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矿工程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53 KB
- 文档页数:5
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造成153人被困。
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事故原因:从公开信息分析事故原因(一)施工方赶进度,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第一时间就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发出通报。
通报指出,发生事故的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由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第一建设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
事故发生在王家岭煤矿2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初步分析是掘进过程中导通老空区而引发透水事故。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该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劳动组织管理混乱,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20101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一些巷道存水量远远高于前期预测,这是因为巷道长度与图纸规划不符。
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超挖、多挖行为。
4月9日新闻发言人、山西省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德政称在救援过程中,抢险指挥部发现,据媒体报道,按照施工计划王家岭煤矿将在2010年10月投产,提前5个月产煤。
11.山西长治市长治县王庄煤矿“7.12”重大透水事故2008年7月12日23时40分许, 山西长治市长治县王庄煤矿,总回风巷道掘进工作面780米处发生透水事故,10人死亡,三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65.5万元,间接损失1500多万元。
直接原因:1.在总回风巷掘时,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制定的探放水方案进行探放水工作;2.在接近小煤矿破坏区时,未能及时补充完善探放水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间接原因:1.王庄煤矿对井田内已关闭的小煤矿水文地质情况掌握不清;2.违规将井下总回风巷掘工作面的施工进行劳务承包,以包代管;3.对作业规程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4.对施工队组的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5.驻矿安监员对王庄煤矿监管不到位,对施工队组违章作业现象失察;6.王庄煤矿基本管理制度不完善,董事会监管不到位。
7.控股股东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对王庄煤矿的监管存在漏洞。
12.山西阳泉:平定"7·31"透水事故2013年7月31日18时15分,山西阳泉市平定古州伟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回风顺槽15101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5名矿工被困井下。
经过134.5小时的救援,至2013年8月6日15时,5名矿工全部找到,确认已不幸罹难。
间接原因:1.煤矿防治水工作管理混乱,防治水制度不落实,探水钻孔验收、移交工作未按照严格要求进行,物探工作没有起到预警作用,探放水审批、设计执行不严是主要原因;2.煤矿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不力,施工、监理单位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不严,煤矿管理人员素质低,技术人员短缺是重要原因;3.政府及相关安全监察部门安全检查不细致,对防治水工作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措施不力,也是事故原因;防范整改措施:1.严格煤矿探放水制度,强化探放水现场管理,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物探分析要科学准确,钻探设计要符合规定要求,探水钻孔要按设计施工,钻孔施工后要严格进行单孔验收和探水验收移交,掘进作业要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2.加强煤矿隐患排查工作,强化突水隐患排查治理。
山西襄垣县善福煤矿透水事故山西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13日凌晨一点发生透水事故,11名被困矿工全部遇难。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煤矿透水事故,存在涉嫌瞒报和非法生产。
“停工停产”企业发生矿难善福联营煤矿年生产规模为90万吨,原是山西襄垣七一集团旗下的一座整合煤矿,后来长治市和襄垣县向山西省政府打报告将其调整到当地的三元古韩集团,但一直未实现正式接管。
由于其主体不明确,2010年12月31日善福联营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一直处于停工停产状态。
襄垣县煤管局副局长张国勤说,该煤矿停工停产后,长治市政府决定由三元古韩集团派人进行安全方面的日常监管,同时襄垣县煤管局也派出驻矿安检员和“五人巡查小组”对其进行监管。
4月13日凌晨一时许,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1名矿工被困,全部遇难。
14日下午,司法机关依法对涉嫌瞒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矿主、矿长王根喜等21人实施了刑事拘留,并查封了该矿的全部资产和账户。
山西省政府也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了调查工作。
篡改数字涉嫌瞒报记者14日下午在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现场看到,9位遇难矿工的家属和现场公安人员发生了冲突,他们纷纷向记者反映被困矿工人数是11人不是9人。
14日深夜,地方政府向记者通报:14日下午公安机关核定井下被困人数确为11人,善福联营煤矿涉嫌瞒报。
山西襄垣县公安局局长刘有才说,对于善福联营煤矿涉嫌瞒报的定性,主要是因为矿长指示工作人员篡改煤矿电子显示屏等处的真实信息,并让总调度员上报被困人数为9人,而真实数字则是11人。
刘有才告诉记者,13日9时左右,长治市副市长尚宪芳到达救援现场后随即对被困人数产生怀疑,并马上责成公安机关展开调查核实,并对值班队长王爱民进行了询问。
王爱民回忆,当天16时共有13名矿工下井,事故发生后有3名矿工成功逃出矿井,一名副矿长去检查问题,结果就没有再上来,被困人数应该为11个人。
据此,公安人员走访了闻讯赶来的被困矿工家属,经过反复核对,最终确定被困人数为11人。
矿难案例分析一、引言1.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2.了解矿难发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一些引起矿难的因素,从而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二、矿难回放(一)山西王家岭矿难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
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
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
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
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
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
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
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
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说,“王家岭矿难就坏在…勇争第一‟上。
”若无争进度第一争来的矿难,又何需百余名同胞平安被救的奇迹?在奇迹发生之后,奇迹很容易成为最耀人眼目的事件。
总结救援的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救援工作中发生更多的奇迹,这样的出发点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们不要忘掉矿难本身,奇迹的应当归于奇迹,责任的同样应当归于责任。
不能以奇迹来混淆和中和责任,与奇迹和救援成果需要肯定一样,事故的责任也必须有人来承担。
救援的成果将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这一点没有疑问,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事故可以因此一笔勾销。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2、奇迹源自坚韧不拔和争分夺秒[9]5日,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5日凌晨0点至1时15分之间,首批9名生还者顺利升井,截至15时40分左右共有115人被救升井。
看着一名名被救工人鱼贯而出,接受诊治,恐怕没有人不激动和感慨。
这是生与死的搏斗,这是曙光与黑暗的博弈,这是欣喜与悲伤的交织,这是梦魇与现实的交错。
所幸的是,已经有115名工人被营救出来,115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复原,这些焦灼而揪心等待的被困工人家属终于可以有所释然了。
报道中有一个令人感到温情的细节――一名获救工人躺在病床上,向医生借手机,他要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
当医生把手机交给他时,他激动地拨通了熟悉的电话号码,对自己的妻子说:“我很好,你和孩子还好吗?”一句报好,一句问好,寥寥数字,让人热泪盈眶,只要工人好就好,工人好了,这个家庭就好了。
《3.18透水事故反思》第一篇:3.18透水事故反思每当提起临县胜利煤矿xx年3月18日透水事故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它给了我们煤炭行业沉痛的教训和深刻的反思,为了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临县煤炭局在百忙中组织了临县煤矿对“3.18透水事故”进行了反思。
现将我矿反思情况如下:1、通过会议我矿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处理好安全与生产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个人安全意思和专业技能知识。
经常学习反思事故案例,增强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3、做好各种隐患排查工作,着重对水情水害防患于未然,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决不能让类似的事故在我矿出现。
4、逐步建立完善各种防治水制度,健全专业的防治水队伍,规范各种操作技能和规章制度。
5、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各负其职。
6、真正把“3.18透水事故”教训触及每一个干部职工,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我们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标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横,常抓不懈’的工作,尤其现在的资源整合矿井,几个矿井整合成一个矿井多成开采,致使采空区多和开采深度的增加,带压开采也随之而来,这对于探放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矿严格执行‘探放水’的所有规定,做到有备无患。
xx年三月二十日山西楼俊集团泰业煤业有限公司第二篇:透水事故反思总结对于“正升煤业“9.28”透水事故和朝阳煤业10.19重大未遂水害事故”的反思及总结矿长:xx年11月22日正升煤业“9.28”透水事故和朝阳煤业10.19重大未遂水害事故的反思及总结为什么时时学习矿难教训,时时紧抓煤矿安全,矿难事故还是频频发生。
“愚者以鲜血吸取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提高安全意识,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来做一个智者呢。
原标题:姜家湾煤矿事故是怎样发生的4月23日凌晨3时35分,在404盘区回风巷尾找到最后1名遇难矿工。
至此,发生在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的透水事故,经全力搜救,24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其中3人获救,21人遇难,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事故是上层采空区积水所致。
建于1964年的姜家湾煤矿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是个典型的老矿,2003年被同煤集团整合,目前年生产能力90万吨。
“姜家湾煤矿井下作业情况复杂,”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梁卫国教授说:“我去过那个煤矿。
那里的顶板岩性很差,地质条件很差,一个整合煤矿,能生产90万吨不容易。
”梁卫国介绍,采煤过程中都有超前的钻探,用以探测和预判采煤工作面的情况,预防事故发生。
但是,具体的地质状况和预判精确度会直接影响透水事故的预防。
比如,有可能打孔的时候没水,开采时破坏了地质结构,就可能导致透水。
采矿是动态的,采矿工作面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随时都在变化中。
尤其是地质复杂的矿区更是如此。
梁卫国说:“一般来说,矿井顶板透水的事故很难救援。
矿工置身于一个有限的空间,而无法判断的水源在头顶,所以有效的救援就是最及时地抽水。
”20日上午举行的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事故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会议上决定,山西将暂停审批整合煤矿复产验收工作。
即日起,同煤集团所有整合煤矿全部停产整顿;省属其他集团整合煤矿开展自查自纠;大同市整合煤矿开展自查自纠。
“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只是个例,全省整合的煤矿都有问题。
”梁卫国说:“所有整合的煤矿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和开采工艺落后,尤其是其地质资源、开采状况、采空区等基础资料缺失,加之后续开采的探测工作不到位,使得新的采煤工作置身于危险而浑然不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22日说,中国11000个煤矿2014年实现“零死亡”的是10500个,达到95.4%,所以实现“零死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煤矿警示教育事故案例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事故经过: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在基建施工中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事故当晚统计,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
经过抢救,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原因:事故直接原因:该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间接原因:1.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范围、积水情况。
2.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采取有效措施。
3.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度。
4.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防治水主体责任。
2.切实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
4.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
5.全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水患避灾演习预案,加强员工防治水措施的学习与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水患避灾演习。
甘肃屈盛煤业公司“9·25”斜井人车跑车事故事故经过:2012年9月25日0时10分,甘肃省白银市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发生钢丝绳断绳跑车事故。
34名井下作业人员在煤矿副井筒人车提升过程中距井口约80米处,钢丝绳断绳,人车下滑至距井口约230米处侧翻,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事故的副井筒总长度704米,坡度28度。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4.19 ”重大水害事故事故经过:
事故区域404盘区8#煤层在掘进2446运输巷5446风巷及一开切眼和二开切眼期间采取直流电法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超前探放水布置对上覆7#煤层探水硐21 个施工探放水孔44 个,其中有14个钻孔打通采空区,已排放上覆层积水12800用,针对复杂的老空积水情况,虽然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工作,但其探放水钻孔密度,深度不够,2015年4月19日中午12点,突水点附近唯一幸存者综采一队支架工袁乐义与其他1 0名旷工开完班前会后入井,1 3点到达工作面,14点在工作面机尾部位开始向机头割煤,割完一刀煤采煤机返回机尾后,王智勇、王维东、张宝成开始换截齿,他与薛燕飞顶支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去5446回风巷小便,2015年4月19日18时50分,袁乐义突然听到工作面后方轰隆隆的顶板垮落声,并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回头看到水从老塘翻腾出来,高过刮板输送机0.3m 左右,他就高喊透水了,快跑,他赶紧沿5446 风巷往外跑,最后从回风联络巷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转载机处的钟利兵、李永兴也察觉到异常,听到工作面跟班队长的警报后,立即沿2446运输巷往经404盘区机轨合一巷跑出来,透水后8446综采工作面切眼2446 运输巷全部及5446风巷距工作面31m巷道全部过水,1032标高以下巷道全部被淹,事故区域共有作业人员31 人,其中7 人安全撤离,24 人被困。
据事后分
析,这个透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强峰值透水强度达57000m3/h 。
事故直接原因:
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老空积水和回采过程中出现的透水征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随着工作面继续回采,
悬顶面积不断增大,在上覆岩体和7#煤层老空积水体共同压力作用下,顶板瞬间冒裂垮落导致大量老空积水突然溃出,造成事故发生。
事故间接原因:
1 、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探放水设计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格,措施不完善,对上覆采空区只设计用单一钻孔探查,存在漏探区域,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7#煤层采空区的积水未探测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制定加强探测措施和补充探查方法;探放水队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没有实现探掘分离;探放水孔施工验收制度不规范。
2 、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水害辨识、防治能力差。
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日常培训针对性不强;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水害威胁认识不足;职工水害防范意识淡薄,对透水征兆认识不足,辨识能力差;现场应急处置技能、自救互救能力不强。
3、矿井日常安全管理混乱未严格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19 日事故发生当班无矿领导带班上岗;为执行同煤集团及地煤公司关于回采工作面安全准入规定,8446 综采工作面未经地煤公司安全准入验收自行组织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监部门对各部门、各专业安全工作监督不力,综采安全准入、探放水验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落实不到位;4 月14 日二班发现8446 综采工作面出现出水异常后,只是进行停止生产、更换水泵加大排水,15 日二班继续组织生产。
4 、地煤公司日常安全检查不认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地煤公司对姜家湾煤矿生产中存在的探放水技术管理、现场管理、隐患
排查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失察;公司“安全监管五人小组” 对姜家湾煤矿8446 综采工作面未按规定经公司准入验收和批准擅自投入生产未进行制止,对突水征兆辨识不清,未向上级领导汇报有关情况。
5、同煤集团对下属子公司及其所属矿井日常安全管理不到位。
同煤集团未按照省政府晋政办(2012)37 号文件要求,安排本集团公司相关人员为煤矿挂牌责任人;未按照省煤炭厅晋煤安办(2013)1550号文件要求,建立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安全监管五人小组”;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疏于对地煤公司及其所属矿井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措施: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加强底线思维,始终坚持依法治安。
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完善矿井水害,瓦斯等重大灾害治理责任制,坚决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 规定,落实煤矿矿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和总工程技术管理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做到按制度管理,、依程序办事、照措施执行。
对履行责任不到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安全监管五人小组”要加强对整合兼并矿井、水患严重的矿井和安全管理薄弱的矿井日常安全监管工作。
要按照季节特点和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安全监管计划,同时不定期地开展“四不两直”突查、暗查。
要严格执法,对不落实防治水有关规定、不落实技术措施、违规
组织生产建设的矿井,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坚决责令停产整顿。
要进一步理顺安全监管体制,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能。
二、切实加强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
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落实探放水的“三专”要求,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由专业探放水人员使用专用探放水设备开展探放水工作。
煤矿企业要做到有掘必探、探掘分离、先探后掘、有采必探、有疑必探、先治后采,开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须进行防治水安全评价,提出“有掘必探”总体设计(包括物探和钻探设计),回采工作面安装前必须采用两种以上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其中必须有一种针对水体敏感的物探方法,对物探异常区必须进行钻探验证,查清异常区范围和性质,地测部门依据探测与验证结果,提出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安全评价,并经审批后方可采掘。
对采掘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征兆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认真分析处理
三、进一步做实防治水害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水害防治“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编制、审查、审批和防治水方案、防治水设计,以及水害预测预报、隐患排查治理、预案应急演练、安全投入等制度。
强化现场管理工作,地测部门负责探放水设计的编制和“两单”(探放水通知单和允许掘进通知单)发送,探放水队组按照探放水设计和探水通知单负责探水作业,开掘队组按照允许掘进通知单施工,地测、安监部门组织现场检查验收,实现探掘分离、循环作业。
对采掘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出水,要及时到有资质的化验机构进行水质化验。
要保障防治水
专项资金投入,严格按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进行资金安排,优先安排防治水隐患治理资金计划。
四、扎实开展煤矿安全隐患大排查。
重点是资源整合煤矿要进行水患全面排查,强制查明煤矿水害方面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察,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受老空水威胁的煤矿要通过小窑调查、地面勘查,钻探验证等综合手段,摸清矿区范围及周边老空水、小窑水、采空水的位置和水量,做到掘前、采前水害资料清晰。
对排查出的重大水害隐患,要在精细勘查和预测评价基础上,进行分类定级,挂牌督办,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安预案等,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五、加强技术创新和职工培训工作
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加大对煤矿水害勘查和防治研
究;同时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经验,积极引进、消
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推广使用顶板水害防治“三
图双预测法”、底板水害防治“脆弱性指数法”和“五图双系数法”
防治水方法,逐步建立“预测探查、综合治理、效果验证、安全评
估” 煤矿防治水工作体系,实现防治水工作由被动治理向主动超前
防范、由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由局部向区域治理的转变。
要制定年度防治水技术培训计划,加强职工防治水知识教育和培训,掌握井下透水征兆,熟悉避水灾路线,提高职工防治水工作技能和防范水害事故能力。
所有地测技术人员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对整合矿井在技术方面实施大矿扶持小矿的政策。
要按照工作需求及时补充、引进防治水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