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使

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中药化学实验是整个中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实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中药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提取分离方面

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

回流提取等)、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重结晶法等。掌握柱色谱(包括吸附柱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鉴定方面

①掌握各类化合物(糖和苷、蒽醌、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常用化学检识方法。

②掌握各类化合物(糖和苷、蒽醌、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常用薄层色谱检识方法。

③波谱方法

了解UV、IR、NMR、MS在天然产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目前要求学生能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UV、1H NMR谱特征。

2.课程采用分组合作方式,2人一组。

三、使用教材

《中药化学实验》,邹忠杰,尹永芹主编,广东药科大学(自编教材)。

四、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平时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技能考核,各总成绩的10%。

五、实验项目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化工原理实验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化工原理 学时:32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等。 执笔人:傅家新,王任芳 审订人:吴洪特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课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学会一些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实验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型试验、设计型实验和仿真型实验几部分组成。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装置流程及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一些技巧,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注:本实验装置都可以开验证型实验,同时可以开设综合、设计和研究型实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验学时进行选择和组合。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1验证)(4学时)1.目的要求 了解离心泵的操作;掌握离心泵性能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气缚现象;掌握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方法原理 依据机械能衡算式对离心泵作机械能衡算可得H~Q线,利用马达-天平测功器可测得N~Q线,利用有效功与轴功的关系可得η~Q线。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注意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5.实验内容: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性能曲线。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汽蚀现象测定(2演示) (2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离心泵汽蚀特性曲线的测定,以便在离心泵的安装过程中正确掌握其安装高度。 2.方法原理 离心泵汽蚀特性结合机械能衡算式。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汽蚀现象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1验证)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2综合) (6学时) 2.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测定阀门及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管路局部阻力损失可表示)2/(h 2 g u f ζ=,只要测定出阀门两端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ζ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三 板框过滤实验(1验证) (4学时)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学时:68 课程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前提知识储备的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积分、国际经济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掌握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熟练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经济特区等贸易政策与措施,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并把握当今国际商务活动的特点和趋势以及WTO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问题与现象,为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了解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2.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 3.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 (1)“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 (2)“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 (3)对外贸易乘数原理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 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化工原理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的构造、操作原理;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巩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Δ物理量的因次、单位与单位换算:单位制与因次的概念。几种主要单位制 (SI.CGS制.MKS工程单位制)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换算的基本方式。 第一章流体流动 流体的性质:连续介质的假定、密度、重度、比重、比容、牛顿粘性定律与粘度。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 流体静力学:静压强及其特性;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压强的表达方式;重力场中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离心力场中压强的变化规律。 流体流动现象:流体的流速和流量;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的流动型态;雷诺准数;当量直径与水力半径;滞流时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湍流时的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湍流时圆管中时均速度的分布;边界层的形成、发展及分离。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Δ 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Δ能量衡算方程;柏势利方程;Δ能量衡算方程和柏势利方程的应用。 流体阻力:Δ阻力损失的物理概念;边界层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粘性阻力与惯性阻力;湍流粘度系数;Δ沿程阻力的计算;滞流时圆管直管中沿程阻力计算;滞流时的摩擦系数;湍流时的摩擦系数;因次分析法:用因次分析法找出表示摩擦阻力关系中的数群;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Δ局部阻力的计算。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17 总学时:48学时(实验12课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民法学、商法、国际公法、国际贸易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以关于国际贸易的国际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课程。在掌握我国有关贸易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接触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国际规则和通行做法,了解调整贸易活动的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异同,作为进行涉外经贸活动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重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法学本科专业。大纲与教材配套使用,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点及难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概述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重点难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一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一、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法的特点 三、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 四、国际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货物贸易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法的渊源 二、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法的作用 复习题:论述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二章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与惯例6学时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适应专业:矿物、冶金、环境、材料、粉体等专业 执笔人:古映莹 实验指导书: (1)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元高主编,《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罗一鸣,唐瑞仁主编《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136 课内学时:104 学分:3 课外学时;32 学分:1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一)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列课程经过重大改革后形成的“四大化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新课程,是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化学实验融合成的一门新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主线,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使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扩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 2.通过以物质制备为主线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正确地掌握物质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一般物质制备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研究物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联系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及解释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 4.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化学领域的科研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基本原理 (一)基本操作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分为三大类: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53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0学时,化工原理(上册)40,化工原理(下册)40,实验10 学分:4个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加平时成绩(占30%),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和平时测验等。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化工原理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80学时为课堂教学,而10个学时为实践教学。其中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英文简介: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technolog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ubdiscipline. This course specialize in strong theory, practice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otal period is 90, including 80 period classroom teaaching and 10 perio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se content tha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elf-studi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二)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外贸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外贸专业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外贸专业模拟实训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4、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5、课程学时:40(2W) 6、学分:2 7、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函电、国际金融、国际单证实务、进出口报关 实务 8、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 9、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上学期(秋季)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外贸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它以商品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交易流程为内容,以我国的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指导,以外贸函电和单证为媒介,训练学生在商品出口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作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和掌握一般贸易的实际运用。 2.参与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磋商,熟悉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实践过程, 3.掌握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与表达及履行过程中货、证、船、款等内容。 4.了解国际贸易买卖中货款的结算方式,熟悉与掌握T/T、D/P、D/A、L/C的结算程序和运用技巧。 5.熟悉与掌握信用证的申请、开证、审证要点。 6.熟悉海洋运输方式的具体操作。 7.熟悉各种单据的缮制与运用技巧。 8.了解如何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过程中减少风险,熟悉与掌握价格术语CIF、CFR、FOB的细节与运用技巧。

四、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终结性课程,将前期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商务文书写作、国际商法等课程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操作。 五、主要教学方法 网上调研、SIMTRADE上机模拟操作,专题模拟实践 六、考核方式 平时操作及练习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30%。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刘文广,国际贸易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 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中国海关出版社。 李成钢,国际贸易岗位综合实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徐美荣,外贸英语函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廖瑛,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公司调研(4学时) 为每个学生指定一种产品,学生上网查询这个产品的供求信息,并根据此信息填写国内供应商信息数据表和海外买家信息数据表。 第二部分:模拟练习(28学时) (一)一人一组,分别担任出口商,进口商,以及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角色,要求必须做1笔T/T+FOB的业务。(16学时) 实习内容: 1. 根据指定的角色进行交易磋商 (1)出口商、进口商之间的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往来函电,要求写英文函电。(2)出口商、供应商之间的询价、报价、还价、接受的往来函电。 2. 出口商、进口商:签订1笔结汇方式为T/T、价格术语为FOB的外销合同,填写预算表,双方签字确认并开始履行合同。 3. 出口商:备货,按供应商接受的价格签购销合同。 4. 供应商:组织生产,出货。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144 实验学时:24 先修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 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它在 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科学 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 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 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 、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 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属于工科课程,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际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以理论到实践所涉及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单位与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2.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物理性 质,静止流体的 压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流 量、流速、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类型,蕾诺数,管内流体速度分布,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 阻力,总能量损失管路计算:简单管路计算,复杂管路计算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 丘里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离心泵: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 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允许安装高度,工 作点,流量调节,选型与使用其它类型液体输送机械:往复泵,旋转泵,旋涡泵,各类泵性能比较。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离心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旋转 鼓风机、压缩机,往复压缩机,真空泵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及 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 通过床层的压降 沉降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 过 滤: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 速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4. 传热 概述:传热的基本方式,冷热 流体热交换方式,传热速率、热通量、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的 概念,载热体及其选择 热传导: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稳态热传导,通过圆筒壁的稳 态热传导 对流传热概述:对流传热 速率方程,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机理,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传热过程计算:热量衡算,总传热速 率微分方程,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速率方程的应用,传热单元数法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 量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经济与政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级专业实习 教学大纲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安排专业见习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实习内容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或企业中进行专业见习,熟悉进出口业务、涉外商务、国际市场营销等实际业务操作的流程和具体。 (二)时间安排 序号实习教学 工作内容 起止时 间 教学工作目标、要求

1 实习 准备工作 第3周 在该阶段,学生在校集 中进行实习动员,作好 各项实习准备工作。 2 学生 实习 第4周— 第17周 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 具体的工作内容,由实 习单位统一安排,带队 老师给予学生提供相应 的帮助。 3 进入 实习总结 阶段 第18周 实习生返回学校进行实 习总结,学院召开实习 小组座谈会。 4 实习 成绩评定 第18周 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学生 实习成绩 三、实习要求 为了保证达到实习目的,完成实习任务,对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实习中分别提出如下要求: (一)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在实习的全过程中,承担下列工作: 1、按照实习大纲制订实习计划,并会同接受实习单位落实实习计划和进度安排; 2、在实习进行前,对学生讲解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的内容,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会同现场的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掌握实习进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学分: 2 实验总学时:36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实验事实,经思维、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准确、细致、整洁、节约、有条不紊等良好实验习惯。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及其用途。 2、学习试剂的取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记录,正确地分析实验现象。 4、复习相关基本知识,能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注:实验内容可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考试(操作+笔试)为考核依据,成绩折算成百分制。 五、大纲说明 1、参考教材:《医用实验化学》,沈爱宝、朱卫华、嵇学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课单独设置、单独考核。 制定人:谢吉民 审定人: 批准人: 2007年8月28日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上册102 学时,下册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或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本课程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主要为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理论)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能够解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过程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和干燥等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及设备选择等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四年制)开设。教材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要求内容;学生自学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作为一般要求内容;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不作要求。 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112学时,其中上册102学时(课堂讲授80学时,习题课1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下册60学时(课堂讲授56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 本课程课件依照学时安排制作,每次课一个文件,内容包括每次课讲授内容,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每次课后留2~3个作业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综合练习题和安排习题讨论课。本课程每周安排课外答疑一次(3小时)。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流体流动。流体的重要性质;流体静力学;能量衡算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现象;流动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管路计算;流量测量。 2.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流量调节以及安装;其他液体输送机械简介;气体输送机械简介。 3.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颗粒与颗粒床特性;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原理和操作;过滤分离原理与设备。 4.液体搅拌。搅拌器的性能和混合机理;搅拌功率简介。 5.传热。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概述;传热过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辐射传热简介;换热器简介。 6.蒸发。蒸发设备、流程与操作特点;单效蒸发计算;多效蒸发简介。 7.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质量传递的方式;传质设备简介。 8.气体吸收。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包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