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华北区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46
第十章第四纪地层§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两条:生物地层学原则(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旋转式前进、全球性)、气候地层学原则(气候演化的阶段性、旋回性、全球性)。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1、岩石学方法(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颜色:深—老,浅—新;由老到新为深红-红-红黄-黄-灰;成分:碎屑矿物含量变化(稳定矿物比例及所含稳定矿物的类型);结构与沉积构造: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分选以及形态等;特殊的标志层:沉积层、构造界面等。
2、古生物学方法(很难找到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鉴定价值的化石)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
3、地貌学方法:要考虑高程、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等。
接触关系:a、切割(老的被切);b、掩埋(老的被);c、过渡(同时异相)4、年代学方法: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其他。
5、古气候学方法:气候旋回—间冰期与冰期。
干湿地层的划分:a、植物化石:草本为干,木本为潮湿温暖;b、沉积物:黄土为干,红土风化壳、石钟乳、冲积层为潮湿;c、化学元素:CaCo3含量高为干,低为潮;AiO2/AlO3比值越小越湿热。
6、构造地质学的方法: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的褶皱和断裂等。
7、古人类与考古学方法: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特点;8、其他方法以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各种年代学方法为必要条件,气候、古环境古气候为补充。
§2、中国第四纪地层一、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1、基本特征:南方地区洞穴地层发育,华北地区以河湖相地层为主,黄土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发育较多冰碛地层,东部沿海发育海相地层。
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东部的构造下沉区地层多为整合接触,变化弱;西部第四纪地层内部出现了角度不整合且强烈。
2、分区:华北-东北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区、华东-华南区、西南区和东部海区。
二、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1、华北亚区:(1)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p1n)a、地点: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泥河湾村;b、岩性:一套河湖相砂砾、砂、粘土沉积物;c、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d、时代:Qp1,早更新世。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网站一、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2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3 .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4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5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6 .对比中美两国的地形与区位,分析其异同点及地理特征?•中国国情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index.jsp•中国国家地理•地理频道•数字地球网站/C-index1.htm•国家遥感中心/第二章自然结构•中国自然结构(natural structure of China)•气候水热结构(hydrothermal structure)•土地资源结构(land resources structure)•水资源结构(water resources structure)•矿产资源结构(mineral resources structure)•风景旅游资源结构(landscape and tourist resources structure)1. 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2. 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3. 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怎样?4. 评述中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5. 评述中国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6. 概括中国自然结构的基本特征?•地质春秋•中国地理学会http://210.72.10.8/webpage/zgdlxh/menu_61/index.html •中国自然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index.jsp•中国气象局/index.php•华夏旅游/;中国旅游网/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1. 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2. 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3. 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 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国海洋信息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1.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3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4. 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5.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6.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可以举例)。
《中国地理》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1. 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2. 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3.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第二章自然结构 (2)1.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真题)2.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3.我国水热条件特点?4.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5.评价我国的气候6.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7.简述我国河流含沙量的特征及其影响8.简述我国河流天然水质的情况9. 简述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论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真题)10.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真题)11. 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12 . 简述我国林地资源的概况13. 简述我国草地资源的概况14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15 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16 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2010 真题)17 简述我国气候水热条件的特点 18 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10)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真题)2.试述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真题)及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3.简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4.简述我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真题)5. 试述我国海湾港址的缺点及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简述海洋水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12)1.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真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简述土地的持续利用3.论述我国大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5.试述西南区农业的现状及其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6.简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7.简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布局特点8.简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9.简述中国建材工业的三大布局趋势10.简述中国电子工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的总趋势11.简述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征(真题)12.论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真题)13.试述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2010 年真题)14.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15.简述我国村镇建设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今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题)16.论述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真题)第五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17)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主要特点,并概述其精华和糟粕之处(真题)2.简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真题)3.简述中国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扩散的走向、结果及其成因第六章灾害与环境 (18)1.简述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真题)2.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减灾建设3.论述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真题)4.简述中国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保护意义及方法(真题)第七章景观与区划 (20)1.论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表现(真题)2.论述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空间特征(真题)3.论述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各经济景观地带的主要特征4.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5.试论述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的“中部五省经济区”的范围和主要特点,并论述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2007、2010 年真题﹚6.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7.简述中国行政区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趋势8.论述景观划分的实质以及各类及综合景观划分的理论依据9.论述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第八章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25)1.简述区域规划的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真题)2.简述划分国土整治区必须具备的特征3.简述区域发展战略的各种开发导向模式4.简述实施我国生产力布局 TYIs 战略必须加速的各项建设及相关的国土治理战略第九章东北区……….………………………………………………………………………………1.试述东北区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2010 年真题)2.简述东北区的自然地理条件3.论述东北区工业基地建设的现状(真题)4.简述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5.简述东北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方略6.简述东北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方略7.简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真题)8.简述东北区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及其软、硬环境优势第十章华北区………………………………………………………………………………………1.简述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真题)2.如何理解首都经济圈3.试述华北区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真题)。
第十章华北区第一节华北区的空间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界线一、行政范围京、津、冀、鲁、豫面积52.53×104平方千米占全国5.4%人口2.53亿占全国20%行政界线:西、北部与晋陕内蒙古区相连,东连东北,南与长江中下游区相邻二、经纬度位置纬度:中纬度34.9——40°经度:偏东116.7—113.6°(山东半岛——豫西)三、海陆位置东部沿海位置中原地区四、经济地理位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带中部地带五、政治地理位置全国乃至东亚的政治中心六、总体评价(地理环境优越)(1)地处中纬度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作物可以两年三熟(2)从海陆位置来看,它是我国东部沿海相对内凹的地带,使其受到的海洋影响相对小,降水少(3)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对内延伸到中原腹地,交通便利。
(4)政治地理位置特殊,它是全国重大的政治中心之一。
七、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方分界线。
2. 相当活动积温4500℃一线3、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4、相当于黄棕壤与棕壤的分界线。
5、河流是否出现冰冻、断流现象的分界线。
6、一年二熟与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第二节华北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华北区环境的作用一、华北区地形总特征环带状的空间地貌格局外环:三面环山,北为燕山,南为大别山,西为太行山、伏牛山第二代: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第三带:河流冲积平原第四带:沿海平原二、对华北区环境的作用1、山东半岛的丘陵构成华北地区的第一道屏障,对海洋季风的运行构成阻碍,使华北从东到西出现明显分异,由沿海半岛湿润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内陆半干旱的落叶阔叶林。
2、秦岭山地构成华北地区的又一道屏障,其阻碍南来的海洋季风的运行,使华北较之南方更干燥。
3.相对内凹的地形大势,使得其受海洋的影响减弱。
4、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下水的影响大,华北大量盐碱地存在。
5、山地平原呈环状分布,决定了自然景观地带呈环形分布,同时山地原生植被分布多,平原地区的原生林全被破坏,全为次生林第三节华北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暖温带的季风气候特征(与东北区相比)1、热量资源较丰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季节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