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富饶的物产 1教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一、教案基本信息富饶的物产教案范文学科领域:地理、自然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富饶的物产资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资源的感情。
3.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2. 我国各类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
3. 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及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我国的哪些资源是丰富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各类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资源利用不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改正?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及措施,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对课堂讨论活动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图片。
2. 课文文本:有关我国富饶物产的课文内容。
3. 案例素材:资源利用不当的案例。
4. 讨论模板:小组讨论的活动模板。
5. 评价量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资源,激发学生对我国富饶物产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各类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一、教案基本信息富饶的物产教案范文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拥有多样的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及其经济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及其经济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物产?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及其经济价值。
环节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环节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2. 学生分析案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环节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绘制我国农作物分布图。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环节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环节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绘制农作物分布图的准确性、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富饶的物产》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地形区的物产分布;(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物产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及分布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调查、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调查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2. 运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地形区的物产丰富?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总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教师点评并补充。
3. 地图观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区分布图,注意不同地形区的物产差异;(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
4.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形区进行调查分析;(2)小组讨论地形区的物产特点,并完成调查报告。
5. 总结提升(1)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点评;(2)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区物产丰富的原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形区的物产丰富程度?2.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地形区物产丰富的原因案例,如农耕区、牧区等;(2)学生分析案例中地形区的物产丰富原因。
3. 小组调查(1)教师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乡的地形区物产;(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
4. 成果展示(1)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分享地形区物产丰富的经验;(2)教师点评,总结提升。
富饶的物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富饶的物产资源,知道不同地区的特色产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物产的影响。
2. 各地特色产品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地特色产品的介绍。
难点:地形、气候对物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我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其对物产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介绍该地区的特色产品,如东北地区的粮食、沿海地区的海鲜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其他地区的特色产品,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富饶的物产资源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我国各地特色产品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7. 板书设计:富饶的物产地形、气候特点影响各地特色产品分布8.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富饶的物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了解我国各地特色产品、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物产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我国各地特色产品的图片、地形气候分布图等。
2. 参考资料:关于我国各地特色产品的介绍、地形气候对物产影响的研究论文等。
3. 网络资源:可用于查找和了解我国各地特色产品的相关网站和数据库。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我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物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三课富饶的物产
教学目标:
1.了解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祖国的富饶感到自豪。
2.能联系生活环境,知道家乡主要有哪些物产。
教学重点:
1.了解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祖国的富饶感到自豪。
2.能联系生活环境,知道家乡主要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1.了解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祖国的富饶感到自豪。
2.能联系生活环境,知道家乡主要有哪些物产。
教学方法:
讲故事、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物产图片,中国地图,家乡物产表。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祖国物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彩色笔、卡片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续编“哈密瓜”和“荔枝”兄弟的故事
1.教师讲述“哈密瓜”和“荔枝”兄弟的故事,提问:两位瓜兄弟换了家乡之后,情况会怎样了?
2.学生自由猜想,续编故事。
3.过度: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应不同的生物生长。
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产,它们适合在哪些地方生长呢?
二、物产寻根记
1.教师出示不同地区的物产图片,如水稻、荔枝、小麦、青稞、甘蔗、芒果、橘子等,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产适合在哪些地方生长。
2.从地图上找到他们的家,把图片贴上去。
3.展开讨论:他们能不能换个家,为什么?我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品种的作物?4.小结: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温度
教学后记:。
富饶的物产教案富饶的物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富饶的物产,包括农作物、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辨认不同的物产,并了解其产地和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加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富饶的物产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物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和提问调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新课:教师利用PPT展示中国富饶的物产,并讲解相关知识。
3. 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4. 整合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富饶的物产进行研究。
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分别收集该物产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选物产的产地、特点、应用等,并展示相关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6. 拓展活动:安排小组展示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7. 总结课堂:教师对此节课进行总结,并提出学生今后可以进一步了解的话题。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的PPT2. 学生小组整理的资料和展示素材3. 课堂讨论板五、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回答等进行评价。
2. 学生根据小组展示和评价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中国富饶的物产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水产资源:鱼、虾、蟹、贝类、海带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中国富饶的物产。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产的加工和利用,从而引起学生对相关产业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富饶的物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富饶的物产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物产与我们富饶的大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我们勤劳的父老乡亲劳动的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
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事物的能力,综合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土特产,知道家乡的主要矿藏。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品。
2.多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的照片、现代农业的照片,农林牧渔、矿产资源的照片,作为学习的资源。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农林牧渔,物产丰富(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认真看一看,读一读?学生:(略)(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省情”。
)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学生:(略)老师:我们生活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一下当地地形、气候的特点。
)老师:这些地形、气候特点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的发展呢?学生:(略)(老师介绍当地的生产特色。
)老师: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在飞速的发展,今天的农村,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农民收割”、“河北特种畜牧养殖”、“农业耕作节水”;欣赏图片“耕地工具的变化”、“机械耕地”、“节水灌溉技术”、“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术”、“机械收割”系列等。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略)老师:随着家乡农林牧渔的发展,我们的物产更加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闻名全国!(过渡)二、家乡的土特产(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学生:(略)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土特产拿出来吧!(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第一单元生活消费有诀窍题我家的“收支本”型新教时3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经济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为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初步树立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讨论: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回忆自己因为提出要求后被父母拒绝的事;说说被拒绝后自己的心情,父母又是怎样向你解释原因的;学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量入为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
)2、小辩论:家庭富裕了,还要不要再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选出正反两方,双方先在本组内搜集本方的观点,然后选出本方的代表参与辩论;最后引导同学们总结观点。
)3、了解现代家庭的理财方式。
4、外实践作业:调查家庭与自己的每月开支情况,制作“家庭收支本”题今天我当家型新教时3教学目标、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一、读教材、分析教材:、说说丹丹为什么感到惭愧?你有没有同感?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在家里承担了哪些家务活,和父母所做的家务比起来,自己有何感受?二、营养知识大比拼:1、每组同学把自己搜集到的营养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在全组同学间交流。
2、将全部的知识卡汇总起来进行答题小竞赛。
三、同学间交流生活中的购物小窍门。
四、设计一份家庭营养菜谱。
题逛商场型新教时3教学目标、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地,知道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具有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2、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
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3、了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和支付方式。
重点目标1和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三、实践运用与巩固、各组汇报自家附近商业场所的情况。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富饶的物产 1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物产与我们富饶的大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我们勤劳的父老乡亲劳动的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
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事物的能力,综合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土特产,知道家乡的主要矿藏。
教学目标
1.备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品。
2.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的照片、现代农业的照片,农林牧渔、矿产资源的照片,作为学习的资源。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农林牧渔,物产丰富(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认真看一看,读一读?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省情”。
)
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生活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一下当地地形、气候的特点。
)
老师:这些地形、气候特点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的发展呢?
学生:(略)
(老师介绍当地的生产特色。
)
老师: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在飞速的发展,今天的农村,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农民收割”、“河北特种畜牧养殖”、“农业耕作节水”;欣赏图片“耕地工具的变化”、“机械耕地”、“节水灌溉技术”、“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术”、“机械收割”系列等。
)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随着家乡农林牧渔的发展,我们的物产更加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闻名全国!(过渡)
二、家乡的土特产(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土特产拿出来吧!
(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介绍给大家吧!
(让大家欣赏图片“大名杏”、“河北鸭梨”、“京东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师还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特产,可参考文本资源中的“河北特产”、“河北植物资源”等。
)
老师:在我们的家乡不光农林牧渔,物产丰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过渡)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五页,看一看华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矿产分布地图。
)
学生:(略)
老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油等。
下面,大家试着从图上把家乡的石油、钢铁、煤矿的产地画出来。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民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河北矿产资源”的知识。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同学发现了什么?
学生:(略)
老师:你知道石油有哪些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石油的用途”。
)
老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与石油有关呢?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石油对我们很重要,煤对我们一样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煤的国家。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煤炭的革命”。
)
老师:大家还知道家乡那些矿产呢?它们都有那些作用呢?说说吧!
学生:(略)
(老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给同学们介绍。
)
老师:我们家乡的资源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
(可让同学们欣赏课本第十四页的文章。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特产,矿产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富饶的物产1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态度:在了解家乡物产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物产与我们富饶的大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更是我们勤劳的父老乡亲劳动的结果,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党的富民政策好。
尊重劳动,热爱和珍惜劳动果实。
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事物的能力,综合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农林牧渔,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知道家乡的土特产,知道家乡的主要矿藏。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品。
2.多准备一些图片资料,如传统农业的照片、现代农业的照片,农林牧渔、矿产资源的照片,作为学习的资源。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农林牧渔,物产丰富(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二页,认真看一看,读一读?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省情”。
)
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生活的家乡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介绍一下当地地形、气候的特点。
)
老师:这些地形、气候特点促进了我们在农林牧渔,哪方面的发展呢?
学生:(略)
(老师介绍当地的生产特色。
)
老师: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在飞速的发展,今天的农村,很多地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牲畜和传统农具;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庄稼连年丰收,多种经营蓬勃发展!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农民收割”、“河北特种畜牧养殖”、“农业耕作节水”;欣赏图片“耕地工具的变化”、“机械耕地”、“节水灌溉技术”、“牲畜耕地”、“新型灌溉技术”、“机械收割”系列等。
)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随着家乡农林牧渔的发展,我们的物产更加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闻名全国!(过渡)
二、家乡的土特产(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九页,看看书上给我们列举了哪些土特产!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土特产拿出来吧!
(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如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土特产。
)学生:(略)
老师:你还知道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呢?介绍给大家吧!
(让大家欣赏图片“大名杏”、“河北鸭梨”、“京东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老师还可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特产,可参考文本资源中的“河北特产”、“河北植物资源”等。
)
老师:在我们的家乡不光农林牧渔,物产丰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过渡)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五页,看一看华北地区的矿产分布图。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矿产分布地图。
)
学生:(略)
老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油等。
下面,大家试着从图上把家乡的石油、钢铁、煤矿的产地画出来。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河北民生”,还可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河北矿产资源”的知识。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同学发现了什么?
学生:(略)
老师:你知道石油有哪些用途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石油的用途”。
)
老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与石油有关呢?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石油对我们很重要,煤对我们一样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煤的国家。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煤炭的革命”。
)
老师:大家还知道家乡那些矿产呢?它们都有那些作用呢?说说吧!
学生:(略)
(老师可根据当地实际给同学们介绍。
)
老师:我们家乡的资源丰富,但是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
(可让同学们欣赏课本第十四页的文章。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特产,矿产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