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小议“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龙源期刊网
“到此一游”的少年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40期
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众网友纷纷谴责,称丢了中国人的脸,“丁锦昊”的真实身份也被网友人肉出来——他是南京的一名初中生。
事发后,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素材解读】
“?菖?菖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国内实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这些年几乎每一次对涂鸦事件的报道,都会引发众怒,但却屡禁不止,甚至连故宫铜缸都难免被涂鸦。
“到此一游、留个纪念”,不过是某种落后的文化心理在作怪,对于未成年的丁锦昊,或许还有恶作剧的一面。
但是这次将这一恶习陋习弄到了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不仅损毁了外国文物,也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无论怎么说都是破坏文物的丑行。
既已无法挽回,承担责任,知错能改便是自然的底线。
当然我们也要体谅,其做法肯定不对,但批评谴责也应讲究方式方法,毕竟未成年人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过于峻急,甚至“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抵达正义,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冷静,在看到“丁锦昊”们知错就改、提高认识的同时,更期望有类似心理或行为的国人都能引以为戒,从此不再出现“到此一游”之类不文明现象,更盼望这样的陋习能得到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想方设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在国内国际树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形象。
【适用话题】
敬畏之心、承担责任、宽容、多点耐心和冷静、自觉自律等。
2015高考作文命题热点预测纵观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了解到在全国共计17道题目中,有14道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依然是主打作文题型,而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故事型材料,哲理性材料,图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
【作文猜想一】浓浓亲情,30年父女合影戳泪点一、作文素材近日,一个叫大萌子的网友将自己与父亲的30张照片放到网上,这30张照片是一个北京姑娘从1岁到30岁和爸爸的合影,每张照片都有那一年的故事,触动心灵!儿女们茁壮成长,父母们日渐老去。
有谁知道这些照片背后会有多少辛酸坎坷?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母亲的陪伴,他们用相机记录了30年健康快乐的生活。
2012年6月17日父亲节赵萌萌将她和父亲每一年的合照上传网络,8月22日一大早,赵萌萌登录微博后,有关自己的千余条评论和转发着实把她吓了一跳,而被上万网友大量关注的,是她发的一组照片——“我和爸爸30年的合影”。
时光变迁下的父女情感动上万网友。
30张照片,把悄悄溜走的时光拉了回来,也在不经意间叩中了大家的心弦。
网友们受到启发,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和父母的合照,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感激。
微博女王姚晨、何炅、柳岩等名人也转发了这组照片。
大萌子原名赵萌萌,是个北京姑娘,在一家网站的销售策略中心工作,她在博客中说,这个微博是在2012年父亲节时发的,作为在父母的养育与疼爱中长大的孩子,某天不经意间发现爸妈老了,想起来眼泪哗哗流,但是确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
她表示,从没想过这条小微博会在不经意间叩中大家的心弦,引起这么多共鸣。
大萌子将此事告诉父母后,“萌爸”、“萌妈”特意去注册了微博,认真看网友的留言。
“萌爸”还念叨女儿知道感恩,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
二、构思点拨马年春晚,在演员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的时候,电视屏幕上播放一对父女在30年中留下的合影,瞬间开启了人们感情记忆的闸门,引发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作文训练优秀例文2013.11.6文物保护与社会道德2013年5月24日,沈先生在网上曝出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见有人用中文刻上“丁XX到此一游”,他觉得羞愧无比,无地自容。
后来有人在网上“人肉”出当事人“丁某”是南京一名15岁的中学生,其事件一再引起热议。
现代人的心理特点真的很难捉摸,人们为什么要在历史文物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许这是他们想借此说明“我来过这里”?又或许是他们想在数百年之后,人们再度发现这些历史遗物时看到他们的名字吗?可我认为这些理由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想要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必须给翻开它的历史,而历史文物就是历史很好的见证。
其中有一些重要文物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的象征,如果我们随意破坏这些人类们智慧的结晶,则是对这个民族、国家的不尊重。
而且,我们破坏的不只是我们自身的形象,还是我们国家的形象。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国家的象征。
归根溯源,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社会道德体系不完善,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够完善,人们的素质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教育方面不够完善。
在某些旅游景点上乱写乱画固然不对,但“人肉搜索”行为似乎也不太合理,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使他们的个人资料在网上随意公开,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完善教育体系,提高人们的素质,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不久前贺州市平桂公安分局与情网监管部门向公会派出所通报称,在广西红豆社区贺州论坛上出现一条“公会街又打死人了”的帖子,并且浏览次数达1100余次回复20余次。
后经过警方多方面核查,证实这是一起讹传。
据了解,发帖人谢某是当地一名高三学生,为了缓解参加高考后的紧张心情,他于6月9日凌晨发表了“公会街又打死人了”的帖子。
这件事虽然还未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但与丁某一事的性质是一致的,他们都没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与良好的素质,采取了不合理的途径去表达他们心中的情感。
救出自己作者:刘春阳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6期近来,埃及神庙涂鸦,年幼的“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新闻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尽管父母为孩子道了歉,但较真之网友仍质疑,未成年的丁锦昊身高够不着浮雕人像上半身的位置,“到此一游”的字迹系有人托举完成,正是家长的万般纵容,造成了孩子的过分自我。
责任在孩子吗?文明教育应从娃娃抓起,那成人呢?春日在附近的滨河公园跑步,看到一个被爷爷带领的小孩,手拿花苞欲出的折枝,晃来荡去美美地玩,心疼那花枝,更为那未曾初绽就被作践的花可怜,想走上前去,质问那孩子:你为什么要折它?终于忍住。
不是怕被这一老一小骂作神经病,而是不知该如何张口,告诉那孩子:公园里的花是开给大家赏的,不该贪它好看,据为己有。
这样简单的道理小孩也许不懂,可是大人从未教过他吗?神庙涂雅之类不文明之行为,不一一列举,这是中国式的习惯。
闯红灯,不排队,占座,大人孩子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大声讲电话等等。
所谓的吃喝拉撒类,不过都是些小事,积习难改,但不是不可以改。
国内丢脸,关上门都是自家事,出了国门更要学会入乡随俗讲文明,民族的自大狂情绪本应收敛,文明本应刻在心里,而不是刻在浮雕上。
当今人们老是埋怨,时代的“纲常礼乐”已坏,那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吗?人的良好习惯累积会变成性格,继而发展为人格,发展为生命品质乃至信仰。
活着的意义在于了解并开发自身潜在的高贵品质,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我们没办法要求所有人己所历之、推己及人。
但感同身受是一种随手公益的善良。
善良不该是这个社会最后的信仰吗?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拥有什么样的身份,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角色。
自虑虑他,自律律他。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
”首先要救出自己。
生而为人,有己之所长,知何可为可不为,我们不能用没死来证明活着。
一颗唯利是图的心,是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死无葬身之地,活着还要活得有些意义。
说说我们高三学生的时评写作当埃及神庙古迹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国式涂鸦、中学生校服涂画现象调查、农民工坐公交车……等等时评类文章的写作摆在我们高三学生面前时,我们不禁感叹,近年这种高考作文中的“时评体”引发的师生热议与拍砖,的确不亚于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
君不见微信中的“孩子他妈哭了,因为恶心死了!”等戏言吗!但无论如何,对于高中生写作而言,我们必须明白,一种直击社会热点新闻话题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和写作,我们必须面对;一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时评体作文模式,我们必须掌握。
今年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可能出现的时评体写作,无从下手者众多,教师的写作教学陷入瓶颈状态,而高考时间步步逼近,希望短时间内提升时评体写作能力的愿望愈加强烈,可作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可达成的。
我不禁反思,为何会如此被动?时评类文章,也叫时事评论,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
它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
既可对先进的新生的事物赞颂、褒扬,也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正因为时评类文章革故鼎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不仅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也设置了时评两篇,介绍时评写作,让学生了解时评的有关文体知识,加深对时评的认识。
可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时评写作却仍存在许多盲区与误区。
为什么会这样?我反思的结果是:第一、长久以来,我们的学生陷入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之中,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学习,被动写作,哪谈得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第二、之前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教学存在功利主义思想,高考考什么,平时作文教学就教什么,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规范教条死板,师生均只重写作技巧,写作成了纯技巧性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学生没有自我的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空发议论,套作连连。
小议“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
“丁锦昊”这三个字近来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丁锦昊”是谁?家住哪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一次即兴涂鸦,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了羞愧。
事情缘起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
他在埃及旅游时看到,有人在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用中文写上“丁锦昊到此一游”,遂将其拍照上网。
这条微博在前天夜里发布不到20小时,迅速被转发了近8万次,引来1万多条评论。
“@空游无依”在他的微博中写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
无地自容。
我对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反过头来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
’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微博照片显示,一幅黄褐色的人物浮雕图案上被歪歪扭扭地写了“丁锦昊到此一游”7个白色中文字,从浮雕风格看,应该属于古埃及时期的文物。
据“@空游无依”描述,涂鸦是在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往右边通道的左边石壁上发现的。
他说,留存此照并发布在微博上,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毁坏文物。
微博发出后,愤怒的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初步怀疑这位“丁锦昊”是来自江苏南京的一名15岁中学生。
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丢人、愤怒,几个出现在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上的汉字给中国人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冷静下来以
后,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孩子做出这种事情?我想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从小家长没有给予这方面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
一个人的性情发生改变不就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嘛。
最开始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做什么他都会去模仿。
如果父母本身就没有高的素质,孩子的素质大概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另外就是父母没有给他灌输这样的意识,在文物上乱涂乱画是不被允许,也并没有告诉他在文物上涂鸦可以视为毁坏文物,很可能触犯当地法律,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孩子,家长却没有尽到监管责任,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犯下大错,也是家长的失职。
2.学校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中国一直强调要用素质教育来取
代应试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看到素质教育的定义,就是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可是事实上,显而易见,学校并没有很好的进行素质教育。
如果真的培养出了具有完美人格、有道德、有素质的学生,这件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学校教会了我们“到此一游”这四个怎么写,却没有教会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写,不能再什么地方画。
3.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可以这么说,十五岁,
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个孩子,可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拥有了独立思考
的能力,或许他还不具备很高的素质,但是他不能没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不该乱涂乱画应该是几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吧,何况还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上。
4.整个社会风气和国民素质低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出国门,
很多国外城市的公共设施上出现了简体中文标语:法国巴黎的街头写着“请勿喧哗”,韩国首尔的自助餐厅标着“请勿浪费”,美国纽约地铁站标着“请勿插队”,卢浮宫外标着“请勿随地大小便”,甚至本来就不查票的欧洲火车,一有中国人登车就不得不普及查票。
从外国旅游回来的国人,都会因为自己在他乡的“特殊待遇”而感到羞耻。
再说说国内,同样是世界级文化遗产,中国的八达岭长城上,几乎每块城砖都刻满了名字;黄鹤楼遭涂鸦近30处,不乏“××到此一游”、“××我爱你”
等字样;旅游时走过那么多景点,细一回想,没有惨遭毒手的景点这是少之又少。
“到此一游”,乃素质和行为都不受约束的国人最爱。
走哪刻哪,也无所谓是不是上海世博会,或者是故宫博物馆,只要我乐意,就没什么不可以。
我们一直宣称我们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可是我们一直对内对外给人留下的却是这样的印象,实在是让人无地自容。
可以说这次“丁锦昊”事件绝非个例,只是不巧的是这个孩子把它刻到了一个千年文物上并且被曝光出来了。
再多的苛责也没有什么意义,给孩子适当的教训让他不会再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孩子的成
长蒙上阴影。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还有怎样去解决去改变这样的社会风气、国民素质?
“丁锦昊”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群人的象征。
如何改变这一类人才是我们该去头疼的。
在我看来要改变这一现象还要从几方面下手:
1.从小灌输正确的是非观以及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家长要做一个
典范,没素质的事情首先家长不要去做,孩子才不会去学。
孩子做错时,要及时指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并监督其改正。
学校不要再只是关注成绩,而是多关注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平时的思想道德。
一个人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人首先是因为他有思想有道德,不然和禽兽又有什么分别。
我们宁愿要一个成绩并不太好的好人,也不要一个成绩优异的禽兽。
2.平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传播公益广告,倡导国民
不要做那些没素质没道德的行为。
这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出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宣传正确的思想行为,传递正能量,社会风气一定会有所改变。
3.加强立法,对相应违反社会公德等行为作出相应的惩罚。
对于
那些在景点乱涂乱画,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行人闯红灯,无视禁烟标志吸烟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我们应该以劝阻为主,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和惩罚,这样才能让那些人有所收敛,记得下次不会这么做了。
孩子的父母已经道歉了,据说孩子已经知错了,刻上去的字也基本消除了,这件事情就算过去。
苛责那个孩子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只是希望国民能够都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行为,避免做出一些有失身份的事情。
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社会风气和国民素质都会提高,给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真正文化古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论文为作者原创不可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