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正式版)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正式版)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正式版)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20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

几点建议(正式版)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现在正值雨季,也是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高发

期。从一次次煤矿事故来看,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是

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煤矿“第二杀手”;但它有其自身

特点,从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恢复生产难度和事故

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水害比瓦斯事故远远严重;且

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大规模开发,水患问

题将更加突出。近年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

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科研单位和煤

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

一系列指示,按照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稳定,并趋向好转,但重特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工作仍需加强。

分析水害事故,其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发生在乡镇煤矿,约占80%;二是非法违法生产造成透水事故比例较高,约占40%;三是国有煤矿淹井损失较大;四是透水事故的主要水源为老空(窑)区积水及地表水;五是透水事故的主要地点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约占80%。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水害事故的分析。其主要问题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害应急预案不健全。一些矿井根本没有水害应急预案,发生透水后,束手无策;一些矿井虽有水害应急预案,但从未进行应急演练;一些矿井水

害应急预案内容不全,缺乏可操作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不清,资料不足。一些矿井缺乏必要的基础图纸资料;一些矿井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无法科学指导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一些矿井井田内或井田边界老空区积水不清楚;一些矿井没有对水害隐患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三)在透水征兆明显的情况下仍违规组织生产。分析老空透水事故的案例表明,大部分老空透水事故都有明显的透水征兆,但由于未能辨识和捕捉这些透水信息,没有及时撤出作业人员,仍违规组织生产,导致事故。

(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煤矿企业对水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未将水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水害防治措施不落实,责任不明确,防治水体制机制弱化,机不健全,专业人员不

足,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五)破坏防隔水煤(岩)柱。一些煤矿违法开采防隔水煤岩柱;一些煤矿在水体下或冲积层下开采时,擅自提高开采上限,减小防隔水煤柱,导致事故发生。一些煤矿未经专业部门设计建设不合格的防水密闭墙,雨季充水后,发生溃水,造成事故。

(六)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一些矿井根本没有探放水措施;一些矿井虽然进行了探放水,但未将水害彻底根治;一些矿井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起不到探放水作用;一些矿井甚至根本不进行探放水,盲目掘进,导致水害事故。

(七)一些企业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重视不够,雨季“三防”措施不落实,废弃老空(窑)充填不实,发生暴雨洪水时井下撤人不及时。二、措施建议

根据事故特点和原因分析,提出如下防范措施与建议:

(一)煤矿要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煤矿要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各类矿井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和化探等先进适用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别要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基础图纸和资料,准确掌握矿井水患情况,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和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对策措施。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数据、图件、计算评价和防治水预测预报的一体化管理。

(二)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各级煤炭行业

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各煤矿企业要增强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水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水害防治工作职责。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煤矿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研究防范水害事故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煤矿主要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要承担起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技术责任;煤矿必须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要设置专门防治水机构;煤矿要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应

急救援预案等。

(三)强化职工防治水安全培训。煤矿企业要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日常演练,使职工能够正确掌握逃生路线和必要的逃生知识。特别是要让职工牢记:当发现井下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调度室。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岗位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四)建立完善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各产煤地区相关部门要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大型煤矿企业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

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煤矿企业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五)煤矿要真正落实探放水措施。受水害影响的矿井,要开展充水条件分析,提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严禁开采防隔水煤岩柱,严禁超层越界开采。矿井开拓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含水丰富,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要进行疏水降压,确保安全开采;无法保证安全开采时,必须实施底板注浆加固改造。水体下采煤必须按设计进行试采,确保安全。

受老空水威胁的矿井,要分析查明老窑的空间位

置、积水量和水压,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探放水措施,坚持先探后掘;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充水条件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探放水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保证探放水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钻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位置以下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发现有突水征兆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患消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六)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煤矿企业要建立防范暴雨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和停工撤人制度。雨季前必须针对防范暴雨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

治,消除隐患。对矿井双回路供电系统(6万吨/年以下煤矿的自备发电设备)、通讯系统及排水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设备完好可靠。对矿区内河道进行彻底地清挖、疏通,必要时对河堤进行加固;严禁将矸石、炉灰和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严禁侵占河道,保障河道的畅通;煤矿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和山洪部位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和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淹井。

(七)加强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职责,加

强对辖区内煤矿的监督检查力度。凡没有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水患的企业未配备探放水设备和队伍的,防治水措施不落实的,没有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的、超层越界开采的或开采防(隔)水煤柱的企业,必须责令停产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关闭。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对受老空(窑)水、承压水、岩溶水等威胁的矿井实施重点监察,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令停产整顿,凡整改不合格、无法保障安全开采的,要移送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发生水害事故的矿井,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重大未遂透水事故,也要彻查原因,通过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提高防治水工作水平。

各地区只有认真吸取今年以来发生的水害事故教

训,并举一反三,通过事故教训推动防治水工作。要认真查找本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突出问题,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未主动停产整改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凡整改不合格、无法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要依法进行关闭。对排查隐患走过场,防范措施不落实,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水害的问题,才能切实的位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做到好的保障。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部使用) 阳煤标志 阳煤职教中心(党校)安培部编

前言 本书对阳煤集团2003年到2014年发生的顶板、通风、瓦斯、放炮、机电、运输等45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汇编。每起事故一般由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防措施和事故点评五部分组成,参加培训人员应牢记血的教训,珍爱生命。在工作中,务必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三个敬畏”,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责任。 本书可作为阳煤集团煤矿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等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由阳煤集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阳煤集团副总经理、安监局局长乃时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受到集团公司安监局,生产技术部、机电动力部、通风部、地质测量部、职教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 限于编者水平及资料的局限性,恳请使用本书的老师和学员批评指正。

编审委员会 主任:乃时 副主任:翟治红马宏福武学刚路永胜付书俊边俊国 成员:王华平王宝军建生高寿旺王文华文斌宇亮聂建国 主编:王华平王宝军 编审:文斌王文华宇亮许东明 世登穆素祥金晶

目录 第一章顶板事故 (1) 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 (1) 第二节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 (2) 第三节元堡公司“2.15”顶板事故 (3) 第四节新景公司“11.4”顶板事故 (5) 第五节二矿“5.16”顶板事故 (6) 第六节一矿“9.15”顶板事故 (8) 第七节石港公司“3.26”顶板事故 (9) 第八节宏厦“1.10”顶板事故 (10) 第九节二矿“7.22”顶板事故 (10) 第二章瓦斯事故 (11) 第一节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 (12) 第二节寺家庄公司“6.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5) 第三节新景公司“10.26”瓦斯窒息事故 (16) 第四节宏厦“5.5”瓦斯窒息事故 (17) 第五节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9) 第六节寺家庄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 (20) 第七节五矿“5.20”违章放炮事故 (22) 第八节家分区“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3) 第三章机电事故 (25) 第一节一矿“2.16”机电事故 (25) 第二节新景矿“2.27”电弧伤人事故 (26) 第三节新景矿“12.7”弧光短路伤人事故 (26) 第四节五矿广场站6KV母线短路事故 (27) 第五节发供电分公司“9.5”触电、高坠事故 (28)

浅析煤矿透水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析煤矿透水的原因及 其防范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析煤矿透水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摘要】煤矿透水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防范内容之一,本文着手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并依据国内的相关安全要求,探讨煤矿透水事故的人防、物防等内容。 【关键词】煤矿透水、探水、排水、防水、人防、物防、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依据国家安监总局及煤监局的官方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较大的煤矿透水事故在2000年上报有3起,2001年上报的有5起,2002年上报13起,2003年上报6起,2004年上报1起,2005年上报12起,2006年上报42起,2007年上报25起,2008年上报19起,2009年上报10起,2010年上报17起,2011年上报15起。 纵观国内煤矿透水事故历史,可以看出煤矿透水事故呈波浪状逐渐上升状态。而究其原因,笔者发现有一条规律,就是严抓管理时,事故发生频率略有减缓,而在严打过后,事故又呈直线上升态势。虽然近几年,

随着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煤矿透水事故概率略有减缓,但本人认为煤矿透水事故仍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预防透水事故仍需安全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煤矿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认为煤矿透水事故管理有法,预防有巧,防治结合能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人防上进行简单论证,并依据国内的相关要求,对物防透水事故做出些少个人见解。 下面浅析煤矿透水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 煤矿透水事故的基本原因 煤矿透水事故的原因,国内外已有成千上百套书籍进行总结过,依据《安全评价》(第三版,该书是国家安监总局指定的安全评价师教材)的总结,认为: 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由地表塌陷或地质构造形成裂隙、通道进入矿井的地表水危害,采空区和废弃巷道中的积水危害,以及原岩溶洞、裂隙等构造中的原岩水体的危害。产生水害的主要原因有: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探水工艺不合理;采掘过程中遇到含水地质构造;爆破、钻孔时揭露水体;地压活动揭露水体;排水设施、设备设计或施工

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警示视频观看心得体会“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观看了透水事故教育片,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不抓等于自杀,隐患不除等于服毒”的思想理念。宁可千日常抓不懈,不可一时粗心大意,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心情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都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个事故中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反思,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的发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给他人的家庭和我们的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顿感悲惨和凄凉,而他也不能像以前养活妻儿老小,还要靠别人来养活他,这是多大的折磨?这是多大的痛苦,他自责,他懊悔!在这里,面对为我们的生命和安全时时牵肠揪心的领导、同事、家人,我不能断然做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之所以会出现疏漏,发生事故,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没有做到位,也是没有将“安全”二字时刻放在心中,生命无疑是宝贵的,血的教训是惨痛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的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区域的特点,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还从在哪些方面的隐患,及自身还有没有同事故者同样的违章习惯,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大家从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检查的主动性有了上升,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严重后果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平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工作程序不完善,没有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没有认真坚持“一个活动,两个交底”,平时对设备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造成了事故的扩大,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应该避免的没有避免,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还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在,请大家查查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吧,安全措施完备了吗?安全帽

2017山西煤矿安全事故汇总

2017年山西省煤矿安全事故汇总 顶板事故8起,透水事故1起,瓦斯事故2起,机电事故6起,运输事故3起,其他事故3起;共计23起事故。 一、顶板事故(8起) 1、2017年1月17日,山西中煤担水沟煤业有限公司4203工作面运输顺槽发生一起因冲击地压造成的重大顶板事故,造成10人死亡。 事故原因:担水沟煤业生产布局集中、接替顺序不合理、超能力生产、巷道压力明显增大时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采动应力叠加诱发冲击地压是造成本次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技术工作不扎实,技术管理不到位。(2)重生产、轻安全,超能力组织生产。(3)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4)违法“层层转包、以包代管”。 2、2017年2月14日,山西陆合集团万安煤业有限公司井下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迎头,一名作业工人被迎头右上方面积约1米ⅹ1.5米的石块及碎石冒落埋压致死。 事故原因: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迎头处于应力集中区,围岩破碎、顶板不稳定,现场作业人员未采取加强支护措施,也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导致事故发生。 主要原因:(1)顶板技术管理有漏洞。(2)现场管理混乱。(3)施工人员无证上岗。(4)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3、2017年3月9日,山西长治联盛长虹煤业有限公司井下31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与联络巷交岔点发生一起较大顶板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直接原因:31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与联络巷交岔点由旧巷扩刷而成,交岔点临近断层且煤层节理发育,顶煤离层,现场作业负责人在该处出现顶板漏煤的情况下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继续在漏煤区域清煤,顶煤突然垮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主要原因:(1)顶板技术管理不到位。(2)假借资质,违法建设。(3)管理混乱,无证上岗。(4)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5)主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4、2017年4月22日,官地煤矿28414切眼掘进工作面,现场作业人员违章进入空顶区域用风镐处理伞檐,被顶板掉落的岩石砸伤致死。 主要原因:(1)现场工人违章作业。(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3)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 5、 2017年6月2日,在山西省中阳荣欣焦化有限公司高家庄煤矿井下2203综采工作面胶带顺槽,作业人员补打锚索时,未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接到综采面开机通知后跨越胶带输送机,冒险到煤帮侧寻找扳手,煤帮突然垮落将其推倒,头部撞到胶带输送机防跑偏托辊架的三角棱上导致1人死亡。 主要原因:(1)现场工人违章作业。(2)现场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3)安全教育培训不扎实,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

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2010.3.1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0年3月1日,神华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3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53万元。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骆驼山煤矿属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主要开采煤层为9号、16号煤层。事故发生时矿井建设处于二期工程阶段,发生事故的地点是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下距奥灰层的距离平均为34米。3月1日7时30分,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后从作业面返回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有没靴深的积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左右(据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向调度室汇报了情况,此时是7时40分。在调度室指挥下,这几名工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水势已经越来越大,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八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的工人赶紧抓住漂浮的木板、原木等物漂浮在井筒中,在水中坚持了4个小时后获救,不幸的是其中一名工人因连续呛水最终未能保住生命。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乌海市委市政府和神华集团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救援领导小组,展开救援工作。在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营救后,未发现井下受困人员及生命迹象。经国家矿山医疗中心和抢险救援指挥部医疗组专家反复研究认为,井下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于3月14日停止了搜救工作。至此当班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7名,事故发生后经抢险营救46人,死亡32人 (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而后开展井下水源封堵工程,截止5月10日,本次救援累计钻孔20个,进尺5874米,排水144万立方米,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立方米。 事故原因: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水从煤层底板涌出,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水害形成条件分析:由上述可知,该事故的充水水源为地下水中的岩溶水,冲水模式为直接充水水源与冲水模式,充水通道为其他通道和点状导水通道,由于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所以矿井充水程度为冲水极强的矿井。 矿井突水水源分析:水源为底板灰岩岩溶水;突水现象为底板压力增大,出现底鼓,突破底板后,涌水量大,其势迅猛,破坏性大,亦有迟到突水情况。

煤矿顶板事故反思总结

煤矿顶板事故反思总结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害、生产中 止等事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顶板事故反思总结,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煤矿顶板 事故反思总结篇 1 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矿在顶板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现就我矿预防顶板事故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现场管理,重点严把“五关一是技术规范和方案设计关。 根据小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在采区和采面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适合本矿 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如采用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就能减少采动影响, 或尽可能把巷道布置在全岩中,并尽可能避开井巷交叉,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对顶板 管理非常有利,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又如,有的顶板在表面上看来完好,执行敲帮问顶时也未发现有脱落征兆,作业规程或安 全措施中也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支护规定,这也是在编制设计时重大失误。 因此,这就必须明确规定临时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 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 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管理,突出解决好其中的薄弱环节,是搞好小煤矿顶板管理的关键。 因此,在编制作业规程时要求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 板来压规律,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使作业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 把审批规程、审批措施当作大事来抓,制定“三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规程 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 同时在班次安排上要合理,如掘进放炮后要立即出碴支护,不能让破碎顶板悬空暴露时间 过长,及时消除冒顶因素。 “三大规程制定后还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且必须考核合格 才能上岗作业。 三是工程质量关。 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和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 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工程质量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小煤矿顶板 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 因此,在顶板管理方面严把支护质量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 初次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 因此,必须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的发生。 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丛柱等,确保不发生

山西 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事故概况: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事故原因: 从公开信息分析事故原因 (一)施工方赶进度,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第一时间就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发出通报。 通报指出,发生事故的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第一建设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 事故发生在王家岭煤矿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初步分

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该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一些巷道存水量远远高于前期预测,这是因为巷道长度与图纸规划不符。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超挖、多挖行为。 4月9日新闻发言人、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德政称在救援过程中,抢险指挥部发现,据媒体报道,按照施工计划王家岭煤矿将在2010年10月投产,提前5个月产煤。为了能够按期投产,施工方中煤一建不断加快进度。中煤一建63处碟子沟项目部进入3月以来日进尺连续攀升,最高111.6米,22日经甲方验收月成巷进尺1998.6米。“进度,进度!”这是中煤一建63处领导挂在嘴边最多的话。中煤一建甚至提出“花钱买进度”。资本逐利的本能与安全第一的理念发生了冲突,抢工期、“勇争第一”的偏激理念催生煤矿管理人员的冒险行为。 (二)设计方勘察有误:

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心得一: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XX年3月28日,山西省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153矿井人员补困在井下,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就在我们为这起矿难事故感到伤心之余,河南伊川国民煤矿又发生瓦斯爆炸。在31号那天,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21煤工作面回风巷施工过程中瓦斯突出,逆流从负井口涌出,遇火在地面发生爆炸。由于该矿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逃跑,加之 矿灯房倒塌后将下井人员名单压埋,给确定下井人数带来很大困难。而截止现在统计,已有19人遇难。二十多人被困井下。 矿声震震,矿难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疾”。在以前帮括我个人的许多人都认为只有民营的小煤窑才会出现事故,可是后来才发现一些国有大矿也是事故频频。像这回的王家岭煤矿,就是一个国有控股的煤矿。“安全第一”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理念。可是这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却忽略了这个最最基本的道理,只知道一味追求所谓的进度,将煤矿工人的生死抛掷在一旁,那么,我们要反思并呼吁,要“不带血的gdp”。可现实是残酷的,但在不改变以gdp考核官员的情况下,要gdp不带血谈何容易。 客观而言,矿难的频繁出现与政府放松监管以及企业在

安全方面的技术投入不足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相对过去,近几年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矿难处理的严厉程度都有大大提高,比如伊川矿难刚发生,该县县长和主管煤炭生产的副县长立马就被免职。但从矿难发生的频率来看,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这里是否说明,矿难与经济增长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中青报多年前曾报道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的一项研究,刘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数据进比较分析后,得出了一个“死亡弹性系数”:当我国gdp增长率大于5%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死亡人数指数随之增加%,当gdp增长率超过7%,这种同步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 这一“死亡弹性系数”说明,工伤事故状况与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水平、速度和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的反映。某种意义上,事故与伤亡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说,是“自然的惩罚”。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可证明这一点。比如,日本的六十年代,在工业就业人口仅仅5000万左右的情况下,每年因工伤事故死亡6000多人,直到70年代后才逐渐好转,现在每年工伤死亡仅1800多人。美国的煤炭生产在二战前,

山东汶县华源煤矿透水事故

30岁出头的王新刚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具包,走进华源煤矿一个狭长幽暗的通道检查设备,一条一米多粗的蓝色管道伸进通道深处。阴冷的风从井底深处吹过,他打了个寒战。 在“8·17”渗水事故之前,这个通道是煤矿的出风口之一,如今已变成一个抽水点,蓝色管道连接一个大功率的水泵正在运作,浑浊的洪水在机器轰鸣声中从矿井深处被抽走,排入厂区外面的柴汶河。 “都过去7天了,希望在进一步减少。”参与排水工作的王新刚红着眼圈说。“8·17”事件像一个沉重的感叹号压在王新刚这样的每一个矿工心上。 没逃命的都是老实人 从8月15日开始,在山东中部的这个小镇迎来了罕见的暴雨。这场来势汹汹的大雨引发了山洪,冲跨了河堤,洪水随即通过废弃砂井蔓延到山东华源集团的煤矿内,而当时井下756人,584人成功逃生,剩余172名矿工至今没有上来。 对这场事故,来自新泰市官方的解释是,雨量大、河坝防洪能力低是首要原因。 据山东华源煤矿事故抢险指挥部专家组成员、水利工程专家尹长文介绍,8月17日2时至15时,柴汶河支流渭水河上游东周水库降雨量达到161毫米,为70年一遇,同时,两河交汇的特殊地理位臵、河坝的沙土土质和废弃的沙坑是造成河坝溃口的另一重要原因。 而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在此次天灾背后鲜为人知的若干种“人为因素”开始浮出水面。 “像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40岁的工人李群心有余悸。李群是成功逃出的584个工人中的一个,对于那天的情形,他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 事发当天,天一直下着雨,从上午开始李群就感到心里不大舒服,似乎感到有些事情要发生,“我不大想去,但是缺工要扣100多块钱,严重的还可能开除,所以最终还是去了。” 李群很早就下了井,他感觉今天的泥土比往日似乎湿润了很多,真正出现状况是在中午11点左右,李群和工友们发现煤矿开始渗水,脚底下已经开始变得湿漉漉的了,他似乎听到一丝微弱的水声。后来中午上井吃饭,工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地面有关负责人,但他们并未有任何表示,而此时,李群听说柴汶河附近的一些小煤矿都停止作业了,但华源煤矿仍然坚持井下作业。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井下的水已经淹到了工人的脚腕,他们立即将此消息电话告知地面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要向领导请示,此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到了4点的时候水开始齐腰深了,李群仍然未接到撤退通知,但他已经不管那么多了,拼命向地势高的东都出口跑去,等他六点半逃出去的时候里面水已经淹到脖子处了。 “那时候,其实有矿工可以逃出去,就是没接到命令没敢上井怕被开除,还有一些新工人不熟悉地形,所以这172人中大部分是老实听话的人和新人。”李群说。 另一位死里逃生的矿工对记者说,“这5小时的缓冲期,没有人把它看做是救命的关键时刻。但如果公司能尽早让工人撤离,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而对此问题,华源集团宣传部人士均拒绝回答。 隐患曾长期存在 “这已经是第三次渗水了。”在矿工小区,五十岁的老矿工王铁生对记者说。“去年和前年的夏天就是渗水导致了好几个工人受伤,但矿里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

煤矿安全事故检讨书

煤矿安全事故检讨书 1、煤矿安全事故检讨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XX年9月26日夜班,我队走机组时把机组电缆挤爆,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致使305盘区停电一个半小时,严重影响了我矿的正常生产,同时也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我作为跟班队长监管不到位,负有主要责任。今天,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领导做出深刻检讨: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做风涣散的必然结果。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众所周知,员工一定要有规范的行为准则,“上标准班、交标准岗”每名员工都应遵守岗位标准,我从思想上没有把这些标准、规章制度重视起来,这也说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没给自己注入走上新台阶的思想动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应付思想。现在,我深深感到后悔莫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工作失误。 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在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不良风气,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发生这件事后,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因此,我忠心的恳求中心领导能够接受我真诚的歉意,并能来监督我,指正我。我

王家岭透水事故调查:国企“安全之殇”.doc

王家岭透水事故调查:国企“安全之殇” - 春风不度玉门关。 尽管位于山西河津的王家岭,尚没有如此接近这一古诗中古中国的西部边陲,但在本应春暖花开的时节,这里却是一片阴霾、冷风阵阵。 这个不曾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知晓的小城,在3月28日以后迅速成为了全国目光的焦点,然而,这一切却是以153人被困井下作为代价。 比被困人员的具体数字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在山西关停民营小煤矿过程中拥有重组他人资质的央企中煤能源股份公司,系本次透水事故业主方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50%的投资股东,至于另外一半的投资方,则是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意味着,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企业。 此前,民营煤矿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被作为中国矿难频发的主因,并由此,山西、河南、内蒙古先后开展了以国有资本在煤矿领域的突进,然而,从2009年开始国有矿山的事故频发,让山西省安监部门的一位官员也不得不由衷感叹:现在大煤矿

也出这事,表明国企也需要强调注重安全生产管理,负起社会责任来。 国企的忽视 作为施工方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公司(下称中煤一建)的副总经理,张建立不愿意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出的关于透水事故原因何在的问题。 与绝大多数人了解的山西煤老板不同,张建立的身份是国企领导,他所供职的中煤一建与王家岭矿业主方华晋焦煤有限公司更是拥有一个共同的系统中煤能源股份公司。而中煤能源股份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是华晋焦煤有限公司的投资方,双方各占50%股权,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国企。 记者了解到,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项目是国家和山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井田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和河津市境内,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0.36亿吨。其设计年生产能力600万吨,透水事故发生前仍处于在建期,初步预计2010年10月份投产。

山西煤矿工程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4.19 ”重大水害事故事故经过: 事故区域404盘区8#煤层在掘进2446运输巷5446风巷及一开切眼和二开切眼期间采取直流电法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超前探放水布置对上覆7#煤层探水硐21 个施工探放水孔44 个,其中有14个钻孔打通采空区,已排放上覆层积水12800用,针对复杂的老空积水情况,虽然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工作,但其探放水钻孔密度,深度不够,2015年4月19日中午12点,突水点附近唯一幸存者综采一队支架工袁乐义与其他1 0名旷工开完班前会后入井,1 3点到达工作面,14点在工作面机尾部位开始向机头割煤,割完一刀煤采煤机返回机尾后,王智勇、王维东、张宝成开始换截齿,他与薛燕飞顶支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去5446回风巷小便,2015年4月19日18时50分,袁乐义突然听到工作面后方轰隆隆的顶板垮落声,并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回头看到水从老塘翻腾出来,高过刮板输送机0.3m 左右,他就高喊透水了,快跑,他赶紧沿5446 风巷往外跑,最后从回风联络巷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转载机处的钟利兵、李永兴也察觉到异常,听到工作面跟班队长的警报后,立即沿2446运输巷往经404盘区机轨合一巷跑出来,透水后8446综采工作面切眼2446 运输巷全部及5446风巷距工作面31m巷道全部过水,1032标高以下巷道全部被淹,事故区域共有作业人员31 人,其中7 人安全撤离,24 人被困。据事后分 析,这个透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强峰值透水强度达57000m3/h 。 事故直接原因: 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老空积水和回采过程中出现的透水征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随着工作面继续回采,

近期煤矿透水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参考文本

近期煤矿透水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近期煤矿透水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措 施建议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今年一季度,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2%、16.5%。但四 月份以来,连续发生6起较大以上透水事故,61人死亡或 被困井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这6起事故分别是:4 月6日,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丰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 人死亡;4月10日,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孔庄煤矿发生透水事 故,4人死亡;4月13日,山西省长治市善福联营煤矿发生 透水事故,11人死亡;4月14日,河南煤层气公司平顶山 裕隆源通煤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9人死亡;4月26日,贵 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新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人死亡、9人 被困井下; 黑龙江省鹤岗市峻源二矿发生透水事故, 9人死

7.2透水事故反思

7.2透水事故反思 7.2透水事故让我们心情都很沉重,它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给我集团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我们应该通过深刻分析此事从中吸取事故教训,做到我矿安全警钟长鸣。 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员工“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干一辈子煤矿、谨慎一辈子。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 四是一定要抓好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本质安全讲究内在的本质安全,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 五是要重点工程重点抓。矿、专业、区队、班组、现场都有不同的重点,自己分管范围的重点自己最有数,这就要求对各自的管理重

点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保证重点工程管控到位。 六是要关键人物关键抓。哪些是关键人物,首先是我们的班组长。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班组、班组长这个层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组长与现场工作结合最紧密,班组长履职能力很大程度就是一个单位履职程度的体现,抓好了班组长这一层面就抓住了现场、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规范。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

典型事故案例 (教案) 代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剖析掌握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探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的方法,提高现场隐患的辨识能力,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 煤矿常见事故的预防,提高事故预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煤矿常见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事故汇报程序 三、教学难点 本次授课对象为新入矿从业人员,对现场工艺、矿井部分名称等了解不太清楚,讲解存在部分难度。 学员工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难以把每个工种出现的事故从不同容、不同角度进行重点讲解(时间受限)。 四、教学方法 结合我矿及附近矿井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剖析,利用VCD、幻灯片进行影像讲解。 五、教学用具 板书、幻灯片、VCD教学光盘。 六、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事故案例分析基本知识。 第二课时顶板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瓦斯(煤尘)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四课时机电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五课时运输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六课时放炮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七课时水害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八课时火灾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九课时其它事故类案例分析 七、教学容 第一部分事故案例分析基本知识 1、根据我国有关事故调查的法规,我国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1)事故的通报;===>(2)事故调查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 ===>(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 ===>(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 ===>(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2、《安全生产法》第73条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实事、尊重科学的原则。 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就是执法办案。它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在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做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据此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防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事

“4.19” 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教育

“4.19”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反思心得体会为深刻吸取“4.19”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教训,深入贯彻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深刻认识到了此次事故给国家、给企业和家庭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要改变、扭转安全不利局面只有从根本上找原因,从制度上抓落实,从环境上保安全,切实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2015年4月23日凌晨3时35分,在404盘区回风巷尾找到最后1名遇难矿工。至此,发生在集团公司地煤姜家湾煤矿的透水事故,经全力搜救,24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其中3人获救,21人遇难,抢险救援工作结束。集团公司地煤姜家湾煤矿“4.19”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事故是上层采空区积水所致。 一、事故经过:2015年4月19日中午12点,袁乐义与其他10名矿工开完班前会后入井,13点到达工作面。14点在工作面机尾部位开始向机头割煤,割完一刀煤采煤机返回机尾后;王智勇、王维东、张宝成开始换截齿。袁乐义与薛燕飞顶支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去5446回风巷小便。2015年4月19日18点50分,袁乐义突然听到工作面后方、轰隆的顶板垮落声,并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回头看水从老塘翻腾出来,高过刮板输送机机尾0.3m左右。他就高喊:透水了、快跑他赶紧沿5446回风巷往外跑。最后从回风联络巷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转载机处的钟利兵、李永兴也察觉到了异常。听

到工作面跟班队长的警报后,立即沿2446运输巷往经404盘区机轨合一巷跑出来。透水后8446综采工作面切眼2446运输巷道全部及5446风巷距工作面31米巷道全部过水,1032标高以下的巷道全部被淹。事故区域共有作业人员31人,其中7人安全撤离24人被困。4月21日13点11分,在被困近40个小时后王亿平、郝心宽和李随义3名矿工获救升井。4月23日抢险救援结束,21名矿工遇难。据事故分析,这次透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峰值高,透水强度大。 二、事故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8446综采工作面上覆老空积水和回采过程中出现的透水征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随着工作面继续回采,悬顶面积不断增大。在上覆岩体和7#煤层老空水体共同压力作用下,顶板瞬间冒裂垮落,导致大量老空积水突然溃出,造成事故发生。 三、事故间接原因:1、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探放水设计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格,措施不完善,对上覆采空区只设计用单一钻孔探查,存在漏探区域,对8446综采工作面上覆7#煤层采空区的积水未探测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制定加强探测措施和补充探查方法;探放水人员数量不足,没有实现探掘分离;探放水孔施工验收制度不规范。2、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水害辨识、防治能力差。安全培训不到位,日常培训针对性不强;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水害威胁认识不足;职工水害防范意识淡薄,对透水征兆认识不足,辨识能力差;现场应急处臵技能、自救互救能力不强。3、矿井日常管理混乱。未严格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19日事故发生当班

煤矿安全事故反思总结

针对“5.12”、“9.9”事故开展我矿防治水井下隐 患大排查 这两起事故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每起事故心情都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些事故中的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为提高我矿防治水安全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我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遏制水灾事故发生,仍需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将防治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严格落实矿井“一通三防”管理、“雨季三防”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高度重视矿井生产技术管理,队防治水工作定期分析研究、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采空区位置和范围内的水患情况,解决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及时制定探放水设计、方案、规程等安全技术管理和各项措施。 三、必须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水泵、所有排水管路、配电设备、主要泵房的两个出口、主要水仓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各采掘作业点必须配齐探放水设备。 四、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规定,以钻探为主,加大地质勘探和采空区调查探测力度,一旦采掘作业点出现透水预兆时,立即停止作业,采区措施,报告矿调度室,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受水患威胁的区域安规定要求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坚决杜绝有疑不探、

冒险掘进的违章行为,严防事故发生。 五、加强安全培训力度,按规定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采区不同形式,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防治水知识,具有抵抗水灾和紧急避险的能力,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六、加大对矿井井下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对各采掘作业地点安全隐患进行不间断排查,及时掌握各处安全生产状况,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到位。 总之,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掌握水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强化现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抓好各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落实,促进我矿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说教和传授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不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相信谁都会应此痛心疾首!也许这是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违章!给他,他的家庭和我们的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顿感悲惨和凄凉,而他也不能像以前养活妻儿老小,还要靠别人来养活他,这是多大的折磨?这是多大的痛苦,他自责,他懊悔!

各类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 前言 本书对阳煤集团2003年到2014年发生的顶板、通风、瓦斯、放炮、机电、运输等45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汇编。每起事故一般由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防范措施和事故点评五部分组成,参加培训人员应牢记血的教训,珍爱生命。在工作中,务必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三个敬畏”,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责任。

目录 前言 0 第一章顶板事故 (1) 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 (1) 第二节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 (2) 第三节元堡公司“2.15”顶板事故 (3) 第四节新景公司“11.4”顶板事故 (5) 第五节二矿“5.16”顶板事故 (6) 第六节一矿“9.15”顶板事故 (8) 第七节石港公司“3.26”顶板事故 (9) 第八节宏厦一建“1.10”顶板事故 (10) 第九节二矿“7.22”顶板事故 (11) 第二章瓦斯事故 (12) 第一节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 (12) 第二节寺家庄公司“6.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5) 第三节新景公司“10.26”瓦斯窒息事故 (16) 第四节宏厦一建“5.5”瓦斯窒息事故 (17) 第五节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9) 第六节寺家庄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 (20) 第七节五矿“5.20”违章放炮事故 (22) 第八节赵家分区“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3) 第三章机电事故 (25) 第一节一矿“2.16”机电事故 (25) 第二节新景矿“2.27”电弧伤人事故 (26) 第三节新景矿“12. 7”弧光短路伤人事故 (26) 第四节五矿广场站6KV母线短路事故 (28) 第四章运输事故 (30) 第一节三矿“7.19”运输事故 (30) 第二节新景矿“10.23”运输事故 (30) 第三节三矿“11.11”运输事故 (31) 第四节三矿“3.30”运输事故 (32) 第五节新元公司“6.25”运输事故 (32) 第六节石港公司“8.26”运输事故 (34) 第七节二矿“9.4”运输事故 (34) 第八节宏厦一建“9.25”运输事故 (35) 第九节三矿“1.14”运输事故 (36) 第十节一矿“10.2”运输事故 (37) 第十一节一矿“5.29”运输事故 (38) 第五章水害和火灾事故 (39)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2020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 议(2020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煤矿关于防治透水事故几点建议(2020新 版) 现在正值雨季,也是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的高发期。从一次次煤矿事故来看,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煤矿“第二杀手”;但它有其自身特点,从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恢复生产难度和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水害比瓦斯事故远远严重;且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大规模开发,水患问题将更加突出。近年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科研单位和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按照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稳定,并趋向好转,但重特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防治水工作仍需加强。

分析水害事故,其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发生在乡镇煤矿,约占80%;二是非法违法生产造成透水事故比例较高,约占40%;三是国有煤矿淹井损失较大;四是透水事故的主要水源为老空(窑)区积水及地表水;五是透水事故的主要地点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约占80%。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水害事故的分析。其主要问题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害应急预案不健全。一些矿井根本没有水害应急预案,发生透水后,束手无策;一些矿井虽有水害应急预案,但从未进行应急演练;一些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内容不全,缺乏可操作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不清,资料不足。一些矿井缺乏必要的基础图纸资料;一些矿井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与实际误差较大,无法科学指导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一些矿井井田内或井田边界老空区积水不清楚;一些矿井没有对水害隐患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三)在透水征兆明显的情况下仍违规组织生产。分析老空透水事故的案例表明,大部分老空透水事故都有明显的透水征兆,但由于未能辨识和捕捉这些透水信息,没有及时撤出作业人员,仍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