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北京展会看我国铸造企业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862.16 KB
- 文档页数:4
铸造高炉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一、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201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2012年第6号公告”;正式公布了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145家生产铸造用生铁企业名单..依照工信部“2012年第6号公告”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强化生铁行业自律;更大力度地规范铸造用生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销售秩序;建立常态化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运营服务保障体系;中国铸造协会于2012年2月2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铸造协会铸造生铁分会”;同时;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为“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为铸造用生铁企业高炉服务的单位;为铸造高炉的产业升级;提高高炉装备配套水平、经济技术指标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负责铸造企业高炉发展规划及技术进步、新建及技术改造工程的设计、设备供货、总承包;并协助中国铸造协会完成铸造用生铁企业动态调整的认证工作..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国铸造协会的工程技术机构;机构设在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并依托其开展工作..该中心同时接受中国铸造协会领导..二、全国铸造高炉现状目前通过工信部认定的铸造用生铁企业总共145家、193座高炉;其中高炉容积100-200m3为76座;200-300m3为68座;300-400m3为38座;400-450m3为11座;平均炉容为221m3;最大炉容为450m3;最小炉容为108m3..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炼钢高炉有着飞跃式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不断的脱颖而出、得以广泛的应用..反观铸造高炉由生产规模、资金投入等种种原因;高炉的装备水平、技术经济指标、铸造生铁质量、环保排放、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铸造高炉新建、大修基本上是沿用旧图或私下找图施工;这些图纸代表不了现代的先进技术;有些图纸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水平..铸造高炉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因此止步不前..铸造高炉中心汇集当今炼钢高炉的先进技术;又针对铸造高炉做出了专门的研究;依托铸造高炉产业联盟;为铸造高炉提供当今最先进、实用的设备和技术保障;针对不同企业;有针对性的做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提供综合众多企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最终提升铸造高炉的技术装备水平..三、全国铸造高炉发展方向铸造高炉中心针对目前铸造高炉实际现状;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修正..1、今后铸造高炉新建、大修工程应采用“量体裁衣”的设计、抛弃沿用旧图进行的翻建的模式..铸造高炉新建、大修是一个系统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生产的实践及技术进步;人们对铸造高炉的认识不断提高;只有把以前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设计中加以修正;把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设计中加以应用;使得铸造高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铸造高炉各项操作指标不断提高;使得工程投入有增值的回报..2、加大对环保设施的重视;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命线严格遵守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符合各项环保指标是企业生存基准;铸造高炉尽管炉容普遍偏小;但环保设施是必须要设置;各项环保指标是必须要满足的..对于铸造高炉;以下环保措施要充分考虑:2.1矿槽、出铁场要设置布袋除尘;以满足大气排放标准..除尘器风机的噪音要充分考虑防护..2.2矿槽槽上采用全封闭结构;避免扬尘;槽上设置移动除尘设施..2.3槽下采用封闭式振动筛;所有落料点要设置除尘;建议槽下考虑全封闭形式..2.4炉顶料车翻车处设置除尘;并入出铁场除尘系统..2.5在铁口、铁水罐位设置除尘;出铁场优先考虑全封闭结构;出铁场屋面设置除尘..3、积极推广无料钟炉顶设备;提高高炉生产水平目前部分铸造高炉还在采用钟式炉顶;相对于现代广泛使用的无料钟炉顶;钟式炉顶存在布料方式简单、炉顶压力低、料钟磨损严重、设备作业率低等缺点;不利于高炉生产操作..在今后新建、改造的铸造高炉工程中;炉顶设备优选采用无料钟炉顶..此外;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优势;尽早开发出小型无料钟炉顶..4、采用先进的高炉本体设计理念;延长高炉寿命目前一些铸造高炉炉体技术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技术水平;这就造成高炉本体寿命短;生产指标低;反复的炉体大修;浪费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今后新建、改造的高炉本体需要考虑以下内容:4.1高炉炉底冷却采用水冷方式..4.2炉底、炉缸采用耐铁水侵蚀的微孔碳砖;淘汰自焙碳砖..碳砖的砌筑要等距平行冷却壁;避免三角缝的出现;合理布置高炉本体耐材..4.3高炉本体采用冷却壁全覆盖方式;采用水冷炉喉缸砖..单水管冷却壁水管由上下布管改为水平布管;避免试下水管弯头处出现气阻、及污物堆积;确保冷却水流向符合“步步高”的原则..4.4取消支梁水箱、空体冷却板;用新式冷却板..4.5完善高炉炉底、炉缸的温度检测;采用炉顶红外摄像;确保高炉安全生产..5、使用利于生产的出铁场技术以下出铁场技术在今后高炉新建、大修中要加以推广:5.1完善的出铁场除尘见2.5..5.2采用无填沙式出铁场..传统出铁场是在混凝土模板上面填充厚厚河沙、河沙上满铺耐火砖..其工程量大、荷载大、工程造价高..无填沙式出铁场将混凝土模板面直接设计到耐火砖标高;相应使得工程量、荷载、工程造价得以降低..5.3对于现有干式主沟;可以改造成双撇渣器;以提高主沟使用寿命..5.4积极推广储铁式主沟;降低主沟耐材消耗;有利于渣铁分离..5.5有条件的企业;在新建、改造高炉中;可以考虑双铁口、双出铁场;以提高生产效率..6、积极推广顶燃格子砖热风炉目前球式热风炉在铸造高炉上广为使用;但蓄热球大约2年就需要更换;造成生产成本偏高、材料的浪费..顶燃格子砖热风炉具有风温高、占地小、结构合理;特别是其两代高炉炉役的使用寿命;值得在铸造高炉上加以推广..此外有利于提高热风温度的煤气、助燃空气双预热工艺也应加以推广使用..7、普及喷煤设施煤粉喷吹有利于提高产量;降低焦比;最终降低生产成本..在不富氧的情况下;一般可喷吹100kg煤/吨铁;按照目前价格计算;可降低成本80元/吨铁..以年产30万吨产能的高炉计算;所上喷煤设施不到半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8、使用冷水冲渣底滤法工艺目前铸造高炉普遍采用水冲渣工艺;渣水分离主要采用沉淀法;采用抓斗从沉淀池水中抓渣..这种工艺由于没有过滤设施;冲渣水中含水渣;对管道、阀门、水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沉淀池在冬季产生大量水蒸气;不利于安全生产;从沉淀池水中抓出的水渣;带有大量水;随着水渣运输;渣水四溢;污染环境;整个系统补充水量大..冷水冲渣底滤法工艺采用自来水厂的砂滤工艺;过滤后的水质与自来水相仿;没有水渣;对管道、阀门介乎没有磨损;过滤池由于是无水过滤;只有水渣进入过滤池处产生少量蒸汽;从过滤池中抓出的水渣是饱和含水;没有水外溢;不会污染环境;补充水量也相应减少..此外;冷水冲渣底滤法工艺的过滤水在冬季可以作为采暖用水;目前国内一起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使用..9、积极采用TRT技术目前煤气干法除尘已经广泛使用;除尘后的高温、高压煤气应配套设置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即TRT;对于小型高炉;也可考虑2座高炉共用一套TRT装置..按照目前生产实践;TRT发电可达到30-40kW.h/tFe..10、新建高炉优先考虑BPRT技术煤气透平与电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成套机组即BPR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工艺;采用BPRT工艺;可以节省高炉鼓风机电机40%的功率;较TRT而言;能效高、占地小、投资低;在今后新建高炉中要优先考虑..11、适当建设水渣微粉设施以前;钢铁企业一直将水渣当做初级原料外卖给水泥厂;再回购水泥..近年来;钢铁企业纷纷自建水渣微粉设施;钢铁企业较水泥厂而言有富裕的煤气燃烧来干燥水渣;生产出的微粉是成品;可直接进入搅拌站使用;减少了水渣外运、水泥回运的运输环节;提高了钢铁企业产品的附加值..12、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优势一个企业在新建、改造高炉时;所有的设备、材料、施工均需要外委;由于工程的时间间断性;一般企业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完成设备、材料、施工的委托..产业联盟的建设;使得145家铸造生铁企业的高炉设备、材料、施工在一个更专业的平台上完成;而产业联盟的准入制;确保企业实施的工程质量、成本、售后有了保证..也为铸造高炉设备、材料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四、结束语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在中国铸造协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铸造炼铁分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竭诚为铸造生铁企业服好务;以实现不断提升铸造高炉的技术装备水平;为我国铸造生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铸造协会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9月25日。
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铸造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其发展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铸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1. 传统铸造技术传统铸造技术主要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这些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
但是传统铸造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材料利用率低等,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业对高质量、高效率、节能环保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铸造技术不断涌现,如精密铸造技术、数字化铸造技术、快速凝固铸造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铸造件的精度、降低能耗、改善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先进铸造技术也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成熟度不高、设备投资大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铸造技术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智能化铸造技术通过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实现铸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能化铸造技术的发展将有效推动铸造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数字化铸造技术是近年来的热门发展方向,它通过数字化建模、仿真分析等手段,对铸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优化。
数字化铸造技术的发展将引领铸造行业向数字化制造方向转变,实现生产智能化、灵活化、高效化。
2. 绿色铸造技术的推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铸造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种新型的绿色铸造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铸造行业向绿色化转型。
绿色铸造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传统铸造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3. 智能化铸造技术的应用铸造技术发展现状良好,同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不断增加。
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质量、高效率、节能环保的需求,铸造技术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提要展览业在其发源地欧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的速度发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展览业集团也是最早从事国际展览会组织工作的专业展览公司由于该行业有准入限制中展集团公司又拥有北京最大的展览场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竞争意识也不强场地供不应求展览中心一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2001年的成功入世展览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准入限制基本取消中国展览市场的竞争由此变得日趋激烈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群狼纷至的展览市场扬长避短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就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优劣势针对公司现存的问题对集团主要业务进行了取舍明确了工作重点制定出自认为符合中展集团公司实际和自身发展的战略并辅之以相应的措施和策略AbstractOriginated in Europe,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re, but it has only exist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t present, exhibition industry is regarded as China’s emerging industry, 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twenty per cent.Affiliated to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CPIT),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Group Corporation (CIEC) is the first exhibition group corpor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arliest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rganizer in the country. For many years,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d strict government entry regulations and approval system regarding organizing exhibitions, and CIEC was blessed with the largest exhibition venue in Beijing,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As a result, CIEC has been enjoying substantial benefits as the demand for its exhibition space far exceeds the corporate supply capacity. Now,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lowered its entry requirements: the entry regulations have been removed, although the approval system still exists.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exhibition corporations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have stepped into Chinese market as the country’s exhibition industry becomes more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making the competition fiercer than ever in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CIEC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Aimed at current corporate problems, this article will offer its suggestions on CIEC’s structural reform, which are based on deep research in Chinese exhibition market and the corporatio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SWOT analysis on CIEC, and my work experiences in CIEC. Meanwhile, other topic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including CIEC’s major businesses and its focus, corporate repositio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levant practices regarding CIE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article will try to help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orge corporate strateg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exhibition industry.序言企业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总方略走什么路和达到何种目标的总和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波特的说法其本质是选择何者不可为它涉及一连串不同的活动[1]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世界企业发展史证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企业对战略研究的重视程度与企业最终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企业发展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展览业在我国是个新兴行业[2]的速度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务院取消了对办展单位资格的审批展览业的门槛降了下来但准入限制基本取消中国的展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环境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用所学的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对展览业的老牌国企力图为业内国企探索一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展览业及中展集团公司概况第一节 世界展览业概况一现代展览会起源于英国Great Exhibition该展展出面积70000多平方米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作为当时的头号强国该展览会历时140多天吸引了观众600万人[3]博览会博览的形式经贸信息交流的功能大大推动了西方现代化工业和展览业的发展随后法国意大利经贸和科技类综合及专业博览会和展览会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展览会促进科技进步其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被各国所认同因其举办的展览会规模大效果好国际性强全世界300个最著名的展览面积在3万平米以上的展会中,约200个在欧洲举办德国的展览会又占其大半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展览大国和强国[4]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2%[5]贸易发展的有效手段由此拉动的酒店旅游9越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欧洲和美国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亚洲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相对集中的地区就展览内容和形式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行业拉动效益为25000多亿美元(1:9)[6]展览业主要的国际组织 1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简称BIE是在框架内协调管理和批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由其批准的博览会须由申请国政府主办展会分注册类和认可类展期六个月展期三个月中国93年加入该局上海市2010年世博会就是经其批准举办的注册类展会2简称UFI )ǰÉíΪ¹ú¼Ê²©ÀÀÁªÃË(Union des Foires internationals)×ܲ¿°ÍÀè154个城市有248个会员被该协会认可的展会因其规模大在业内被称为高品质知名经贸展会90%为专业展是该协会中第一个中国会员3±±ÃÀ×î´óµÄÕ¹ÀÀÒµÐ-»á×ܲ¿ÔÚÃÀ¹ú´ïÀ-˹Æä×ÚÖ¼ÊÇͨ¹ýÅàѵµ÷ÑкÍ×éÖ¯»áÒéµÈ·½Ê½´Ù½øÕ¹ÀÀÒµµÄ·¢Õ¹±¾È˺ÍÖÐÕ¹¼¯ÍŹ«Ë¾Ò²¶¼ÎªÆä»áÔ±¸Å¿ö中国的展览市场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得到高速发展并形成产业的政治需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也未形成行业更没有产业现中国的展览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各地新展览中心的落成和展览机构的成立如雨后春笋展览会在经济活动和对外交往中对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显著展览业在中国被称为新兴行业展览活动没有商业化形成不了产业截止2003年底可供展览面积250多万平方米2004年共举办经济贸易展览2500个二当时除外贸部负责广交会(为打破西方封锁而专设的出口型展览会)的组织工作外, 所有国内的接待外国来华办展和我国出国展览的组织工作均由国务院授权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独家负责办展主体主要为外经贸部审核批准的具有举办涉外经贸展览资格的246家展览公司商协会和中国贸促会系统各分会国发[2003]5号文件以后合作的形式设立的会议展览公司均可经批准后在华办展[9]¹ÜÀí·½·¨[10]1ÓÉÉÌÎñ²¿ÒÔ¼°¸÷Ê¡¾-óÖ÷¹Ü²¿ÃÅÖйúó´Ù»á·Ö±ðÉóÅúÕ¹ÀÀÃæ»ý1000平米以上的由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主办的经贸展或由贸促会系统单位主办的经贸展2ÔٴξٰìÓÉÉÌÎñ²¿ÉóÅú±¨¹úÎñÔº±¸°¸1000平米以下的涉外经贸展览会不需报批但须报上述主管部门备案简称中展集团公司隶属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拥有目前北京最大的展览场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馆运营展台施工酒店和广告为一体的中国第一家展览集团合资在美国韩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子公司或代表处组织约100多个国际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国际机床展国际纺织机械展和国际冶金铸造展更是位居世界同类展会前茅UFI2004年营业额约4亿多元人民币北京展览市场的43%左右不包括投资图1已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境外展览集团1ÊÀ½çÖªÃûÕ¹ÀÀ¹«Ë¾2003年营业额为3.49亿欧元[11]2000年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中国市场的展览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0%[12]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每年在全球举办展览40多个1995年与中展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展览公司—京慕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以及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造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现每年在华举办展览9个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拥有50万平米的室内展览面积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90多个亿欧元[13]90年代中成立独资公司4ÊÀ½ç×î´óµÄÕ¹ÀÀ¹«Ë¾Ö®Ò»ÔÚÊÀ½ç¸÷µØÓÐ13个下属公司年营业额3.2亿欧元[14]ÏÖÿÄêÔÚ»ª¾Ù°ì10个展览英国励展博览集团每年在世界五大洲举办展览430多个90年代末成立独资公司6·¨¹ú×î´óµÄÕ¹ÀÀ¹«Ë¾2003年营业额1.7亿欧元[15]现每年在华办展览会6个国内的办展机构1³ÉÁ¢ÓÚ2004年2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展览集团2004年共举办展览会112个2¼¯ÍÅÆäǰÉíΪ×Ô1957年始办的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常设机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机关广交会还承办各种展览拥有中国最大展览馆广州琶洲展览馆的经营权3³ÉÁ¢ÓÚ2001年由德国汉诺威杜塞尔多夫三家展览公司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每年接待展览60多个是中外合资经营展馆投资回报最快第二章中国展览市场分析第一节行业状况及市场结构分析 一正当欧美展览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充分发展接近饱和时截止2003年底分别比2001年和2002年增长81.2%和20.5%,是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倍比2002年增长39.6%[19]还将增加100万平米展览面积展览场所的急剧增加市场需求旺即目前除北京广州其他中小城市的展馆使用率还不到10%70%为饱和)我国目前展览会的策划组织远远落后于展馆建设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增长空间还相当大展馆经营将面临严峻挑战展览数量多展会数量和组展单位已初具规模参展商对展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同类展览中服务好参展商向展览组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办展主体增多展览业虽仍实行审批制但进入门槛降低外国企业可在国内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国内展览公司则因取消主办涉外展览资格审批而自动拥有了国际展会的主办权欧美十几个世界顶级展览集团均在华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移植到中国举办这些大的跨国展览集团资金雄厚管理理念先进已成为中国展览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四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但几年的实践证明卖方和买方客户对展品的亲身体验以及展会现场的商业气氛是网上展览不可替代的展品所以短期内网络技术可以促进展览业发展还不能对实物展构成实质性威胁完全竞争的展览市场结构 根据市场集中度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处于封闭状态,举办国际贸易展览会称为外事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贸活动来华大多是单国展市场绝对集中,进入完全限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学会市场集中度大大降低,进入限制完全取消当然,最早办展的贸促会系统仍因其办展历史长,人才相对集中但市场结构已起了变化,目前的市场结构类型应为完全竞争型根据西方展览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展览业是规模效益,强调的是效益的社会性我国目前展览业的高速增长除了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外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展览业进入有限制 长期存在的价格双轨制(国内外参展商两个价)又形成了短暂的暴利从业人员也由此而急剧膨胀透明展览业的暴利现象将一去不复返,从业企业大规模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完全竞争的市场形态和结构将导致中国的展览市场竞争加剧第二类是国内具规模的展览集团 境外跨国展览集团如第一章第四节所列它们的共同优势一是公司历史长二是资金雄厚抢占市场份额在世界各地均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四是管理理念先进这些跨国集团公司中国公司的经理大都是中国人管理人员的本地化将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弊病减至最低迅速扩大影响但他们又都有共同的劣势很难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与中国专业协会的沟通水土不服仍将存在这些跨国集团在中国展览市场上的现状是市场扩张很快 国内的竞争对手上海世博集团的主要问题是刚成立不久,又是由几个不同单位拼凑而成,内部的业务关系尚未理顺整体上集团优势并未显现,对外影响也不大短期内急剧扩张不太可能优势另一组展的竞争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参展商都是国内企业对中展集团公司构成的竞争压力不大其经营管理方式现2万米以上这对中展集团公司是个巨大威胁其整体效益与中展集团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6万平米但广州市展览业的发展程度及规模与北京还有距离就全国市场而言北京的其他几个展馆如北京展览馆国际贸易中心因其展览面积均低于2.5万平米短期内也很难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真正构成威胁中展集团公司今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在组展业务上应是以德国为主的欧美跨国展览集团应为上海新博览中心和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第三节 中展集团公司竞争力分析 按照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mel)的论断,企业核心能力为相对于竞争对手保持优势并在短期内竞争对手不能具备的如开发独特产品营销手段的能力当然但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它可以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或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从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较量具有以下核心能力1该中心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展览场所且海关外运对2万平米以上的展览会北京暂无可替代展馆,展馆需求无弹性 2经贸界有广泛的影响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是中展集团公司得 天独厚的别人无法拥有的独家优势中展集团组织的展览会可信度高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也往往被认为是知名展览会20年展览商业化运作具有一支经验丰富4如来展酒店互补互动性强 5知名度高有在展览业高速增长期进行有效资本运作整合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公司实力拥有较好的展会资源和一定数量的品牌展览 以上也为中展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势如北京在一已有计划则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原有的上规模展会就会分流原有的展馆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展集团的内部资源一直缺乏有效整合集团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面对境外跨国公司的大举进攻也无有效举措和危机感中展集团公司的业务就会逆水行舟除此之外至今尚无利于市场开发的任何资本运营举措这一切又都使中展集团公司原有的核心能力能否最终变为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变数第三章 中展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展览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展览业在改革开放的28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安装了加速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产值将会由目前的70-80亿元人民币增至150-200亿[21]左右上海环渤海湾经济区展馆使用面积将会大幅提高沈阳厦门郑州昆明重庆等具有较好展馆条件的城市将随着展览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一批区域会展中心城市2未来几年办展机构及展览从业人员将会经历膨胀稳定三步曲整合重组的资本运作力度将会加大即高端市场将由几个大展览集团垄断3展馆将供大于求但由于展馆建设前期投入过大展馆经营者和展会组织者的关系将会因展馆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更加密切另4展览会现行审批制的管理方式将改为备案制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大幅提高秩序也会日益有序而规范中外展览集团在中国展览市场上的搏弈会加剧会垄断中国的展览市场规模大的中国展览集团也不会一败塗地基本特征为:合作中有竞争整体上讲但中国的展览业却因此得到发展 6展览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将应运而生会展教育培训体系将在今后有较大发展并日趋完善展览业也逐渐为人们日益熟识和重视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产业展览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入世将带动中国展览业更快发展意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更紧密结合入世也意味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贸易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有效手段的展览会这也就决定入世为中国展览业带来了更快发展的良好机遇目前中国的展览市场特点是展会数量多有品牌上规模的知名展览少展览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兼并这有利于展览会和展览公司的优胜劣汰市场化品牌化外国公司和资本的进入也将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展会水平以及扩大中国展览市场的规模入世将催生中国展览业协会的成立按展览内容和主办单位科技部和贸促会多头审批更由于牵扯各方权利以致于中国的展览市场格外混乱随着展览业门槛降低行业协会作为一个中观中介协调组织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入世也是催生中国展览业协会的绝佳时机对于国有独资大型专业展览公司而言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由入世而推动的展览行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行业如展览信息展览设计会展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挑战 1内资企业必须面对办展历史长网络齐全要有有效的应对之道本土的羊就会被外来的狼吃掉入世后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展览市场中建立留住人对于老牌国企来讲是个重要挑战入世后办展主体完全进入市场在市场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将是企业领导人的又一重要挑战现行的展览管理体制和方法如何适应开放的展览市场尽快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内的惯性规范和健康发展5展馆的增多将对于那些以展馆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形成挑战我们可对中展集团公司的战略环境做以下分析1展览设施齐全2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便于主办展览北京各类展馆太多(5个) 政治环境有利因素是入世后办展主体增多2现代化展馆不断涌显1相关法规不健全中外企业税率不同造成成本差异1对外贸易额不断加大有利于展览业发展展览业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全国有200多个展馆不利因素是国企垄断经营时间长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展览市场的开放使参展商对展会和服务有更大的选择余地1寻找商机的意愿增加国际交往的增加不利因素是理想教育受挑战123提高工作效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应顺应入世后展览业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充分利用展览馆现有资源加快企业内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第四节 中展集团公司优劣势分析 中展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为:展馆经营(拥有6万平米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览组织,出展服务,展览工程中展海外展览服务公司和中展展览工程公司具体负责还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德国 1有中国贸促会的背景与支持在国内外有相当知名度l 有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展览队伍2l 自主控制的展览有限,规模小 l 展馆面积有限管理水平不高公司面临的机遇 l 中国展览业发展快 l 各省市展馆条件改善机会增加地理优势明显 l 市场竞争加剧利于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竞争力 4市场竞争加剧l 人才流失日趋严重中展集团公司如能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同时亦可利用现有资金对展览项目进行资本重组如不能有效利用现有优势规避威胁人才会继续流失市场亦会萎缩将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则劣势可转换为优势并乘势而上当然 具体的SWOT矩阵分析如表1: 表1资源多内部劣势(W) 1,资源未有效整合, 2,自办展览少 3, 展馆面积有限 4ÕûºÏ×ÊÔ´(W1,W4,T1,T3)第四章 中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战略目标 中展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组展业务为龙头最终成为中国展览市场中的寡头 第二节 2005-2010年发展战略 中展集团公司曾于2003年初在总结2002年工作时提出了的发展战略约8亿元人民币应该说愿景也是美好的工作重点并不突出如不能对企业准确定位根据本文第三章对中展集团公司内外环境和SWOT分析中展集团公司目前应根据中国展览市场的竞争形势和环境变化业务要有所取舍才能达到成为国际展览集团的目的中国国内展览市场各项收入结构如图2所示1 组展收入 3 标准展台装修收入 5中国国内展览市场各项收入结构中展集团公司内部上述所列各项收入结构如图3所示中展集团公司各项收入结构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中展集团公司的收入结构与中国展览市场的收入结构有所错位而在全国的展览市场这说明中展集团的组展业务和特装业务市场份额小但馆租收入仍占总收入的40%左右所以具体工作建议分两步走以整合细化市场目标形成以展馆经营及组展业务为重点展馆为依托展览运输等相关服务业务健康发展的产业链以扩大名牌展览会的规模为主强化集团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成为中国展览市场的寡头根据上述就中国展览行业和市场结构分析目前中国展览市场结构的类型为垄断竞争低端为竞争中国的展览市场结构最终必将走向寡头+垄断竞争相互交替的类型作为中国早期展览业的垄断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下属企业,中展集团如何才能在目前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不断壮大自已而逐渐变成寡头之一呢据此,我认为中展集团面对目前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态势应在其总体战略框架下1ÓëÕ¼ÊÕÈë80%的20%的重要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追求利润率追求利润量一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馆的经营这两项业务由集团内两个不同的公司负责鉴于国展中心85年建成使用以来一直是北京最大的涉外展览场馆,每年举办百余个国内外知名展会尽管北京还有很多其他展馆, 如但在国内外的参展商眼里,国展中心的位置一直不可替代运输这种排它性要求国展中心在近期(一乘着目前展馆的不可替代性但从长期看,由于北京在建的现代化展馆已有不少,两年之后北京可用办展的场地面积就会由现在的15万平方米增至40-50万平方米展馆的服务也会因竞争的激烈而日益改善展馆需求由过去的无弹性变得充满弹性追求利润量尽管如此薄利多销除此以外这部分客户是中展集团负责展馆经营部门的工作重点涉及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展会组织(组展)的竞争战略近期应以市场占有为主根据管理经济学理论,市场竞争中制约企业竞争策略的一般有来自同行替代反映在展览业就是来自同行各展览公司间的竞争力各种学术交流展示会的替代式展览的竞争力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中展集团组展业务的发展和竞争策略的制定而不应计较一作为集团的利润中心,组展工作应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和高额的利润量理由如下没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和排它性,需求弹性大但低价需让利中展集团资金雄厚(2) 目前,展览市场的竞争加剧。
铸造行业发展现状铸造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铸造行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铸造行业发展现状的简要描述。
首先,我国铸造行业的总产量和产值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铸造行业的总产量达到5021万吨,同比增长1.16%;产值达到20476亿元,同比增长3.88%。
这表明铸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
其次,铸造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铸造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铸铁、铸钢、铝合金等多个铸造品种的生产体系。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我国铸造行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不仅生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铸造产品,还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
再次,铸造行业的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铸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铸造行业加大了环保投入,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一些铸造企业还开始实施能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促进铸造行业向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最后,铸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我国铸造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产品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一些高端铸造产品,如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高速列车车轮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然而,铸造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铸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其次,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一些小型铸造企业存在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治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综上所述,我国铸造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技术水平和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铸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铸造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____年的脚步。
回首2024年,是我们铸造企业发展的一年,也是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一年。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这里,我将向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在2024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计划。
一、主要成绩1. 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设计精度和加强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我们的铸件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2. 市场拓展取得突破:我们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参加行业展览、举办技术培训和与客户深入沟通等方式,我们成功开拓了一些新客户,并签订了一些合作项目。
这些成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员效率,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产品的交付时间也得到了大幅缩短。
4. 员工团队建设取得进展:我们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员工培训,我们的员工团队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二、面临的问题1. 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我们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竞争对手的压力。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 人才引进与培养困难:铸造行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
我们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强内部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3. 环保压力逐渐增大: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对铸造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需要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改进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铸造企业年度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2024年是我们铸造企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面临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二、市场营销1.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精确的市场营销策略;2.拓宽销售渠道,与多家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扩大产品的销售覆盖区域;3.参加各类行业展览和交流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研发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2.完善研发流程和团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3.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升了产品性能和品质。
四、生产管理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交付周期;2.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合格率和一次性通过率;3.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资源优化和能源节约。
五、人力资源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内外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推行激励机制,树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激励员工的表现和贡献。
六、质量安全1.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全员质量控制,强化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监控;2.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可追溯和整个生产过程的可溯性;3.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操作,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七、企业文化建设1.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和文化内涵;2.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2024年,我们铸造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全面加强市场营销、研发创新、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和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共有1021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市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情况
5月11日,2019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暨第十届中国国际铸造、锻压及工业炉展览会在**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据了解,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拥有20余年的辉煌历史,本届博览会共吸引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铸造企业参展,举办规模之大创世界国际铸造博览会历史之最。
这次展会给我市的铸造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开拓眼界的机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铸造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我市紧紧抓住这次有利契机,通过精心部署,组织圣泉集团、重汽铸造中心、腾龙排气管等15 家铸造企业参与展会,以打造“中国铸造之乡”为主题参展。
其中圣泉集团在铸造材料展馆布置展区630平方米,该企业“低碳经济绿色铸造”的宣传主题,彰显了我市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企业还在5月11日晚邀请国务院陈全生参事做了“认清形势把握机会共图发展”的报告,使400多位参加听讲的客户受益匪浅。
企业总裁唐一林同志在5月13日以中国铸协副理事长的身份参加了参展优质铸件颁奖仪式,向获奖者颁发了奖牌。
重汽铸造中心、腾龙排气管等14家企业在逐渐展馆布置展区300平方米,参展产品达100 余种。
同时,借助“中国铸造之乡”的宣传主题,我市着重向外宣传了我市铸造产业的系列发展优势并起到很好效果,前来参观产品及索要资料的业界人士络绎不
第1 页。
2024年铸件市场前景分析1. 前言铸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等。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铸件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铸件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2. 市场概况铸件市场规模庞大,具有稳定的增长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铸件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并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最主要的铸件市场需求来源,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3. 市场驱动因素铸件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3.1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是铸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各个行业对铸件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中。
3.2 技术革新与创新技术革新和创新对铸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材料技术、生产工艺以及数字化制造的兴起,为铸件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铸件制造更加高效、精确和环保。
3.3 国家政策的支持各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也促进了铸件市场的增长。
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减税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措施都有助于铸件市场的发展。
4. 市场挑战铸件市场虽然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4.1 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铸件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铸件行业需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铸件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不只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4.3 成本压力铸件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都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成本控制的方式,提高运营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5. 发展趋势未来几年,铸件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5.1 数字化制造的兴起随着工业4.0的推进,数字化制造在铸件行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