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八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85
八下英语导学案人教版答案Unit 1Times are ChangingⅠ. go well with 2. meet up with 3. called on 4. fly up 5. on the wayⅡ. 1. What 2. How 3. How often 4. How many 5.Who/WhoeverⅢ.1-5D B C A E 6-10F J G I HⅣ. 1-5C E D B AⅤ. 1. on display 2. had better 3. brought back 4. to give away 5. to play withⅥ. 1. does; enjoy 2. Did; hear 3. doesn’t; talk 4. Did; travelⅦ. 1. take off 2. make a speech 3. show off 4. join in 5. run afterⅧ. 2. on display 3. ran after 4. is changing 5. saw offUnit 2Lessons from the PastⅢ.1-5B D F A C 6-10H G E K JⅣ.is known for; being 2. are proud of 3. were led by 4. have been; since 5. Often; surprisesⅤ. 1. according to 2. take up 3. so that 4. besides5. make upⅦ. 1. whether; or 2. neither; nor 3. both; and 4. not only; but alsoⅧ. | 不同凡舞的 | 经历; 在战争中; 为; 胜利; 而战Ⅸ. 1. fought against 2. besides 3. both; and 4. neither; nor 5. Not only; but alsoUnit 3CommunicationⅡ. 1. How tall 2. What kind of 3. How many;are there 4. What color 5. How muchⅢ.1-5A D E B C 6-10I G H F JⅤ. 1. by;living 2. by; learning 3. It; possible; get 4. as; possible 5. after; goingⅥ. 1. was trying; failed 2. were chatting 3. makes; laugh 4. doesn’t; writeⅦ. 1. starts up 2. looked up to 3. turn down 4. come up with 5. looking forⅧ. 1. are chatting 2. gives up 3. looked up 4. come up with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Ⅰ. 1. put off 2. came up with 3. sign up (for) 4. make up 5. work outⅡ. 1. 和 . . . . . . 在一起; 2. 拥抱自然; 3. 在未来; 4. 长至; 5. 产生危险Ⅲ. 2. separated; from 1. grow up 3. protecting; from 4. welcomed; into 5. inspired; withⅣ. 1-5D E C A BⅤ. 1. to give up 2. taking care of 3. to make up 4. give away 5. bringing backⅥ. 1. asked; to follow; refused 2. is planning ; will start 3. was told ; not to go 4. wanted; to go, toldⅦ. 1. make up 2. looking after 3. go over 4. take care of 5. give awayⅧ. 2. took care of 3. give up 4. looked afterUnit 5FilmsⅢ. 1-5A B C D FⅣ. 1. are enjoyed by 2. as; as 3. The more; the more 4. would rather; than 5. So; thatⅤ. 1. are; taken 2. is being; looked 3. is used 4. to entertain 5. to makeⅥ. 1. were being watched 2. enjoy;playing 3. are; taught / have; taught 4. is known; meanⅦ. 1. turned down 2. made up 3. take off 4. keep on 5. went offⅧ. 1. are being taught 2. turned up 3. makes upUnit 6I'm watching TVⅡ. 1. How long 2. How often 3. How many; did 4. How much; isⅢ.1-5B A E C D 6-10G F J H IⅣ.1-5C B A E DⅤ. 1. in trouble 2. get; a sunbath 3. flew away 4. to express; anger 5. for relaxing(笑)。
初中八年级下册导学案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
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教材简析八年级是初中学生步入成熟的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课文的选取重在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内容并加上教师丰富的思想,能让处在青春期少年的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邃幽远的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精深的内心思想、精神,感悟作者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能培养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丰富浓厚的情感、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树立远大理想,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进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生活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主题分别是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多数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既注重了语文性又注重了科学性,拓宽了学科学习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下面按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注重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1、《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
文章有两条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2、《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3、《我的第一本书》(随笔)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5、《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材,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指导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个教材进行深入评估,并为您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让我们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评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在每个单元内,教材会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析,同时还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练习。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评估教材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文、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活动和思考题目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教材的特色和创新来评估其质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在课文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注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能够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教材还结合了当下社会的现实题材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在结构、内容、教育价值和特色创新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质量和价值,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本教材,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在总结部分,不得不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是一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教材,它的出现将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学生和教师们认真研读和使用。
通过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的结构和内容、教育价值、特色和创新等方面,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这个教材,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Lesson 1: How’s the Weather ?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关于天气的生词和短语;2. 学习和了解怎样谈天气;3. 掌握There be句型的时态和结构变化。
自主预习:1. 拼读生词。
2. 回顾并整理有关天气的词汇和句子。
3. 朗读课文,完成Ex 1。
4. 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完成任务:1) What is Danny doing ?2) Why is today’s weather strange?3) Talk about the weather today.5. 找出文中重点内容并展示在黑板上。
1) on the radio: 在播音;通过广播2) 10°C:ten degrees centigrade3)It is going to rain. 天要下雨。
6. 整理自己的知识难点。
7. 结合图标,猜测“Dig In”中有关天气状况的词汇。
合作探究:1.There be结构e.g. There is a child near the door.Is there a child near the door?There is not a child near the door.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There ___(be)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There will be lots of fresh meat tomorrow.2.be scared of ≈ be afraid of: I am scared of thunder.3.观察下列单词的构成:afternoon, sunset, sunrise, thunderstorm, etc. 要求学生总结结论,并完成Ex 3。
当堂检测:1.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填空:1) I was caught in the rain in a ___________(阵雨) on my way to school.2) In Britain, the sun ______(落下)much later in summer.3) We need to know the ________(准确的) time.4)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________ and sunset.5) Please don’t go out this afternoon. There will be a heavy t________.2. 单项选择:1)Jane wanted to learn English _____ the radio.A. inB. withC. throughD. on2) _____ is the temperature today?A. WhatB. HowC. How manyD. How much3) Don’t be _____ the young man.A. scared toB. scared ofC. angry toD. angry of4) There _____ be a rain the day after tomorrow.A. shallB. are going toC. is goingD. will作业布置:1. 整理笔记,复习本课知识点;2. 运用相关句式,口头练习天气预报的播报;3. 完成《练习册》L1作业;4. 按照既往要求,预习L2,初步完成Ex1 & Ex2.板书设计:教后反思:Lesson 2 It”s Getting Warmer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的听、说、读、写neither;nor ;boot ; jasmine ;blossom ; sunshine ;Tai Chi ;swing。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复习旧知: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⑧y=-3/2x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要点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函数y=(m-4)x3-|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2.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1)求A点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八年级下册导学案是指八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计划,一般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等重要内容。
下面是一个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的范例,供参考:八年级下册导学案教学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应用概率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概率计算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
教学步骤:1.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定义;2.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3.练习和巩固概率的计算和应用;4.提高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概率问题讨论;5.总结和复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定义a.随机事件与随机试验;b.样本空间和样本点;c.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d.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
2.概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a.频率与概率的关系;b.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c.事件的并、交、差与余事件;d.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定理;e.事件的排列组合与概率计算。
3.概率的综合练习和应用a.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计算;b.排列组合与概率计算;c.维恩图与概率解析;d.概率与统计学的关系。
4.提高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概率问题讨论a.反直觉的概率问题解析;b.概率决策问题讨论;c.概率与风险管理的应用。
5.概率的总结和复习a.概率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归纳;b.概率应用方法的总结和归纳;c.梳理概率的重点和难点。
总体安排:本节课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定义,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概率的含义与作用。
接着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技巧和应用方法。
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设计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对概率的理解和运用。
在提高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问题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概率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最后通过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整个概率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以上是一个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的范例,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和课程要求,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改。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单元名称】:具体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名称。
【学习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主题。
2.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步骤】:1.预习导入:回顾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或问题。
2.导读课文:介绍本单元的主题、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课文学习:a.阅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注重理解全文的主旨和主题。
b.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组成,如标题、段落等。
c.理解课文细节: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讲解。
d.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或小组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e.课文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4.巩固作业:a.阅读理解练习: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b.写作训练:以课文为素材,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资源】:1.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辅助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电子词典等。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习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学习目标: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
(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⑴ 3.0 ⑵ 3- ⑶ 2)21(- ⑷ ()223≥-a a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x ⑵x-21 ⑶13-+-x x ⑷2x ⑸3x (6)()01-a(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已知(),03122=-++b a 求a,b 的值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1.下列各式中:①52+-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21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x x y ,则=yx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a 1+-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A )一 (B)二 (C)三 (D)四6.若,011=-++b a 则=+20112011b a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8.已知01442=-+++-y x y y ,求xy 的值展:小组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评:1. 组内互助,解决质疑并进行小组评价。
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①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②深厚的文化积淀;③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
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
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
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
2.要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
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A案)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课前复习:充分阅读本课内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2、讨论合作:组长组织组员在独立完成导学案后,对导学案中的疑难内容进行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口头或书面提交老师。
3、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学习目标:1、理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重点)2、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一、自主学习:(认真读书,完成填空,并在课本中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尽最大努力记住它!)(20分钟)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4我国是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P4在我国现阶段,包括___、___、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由什么决定的?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4、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①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___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②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_____、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P6①含义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什么?)P7我国通过以_____为核心、以_____保障和______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7、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的含义?P7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________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____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补充在课本7页下方)①法律是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
②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维权的利剑;③法律通过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二、新知共学,教师点拨。
(教师讲授15分钟)三、当堂检测,构建知识结构:(借助练习册梳理本节知识脉络)(10分钟)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的()A、国家任务B、国家制度C、国家性质D、基本国情2、“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这句话中的“万民”是指()A、全体公民B、在我国工作的人C、我国全体人民D、在我国出生的人3、由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A、民法B、宪法C、刑法D、宪法和法律4、下列各句中“公民”和“人民”的概念使用完全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B、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C、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5、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有政治权利B、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C、人民享有权利多,公民享有权利少6、我们说小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因为他()A、在中国定居B、在中国出生C、具有中国国籍D、有中国人的血统7、在司法保障的过程中,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民法通则D、合同法9、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A、友好相处B、进行斗争C、同流合污D、放弃斗争10、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A、物质保障B、法律保障C、道德保障D、精神保障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案)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利用A案自主学习部分疯狂记忆5分钟后完成B案“一、温故知新”。
2、讨论合作:①独立完成“二、合作探究”,不管对错必须写出答案,用时10分钟。
②对合作探究中的完成部分进行讨论合作,用时5分钟。
③本组组长负责分工,统一本组答案。
④组内存在的疑点和共性问题,老师适时点拨。
3、展示点评:要求展示同学板书内容字迹工整,条理清楚,每点运用1个关键词。
点评同学声音洪亮,讲明答题思路。
其他小组对展评内容做好补充。
一、温故知新:8分钟1、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全体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5分)答:3、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请问什么是公民权利?(3分)答:公民权利指的是: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3分)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4、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通过体现出我国公民权利具有保障。
(2分)二、合作探究(15分钟)(希望以后学会按此格式方法答题。
)1、2010年4月8日,福建南平市中院开庭审理了“3.23”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主审法官宣判,郑民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郑民生被判处死刑后,还属于我国公民吗?为什么?(6分)答:______我国公民。
(1分)因为:(教材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联系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结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郑民生是否还属于我国人民?并说明理由。
请说明我国人民的构成。
(9分)答:_____我国人民(1分)。
(联系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结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1分)2、2014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由上述审判结果可知,事件中受害者的权利得到了什么保障?(2)从公民权利和法律之间的关系,谈谈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三、成果展示:(15分钟)要求:根据展示交流情况用双色笔修改整理导学案。
四、知识整理(5分钟)(归纳整理本节课你的收获和困惑。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A案)【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课前复习:充分阅读本课内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2、讨论合作:组长组织组员在独立完成导学案后,对导学案中的疑难内容进行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口头或书面提交老师。
3、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学习目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重难点)一、自主学习(认真读书,完成填空,并在课本中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尽最大努力记住它!)(20分钟)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哪些方面?由此可看出我国公民权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公民权利的广泛性?)见书P9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诸多方面。
由此看出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见书P9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重要观点:见书P9_____是公民_______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_________。
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5、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①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③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④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6、随心所欲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危害是什么?P11①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②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二、新知共学,教师点拨。
(教师讲授15分钟)三、当堂检测,构建知识结构:(借助练习册梳理本节知识脉络)(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权利伴随其一生。
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
这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 ( )A、平等性B、广泛性C、法定性D、全民性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证书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通则D、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下列选项中违背宪法这一规定的是( )A、警察王某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将正在持刀抢劫的劫匪击毙。
B、一住北京人将自己积攒的8万元人民币捐给西北的科研机构。
C、住校生王某的钱物被同寝室张某偷去后,王某伙同几位同学将张某打伤并夺回被偷钱物。
D、大学生小李在暑假间勤工俭学,获得600元收入。
4、某纺织厂两百名下岗职工,因生活暂时困难,在未经市公安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到市政府门前静坐达20多个小时,阻碍了交通,影响了政府工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他们在依法行使示威的自由权利。
B、静坐示威是他们的自由权利,无可厚非。
C、他们的方式和程序是合法的。
D、他们不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5、下列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A、李影拒绝父亲让她打工的要求,坚持回学校读书。
B、某市民在政府网站上留言,建议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C、王丽受到同学欺负,事后找人教训了那个同学6、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