界煤柱、断层煤柱、铁路、公路、河流、城镇、重要建筑等需要保护的煤柱;4、矿井设计可采煤量Z k=(Z s—P2) C・Z k:矿井设计可采煤量;P2:包括工业广场煤柱、井筒保护煤柱、水平大巷保护煤柱、阶段分界煤柱、主要上下山保护煤柱,可以定义为暂时煤柱。
C:矿井设计的采区回采率,分为三类:厚煤层> 75%中厚煤层> 80% 薄煤层> 85%5、各类储量之间的关系(F井设计可采储量J矿井设计储量1 (矿井可采储量)「工业储量L永久煤柱损失设计损失量:能利用储量•(A+B+C)矿井地质储量(A+B+C+D)远景储量(D)暂不能利用储量二、矿井生产能力井型大小的确定,在划分时就需考虑储量,尺寸。
1、储量:指工业储量。
大型井,投资多,应有较长的生产期(服务年限),储量应大。
下表是在一般情况下,矿井和第一开采水平的最低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的计算,后面会讲到)2、开采能力:矿井生产条件能保证的原煤生产能力。
主要是采区的生产能力与同时生产的采区数。
同采采区数与井型有关。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 1 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 个及2 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 )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四) 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 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2) 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 各煤层联系;(3) 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 3—14所示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 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 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 3—15所示。
图3 —15立井开拓方式图了一14开拓方式分冀.(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1 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1.1 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2)矿井开拓方式(3)井筒及数目(4)矿井主要运输巷道运输方式(5)矿井瓦斯等级及通风方式(6)矿井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7)各种硐室的有关资料(8)井底车场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情况。
1.2 设计要求(1)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
当有带式输送机和矿车两种运煤设备向一个井底车场运煤时,矿车运输部分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车运输部分设计生产能力的30%。
(2)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
(3)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4)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
(5)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
(6)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
(7)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层的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应避开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如为不稳定岩层时,则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应按正交于岩层走向,并且与岩层主节理组的扩展方向呈30 ~ 70°的交角的条件设计。
在此情况下,巷道与井筒相接的马头门应布置在较为稳定的岩层内。
(8)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
(9)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
(1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理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
(11)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结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_第一周手抄安全法律、法规第一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地下部分1矿上井巷1.1一般规定1.1.1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两条人行道,每条净宽不小于1.0m; 1.1.2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m。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均应熟悉安全出口。
1.1.3竖井梯子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梯子的倾角,不大于80°;――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m;――上下相邻平台的梯子孔错开布置,平台梯子孔的长和宽,分别不小于0.7m和0.6m;――梯子上端高出平台1m,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m;――梯子宽度不小于0.4m,梯蹬间距不大于0.3m;――梯子间与提升间应完全隔开。
1.1.4行人的水平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其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m,有效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人力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7m;――机车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8m;――调车场及人员乘车场,两侧均不小于1.0m;----井底车场矿车摘挂勾处,应设两条人行道,每条净宽不小于1.0m; 1.1.5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
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
人行道的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m,有效宽度不小于1.2m。
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m,在直线段不超过30m。
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
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
1.1.6在水平巷道和斜井中,有轨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3m;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6m。
1.2 竖井掘进竖井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物件下坠的措施。
井口应设置临时封口盘,封口盘上设井盖门。
第四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概述
(1)主井存车线
主井重车线:在主井井底两侧储放重车的线路。
主井空车线:储放空车的线路
(2)副井存车线
副井重车线:在副井井底两侧,存放矸石或煤车的线路。
副井空车线:材料车线考虑编组需要,设置双道线路
材料车线:存放材料车的线路。
2.调车线路(插播动画)
使电机车由列车头部调到尾部的专门设置的双轨轨道线路,称为调车线路。
长度=列车长度+电机车长+2渡线道岔长度
3.绕道线路
电机车由重车线绕行到空车线的线路。
二、井底车场硐室
1、主井系统硐室
(1)翻车机硐室:为矿井采用箕斗或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时设置的;
(2)井底煤仓:上接翻车机硐室,下连装载硐室。
通常为一条较宽的倾斜巷道,其倾角不小于50°;
(3)箕斗装载硐室;
(4)底卸式矿车卸载站等。
2、副井系统硐室
(1)马头门(2)井底水仓及水泵房(3)变电所(4)候车室(5)信号室等
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应联合布置。
原因:主变电所向主排水泵房的供电距离最短;当矿井突然发生水灾时,仍能继续供电,照常排水。
变电所与水泵房的底板标高应高出井筒与井底车场联结处巷道轨面标高0.5 m。
水泵房经管子道与井筒相连接,管子道与井筒连接处要高出水泵房底板标高7m以上,管子道的倾角通常25~30°
3、其他硐室
(1)调度室(2)爆破材料库(3)电机车修理硐室
(4)工具库;(5)医疗室(6)消防材料库
三、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井底车场调车的主要任务是将重列车调入主井重车线。
(插播动画)
(一)顶推调车法
当电机车牵引重列车驶入调车场后,停车摘钩,电机车通过调车线道岔,由列车头部转向尾部,推顶列车进入重车线,这种方法称为错车线入场法。
缺点:调车麻烦,时间长。
(二)甩车调车法
电机车牵引重列车行至自行分离道岔前10~20m ,机车与列车在行驶中摘钩离体进入回车线,列车则由于初速度及惯性甩入重车线。
缺点:要求有一段甩车巷道,司机要熟练掌握行车速度及操作技术。
(三)专用设备调车法
电机车将重列车拉至停车线摘钩后,直接去空车线牵引空列车车场。
而重列车则由专用机车或调度绞车、钢丝绳推车机等专用设备调入重车线。
缺点:车场内要设专用设备。
(四)顶推拉调车法
在调车线上始终存放一列垂车,在下列垂车驶人调车线的同时,将原存重列车顶入主井重车线,新牵引进来的重列车暂留在调车线内。
缺点:机车短时过负荷。
四、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的计算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取决于:井底车场的形式、卸载方式、矿车载重量、调车方式。
1、采用底卸式矿车的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每个卸载坑的通过能力180万t/a
2、采用普通箱式矿车的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t
K G n t k G n N
)1(15.168.3110)1(15.160163304
+⨯⨯=
⨯+⨯⨯⨯⨯=-
式中:N ——井底车场年通过能力,万t/a ;
n ——每列车矿车个数,辆; G ——每辆矿车的净载煤量,t ;
K ——矸石运出量占煤产量的百分率,一般情况下K =0.1~0.25; t ——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间隔时间,min ;
330——年工作日,d / a;
16 ——日工作时数,h/d;
1.15——运输不均衡系数。
由上可知,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主要决定于一列车的容量及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间隔t,在生产矿井运输条件已定的情况下,主要决定于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间隔。
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要满足:
( N / k ) ≥ A
中小型矿井1.0~1.5列车长度。
副井空、重车线长度:
大型矿井一般为1.0~1.5列车;
中小型矿井应能容纳0.5~1.0列车,一般为1列车长度。
材料车线长度:
大型矿井10个以上材料车(15~20个);
中、小型矿井5~10个材料车。
调车线长度:
通常为1列车和电机车长度之和。
六、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
为了调车方便,一般主副井空车线、副井重车线设自动滚行坡度,其高差损失由回车线上坡(空列车不大于1%)弥补。
(各线段坡度可见教材P344页表19-2)
第二节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型。
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两类车场均可选用,底卸式矿车运煤时,则一般用折返式车场。
一、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井底车场形式
采区。
②右翼→N1,机车停车反向顶煤列车入主井重车线。
机车反向经5→4,牵空列车驶向采区。
③混合列车:(矸石车半列位于列车后头)。
a、开拓工程量小;
b、调车方便,通过能力较大;
c、安全性好些,弯道角度小,顶推车有利,机车不过翻车机硐室;
d、巷道交叉点较少,施工较易;
适用:当井筒距运输大巷近(小于一列车长)、且地面出车方向受限要求与大巷斜交时采用。
(3)立井立式环形井底车场
特点:主副井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垂直,并利用主要运输巷道作为调车线,但专开绕道线5。
通过能力。
解决:改用底卸式矿车。
1-主井;2-副井;3-主井重车线;4-主井空车线;5-调车线;6-材料车线;7-矸石车线
图4-2-6 斜井梭式车场
二、底卸式矿车运煤井底车场
底卸式矿车:前端铰接,只能后端打开,进入卸载坑后,
车箱翼板沿托棍滑动,矿车后轮沿卸载坑曲轨滑动,在水平
待下一个列车这种调车方式速度快,采用较多,但车场中要设一台专用机车。
(d)右翼来车时,专用机车驶入卸载坑侧通过线,让重列车牵引过卸载坑,专用机车进人空车线,在其尾部挂钩,将空列车驶回右翼,原牵引机车驶入专用机车位置,等待左翼来车。
左翼来车时调车与图19-12(c)基本相同。
井下所需的材料较少,材料车可与空车混合编组,不设专用材料车线;
1、小型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
图4-2-12 小型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
2、小型立井折返式井底车场:
图4-2-13 小型立井梭式车场
图4-2-14 小型立井尽头式车场
3、小型斜井车场
图4-2-15 小型斜井甩车场(需延深)
图4-2-16 小型斜井平车场(不延深)
图4-2-17 斜井无极绳井底车场
四、大巷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
采用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煤,煤炭经输送机直接送入井底煤仓,井底车场只负担辅助运输任务,车场形式和线路可简化。
图4-2-18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图1-主井;2-副井;3-中央煤仓;4-中间煤仓;5-轨道中石门;6-西翼轨道巷;7-东翼轨道巷;8-中区轨道巷;9-中、西上仓胶带胶带机斜巷;10-东翼上仓胶带胶带机斜巷;11-机车绕道;12-西
翼胶带机斜巷;13-中区胶带机斜巷
五、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一)井底车场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 车场的通过能力≧矿井生产能力的30%以上,有增产的可能性;
(2) 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岔点少,生产成本低;
(3) 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4) 车场要位于稳定的岩层内,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
(5) 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井设时间。
(二)影响井底车场形式选择的因素
1. 大巷运输方式及矿井生产能力
大型矿井:底卸式矿车运煤,应选择折返式车场;
特大型矿井布置两套卸载线路,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时,仅设副井环行车场;
中小型矿井通常采用固定式矿车运煤,可选择环行或折返式车场。
2. 矿井开拓方式
井底车场形式随井筒(硐)形式改变,同时还取决于主副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相互位置,即井底距主要运输巷道的距离及提升方向。
距离近时,选用卧式或梭式车场;距离远时,选用立式、刀式或尽头式车场。
3.地面布置及生产系统
地面工业场地比较平坦时,车场形式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井下的条件。
若要考虑地面井口出车方向及井口车场布置时,要根据铁路站线与井筒相对位置、提升方位角,结合井下主要运输巷道方向,选择车场布置的形式。
4.不同煤种需分运分提的矿井
此时,井底车场应分别设置不同煤种的卸载系统和存车线路。
习题:
1、解释井底车场的概念,以立式井底车场为例说明井底车场的组成部分。
2、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有几种?试述立式井底车场的调车过程。
3、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说明适用条件?
4、说明底卸式矿车的卸煤原理,为什么大型矿井广泛采用底卸式矿车运输?底卸式矿车运输的井底车场与固定式矿车运输的井底车场相比有何特点?
5、小型矿井的井底车场与大型矿井的井底车场相比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6、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较轨道矿车运煤的井底车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大型矿井中,多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
7、试说明井底车场通过能力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8、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主要原则有哪些?选择井底车场形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9、绘图并说明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有几种基本类型?简要说明各种环形式车场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0、试说明井底车场主要硐室的位置、用途及布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