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保定文化

浅谈保定文化

浅谈保定文化
浅谈保定文化

保定文化

为弘扬古城文化而辛勤笔耕

——读郑新芳《月旦名流》及其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要有较为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较丰富的文化遗存,而且要有与此相关的文化名人、历史典故、故事传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就保定而言,它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化遗存中,书院、学堂、学校多,如莲池书院、育德中学、河北省二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从中走出的文化名人多。尤其是近现代,从保定走出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不仅数量多,而且知名度高,影响大,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文化业绩丰富和发展了保定的文化精神,而且还以他们的名气和贡献扩大了保定文化的影响,为保定赢得了声誉,使保定在全国文化界有了名气,成了文化名城。

鲁迅在谈到名人与名文的关系时曾说过:“人以文传(ZHUAN),文以人传(CHUAN)”。是说名人的业绩要靠名文记载下来,而名文的流传要凭借名人的影响才能长久。今天我们在谈名人与名城的关系上,也不妨套用一下鲁迅的这句话,那就是:“人以城传(ZHUAN),城以人传(CHUAN)”。就是说,人一生的成败得失常常与某个城市(地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某些城市得以名扬四海又常常与某些名人的活动、作为密切相关。例如,张学良一生的功过得失与西安这座古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岳阳楼名扬天下则与范仲淹和他的文章有密切的关系。孙犁的文学成就与白洋淀这一独特的地域融为一个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而保定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是与孙犁、梁斌、李英儒、徐光耀等文化名人在保定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其著述密切相关。正是历代一大批出现于保定的文化名人使保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新芳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是我的师兄,早我两届。他先后在天津和保定教书、担任名校校长,诗文著作早已闻名京津冀,可谓北方的文化人之一。他深知,一个城市够不够称得上文化名城,关键不仅在于历史的长短和古迹的多少,还在于与之相关的文化名人及其影响的大小。作为一个原籍在唐山的文化人,他离乡千里投奔保定,就是仰慕保定历代的那些文化名人,向往保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到保定后三十多

年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使他身临其境,不仅对此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而且通过凭吊文化遗迹,走访名人名校、搜集相关的文史资料、故事传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来滋补充实自己,使他的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升华与提高。同时也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文化人,自己有责任将其中所体现的保定文化精神进行收集、归纳、整理,使之得到承传、延续、发扬光大,为我们今天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于是,他把发掘、整理保定文化名人所体现的保定文化精神作为切入点,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保定文化名人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轶闻遗事,为他们著文介绍,树碑立传,对他们在文化艺术上的成败得失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评说,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化营养与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这些论著已汇集为《诗美品鉴》、《心海飞梦》、《审美论稿》、《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永远的诗美》、《月旦名流》,洋洋百万字之多,为弘扬保定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弘扬古城文化,尤其是通过介绍和评析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来弘扬古城文化,不能像做招商广告,借名人的名声和知名度来忽悠读者,必须靠真实而确切的人物、生动而感人的事迹来赢得读者,这就必须在动笔前对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与保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掘、梳理。在保定文化史上,历代出自保定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可谓众如繁星:这里有原籍是保定的,有曾在保定工作、生活过的,或者是与保定有某种联系的。这些人物中,有文学泰斗型的人物,有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其地位、身份各不相同,影响与贡献高下悬殊。这些人物,有健在的,有已作古的,有在保定的,也有出走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郑兄凭一人之力,给这些人写传,揭示他们的成就与保定文化的关系和对保定文化的贡献,谈何容易?这里的困难主要并不在写作本身,而在写作之外,即对史料和材料的收集整理与筛选和甄别上。如果说,在人物与事迹的收集上的遗漏还可以待以后弥补的话,那么人物与资料选择和甄别上的硬伤则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此来不得半点马虎与疏忽。因此,作者必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作外的工夫上。正如高占群先生在谈他的散文集《心海飞梦》时,称他“有学者的风度”,“作者写这些文章是很严肃的,但为写好一篇千余字的短文,需要翻阅大量历史典籍和方志之类的书,有时还要进行考辨、研究。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翔实的资料,也为增加文章的学术性,他没有用简单的介绍旅游景点的写法,甚至有的文章还保留了考证

色彩”,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史实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为此,他还跋山涉水到实地考证,从现已发表的作品看,他专文品评的文化名人有近百人,文中涉及的文人有近千人之多,作者实地考察的名人故居、遗迹也有几十处。仅古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就有陶渊明、刘伶、陈子昂、李白、贾岛、苏东坡、欧阳修、文天祥、刘因、关汉卿、王阳明、龚自珍等。人称“一座总督署,半部清史稿”;我说,郑新芳的《保定名胜古迹诗话》、《月旦名流》两本书,堪称一部保定文化史!

要完成一部这样的著作,这对于像郑新芳这样一个业余作者来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甚至财力物力!没有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没有坚定不移地为弘扬保定文化甘心奉献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保定虽非我出生之地,但从上世纪70年代移居来保定,这片文化底蕴丰厚的神奇土地就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附着我。我沉醉在这里,当做了我第二故乡。我为她劳动,为她献身,为她歌唱”。正是基于对保定文化强烈的爱,基于“弘扬保定悠久文化传统”,把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强烈责任感,作者才能知难而上,不仅能够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还要闯过出版过程中的重重难关。虽说现在人们大谈开发文化产业,但让文章直接变钱并非易事,像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的写作毕竟是例外。不得已作者甘愿自掏腰包出版。所以作者在《保定名胜古迹诗话》的《跋》中很有感慨地说:“要说的话,只有一个字:难。难,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写作难,二是出版难”,“这第二难比第一难还难!”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以前觉得这似乎是小学生都懂得的常识性问题。读罢郑师兄的文化著作,才感到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也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文化是对人类活动的审美概括,它的本质就是美。郑师兄因为深悟此道,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语言还是风格,都追求美,崇尚美。

既然文化的本质是美,而文化的创造者、文化的主体是人,所以郑师兄那些弘扬保定文化的作品在内容上便以写人为中心,重在表现人性的美、人的精神的美。而在中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常常被人们视为做人的表率,道德人格的楷模。因此,郑兄在表现人性美的时候首先就把关注点放在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身上。这在他的新作《月旦名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书中评介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就有十多位。在首篇《大音稀声真教授》中,作者通过披露他的大学老师萧望卿先生来信,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年逾八旬的老教授一丝不苟地指导评点后辈写作,支持和鼓励作者为弘扬保定文化而进行的创作实践和探索,令人肃然起敬。对于保定籍的恩师苏叔阳,他没有去介绍他享誉全国的《丹心谱》、《夕照街》、《左邻右舍》等鸿篇巨制,仅通过先生的一本向海外介绍中国的小册子《中国读本》的写作及其产生的影响,就将先生高尚的人品和文品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在《同仁中学创办人、人民教育家——杨绳武》一文中,作者在介绍杨绳武先生的生平事迹时,突出强调了他坚持新型教育理念,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师生平等、与师生同甘共苦、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甚至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学生的动人事迹。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

崇尚美、追求美,就必然关注那些创作出美的诗歌、美的音乐、美的绘画、美的戏剧等的艺术家们。在《月旦名流》中,作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他们所创作的优美的作品,还向人们展现了他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美的心灵。如在介绍我市容城籍诗人任彦芳时,作者用“路见不平拔笔助我为百姓鼓与呼”为题目,生动地揭示了这位历经坎坷矢志不移,敢于为民请命的烈士遗孤的高尚品德。在谈到我市著名作家、荷派传人韩映山时,作者突出其“艺术与道德并存”、“做事老实,为人坦诚,不会趋炎附势”等美德。

在《月旦名流》中,对曹禺与保定关系的介绍弥足珍贵。

曹禺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人们都知道,他的《雷雨》、《日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以及他的《雷雨》、《日出》与保定的关系。原来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就随清华演讲团到保定向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在来保定的火车上,他听工人向他介绍工人斗争的情况,很受感动。到保定后,他还召开工人座谈会与工人面对面地交谈。应该说,这是曹禺少有的与工人接触的机会。他写于这一时期的《雷雨》中鲁大海的形象就与这次保定之行有密切关系。大学毕业后,曹禺又来保定育德中学任教。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因为育德中学是一所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保定最早的党组织就诞生在这里。曹禺在这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的影响却是很大的。这从他离开保定后不久创作的第二部剧作《日出》的发展变化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与《雷雨》相比,《日出》的视野由一个家庭扩大到社会,主题也由表现宇宙

的残酷、命运的不可琢磨转向了揭露半殖民地社会“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本质。尤其是《日出》以打夯工人的歌和闭幕前冉冉东升的旭日以及方达生的出走,突破了《雷雨》压抑、窒息的气氛,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以朦胧的光明和希望。这些史实不仅揭示了保定与曹禺及其名著的关系,也说明了保定文化对曹禺的积极影响。

音乐家、美术家和戏曲艺术家是更直接地为人们创造美、展示美的使者。在《月旦名流》中,作者通过齐燕铭、王雁、阎肃等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美的崇尚,对献身于艺术事业的艺术家的崇敬与赞美。

言论或文章只有通过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流传得久远。郑师兄深谙此道,在十分重视文章内容的同时,丝毫也不忽视文章形式美的重要性。

在《永远的诗美》一书中,有一篇介绍保定籍作家、恩师苏叔阳先生创作经历的文章《好大一棵树》,全文四部分,分别用四节诗歌做小标题,介绍先生创作生涯的四个侧面:一,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二、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三、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

四、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文章的内容则展现的是先生创作道路上的坎坷经历、辉煌成就以及先生的胸怀抱负,整篇文章由一首四节组成的抒情诗和一篇由四部分组成的纪实散文有机地融为一体。诗是全文的统帅、灵魂,散文是文章的躯干、血肉,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烘托出“好大一棵树”这一富有深刻寓意的主题。该文是写作文体上的创新,是对传统文章写法的突破,读来颇感有新意。

在文体创新的尝试上,还有一部《保定名胜古迹诗话》也别出心裁。诚如萧望卿先生所说,这是“介乎诗论和笔记之间的一种漫谈的随笔。用诗话介绍保定历史事迹和名人给保定留下的诗词,写起来可以轻松自在,灵活自如,有的事需要考订,对历史文物、古人的事迹也可以抒发感情。”这本书不仅扩大了保定文化古城的影响,在文体上也是对保定文学发展的贡献。

对文章美的重视还表现在对标题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上。《月旦名流》就是最突出的

例子。不是博览群书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典故,当然也就想不出这样的书名来。用这个典故做书名,不仅显得文雅,而且有丰富的寓意,还能引起一般读者阅读的好奇心,不失为一个好的创意。

为了作品形式的美,甚至在文集的篇目编排上,郑兄也下了不少工夫。如散文集《永远的诗美》,全书以苏叔阳先生的序文《对美的不懈追求》为统率,编为四辑,分别以唐诗中的扛鼎之作《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诗为标题,将对师长的怀念,童年的回忆,游记见闻,探索杂论四部分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使全书的结构严谨、整饬,又使散文集显得文采飞扬,散发出浓郁的诗的韵味。堪称文集编排上的典范。

郑师兄还是个诗人,他的文章形式的美,与他的诗人气质有密切关系。因为与散文相比,诗歌更讲究形式美。其次,是他对文章写作章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他的《审美论稿》中有一篇《读芦燕〈燕子随笔〉》,不仅文章写得美,而且在文中道出了他自己对写评论文章的不少精辟见解。文章品评《燕子随笔》时用了三个小标题:一、换个说话角度,切点选得妙;

二、引述原作精粹,重点把握得准;三、睿智阐幽发微,难点开掘得深。这三点,没有对文艺评论写作的深入探讨和创作实践是归纳不出来的。在文中,他还写道:“评论则需要作者对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有真知灼见,有超出一般人的深刻思考,洞见入微,并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里需要的是作者渊博的知识积淀,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睿智、严密的逻辑思辩能力”。这些话虽然是对芦燕的文章而发的,同样也是他的夫子自道。他这里所说的几点在他和他的文章中都表现的十分突出。

郑师兄不仅用他的百万字的著作弘扬了古城文化,同时也为当今的保定文学创作增添了光彩。盼郑兄有新的大作问世,为保定的文化建设继续发挥余热。

——《保定晚报》张同俭

保定发现《毛泽东选集》最早版本

保定市2005年发现一部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在阜平县马兰村出版印刷的《毛泽东选集》,据考证是《毛泽东选集》的最早版本。

这部《毛泽东选集》是保定市收藏爱好者王玉国从民间收集到的,为32开本,布皮,书名为烫金字。版权页印有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一九四四年五月出版字样。这部珍品主要编入毛泽东同志从抗战开始到1944年的29篇著作,共46万字,分为五卷。书的扉页印有毛泽东同志黑白肖像。第一卷有5篇,主要论述民主主义纲领性文献;第二卷11篇,主要论述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和统一战线问题;第三卷3篇,论述战争与军事问题;第四卷3篇,论述经济和财政问题;第五卷7篇,是关于党的建设和整风问题。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部《毛泽东选集》是在当年晋察冀日报社所在地阜平县马兰村出版印刷的,至今已十分罕见。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为传播毛泽东思想作了贡献。也是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典籍,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河北日报》金葆明李培培张树春

在古城,作为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名作,对于保定历史文化的描绘与写作,为古城整个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集体想像的可能。这里的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保定作家群的形成、发展与他们突出的小说创作。

《红旗谱》、《风云初记》、《平原烈火》、《小兵张嗄》、《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这些作品形象地反映了古城人民追求民族进步、抗外侮、求解放、渴望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梁斌、徐光耀、铁凝、陈冲、张庆田、申跃中、谈歌……这些在保定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携带着他们作品所带来的时代冲击力和文化认同感,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使保定文化这张城市名片鲜明特色,且影响深远。

有人说,“城市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她的思想与抱负。”行走于保定城的各个角落,你会讶异,这些名家名作所带给整座城市的文化意象的释义与编码,对于塑造这个文化名城形象所带来的强大的文化辐射功能。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和群体意识,是保定作家群形成及其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

对此,市作协主席刘素娥十分感慨,她说,改革开放给保定文化事业注入了激情,提供了丰厚的沃土,使我市的文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作家总数已达到500余名,国家级会员11名,省级会员299名,市级会员200多名。出版文学作品约两百多部,其中小说100多部,诗集50多部,散文集40多部,报告文学50多部。而且保定市的作家群体年龄搭配合理,来源范围广泛,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作家队伍。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其文化特征也必然是独树一帜的,保定作家对城市的行走和叙述为这座城市在精神层面上奠定了情感基础和找寻文化出路。今天的保定市在古老的文化背景下,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保定市的作家创作队伍也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好的作品层出不穷。不管是市井城镇,还是郊县乡野,不管是年轻的学子,还是卸任的老人,古城处处都会发现倾情和暗恋文学的钟情者、倾心诗赋的歌吟者。保定新一代的80后作家也正代表着我市青年作家群,成为保定文坛新的希望。

——《保定晚报》记者许华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园林宣、林凤斌) https://www.doczj.com/doc/7c7649481.html,/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https://www.doczj.com/doc/7c7649481.html,/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浅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浅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 度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魏潇 (山东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2014秋汉语言文学专科·曹县电大分校) 【摘要】:活动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人们,郝会同时面对两个跺题,一是如何对待历史文化,一是如何审视现实文化,而后才能面向未来,从莱种意义上来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课题。在人类历支发展的某一阶段,总是受到来自自身过去的与来自外界周边的两种文化的影响。而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往,不鲩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声灭迹。在进入电脑时代中,它应不断补充。、改革、创新,在新时代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和态度;批判扬弃;继承学习;包容发展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最开始是为了生息和繁衍,而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辛勤耕耘编织各自的理想,终于,人们一步步地从以木为巢、以地为穴的困境里走出,住进了高耸的楼房;一点点地从用结绳来记叙事请,发展到了发明了一秒钟能够计算数10 亿次的电脑。在文明方面,人们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方式,踏进了现代文明的殿堂。这些人类的变化,让我们不由得思考:我们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创造之路这些创造能够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吸引着几千年来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他们经过数世纪的探究和钻研,慢慢地开发了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文化学。 “文化”这个词语经常被刊载于报刊杂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新石器文化、埃及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等等。随着文化这门学科日复一日的发展,“文化”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含义不断的得到了充实和更新,因此当代中国人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关注着文化的发展介绍和钻研探究,使文化能够服务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那么,让人们衷情的“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汇编

目录 1. 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 1.1地理位置 (1) 1.2历史发展进程 (1) 1.3土特名产 (4) 1.4保定旅游资源系列分类 (5) 1.4.1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 (5) 1.4.2水体形胜、自然风光系列 (5) 1.4.3专业购物市场系列 (6) 1.4.4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 (6) 1.4.5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系列 (7) 1.4.6“上谷八景” (7) 1.4.6.1“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7) 1.4.6.2市阁凌霄 (8) 1.4.6.3奎楼应宿 (8) 1.4.6.4横翠朝晖 (9)

1.4.6.5涟漪夏艳 (9) 1.4.6.6东皋春雨 (9) 1.4.6.7西刹秋涛 (9) 1.4.6.8鸡水环清 (10) 1.4.6.9狼峰竞秀 (10) 1.5保定历史名人及典故 (10) 2. 徐水简介 (11) 2.1历史发展进程 (11) 2.2土特名产 (12) 2.2.1驴肉火烧 (12) 2.2.2刘伶醉酒 (12) 2.2.3红星二锅头白酒 (13) 2.2.4草编工艺 (13) 2.2.5漕河驴肉 (13) 2.3徐水古迹 (13) 2.3.1尚存: (13) 2.3.2圮: (15) 2.3.3无可考: (15) 2.3.4废: (15) 2.3.5传: (15) 2.3.6遗址 (16) 2.3.7徐水八景 (16)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 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 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

家乡文化大搜索总结

临城县第二小学 “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共青团临城县委、临城教育局关于《临城县家乡文化大搜索的活动方案》,推进我县文化搜索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和少年儿童,广泛深入挖掘家乡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青少年更加深入的了解临城的文化。我校按照团委和教育局的要求,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家乡文化搜索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1年3月开始,持续开展。 二、组织安排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家乡文化搜索 1、内容搜索: (1)历史文化:搜寻家乡历史名人、历史故事等。感受家乡劳动者的创业艰辛和成就。 (2)民间艺术:搜寻起源于本地的地方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特色工艺等民间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3)民俗文化:搜寻本地有特色的民众风俗,如衣、食、住、行习俗,民众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如节日习俗,婚丧礼仪习俗等。汲取民俗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营养,体会淳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弘扬传统的民俗文化。 (4)名人轶事:了解包括家乡有关(祖籍本地或在本地居住过)的古今名人大家及其轶事。 (5)美文名篇:包括与家乡有关联的名人撰写的或反映本地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 (6)现代经济文化:搜索我县旅游景点的文化及特色,我县十大农作物特产等。

(7)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设后的农村发展远景和目标。 2、活动形式: (1)个人搜寻:号召全校少先队员通过读书、上网、访问有关专家、老红军、老干部、本地名人、企业家等多种途径广泛查阅和搜集资料。(2)互动交流:定期将个人搜寻到的资料以班队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达到人人参与,人人了解。 (3)实地参观:组织部分青少年代表实地参观文化活动场所、特色工艺制作等,让青少年直接感受家乡发展的文化氛围。 第二阶段家乡文化进校园 1、辅导员老师在各中队进行引导教育。编好教育真实,内容详细,并且很好地结合实际和人文地理,融入经济、文化、典故、道德的教案,做到了与课本接轨,与青少年思想动态接轨。 2、学校在五年级每周二和周五开设家乡文化课。学校有自己成型的家乡文化课校本教材、有专任教师、有教案、有固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当地特色和搜集到的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突出时效性,突出特色。 第三阶段:整理和创作。 对搜索结果进行认真整理、思考和归纳,以多种形式进行创作,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家乡文化的传播和宣传。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家乡文化故事会。以收集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民间故事为内容,动员学生了解身边的故事,宣讲身边的故事。 2、开展“可爱的家乡文化”作文比赛。以学生的切身感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 3、开展电脑作品展示活动。以“可爱的家乡文化”为主题,动员学生把家乡的文化、家乡的变迁,通过幻灯片、动画等电脑作品展示出来。通过DV、摄影等形式,反映家乡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并积极提供DV短片、数码照片。 4、开展红领巾与城市共成长“三小九个一”活动。以小记者、小

保定

河北省保定市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的城市,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是中国8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十佳创建低碳城市之一,并位居第二位。也曾长期是河北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保定市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位于冀中平原西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保定是京师门户,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为“冀北干城,都南屏翰”。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管辖四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其中徐水、满城、清苑、安新四县按区管理;4区(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新设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开发区,2010年设白沟新城。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保定地区共1100万人口,市区人口近120万,市区建成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规划建设了保沧、廊涿、张石、大广、保阜、荣乌、张涿7条高速公路,里程801公里,总投资500多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四分之一,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秦上谷郡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步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其中保定铁球(健身球)为传统产品。特产还有酱菜、酸枣、核桃等。除此以外,还有满城草莓,白沟箱包,蠡县皮革,望都辣椒,小吃还包括驴肉火烧,骨渣丸子、高碑店豆腐丝等。 文化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涿州皮影、白沟泥人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多年来,“白沟泥人”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曲阳定瓷其中“小口刻花瓶”被中国工艺美术界称为“华夏一绝”。易县易水砚,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代宫廷之贡品。安新苇编画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历史名人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孙、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李刚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保定饮食文化

1 保定饮食文化的渊源 保定文化底蕴丰厚,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徐水南庄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饲养禽兽、谷物加工工具及煮熟食的陶器, 表明保定的烹饪已有万余年的历史。保定饮食文化有长期的文化积淀。满城要庄出土的商代伴随着菜肴产生的斝、爵等青铜器, 定州一带古中山国羊羹的记载等都证明了这一点。保定菜肴具有包容性,是冀菜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保定饮食文化的丰富首先得益于地理物产。保定地处广阔富饶的冀中平原, 西有太行山脉, 东有白洋淀水乡, 既有平原品种繁多的农牧等土特产, 又有山珍, 也有水产; 还有那一亩泉的甘甜清水都为保定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还有就是保定所处的政治地位。自金元明清以来, 保定一直地处京畿, 京菜和宫廷菜对保定的饮食有很大影响。南方各地和山(西) 陕(西) 的官员和商贾进京必经保定。北京城里那些富有的徽商和晋商为扩大他们的经营及今天我们所说的广告效应, 在举办各种活动时, 常约请家乡特有的戏班进京演出, 这些戏班进出北京也多在保定逗留公演。来往京城的官员、商贾和戏曲途经保定的同时也传入了他们当地的饮食文化。另外, 保定长期为直隶总督署和 河北省省会所在地, 不仅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融汇, 各地来往的达官贵人及来保谋生人的饮食习俗也自然融入。 再就是保定的人文丰厚。保定是燕文化发祥地, 尚义任侠, 民风淳 朴, 热情好客。保定所辖的易县是燕下都、定州曾为中山国、保定又是宋辽时的交界处等, 可谓名人辈出。仅说近代,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均在直隶总督署任职, 民国年间督军曹锟驻保多年, 曾一度左右北京政府, 各地军阀云集。还有明未大名人孙承宗、明清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等都为保定的饮食文化发展推波助澜。 另外, 清代和民国时保定的外地同乡会馆颇多, 如湖广(湖南、湖 北) 、两江( 安徽、江苏、江西) 、浙绍( 浙江) 、三晋( 山西) 、四川、云贵、山东、河南等同乡会馆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聚餐宴 请, 他们各自家乡的饮食文化自然融入保定的饮食文化。还有, 大约在元代移居保定的回族、清代迁移保定的满族和清西陵一带的满人饮食的融入, 也为保定的饮食文化而增光添色。 保定文化餐饮开启冀菜时代 “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河北菜,但这次河北的展览非常引人注目”。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餐饮博览会上,牙买加驻华大使韦恩·麦库克这样对记者说。不仅是这位对中国餐饮颇感兴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 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建设呢?一、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苟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

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二、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教育群众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传承的,如果优秀传统文化不对人发生作用,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人的精神追求、精神力量、精神财富,传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文化建设时强调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这些要求揭示了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都必须作用于人,要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群众教育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的形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

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

浅谈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浅谈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条重要的“实施建议”。这一建议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资源方面谈谈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在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推介给中学生学习和背诵的古典诗文计80篇。这明显增加了中学生古诗文的阅读量,对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也选准了《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为子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一年多来,我们就从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入手,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这些优美的古典文学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的精神、意志的光芒。我们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背诵与理解中掌握学习古典文学的技能与技巧,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语文教学中实施探求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的研究,重在开发传统

文化资源,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又重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初入“龙门”的初中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接受的是古典文学的字句铿锵、朗朗上口的特色,而对于古典文学的“着一字而值千金”的魅力和古诗文中饱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道德准则却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要实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的课程目标,首先在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古典文学资源中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因为这些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因素,以及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对学生实行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而又鲜活的材料。 就传统美德而言,从七年级开始,许多作品中都能见其详。如《论语十则》,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的机会,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象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如此重要作用。而“吾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今天读来仍是那么亲切,那么发人深省。这十则古训将是学生从此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关于学习方法、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又如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篇《陈太丘与友期》则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史前文明。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在2.8 万年前, 这里即是黄种人( 蒙古人种) 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有关专家推断,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春秋战国时期,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 鲜虞) 侯国之地, 到战国中期, 赵灭中山,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始有" 燕南赵北" 之说,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秦汉时期,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 国) 、县, 筑关建城,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河北的世 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化, 建立国家。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带, 受影响是最大的。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 今定州)。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但同时

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使这里的民风质朴而悍劲,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隋书·地理志》说:" 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然涿郡自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 隋唐五代时期, 保定区域经历了隋初和盛唐的稳定发展阶段, 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纷纷战乱。在隋初和盛唐, 保定的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唐代保定区域属河北道。唐天宝年间, 河北道正仓积粟182 万石, 义仓积粟1754 万石, 居全国第一, 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所以唐代在定州设大总管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保定是农民起义非常活跃的地方; 安史之乱, 这里又首当其冲; 藩镇割据, 数这里的藩镇势力最强, 足以 和唐朝廷相抗衡。难怪有些在唐朝不得志的读书人来到这里寻找出路。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的董邵南即是其中之一。五代时, 保定先后或分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辽( 契丹) 等, 各统治者之间争战杀伐不己。保定虽不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焦点, 却也时时处在战争的旋涡中。重要战事有后唐与契丹的曲阳之战、辽兵南侵、周世宗北伐等。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辽), 保定北部的涿州等入辽。连年战争, 民无宁日, 经济遭到很大破坏。 宋辽金元时期, 保定先是处于宋辽边界, 宋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而且主战场多是在保定一带, 著名的有杨家将抗辽、满城战役、瓦桥关战役、歧沟关战役等。宋辽战争多以宋王朝失败而告终, 辽军得胜后即劫掠而去。直至宋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 年1 月),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民俗节日在现实中已悄然渐变为单纯的消费假日,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意蕴在国人的心中已渐渐趋于淡漠。因此,把传统民俗节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必须对传统民俗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高度的自觉,才能使之真正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体现为一种一贯的民族文化心理,这种民族文化心理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层层积淀和累累成果,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作为一名大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过这个层面上,还要深入到“为什么”的层面上,真正地知道它们的内涵。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许多人都说,中国人缺乏一种信仰,眼中有的只有权力和金钱。诚然,作为传统,我们中国人民亦有自己虔诚的信仰,只不过在当今社会中被忽视掉罢了。 首先,在古代甚至近代,民间崇拜和信仰其实是民间至高无上的精神情感,也是一般百姓日常生活的精神支柱。在传统民俗节日中,对天地、祖先和诸神表达虔敬,给节日蒙上一层庄严而神秘的色彩,这最真切地显示了人性深处所固有的“有所敬、有所畏”的朴素宗教情感。在汉民族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祭祀主要包括对日月天地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虔敬、对民族英雄的追思。对日月天地神灵的崇拜,是上古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据《周礼》所示,在周代普遍流行在节日里祭天祀地、祭日祭月等活动。沿袭到现在,日月天地崇拜在节庆活动中的印记仍旧或隐或显地保留着,如,中和节焚香祭日、中秋节赏月、春节扎天地棚祭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等,无不体现出人们对日月天地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虔敬是在古老的灵魂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最早敬拜的祖先往往是生前为氏族或部落立有功勋的“保护神”。延至后世,对部族保护神的敬仰逐渐演化为对家族祖先的祭祀。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等节日,家家户户都隆重地举行祭祖敬宗、上坟扫墓等仪式,表达对先祖的思念和虔敬之情。除了敬神(天地日月神灵)、敬鬼(祖先)之外,对神圣的崇拜还包含有对一些集中体现本民族价值观的民族英雄的纪念和敬仰,如寒食节纪念“居功无争、自敛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