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文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10.31 MB
- 文档页数:87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退化,土壤质量下降,水分减少,土地逐渐向荒漠状态转变的过程。
强调荒漠化不仅仅发生在沙漠地区,还包括土地退化、干旱化、盐碱化等多种形式。
1.2 荒漠化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如风力荒漠化、水力荒漠化、化学荒漠化等。
分析每种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2.1 荒漠化的成因探讨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讲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过度开发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2.2 荒漠化的危害描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荒漠化导致的生态破坏、农业生产下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第三章:荒漠化的治理策略3.1 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介绍植被恢复、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生态恢复措施。
讲解生态恢复对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实例。
3.2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强调水资源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讨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以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荒漠化的治理实践与案例4.1 国内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国内典型的荒漠化治理项目,如我国北方防沙林体系建设、腾格里沙漠治理等。
介绍这些项目的治理措施、成效和经验。
4.2 国际荒漠化治理经验探讨国际上成功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绿色长城项目、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恢复计划等。
第五章: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5.1 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意义强调公众参与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讨论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工作。
5.2 教育宣传与科普推广介绍教育宣传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通过科普推广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提出开展荒漠化教育宣传的具体措施,如编写教材、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
第六章:科技手段与技术创新6.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难点】1. 能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 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草原和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 荒漠化本质是土地退化。
3. 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1)沙漠化: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
(2)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3)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地坡地开垦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现象,在云贵高原地区表现明显。
(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的现象。
多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二、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地形复杂,起伏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少。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4.红色荒漠和西北荒漠成因的异同点:共同点:滥伐森林、过渡开垦不同点:自然原因(水蚀/风蚀)人为原因(开山取石/过度放牧、过度樵采)5.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三、荒漠化的危害①经济损失巨大②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③生物的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自主探究】知识结构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主要表现:1、过度2、过度3、过度探究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探究材料:课本16页前两段探究问题1: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的过程分别是什么?查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读下图回答(1)-(4)题(1)分析图中以B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中B、D、E三处的荒漠延伸到海岸的原因。
(提示结合洋流分布图)探究点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探究材料:课本图2.1和2.2探究问题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以干旱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②气候:干旱是其最为的显著的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探究材料:课本P17-19内容探究问题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例题2】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1)~(3)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3)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后作业一、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1:人民网鄂尔多斯7月9日电(记者徐婵) 今天上午,“2011年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七星湖酒店举行开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本次论坛发来贺信。
大会主题——荒漠化防治与社会责任。
材料2:我国某地区景观图。
1.造成图示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下图中的( )2.在该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是( )A.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B.减少水井的数量C.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D.避免土壤的盐碱化3.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D.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阅读资料回答4~6题。
始建于1958年的红崖山水库位于民勤县城南30公里处,总库容98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近90万亩,被视为民勤沙漠绿洲的生命工程。
2004年夏,红崖山水库竟然底朝天了。
生态警钟响彻民勤。
到2010年,西营水库调水1.3347亿立方米、景电二期调水6535万立方米、石羊河正常来水6288万立方米、蔡旗断面过站总径流达到2.617亿立方米。
红崖山水库的危机得以缓解。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 13.31 4.642000 13.03 0.984.石羊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5.民勤地区成为沙尘暴沙源的根本原因是A.热量不足B.降水不足C.植被覆盖率较低 D.人类活动不合理6.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A.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B.跨流域调水 C.培育耐旱作物 D.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回答7~8题。
7.A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A.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量大B.B河段支流多,A河段支流少C.A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D.B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A河段8.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D.乙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