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科技史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科技知识点整理近代科技是指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科技成果。
本文将整理初中历史中关于世界近代科技的知识点,包括工业革命、交通运输的革新、通信技术和医学进步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起始于英国并逐渐向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各地扩散的一场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工业化变革。
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利用蒸汽力量代替人力和水力,推动了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
在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包括蒸汽机、纺织机械、铁路和钢铁产业等。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纺织机械的出现使得纺织业从家庭作坊转移到工厂,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大幅扩增。
铁路的建设和钢铁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交通和运输效率,促进了工业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
二、交通运输的革新工业革命催生了交通运输的革新,使得人们的交通和物流更加快捷和便利。
其中,最重要的是蒸汽机车和蒸汽船的出现。
蒸汽机车的发明使得铁路运输迅速发展起来。
首次的商业铁路运输出现在英国,很快就扩展到了整个欧洲和其他地方。
铁路运输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效率高,使得货物和人员能够迅速、大量地进行长距离的交通。
蒸汽船的发明则使得航海运输的速度显著提升。
它利用蒸汽机的动力推动船只前进,消除了对风力和海流的依赖,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航线和时间。
蒸汽船的出现推动了贸易和旅行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三、通信技术的进步近代科技的另一重要领域是通信技术的进步。
通过各种新的发明和创新,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报的发明被认为是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
电报利用了电信号来传递信息,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对商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也加强了不同地区的联系。
另一个重要的发明是电话。
电话的出现不仅可以实现音频的远距离传输,也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即时交流的便利。
电话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商业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纲明示:(1)经典力学。
(2)相对论和量子论.(3)进化论。
(4)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现代信息技术.[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拨云见日想一想]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吗?试答提示:否。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哥白尼“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图示经典力学.试答提示:3.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吗?试答提示: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吗?试答提示:否。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5.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何分歧?其分歧的根源何在?试答提示:(1)分歧: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宗教神学则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
二、生物学的发展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从“蒸汽革命"到“电气革命”2.信息技术的发展(2)产生分歧的根源:根源在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
高考历史——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学艺术发展近现代世界的科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思想观念变化。
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3)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
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4)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
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5)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6)科学家的个人品质。
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工业革命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区别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不满。
(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特点: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暴露。
(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
(2)成就:海明威《老人与海》;贝克特《等待戈多》。
世界近现代史科技史知识点(1500年以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的科技发展(十四至十六世纪)一、西方世界1.思想文化运动,科技与艺术的革命●揭开了现代欧洲的历史2.1477年第一张世界地图出版3.1480-1510年达芬奇●活跃时期4.天文学●1531年哥白尼●1543年《天体的革命》出版●使托勒密系统崩溃●伽利略、克仆勒等●现代天文学的发展●1575-1595年第谷天文学革命●1595年开普勒研究行星运动5.物理学●1590年●伽利略研究物理学和力学二、东方世界1.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2.1590年潘训季●《河防一览》●古代著名河工专著之一3.1592年程大位●《算术统宗》●古代数学名著●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前的科技发展(十六至十七世纪)一、西方世界1.天文学●1600年●布鲁诺●以异端学说罪被处死●1705年●哈雷●彗星轨道●1718年●哈雷●发现星星是运动的●1745年●墨佩尔蒂●报告地球的形状2.物理学●1600年●威廉·吉尔伯特●发表关于磁性的书●1612年●沙伊内●观察到太阳黑子●1620-1640年●英国笛卡尔●研究机械哲学●1640年●意大利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进行空气压力实验并发明了气压计●1650年●惠更斯●设计出摆钟●法国帕斯卡●制作出计算器●1654年●范古利克●进行空气和真空实验●1670年●洛罗梅尔●计算出光速●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46年●马森布罗●发明电容器●1746-1747年●富兰克林●证明闪电是电的一种3.数学●1614年●英国耐普尔●出版对数表4.生物学●1628年●英国威廉·哈维●出版了关于血液循环的书●1650年●列文虎克和斯瓦默丹●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研究●1665年●胡克●《显微图》●1669年●斯滕森●研究古生物学和化石●1730年●林奈●植物分类法5.化学●1700年●施塔尔●推广泛灵论和燃素论二、东方世界1.农学●1633年●徐光启●《农政全书》2.地理学●1640年●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传染病学●1642年●吴有性●《瘟疫论》●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展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蒸汽时代(17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理论基础:牛顿力学●标志事件:1760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使用●1807年美国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气时代(19世纪-20世纪上半期)●标志事件: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主要表现●电力的广泛运用●1831年●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第一部发电机●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1882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三、其他1.物理学的重大成就●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科学家波尔提出来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生物学的重大成就●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基础●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相继提出和确定了细胞和细胞学说●法国的拉马克确立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条件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工匠、技师的发明制造;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政治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资金-资本的积存和对殖民地的掠夺;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创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显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政治保证-资本主义进展相对稳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展;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进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进展经济的要求〕要紧成就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电讯事业的进展:贝尔-、马可尼-无线电报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运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运算机产生、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运算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高新技术。
特点第一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体会的工人和技师;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进展;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进展迅速;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截了当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点精析1、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与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世界近代科技史专题
知识梳理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1、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开创性地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轨道椭圆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近代天文学革命的进行,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近代数学的产生:17世纪,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德意志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标志着近代数学的兴起。
近代力学的确立: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确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也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电的概念的提出: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研究天然磁石性质,为19世纪的电磁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代化学的创立: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把实验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指明燃烧是氧化反应;最早提出质量守衡定律,促使化学发展步入正规。
19世纪初期,英国的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标志着近代化学的产生。
近代生理学的创立:17世纪早期英国的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18世纪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近代科学的综合化阶段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丹麦的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英国的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的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学理论,德国的赫兹证明了电磁学的理论,这成为发电机发明以及新通讯工具创新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电的时代的到来.
近代化学的发展: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近代化学取得飞速发展。
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法国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上,引起了生物学的一场革命,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现代科技的飞跃阶段
物理学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钋、镭放射性元素,动摇了“经典”力学。
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为二十世科技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程度加强,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
二、近代技术的发明与创新
1、蒸汽技术: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珍妮机”为开端,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完成
了棉纺业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过渡。
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交通运输进入新时代.与此同时,一个以机器生产机器的部门——刨床和汽锤等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的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2、电气技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
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的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的问世,带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也促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科技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话、电报等电讯事业的发展。
3、现代信息技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二战后,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三、中西科技比较
1、阶段性特征综述
明代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商有独特的青铜铸造艺术和历法;秦汉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世界;隋唐文化全面辉煌,唐时中外文化交流繁盛,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明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宋元文化中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传播,这对其后来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重大的作用。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有人将这一时期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已进入自身发展的黄昏。
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诞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
2、中西科技的特征、本质、作用比较
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而西方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重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这些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导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
3、中西科技不同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般原因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的交融升华;中外交流,促进文化的充实和活力;统治者开明的政策,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使科技能领先于世界。
(二)我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的一般原因
封建制度的腐朽导致16世纪后科技的衰落:自然经济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活力;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儒学为主的教育与文化专制统治对科技人才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西方近代科技兴起的一般原因
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的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学的方法。
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研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政策保护。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文化教育的促进。
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非中国的教育儒学为主要内容,培养皇权专制的奴才。
四、理论拓展
1、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的理解。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但反过来,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如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新大陆的发现。
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等。
如指南针、印刷术、火药这些伟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而传到欧洲后却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就是因中国封建社会条件的制约造成的。
2、多角度认识科技的发展
从物质和意识关系去认为科技的发展过程;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认识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从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方面去认识科学家的贡献;联系时政的内容去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比如刚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自主创新能力等内容。
3、“西学东渐”与“新思想”的区别
内容、传播者不同:虽然都是指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但西学东渐指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把西方先进的科技介绍到中国的历史现象。
新思想指鸦片战争中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要求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历史现象。
前者着眼于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后者着眼于中国士大夫的活动。
作用不同: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及后来的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为中西交流作出了贡献.清朝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康熙帝还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雍正帝时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19世纪新思想倡导者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对后来洋务运动、维新派都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