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根自养 和而不同——株洲市晨荷小学“荷和”主题文化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81.70 KB
- 文档页数:3
v开展特色美育校园,构建学校育人理念——株洲市荷塘小学美育纪实发布时间:2021-09-29T07:58:10.25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5期作者:李倩王倩倩[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追求都在不断提升,对美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就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确立正确的美育教育目标,简单来说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需要我们老师去积极的引导,去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去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美育标准。
李倩王倩倩株洲市荷塘小学 412000[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追求都在不断提升,对美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就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确立正确的美育教育目标,简单来说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需要我们老师去积极的引导,去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去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美育标准。
认识到这一点,各大学校的美育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美育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美的提高来实现的,而在学校中最直观的美育教学工作就是美术课及音乐课的开展,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
音美课堂对于学生审美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展现方式是最具有直观性的,学生可以直接接收到美的讯号,而产生出个人的情感,这也是美育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美育;荷塘小学;校园[引言] 近年来,我国美育事业在理论研究、立法推动、政策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配套、评价体系、资金投入、国际交流、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通过全面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和加强美育,在一定程度上补缺了教育中美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不足。
国家对美育如此重视,可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案例以荷塘小学多年以来在音乐、美术教育活动方面开展的研究和探索为基础,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小学美育教育的方式进行观察,得到了以下对于美育教育的浅显认知。
【案例背景】湖南省株洲市的荷塘小学最初始建于1915年,是拥有了百年办学的历程、具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少先大队”、“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团体”、“湖南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中小幼艺术节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将百年璀璨凝聚成了华美乐章,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书香荷韵积淀成长――晨荷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经验材料近几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已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开展“书香单位”建设活动,努力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我们株洲也正在打造幸福株洲、书香株洲。
在这种良好的社会书香氛围中,我们这样一所外来人员子女云集的学校,如何依托书香校园建设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学校情况简介。
晨荷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他们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株洲暂住,并在此就读。
超过90%这样的流动儿童,给我校的学校书香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例如临时居住条件的有限、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流动性大难适应等等,那么如何克服外在困难,激发内在因素,帮助他们成长呢?我们不能改变性质,但我们能改变方式,在书香校园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着适合我们的方式,我们始终坚信:用书香蕴育的教育充满智慧;用书香润泽的校园醇厚书香;用书香充盈的校园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和而不同”。
二、书吧建设促进书源的开发和利用。
正因为我校的孩子多为进城务工的农名工子弟,受经济条件约束,家庭读书意识缺乏,孩子们的家中少有藏书,读书习惯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建设书香校园首要的是解决书源的问题。
建设图书室、规范班级图书角是我们第一步工作,接下来就是在各楼道间建立了风格迥异的开放读书吧。
硬件的改善是基础的,最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立,能否真正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书,拥有书呢?我们在图书室的管理、阅览室的开放、读书吧的经营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功,确立了“自主管理”、“积分评价管理”的办法。
1、书吧自主管理。
读书吧的成功经营,首先成功在管理上。
“读书吧”执行的是每期以班级为单位投标认领政策,孩子们就是主人,他们自主管理书吧,他们为自己的书吧命名,为书吧选购书籍,他们开展书吧间人气指数的评比,每一次“最佳人气奖”、“最佳管理奖”、“最佳创意奖”等等这类的奖项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自己的书吧,书吧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主管理的艰辛与乐趣,也搭建了孩子们积累成长的平台。
以“和”为主题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作者:陈迪夫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12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由创办至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传承。
湖南省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传承了百年名校明德中学的文化精髓,以“和”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校成为学生理想的学习和栖息之所。
一、打造展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一是继承优良的学校传统。
继承百年名校明德中学的文化精髓,秉承坚苦真诚的传统校训,坚持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以文化立校、特色办学为办学方略,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是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
在“明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明确了“和善新美”的办学目标,并致力于精细管理、精致服务,将精细和精致运用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提升、制度文化规范之中。
同时学校制定了全面+特长的独特的课程文化,既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带着一门特长走出学校。
此外,学校还倡导无痕教育、无尘管理,将学校的理念践行于丰富的活动之中。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和美的校园环境。
基于“和”的校园文化主题,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洋溢着“和”的气息,学校环境优美,古色古香,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恢宏的建筑以及充满人文气息的石刻,这些石刻上分别刻有“明德树人”、“坚苦真诚”、“和善新美”、“止于至善”、“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
学校的主建筑群皆以“和”字命名其中,如办公楼命名为源和堂,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沁和楼、润和楼等。
学校的风雨走廊上还挂有许多名家的墨宝,营造了优美典雅的墨香校园环境,让人时刻感受到那浓浓的书香气,深深的翰墨缘。
校园里花香弥漫,植物繁多,食堂前的池塘、喷泉为校园添上了一抹灵气,美丽宽敞的大操场是学生喜爱的嬉戏之地。
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先行者。
58EDUCATOR治校荷合之气,构建学校发展成就共同体周琴 |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校长荷,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象征美好、圣洁、崇高。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以下简称“站前”)位于火车站附近,所处区域曾是一片泥塘,20世纪60年代,南昌市西湖区填塘造陆,办起了这所学校。
可以说,南昌市站前路学校就是从泥塘里绽放的一池红荷。
植根于厚重笃实的文化土壤,历经岁月的积淀,学校以“荷文化”为主旋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更将“自觉主动成长 荷合之气构建学校发展成就共同体”作为校园文化的精品工程。
学校发挥群体效应,利用校本资源,凝聚团队的力量,打出合作教研牌,形成“一核四翼,多措并举”(一核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四翼是指四风,即:养正的清风、联动的劲风、感召的季风和收获的金风)的深度联盟模式,加快学校发展进程,破解集团化办学中的难题。
养正的清风德,如清风 ,不是简单地吹过,而是一种深入心灵的修行。
上好第一课,根正苗红。
每年八月新教师入职时,学校都把“我的站前我的家”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第一课。
从“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现状、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四个方面做详细阐述,这荡涤心灵的入职第一课,成为新教师成长路上的第一枚助推器。
演绎校史剧,传承力量。
由集团师生参与编导的大型校史剧《一路向前》已成为学校的经典传统剧目,每年新入职的教师都要追寻校史、出演校剧,在倾情的演绎中,感受站前人的光荣与使命,让心灵得到滋养,让情感得到升华。
联动的劲风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学发展,学校开启了“五联动”常规教研模式。
“五联动”即“坐、立、行、走、跑”,对应一周五天中的不同主题。
周一:坐诊吧,名师每周一为名师坐诊日,有需求的教师可以提前在各校区的名师工作室领取“诊单”,进行预约登记,并在预约时间内前往工作室由名师“看诊”,与名师聚首,与专家交流。
工作室名师也会上门“听诊”,或是到各学科组了解教师们的困惑,对症开出“处方单”;或是随机听取教师们的常态课,针对存在明显不足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
蚕桑文化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一、活动背景蚕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校在今年暑假组织了一次蚕桑文化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体验蚕桑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们深刻了解蚕桑的种植、养蚕、织丝等环节,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乐趣。
二、活动内容1. 蚕桑种植体验: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在学校内准备了蚕桑种植示范区。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蚕桑的种植技术,并亲自动手进行了蚕桑种植。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蚕桑的适宜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 蚕宝宝养殖:在蚕桑种植之后,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蚕宝宝,以便他们亲自参与养殖过程。
学生们学习了蚕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体验了喂食蚕宝宝、清理蚕宝宝屎、照顾蚕宝宝成长等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还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3. 丝绸加工体验:在蚕宝宝养殖之后,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丝绸加工体验环节。
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了生丝的加工过程,从蚕吐丝到丝绸制品的加工。
学生们亲手进行了丝绸的加工过程。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领略了丝绸加工的独特魅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效果通过这次蚕桑文化实践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学生们了解到了蚕桑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亲身参与蚕桑的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他们对蚕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学生们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亲自下地种植、照料蚕宝宝,并参与丝绸的加工过程。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他们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生们增强了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蚕宝宝养殖环节中,学生们需要每天喂养、清理蚕宝宝,这提高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细心程度。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相互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活动总结通过这次蚕桑文化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荷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包括高雅、纯洁、谦虚等。
在我们的班级里,我们以荷为主题,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装饰和活动中,更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首先,我们的班级环境就充满了荷的元素。
教室的墙壁上挂着荷花的图片,窗台上摆放着仿真的荷花。
此外,我们的课桌椅也设计成荷叶的形状,充满了浓厚的荷文化氛围。
这种环境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时刻感受到荷的美丽和品质。
我们的班级活动也围绕着荷的主题展开。
例如,我们定期举办“荷花诗会”,同学们会以荷为题,创作出自己的诗篇。
我们还曾组织过“荷韵舞蹈比赛”,让同学们通过舞蹈展现出荷花的优雅与灵动。
此外,我们的班级还曾开展过“荷意手工大赛”,鼓励同学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出自己的荷花作品。
除了这些活动,我们还通过学习荷的品质来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
我们鼓励同学们保持高雅、纯洁、谦虚的态度,就像荷花一样,虽然生长在淤泥中,但依然能保持自己的清洁和高雅。
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反思活动,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体现了这些品质。
总的来说,以荷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不仅让我们的班级环境更加优美,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和体现荷的品质。
这种文化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也提升了我们的人格修养。
我们相信,只有像荷花一样,保持高雅、纯洁、谦虚的态度,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校长访谈荷塘区晨荷小学校长易文胜:“荷和”文化引领师生幸福成长走进晨荷小学,“荷和”文化墙映入眼帘。
往里走,教学楼前的“沉根自养,和而不同”引人驻足品读。
漫步在校园里,你能从各个角落感受到她与“荷和”文化的紧密相连。
正如茶陵世纪星学校的老师们考察后说的那样,“学校的书吧、学科走廊、棋苑,甚至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有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
重建学校文化,迎来新的希望始建于1966年的晨荷小学,前身为中南无线电厂子弟学校;2004年移交荷塘区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株洲市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新增校舍和硬件;2009年开始文化重建,学校发生彻底的改观。
“为了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我们开始琢磨重建校园文化”。
校长易文胜说,“我们前期基础条件差一点,但是周边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兴起的服装加工、市场等,让学校学位非常吃紧。
面对原厂子弟、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好的教育条件,让师生在晨荷能够幸福的成长”。
于是,学校提出了“沉根自养,和而不同”的学校精神、“立品、善行”的校训。
“荷和”文化便应运而生。
“沉根自养”是荷之生命状态,有静水流深的意境。
寓意师生不浮躁,扎根学校、沉心事业及学业,校园生生盎然,焕发勃勃生机。
“和而不同”则是学校孜孜以求的“规范+个性”、“合格+特长”,和而不同的发展态势。
“孩子们对美好理想有追求,学校的办学就要有风格、发展有品位。
扬荷和文化,品莲之高洁,做人间真荷。
”易校长认为,一所学校只有办出风格,才会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而要想形成办学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坚持和努力。
发展离不开眼光、境界和追求“打造学校风格,铸造教育品牌,一直是我的理想与追求。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校要想加快发展,离不开眼光、境界和追求”。
“眼光决定境界,境界需要追求,追求方生实力,实力展示魅力。
”易校长说,“只要我们有眼光、讲境界、乐追求,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晨荷小学的办学思路得到了各级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我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2-26T08:51:39.515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1月总第433期作者:张达安[导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精神,我们认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尤为关键。
张达安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51912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精神,我们认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尤为关键。
2014年,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
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在汲取前贤今人教育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校从基础文化建设、师生社会参与、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提出了“和美”教育理念,即和而不同、各美其美,以期用“和美”理念引领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在笔者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不同的种子,有其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生态成长过程、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与成果。
我们要尊重差异、包容个性、适性扬才,才能使更多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我们具体措施如下:一、编写校本教材,开发“和美”校本课程我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势推进以“兴趣+特长”、以“社团+兴趣班”为模式的特色课程体系,组建了创客陶艺室、模拟法庭、小记者协会、舞蹈队、毽球队等40多个社团兴趣班。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材施教、适性扬才”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为此,我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激发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编写了如小合唱、陶艺、汉语听写、足球、无土栽培等近10本校本教材,增设了语言课、陶艺课、足球课等校本课程。
龙源期刊网 实施“荷”教育培育“荷”少年作者:蔡庆辉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5期【摘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荷为媒,实施“荷教育”,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个性,遵循教育规律,从办学思想、校园环境、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堂改革、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探索学校特色育人模式,培育荷品少年。
【关键词】“荷”教育;“荷”少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面发展理念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重分数而轻德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在注重学生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道德情感的教育,人文涵养的缺失让学校教育得不偿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
实施“荷”教育是学校本土文化的自然生成,学校原名“荷池小学”,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学校依畔锦绣湖,荷塘清清,翠柳依依;所在社区原有荷池,学校新址另设荷塘,身临其境观荷景,学荷意,从中悟荷道,感荷情,树荷品,显荷韵。
学校在“荷”教育的构建与涵育过程中,要求全校师生从感悟荷花高洁品性到引领儒雅行为,乃至形成文化力,最后凝练成精神品质。
一、营造“荷”教育环境,感受“荷”之美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秉承“厚德、乐学、践行、创新”校训,推崇“博学健美、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雅致、清新质朴”的校风、“纯洁淡雅、品高立教”的教风和“活泼博雅、生动睿智”的学风,在实践与总结中提升,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营造荷雅育人环境,感受荷之美。
1.学校建筑以“荷”为主题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富有闽南特色和现代气息。
主题建筑以“荷风楼、荷雅楼、荷颂楼”命名,源于诗经的“风、雅、颂”,建筑主体立面红色基调寓意“映日荷花别样红”,楼房两边呈现尖顶形状,象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寓意多出人才,学校大门横拱连书寓意“书香校园”,从空中俯看像一把古琴,象征琴棋书画,寓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