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文《梅花》
- 格式:ppt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21
《梅花》教案15篇《梅花》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有效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梅花山欣赏梅花,(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春到梅花山)二)、整体感知师:梅花仙子为大家送来了许多词语,你认识吗?(出示词语)指名分行读,生齐读,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练习说话)三)、深入文本学习第二段师:你们喜爱梅花吗?许多人也像你们一样,也非常喜爱梅花,谁来读第二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师:你从哪句读出了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汇报(1)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师:(课件点击)板书喜爱小朋友们,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是啊!(出示图片:春天红梅花儿开,美丽迷人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人们最爱这可爱的红梅,它可是春天的使者,谁来读?(评价:你读出了对这花儿的喜爱….)汇报(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师: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一句,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人们喜爱梅花?1. 涌动着看花的人流师:是啊!看,这就是涌动着看花的人流。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词语)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梅花山的大道上到处是欣赏梅花的人们,就像潮水在不停地流动,这就叫----(涌动着的人流)你还在哪里见过涌动的人流?比如过年的时候,哪儿会有涌动的人流呢?(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是啊!一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梅花山也热闹极了,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看花的人,大家因为喜爱梅花,才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赏花,你能读出来吗?(一起读)师:大家来到梅花山都会干什么呢?你来想象一下,说一说!(指名学生自由说)师:你们说的真好,可真会想呀!是呀,来到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笑咪咪的)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快乐的开心的欢乐的)师:人不但多,而且每个人看到梅花都很快乐,这就是----(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假如你来到梅花山你最想干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对呀!看到这样又多又美的梅花,你们也想加入到赏花的人流中,在欢乐的海洋中尽享大自然的美景!(拿起书读男女生分读一起读)学习第一段过渡: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出示课文老师引导:你觉得这儿的梅花怎么样?学生汇报(预设):1.因为梅花很美(板书:花美)师:你是从哪一句读出梅花很美的呢?学生汇报: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梅花》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
想一想讲了什么?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早春""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
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
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
你喜欢吗?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5、指导朗读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7、学生配乐朗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背诵闯关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内容1、《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2、《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场景歌》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4、《树之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
人无志不立。
5、《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6、《田家四季歌》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上虽辛苦,心里喜羊羊。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7、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1. 第一部分日积月累·古诗默写《梅花》墙角 数枝 梅,凌寒 独自开 。
遥知 不是雪 , 为有 暗香来。
2.与“树”有关的谚语十年,。
树高百尺 , 叶落 归根。
树无根,。
3.不欲,。
—— 《论语》与 朋友 交, 言而有信 。
—— 《论语》不以规矩,。
—— 《孟子》4.只要肯动,坏事也能。
5.书是 人类进步 的阶梯。
—— 高尔基6.背诵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7.默写《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欲穷,。
8.《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香炉紫,瀑布。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文内容填空专项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 银河落九天 。
9.皆图画, 无水。
白马西风 塞上,杏花 烟雨江南 。
清风明月 本无价, 近水远山 皆有情。
雾锁锁雾,。
10.背诵 《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 人踪灭 。
孤舟 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 。
11.人小志气高,背诵有关志向的名言。
有志者 事竟成。
——《后汉书》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穷且益坚,。
—— 王勃12. 背诵 《夜宿山寺》[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 , 手可 摘 星辰 。
不敢高声语 , 恐 惊天上人 。
1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
天似 穹庐,笼盖 四野 。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14.《数九歌》一九二九 不出手 。
三九四九 冰上走 。
五九六九 , 沿河看柳 。
七九,八九。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
第二部分 课文内容回顾1.《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蝌蚪的妈妈是 青蛙 ,它披着 碧, 露着, 鼓着。
2.《我是什么》一文中,“我”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却很 暴躁 。
“我” 会变成 汽 、 云 、 雨 、 冰雹 和 雪 。
3.《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分别借助 风 、 动物的皮毛 、 阳光 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4.《梅花》作者 , 朝代。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让学生理解动词,初步学会运用;学会练说排比句.“书写提示”是让学生注意有的字是左窄右宽,有的字是左宽右窄,并注意写字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梅花的特点及品格,激励学生向梅花学习。
“我爱阅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对于识字、写字难度不会太大,但对于词语的运用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例如让学生说一说带有动词的短语、练说排比句.另外二年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具体引导,学会理解背诵.1.要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识字、说话,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为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师需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识与技能】1.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动词与排比句式的好处。
2.能自主识字,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处理、展示与本次“语文园地”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引导学生向梅花学习,学习梅花的精神。
重点让学生了解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学说带有动词的短语;背诵《梅花》。
难点练说排比句;理解古诗《梅花》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名句.2课时第一课时1.主动与同学交流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练说排比句.重点掌握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学说带有动词的短语。
难点学会练说排比句。
一、识字加油站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你们喜欢到野外去玩吗?有谁跟父母或同学出去欣赏过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有关景色的四字词语,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冰天雪地、泉水叮咚等)外面的世界真是太美了,你们又有谁知道出去观察大自然需要带哪些物品呢?(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小组交流、个别点名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说出)多媒体出示:(识字教学)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1.读准字音。
《梅花》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1课时。
【设计理念】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
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2、答疑讨论: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一雪梅争香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必背课文1、《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剌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看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2、日积月累《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场景歌》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方鱼塘,-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片欢笑。
4、《树》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课后背一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5、《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6、《田家四季歌》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勒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7.日积月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背诵计划
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背诵目标
在本学期内熟练背诵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
二、背诵内容
《植物妈妈有办法》
《场景歌》
《树之歌》
《拍手歌》
《田家四季歌》
古诗《梅花》
古诗《小儿垂钓》
三、背诵时间安排
第 1-2 周
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每天朗读 3 遍,然后尝试背诵一段,周末时争取完整背诵。
第 3-4 周
背诵《场景歌》,同样每天朗读 3 遍,分两天逐段背诵,周末巩固。
第 5-6 周
周一至周三朗读《树之歌》,周四、周五尝试分段背诵,周末完
成全篇背诵。
第 7-8 周
用一周时间朗读并背诵《拍手歌》,第二周复习巩固。
第 9-10 周
背诵《田家四季歌》,方法同上,先朗读再分段背诵。
第 11-12 周
背诵古诗《梅花》,每天朗读 5 遍,理解诗意后背诵。
第 13-14 周
背诵古诗《小儿垂钓》,重复之前的背诵步骤。
第 15-16 周
对所有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通过家长抽背、同学互背等方式加强记忆。
四、背诵方法
理解记忆:在背诵前,先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和古诗的意思,有助于更轻松地背诵。
分段背诵:将较长的内容分成小段,逐段背诵,再连起来。
多种感官结合:鼓励孩子边读边写、边背边比划,多种感官参与有助于记忆。
及时复习:每天背诵新内容前,先复习前一天的内容。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积累课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日积月累古诗1.默写《梅花》墙角梅,凌寒。
遥知,暗香来。
2.与“树”有关的谚语:,树人。
,归根。
树无根,。
3.不欲,勿施。
《论语》与交,。
《论语》不以规矩,。
《孟子》4.只要肯动,坏事也能。
5.书籍是的阶梯。
6.背诵《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7.,默写《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欲穷,。
8.《望庐山瀑布》【唐】李白香炉紫,瀑布。
,疑是。
9.皆图画,不文章。
塞上,杏花。
本无价,皆有情。
雾锁锁雾,。
10.《江雪》{唐}柳宗元,万径。
蓑笠翁,独钓。
11.人小志气高,背诵有关志向的名言。
事竟成。
——《后汉书》——《诸葛亮》穷且益坚,。
——王勃12.《夜宿山寺》[唐]李白,摘。
,恐。
1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穹庐,笼盖。
,,。
14.《数九歌》一九二九,三九,,看柳,,雁来。
,耕牛。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回顾1.《植物妈妈有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他。
只要,孩子们就乘着。
苍耳妈妈有个,他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孩子们就能。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他让豆荚晒在。
啪的一声,豆荚,孩子们就离开妈妈。
2.《我是什么》小水滴聚在一起,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人们就叫我“”。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雪花,,人们又叫我“”3.《田家四季歌》春季里,,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
夏季里,,采桑养蚕有插秧。
勤耕作,归来。
秋季里,,粒粒香。
身体,。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
,大家。
4..《树之歌》枫树秋天,披绿装。
银杏水杉,满院香。
5.《黄山奇石》在一座的山峰上,有一只“”,它抱着腿,地蹲在山头,望着。
6.《日月潭》日月潭很,湖水。
天边的和山上的,地倒映在湖水中。
要是下起日月潭好像,周围的景物就像的仙境。
7.《葡萄沟》茂密的枝叶向,就像。
8.《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一手拿着,向人们。
为人们。
傣族人们一边,一边,祝福他。
9.《称赞》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有了;小獾的称赞让小刺猬。
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诗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和描绘梅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对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观察和描绘梅花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梅花图片和诗歌。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了解和印象。
(3)引入课文《梅花》,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和节奏的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和表情。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全班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和描绘梅花,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梅花知识拓展(1)教师向学生介绍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梅花的应用,如梅花桩、梅花茶等。
(3)全班进行分享,增加学生对梅花的认识。
2024年《梅花》教学反思《梅花》教学反思1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
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
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
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
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
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
"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xx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
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手套(tào)帽(mào)子登(bēng)山B.皮鞋(xíe)裤(kù)子地图(tú)C.水壶(hú)帐(zàng)篷手指(zhǐ)D.做法(fǎ)针(zhēn)眼分别(bi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
【解答】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选项中“登山”读“dēng山”,注意字母“b”和“d”的区分;B选项中“皮鞋”读“皮xié”,注意声调不要标错位;C选项中“帐篷”读“zhàng 篷”,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分。
2.【答题】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不需要准备什么呢?()A.水壶B.帐篷C.长裙D.手套【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的运用与分类。
【解答】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长裙”很不方便,不适合穿,应该穿运动服,登山鞋。
3.【答题】去野外观察大自然,当你迷路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利用随身携带的地图或者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利用太阳分辨方向。
C.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走。
D.观察身边的植物,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繁叶茂,树皮光滑;北面则枝叶稀疏,树皮粗糙。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解答】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多多积累课外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4.【答题】读句子,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在野外,有鱼的水源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解答】鱼类也是可以生活在细菌、病毒、变形虫丰富的水域,野外用水最好过滤加热后再饮用。
5.【答题】爸爸出差回来了,一打开门我就高兴地()。
二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感受梅花的坚强精神。
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 生字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开、遥、知、不、为、有、暗、香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4.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课文原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
4.3 课堂讲解:教师分析课文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梅花的美。
4.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梅花美丽和坚强的感受。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发挥想象力,描绘它们的美。
5.2 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内容:学生进行梅花绘画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梅花的美。
学生进行梅花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6.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年级上册课文梅花讲解一、原文及注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 字词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 “遥”:远远地。
- “知”:知道。
- “为”:因为。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二、诗句解析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独自开放的姿态。
梅花生长在墙角,这个角落是比较偏僻、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数枝梅”点明了梅花的数量,不是孤零零的一枝,而是有几枝。
“凌寒”强调了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寒冷的冬天,“独自开”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坚韧品质。
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大多数的花草树木都凋零了,而梅花却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盛开,这种独特性体现了梅花的坚强和高洁。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人在远处就知道那不是雪,为什么呢?因为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梅花。
从远处看,梅花洁白如雪,但是因为有暗香,所以诗人能分辨出那不是雪而是梅花。
这里的“暗香”不仅写出了梅花香气的清幽淡雅,也进一步烘托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梅花不与百花争艳,在寒冬独自开放,散发着暗香,这种低调而又高雅的品质通过这两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主题思想1. 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严寒中独自开放、散发暗香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坚强品质的赞赏之情。
2. 同时,梅花在诗中也常常被诗人用来象征那些具有高洁品质、不畏艰难的人。
在古代文化中,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四、艺术特色1. 语言简洁- 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梅花的特点。
没有过多的修饰词,用词精准,如“数枝”“凌寒”“暗香”等,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梅花的形态、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香气。
2. 托物言志- 诗人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表面上是在写梅花,实际上是在借梅花的品质来抒发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这种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梅花》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
对于《梅花魂》这种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如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点。
文中外祖父是一个身在异乡几十年的老华侨,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小学生最难以理解的情感,因为这种深沉情感远离学生的生活,孩子们无法亲身体验。
特别是老人情到深处的无声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遥遥不可及。
(二)教材分析:编排意图: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并进行语言积累。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
(四)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是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a、导入:1.(师在黑板左上角画一枝梅花)同学们请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板书:梅花)你了解梅花吗?(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古词、名句等)2.老师小结:梅花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志士所喜爱,也被一位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老人所钟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一起走进——梅花魂。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魂,并指导书写)“魂”是什么意思?(生自由作答)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魂”会有更深的理解。
b、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尝试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2.展示初读:谁想读一下你喜欢的段落?(相机解决如下问题:星岛——新加坡,唐山——海外人对中国的别称,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法。
)3.课文讲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读诗落泪;爱惜墨梅;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