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0.49 KB
- 文档页数:2
观察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发布时间:2022-03-10T05:37:22.8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4期作者:马志林[导读] 研究探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马志林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530012【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6月~2021.6月,在这个时间段中于我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有180例,从中选择6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进行手术麻醉处理,根据使用舒芬太尼的剂量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5μg,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的剂量为2μg,对比其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所达到的麻醉优良率相对较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较低;观察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相对较短(P<0.05)。
结论:对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在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上,使用低剂量所取得的麻醉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下肢骨科疾病包含的病症类型较多,主要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膝关节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都是老年病患的常见疾病[1]。
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老年病患者身体的各个系统脏器出现功能减退的现象,同时还可能合并有例如冠心病及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因此在对老年下肢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2]。
目前在临床所应用的麻醉技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是下肢骨科手术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和单纯使用布比卡因对比,罗哌卡因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产生的心脏毒性较小,能够有效维持其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的干扰较小。
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观察祁恩耀;宋瑶【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14【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前应用地佐辛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前10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5 mg/ml)2 ml,对照组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前1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 ml。
观察2组分别在安静平卧位时(T_1)、体位摆放时(T_2)、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T3)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HR、MAP的变化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VAS、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时的VAS、NSS评分较T_1、T_3时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T_2时VAS、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HR、MA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时的HR、MAP数值较T_1、T_3时高(P<0.01)。
2组比较,观察组T_2时HR、MAP数值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在进行椎管内麻醉之前合理注射地佐辛可有效减轻患者在体位摆放时的疼痛,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63-64)【作者】祁恩耀;宋瑶【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相关文献】1.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2.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3.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给予地佐辛的镇痛效果观察4.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分析5.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超前镇痛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3 期2019 Vol.6 No.6329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路经纬,李 婧(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骨科手术室,山东 烟台 264001)【摘要】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在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出50例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高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5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等。
结果 麻醉使用剂量、起效时间、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分别为5.06±1.18 mL 、1.52±0.33 min 、1.12±0.15分;对照组分别为9.24±1.76 mL 、4.36±0.72 min 、4.31±0.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行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具有麻醉药使用量小、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折;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3.29.01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于机体功能减弱,身体平衡力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容易摔倒导致下肢骨折,而手术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因此,应正确选择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剂量小、麻醉时间长、安全有效等优势,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得到好评[1]。
本文就对80岁以上高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探讨其麻醉效果,具体如下。
[12]覃纬,李敏清.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1,27(6):621-628.[13]方钰,张伟,李莎,等.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其对患儿Th 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8):1031-1034.[14]李琦,康虹阳,范凌,等.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27):36-40.[15]邓一文,沈雪敏,刘伟.口服泼尼松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对患者唾液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4):237-240.[16]库丽.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狼疮肾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7):1121-1123.[17]姚尧,杨新明,杜雅坤,等.雷公藤甲素与甲泼尼龙调节细胞自噬和凋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比较研究[J/OL].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2,8(3):132-140./Qikan/Article/Detail?id=006380CCF425AA1CC753C0DC232F64B70B24D.[18]黄海宁,汪汇,龙超良,等.沙利度胺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bFGF 机制的探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2,38(2):169-174.[19]汪尹静文,江高峰,倪健,等.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6):1967-1971.[20]王英,简丹,毛曼云,等.沙利度胺口服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皮肤型Rosai-Dorfman 病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2,38(10):722-725.(收稿日期:2023-01-15) (本文编辑:陈韵)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中医院 福建 宁德 352100通信作者:林文峥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林文峥①【摘要】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甘肃医药2019年38卷第12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9,Vol.38,No.12第一作者:张玉楼,女,主治医师,从事麻醉临床工作。
E-mail :**************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方式,不过手术时间长,容易影响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因此对手术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要求较高[1]。
全身麻醉是最常用的方式,尽管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风险[2]。
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外周神经阻滞能使麻醉药物充分扩散到目标神经区域,不易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还有较少的并发症或禁忌证,特别是超声引导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3]。
本研究分析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82例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3例,年龄2~69岁,平均(46.38±7.15)岁,手术形式:5例胫骨内固定术,7例股骨头置换术,11例膝关节置换术,18例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2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29±7.36)岁,手术形式:4例胫骨内固定术,8例股骨头置换术,10例膝关节置换术,19例髋关节置换术。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过CT 、X 线、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符合手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麻醉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慢性疼痛病史者;外周神经病变或损伤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
1.3方法1.3.1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中分别静脉注射0.03mg/kg 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0027;规格:1mL :5mg ),3μg/kg 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203054;规格:2mL :1mg ),1.5mg/kg 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30115;规格:20mL :0.2g ),患者失去意识后再缓慢注射0.6mg/kg 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93186;规格:5mL :50mg ),麻醉起效后置入喉罩并与呼吸机连接;麻醉维持中给予0.1μg/(kg ·min )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mg )、4~8mg/(kg ·h )丙泊酚,直到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给药;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BIS 值、心率、血压等调整给药剂量,如有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下肢骨折手术要如何进行麻醉?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受到直接或者间接暴力而造成骨折。
受到直接暴力的患者是由于强大的外力直接作用到下肢,使相应的地点发生骨折,例如被重物打击、车祸撞击、足球或篮球等运动中被踢伤等,受到这些直接暴力使下肢的关键部位骨折,有些患者骨折移位并不明显,仅在局部出现撕裂现象,严重患者会出现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生命也可能会受到威胁。
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发生骨折的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肿胀,并且出现剧烈的疼痛。
下肢骨折的情况知多少?根据患者骨折发生的位置是否与外界相通,可以将其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出现破损,骨头与外界相通,会呈现出大量的出血情况;闭合性骨折是指患者发生骨折的位置其皮肤没有遭到破坏,仅在内部出现了骨折现象,外部没有明显的出血,但是发生骨折的位置内部会有出血现象,并且出现明显的血肿。
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这种分类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骨头是否完全断开,不完全性骨折指患者发生骨折的骨头没有完全折断,只是出现断裂的现象,并且没有发生明显的移位;而完全性骨折指患者的骨头已经整个被折断,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位移。
下肢骨折比较常见的类型有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及足部骨折。
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包括外侧平台骨干骨折、内侧平台骨折、双侧平台骨折等;足部骨折包括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舟骨、跖骨等。
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通常是针对骨折不严重的患者或者一些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为患者在骨折的位置打石膏或者进行外固定;进行手术的患者一般骨折比较严重,需要切开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复位和固定,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会更加快一些,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下肢骨折手术要如何麻醉?1.全身麻醉既然说到手术,那么就不能不说麻醉,麻醉是保证手术患者在无痛且安全的情况下顺利手术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合理的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知觉,解除其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选择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 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标签: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主要包括有:股骨头置换、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全髋置换以及截肢等等[1]。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老年患者中需要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2]。
而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具有程度不一的自身病症,且各机体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3],因此,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极为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对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就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骨科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
患者在53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8±5.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41例;合并症中,6例为冠心病,9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8例为慢性支气管炎,4例为心律失常;手术类型中,30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4例为全髋置换手术,36例为DHS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将70例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1.2 方法1.2.1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准备。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发布时间:2023-06-12T05:55:19.8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温利涛[导读]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温利涛(自贡荣州骨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身体反应性差,容易发生损伤,且摔倒时比较容易导致骨折发生。
老年患者的下肢骨折若有移位的,只要身体条件良好,能够耐受手术的,临床一般主张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手术如何麻醉?术后又该如何护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下肢骨折手术常用麻醉方法(1) 全身麻醉:输入麻醉药物,使病人丧失意识后再进行气管插管。
目前全身麻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多数手术均可以做全身麻醉,对病人循环、呼吸控制相对较好。
如果下肢骨折情况较严重,则需要全身麻醉。
(2) 椎管内麻醉:也称半身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骶管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应用于下肢或者下腹。
蛛网膜下隙麻醉是对于脊髓的下半区域进行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对神经根区域进行麻醉,多数情况下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需要联合应用。
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腰麻,临床广泛用于下腹部及下肢的手术麻醉,其特点是起效快、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好。
(3) 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通过打针的方式将针穿到神经根、神经鞘、神经丛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药后产生局部神经麻醉。
神经阻滞通常应用于浅表手术、四肢手术,从颈部做臂丛的神经阻滞麻醉,患侧上肢会失去痛觉反应,便于在此区域进行手术。
如果是脚的手术,可能在腰部打神经阻滞,比如硬膜外阻滞或者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降低患者痛觉反应后便于手术进行。
(4) 平衡麻醉:也叫复合麻醉,是指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进行麻醉,有利于手术的操作,这种麻醉方法可以使每种药物都发挥作用,同时减轻副作用,弥补了麻药单一的造成的缺陷,提高麻醉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二、操作(1) 全麻:术前进行麻醉诱导,患者进入手术间,通过静脉给予镇静、镇痛、肌松药,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情况,患者进入镇静、镇痛、肌松状态以后,通过口腔喉镜,置入气管插管,给患者通气,接上麻醉机完成麻醉诱导操作,术中需要持续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肌松药物,持续输液,保证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内环境稳定,手术完成以后,停止麻醉药输注,让患者清醒、呼吸恢复,拔出气管插管,患者整个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送回病房。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治疗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摘要:目的分析借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来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80名,并将这80名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每组40名。
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前采用常规的麻醉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的患者则需要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再具体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药用量更少。
结论如果借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来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确实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麻醉的效果较好,用药量也较少,这种治疗方式更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临床效果引言:多数老年患者会因为自身的功能退化而出现类似骨质疏松的症状,进而也就提升了发生骨折的几率。
如果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不断地下降,所以自身的生理功能也会下降,所以患者对于麻药会变得更加敏感,全麻手术也无法更好地进行治疗,患者不仅呼吸恢复会直接延迟,苏醒的时间也会往后推。
文章重点分析借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段来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2019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罹患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患者,并将80名患者平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
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名,女性患者16名,年龄介于62-85岁,平均年龄在64岁左右。
所有的患者都会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畸形疾病和其他肝肾功能方面的障碍。
两组患者在实践中并未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统计学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可以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措施。
第一,让患者在手术之前12个小时先不吃任何东西,手术前8小时则不能喝水,同时让患者有足够的休息。
第二,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先给患者注射咪达唑仓,将药物的剂量控制在5mg.所有的患者在进入手术之后也需要先对不同患者的生命体征方面的监护,重点分析包括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不同的信息,接着通过构建静脉通道来让患者吸入适量的氧气,每分钟控制在3升-4升,以便稳定患者自身的生命体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