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加工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6.38 KB
- 文档页数:4
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分析摘要:我国传统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在处理废水阶段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基于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当中的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技术,以此解决污染问题。
关键词:砂石骨料;废水处理;自然脱水法引言:砂石骨料为工程中的常用材料,在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上述材料生产需求不断提升。
砂石骨料生产的过程,需要利用大量水资源对骨料进行冲洗、制砂、降尘处理。
这样就会导致生产系统出现了较大的污染水体,需要进行集中的废水处理,这样才可以很好的避免对外界环境带来污染问题,但是传统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进行技术的升级与优化。
1 传统废水处理工艺传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中,主要的废水处理方式为自然沉淀法和絮凝沉淀法。
1.1 常用处理技术自然沉淀法的处理方式,是将废水从砂石系统当中流入到准备好的沉淀池,或者流入尾渣库中,并不使用凝聚剂,进行自然的沉降处理。
在之后排出上层的清液。
这样的处理技术成本方面比较低,同时操作方式也比较简单,但是沉淀池的的容积较大,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要求[1]。
在絮凝沉淀法的使用中,就是一种基于平流二级沉淀池处理污水的废水处理系统,流入到平流式沉砂池当中,在去除了粗砂之后,送入到干化池当中进行自然脱水处理。
该方案的设置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泥浆板结,以及出现堵管的问题,以此导致系统无法运行,1.2 泥浆干化处理在自然脱水法的使用上,主要是利用重力的因素,将泥浆实现过滤分离。
加上风吹日晒的自然条件,加速泥浆的脱水干化速度。
但是这样的方案在使用上对于场地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较大的空间,同时也会经常出现二次扬尘的问题,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砂石加工系统的处理需求。
而机械化的处理方式,则是利用机械设备加速废水的脱水情况,这样的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整体的处理效果良好[2]。
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砂石骨料是水电工程生产中需求量最大的基础材料之一,砂石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除泥、去粉以及降尘等工序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水(通常每吨砂石料需要用水0.5〜2.0m3)o在砂石骨料生产中所排放的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质是(SS)固体悬浮物,如果直接排放的话,将对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影响流域的水质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1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主要应用沉淀理论,根据悬浮物质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等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处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絮凝沉淀(也称干涉沉淀):悬浮物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故实际沉淀速度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主要靠试验测定。
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及浓缩池的沉淀与浓缩过程中,实际上都顺次存在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的沉淀过程,只是产生各类沉淀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己。
下圖所示的沉淀曲线,即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的沉淀过程。
在砂石骨料生产废水处理中,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是自然沉淀法以及絮凝沉淀法。
2新型工艺的设计运用结合废水的水质特征和现场实际地形情况,四川某水电站对其砂石加工系统所排废水采取■集水沉淀十预处理十人工沉淀十机械脱水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具体工艺流程见图lo图1废水处理新工艺设计流程2.1新型工艺的主要特点0)冲洗细骨料降低石粉的过程中,石粉流失量较大,导致废水中颗粒含量较高,石粉悬浮在水中不易沉淀。
鉴于此,在废水处理厂前增设集水沉淀池和预处理环节,主要目的是快速去除废水中粒径较大的颗粒,回收细砂和石粉。
可减轻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负荷,延长压滤机滤布、渣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木;②)新工艺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药设备,废水经高效絮凝反应沉淀处理,使用排泥设备及时将沉淀的泥浆集中到辐流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通过重力和离心作用使污泥进入锥形泥斗区。
砂石料加工系统污水处理方案1.工程概况本系统砂石骨料原料来自右岸石料场,出露的岩性主要为三迭系下统永宁镇组第三段灰、深灰色中厚层至厚层致密块状岩,夹少量薄层泥质灰岩。
本标段以毕节站为气象代表站。
根据毕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36.2℃,极端最低-10.9℃。
本系统需加工骨料包括混凝土骨料、喷混凝土骨料、垫层料和过渡料。
该工程水源2标混凝土总量23.1万m³,水源1标混凝土总量31.61万m3,喷混凝土1.4万m3,共需生产混凝土骨料约123.44万t(其中粗骨料74.06万t,细骨料49.38万t);工程所需垫层料总量18.4万m3,共需生产碎石垫层料48.48万t。
过渡料为料场开采≤300mm骨料不够时补充,需要量根据施工实施阶段情况而定。
砂石料加工废水具有废水量大,约为250m³/h,SS 浓度高的特点,一般SS的浓度高达30000mg/L以上。
这部分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DL/T5098-2010)中有关砂石加工系统回用水水质要求(SS≤100mg/L)后可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2.污水处理工艺施工过程中砂石料冲洗废水产生比较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处理和控制,本项目施工期废水拟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砂石料冲洗工艺中。
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另一方面减少了水环境污染。
一般来说,砂石料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平流式自然沉降法、混凝沉淀法和成套设备法。
由于本工程供电量较为紧张,采用成套设备容易受供电影响,结合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废水的处理经验,对于废水量较大的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对于废水量较小的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
本工程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
混凝沉淀法具体处理过程为:废水从筛分流出后,先经沉砂池把粗砂、微小的碎石和体积较大的悬浮物除去,再通过800×600mm排水沟进入预沉调节池进一步沉淀,再通过提升泵流入折流反应池。
观音岩水电工程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研究【摘要】观音岩水电工程人工砂石加工系统砂石料的原材料采用龙洞石料场的灰岩,由于料场地质原因及主体工程施工时砼浇筑的峰值强度较高,砂石系统的生产废水处理强度高、难度大。
本文主要对本工程的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废水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对之后的工程应用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工砂石加工;废水处理;工艺;研究0.概述工程概况: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左岸)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右岸)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电站装机5*600MW,为一等大(1)型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城市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枢纽主要由挡水、泄洪排沙、电站引水系统及坝后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由左岸、河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右岸粘土心墙堆石坝组成为混合坝。
气候特征概述:该工程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全年多部分时间气候炎热、少雨,本地区气象特征值以附近攀枝花市仁和气象站为代表,多年平均气温20.3℃,极端最高气温39.9℃,多年平均蒸发量208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4.5%。
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工艺概述:该工程的混凝土总量约906万m3,其中碾压砼489万m3,常态砼417万m3,喷砼总量约15万m3,右岸粘土心墙堆石坝Ⅰ、Ⅱ层反滤料总量约36.4万m3;共需制备人工砂石骨料约2207万吨,平均供应63.6万吨/月,最高供应94.3万吨/月;砂石系统设计规模为粗碎处理能力3300t/h,成品生产能力为2700t/h;砂石系统由粗碎车间、竖井平硐半成品输送系统、龙洞半成品料仓及装料平台、枢纽区半成品料仓、一筛车间、中碎车间、二筛车间、大石补充车间、三筛车间、细碎调节料仓及细碎车间、四筛车间、成品料仓及成品装车平台组成;采用了半干式生产工艺,通过粗碎车间对开挖料的一次脱泥,将原材料中<20mm的泥、泥团、针片状及风化物分离出来,作为弃料,保证进入半成品的骨料含泥量≤2%;通过一筛车间各层筛面上对半成品采用高压水冲洗,通过双螺旋洗石机对≤20mm的骨料进行充分的搓洗;通过二筛(湿筛)车间对洗石机清洗后的骨料再次冲洗;通过三筛车间对进仓前的成品大、中、小石进行最后的冲洗;二筛(干筛)适量的中小石进入细碎车间立轴破干法制砂,经四筛车间干筛的砂与回收的湿砂混合后进入成品砂仓。
砂石厂废水处理工艺汇一、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治理选矿废水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常与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组成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法和混凝沉淀—氧化法。
混凝沉淀法使用的药剂主要包括凝聚剂和絮凝剂两大类。
凝聚剂主要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等,使用最普遍的絮凝剂是聚丙烯酰胺(PAM)。
混凝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净化效果的好坏。
特点:混凝沉淀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一些重金属离子,是一种成熟、稳定、高效的废水治理方法,但也存在对有机化学药剂净化不彻底,因药剂用量过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二、人工湿地法人工湿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治理技术,因其生态化的治理理念而广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人工湿地是仿照自然湿地人工修建并参与监督控制的具有流动或静止水体的浅水水域,是以基质—植物—微生物为核心的综合生态系统,可通过基质截留、过滤、吸附,植物吸收、拦截,微生物摄食、分解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发挥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
特点:人工湿地法为治理废水提供了一条绿色化、生态化的技术路线,但也存在基质易堵塞、占地面积大、受气候等因素干扰大等局限性。
一、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废水治理技术,因降解速度快,净化度高,节能环保而成为选矿废水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
光催化氧化废水的原理可以结合半导体能带理论解释:光催化剂吸收光能,电子受辐射跃迁,生成活性很高的电子-空穴对,可以与吸附在催化剂粒子表面的-OH或H2O作用生成氧化性极强的•OH,•OH能将有机物氧化成H2O和CO2等小分子无机物。
特点:光催化氧化法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已成为废水治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更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其净化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
二、微生物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对于矿山酸性废水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净化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砂石废水自然净化工程方案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废水污染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砂石废水是产生于砂石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泥沙和有机物质,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如何对砂石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砂石废水自然净化工程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力量,达到废水净化的效果。
2.砂石废水特点在进行砂石废水自然净化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砂石废水的特点进行了解。
砂石废水通常具有以下特点:2.1 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和泥沙,浑浊度高。
2.2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容易产生臭味和污染。
2.3 PH值较高或较低,容易对水体产生腐蚀或沉淀物。
2.4 含有化学药剂残留,对生物体健康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砂石废水的特点使得其净化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3.自然净化工程方案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砂石废水自然净化工程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净化工作。
比如湿地、人工湿地、人工水体等。
3.2 依靠植物根系、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力量,利用其吸附、分解、转化有害物质的特性,实现砂石废水的净化处理。
3.3 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4 结合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处理,如采用人工湿地+生物膜工艺等方式,提高废水净化的效果。
4.自然净化工程方案设计基于上述原则,我们设计了以下自然净化工程方案:4.1 选择适当的自然生态系统针对砂石废水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采用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是指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达到对废水净化的目的。
在选择人工湿地的位置时,需要考虑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并选址于砂石加工场附近,便于废水的输送和处理。
4.2 建设适当的人工湿地在选定了人工湿地的位置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建设工作。
砂石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砂石系统筛分楼生产排放的生产废水经过沟渠集中流进收集池,收集池内的废水经渣浆泵打入石粉回收装置W1处理,粒径75μm以上石粉回收率在95%以上,总体回收率在70-90%,视石粉级配而定。
回收的石粉经胶带机B10运至石粉堆场或者成品砂料仓堆存,如有多余的石粉,作为弃料处理。
经石粉回收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先经过加药装置W3加药絮凝,然后经过混合反应器W4反应后,按如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如果浑浊度过高,通过调节阀门,先流入调节沉淀池(100m3),经过沉淀后,池子中上部的清液由泵打入MGS-100高效快速澄清器W2,底部沉淀后的泥浆经由渣浆泵打入浓缩池。
②如果石粉回收装置出来的水浑浊度低,经过加药混凝后直接进入MGS-100高效快速澄清器处理。
经过MGS-100高效快速澄清器对废水进行浓密分离后,上部清水流入循环清水池,浓缩后的下浊液经过管道进入浓缩池。
浓缩池中的泥水由渣浆泵打入压滤机W5脱水干化处理形成渣饼,用汽车运至指定的弃渣场。
过滤后的水经地沟流回收集池中。
水处理流程图
废水处理车间主要设备材料表。
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技术方案(1)废水特性砂石料加工系统供整个工程的人工混凝土骨料以及坝体需要加工的填筑料,用水量为700m3/h;生产过程水量损失率以15%计,则加工系统的废水产生量为595m3/h。
工程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污染物主要以SS为主,根据工程砂石料源特性、加工生产方法,并借鉴一些已建和在建电站的现场采样实测资料,确定SS 浓度为20000mg/L~90000mg/L。
(2)处理目标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目标按《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中对砂石加工废水的要求确定——“砂石加工产生的废水应进行适当处理后回收利用或排放,回收利用的悬浮物含量不应超过100mg/L,处理后排放水体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排放标准”。
由于工程所处大渡河河段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砂石料生产废水需进行处理后全部回用,处理水水质按SS小于100mg/L控制。
(3)高效污水净化器处理法目前我国的高效污水净化器已经成功应用于煤炭、火电等行业,其中煤炭的行业的废水悬浮物含量可达30000mg/L~60000mg/L煤泥水,处理后悬浮物的10mg/L~50mg/L,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冲洗废水的水量、悬浮物浓度近于煤炭行业的含煤废水量,沉降性能由于含煤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6.3.4所示,该工艺的核心是集离心分离、重力沉降、动态过滤和污泥浓缩于一体的净化设备。
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经泵提升,在与絮凝剂、助凝剂初步混合后进入净化器。
在净化器内,废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离心力和过滤的共同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来。
净化后的水从净化器顶部排出至清水池,浓缩的污泥从净化器底部定时或连续排出,在污泥池中经重力沉淀后,再经橡胶真空过滤机脱水,滤饼运往渣场。
在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后,需开启反冲洗泵进行反冲洗。
图6.3.4 高效污水净化器处理工艺流程图该方案省去了预处理单元,并且取代了传统的混凝沉淀池,大大节省了占地。
此外,系统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一般只需要20min~30min即可一次性将高悬浮物(SS=20000mg/L~90000mg/L)的废水处理到10mg/L~70mg/L。
高纯石英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高纯石英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废水中和:一般采用废水中和剂对酸性废水进行中和,常用的废水中和剂包括氢氧化钠、石灰、复合碱、碳酸钙等。
2. 沉淀处理:使用沉淀法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净化水质。
其中,石灰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投加石灰乳调节废水pH值,使氟离子与钙离子形成CaF2沉淀。
但需要注意,单独加入石灰乳作为化学沉淀剂时,产生的CaF2颗粒体积小,难以沉降,因此可以考虑加入混凝剂来辅助CaF2的沉淀。
3. 过滤处理:通过滤材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去除,实现废水的净化。
常用的滤材有砂石、活性炭、滤纸等。
4. 吸附处理:吸附法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可直接用于深度处理。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氧化铝等。
此外,离子交换法、电渗析等方法也可用于处理高纯石英砂生产废水。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何种处理方法取决于废水的具体成分、处理要求以及处理成本等多个因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