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灿伤春悲秋词刍议
- 格式:pdf
- 大小:316.84 KB
- 文档页数:4
NO(社会科*版)2020年第5期(总第281期)151徐灿与清初才媛诗词的创新沈沫(UVYZ<学系,UV100871)[摘要#古今才媛众多,明清尤盛,然因限于“小我”情怀、体格卑弱而被认为好者多、工者鲜。
闺中诗词至清初徐灿,眼界日开,感慨渐深,取境尤广&品其《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并与李清照及同时代的女性比较,可以发现她的诗词一扫女儿故态,具有题材广泛、情志充沛、结构典重、风格多变、境界廓大、气象宏阔等鲜明特征&在诗中,既流露出一种心系乡关、难忘家国的离恨别愁,渗透着跨越时空与山河的浑成厚重,但又始终不离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在词中,既显出传统才媛创作的才锋遒丽、柔婉清雅,也流露出闺阁鲜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戚,这使得徐灿的诗词或萧淡婉丽、蕴藉含蓄,或幽咽凄切、沉郁浑厚,构成了诗人作为清初才媛诗词高峰的标志。
[关键词]徐灿;陈之遴;女性诗词;明清鼎革;拙政园[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20)05—0151—08明清时期才媛创作繁盛,不仅成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之丰碑,亦为世界文学史所罕见/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辑录有著作传世的女性共4200余人,而明清3910人,占全体的93%/这一时期不仅刻印了数量丰富的女性选集、别集,而且辑纂了《国朝闺秀正始集》、《柳絮集》等大型女性诗歌总集/孙康宜有言:“与中国明清时期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拥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诗歌选集或别集”①/在此期涌现的众多才媛中,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是一位经历过明清鼎革的诗人、词人。
入清以来,各方对徐灿词评价很高,陈维,称其“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
”②今人对其作品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词上,如叶嘉莹认为徐灿将国破家亡的悲慨写入词中,体现了女性词作美感特质的演进③;邓红梅认为徐词具有神秀、文雅的品格,是女性词的一次转折;张宏生认为徐灿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是向男性建构的词坛传统的靠拢等④/纵观现有研究,首先是重其词而轻其诗,而其诗比词数量更多、跨度更长;其次,赏其词又只重其流露亡国之痛的慢词,而忽视了寄寓深旨的小令、中调;复次,在比较研究中偶及李清照,而缺少与同时期才媛诗人创作异同的比较研究/这些使得徐灿诗词的研究较为狭窄,缺少整体的把握/本文拟从徐灿诗、词两类作品入手,分析其人生经历、人格特点与其诗词题材、境界、风格和美感特质的关联,在比较研究中揭示徐灿诗词中的新变/-、创作主题的扩展主题通常是基于“立意”而对题材、意象等作出的选择或安排/由于传统性别伦理对于男女之职[收稿日期]2020—03—18①Kang-I Sun Chang,Ming and 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Wr i ting Womenin Late Imprrial China,ed.Kang-I Sun Chang and Ellen Widmer,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p147.②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引陈维,《妇人集》参见: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56页/③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谈女性词作之美感特质的演进》,《文学遗产》,004年第5期,第10-11页/④张宏生'偏离与靠拢一#徐灿与词学传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5年第2期,第58页/152NO(社会科*版)2020年第5期(总第281期)的严格区分,“妇人之事,存于织纟壬组7、酒浆醯醯而已”①。
作者: 张珍怀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家学渊源;明末清初;苏州;十三年;江南;降清;崇祯;徐灿;海宁;辽阳
摘要: <正> “双飞翼,悔煞到瀛洲。
词是易安人道韫,那堪伤逝又工愁。
肠断塞垣秋。
”(《忆江南(徐灿)》) 我们读了朱孝臧这首“论徐灿”词,也就略知清初苏州女词家徐灿之生平了。
徐灿字湘苹,其词集名《拙政园诗余》。
她是明末清初苏州名门闺秀,由于家学渊源,天资聪慧,诗、文、书画,兼擅并美,尤精于倚声填词。
她喜爱古人之作:“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①大词家陈维崧对于她的词极为称赞,说
她“才锋遒丽、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②徐灿词所以卓绝一代,除了师承之外,更重要的是生逢季世,其志高尚。
明亡后,她拟与夫避世闺隐,无奈所适非偶,事与愿违。
自从其夫降清后,她的内心日益抑郁苦痛,家国之恨,难言之隐,皆寄托于倚声填词。
徐灿之夫陈之遴别号素庵,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
明亡,曾。
第26卷第6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6,No.62010年11月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Nov.2010【收稿日期】2010203218【作者简介】杨泽琴(1977-),女,甘肃皋兰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徐灿伤春悲秋词刍议杨泽琴(1.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科系,甘肃兰州 730050;2.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清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
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试就徐灿的《拙政园诗馀》中的伤春悲秋词作以探究,解读其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徐灿;《拙政园诗馀》;伤春悲秋【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7X (2010)0620007204Study of Xu C an ’s Poems on Sentiments for Spring and AutumnYAN G Ze 2qin(1.De partment of S ocial Science ,L anz hou Pol y technic College ,L anz hou 730050,China;2.School of A rts ,N ort hwest N ormal Universit y ,L anz hou 730070,China )Abstract :Xu Can was well 2known as a woman writer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 ,who was spoken highly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looked up to as Li Qingzhao.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not much study on her.By analyzing the text of her Poems on Sentiment f or S p ring and A utumn ,we can appreci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 2pression and melancholy in her poems.K ey w ords :Xu Can ;Poems on Sentiment f or S p ring and A utumn ;appealing to the sentiments 明清两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闺中教育的相对普及,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尤其江浙一带,才女辈出。
析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张艳艳,刘鑫(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5)摘要:“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
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关键词:徐灿;徐灿词;“燕子”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3)06-0037-03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ZHANG Yanyan ,LIU Xin(School of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North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 ’an Shanxi 710025,China )Abstract:The “Swallow ”image is a classical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with multiple culturalmeanings.Lived betwee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Xu Can is a famous poetess and the imagery in his poems is very rich.The “swallow ”im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magery in her poems.Xu Can ,who had sentimental heart ,gave the “swallow ”with different mental connotations.“The swallow ”implicitly expressed her thoughts and emotion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 and see her emotional world from another side.Key Words:Xu Can ;Xu Can ’s Ci-poem ;The “Swallow ”Image徐灿,字湘萍,号深明,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徐灿的个人简介徐灿是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末清初女词人徐灿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
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生平徐灿儿时住在苏州城外的一座山庄里,其父徐子懋经史皆通,故而徐灿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传》中其父称徐灿“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为徐子懋所钟爱。
徐灿于崇祯初年嫁给了陈之遴,陈之遴在明末清初为知名诗人。
正是由于他们在文学上志气相投,互相吸引,为夫妻感情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两人的诗、词中常常可见唱和之作。
婚后不久,陈之遴于崇祯十年进士及第,这预示着陈之遴的前程一片锦绣。
但是好景不长,陈之遴被崇祯皇帝斥为“永不叙用”,夫妇二人被迫回到了海宁。
这次打击使徐灿对宦途险恶产生了寒意,而陈之遴对仕途有所眷恋,于明亡后出仕新朝。
然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徐灿对民族和国家有坚贞之情。
丈夫降清,她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闺秀又不可能直面抗争,故其心情是矛盾而抑郁的。
词作风格特色的形成主要是在这一时期。
评价徐灿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女词人,在清代女性词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别的身世经历一方面开阔了她的生活视野,一方面也使得她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宽广的题材,从而使其词在内容上突破了女性词人的狭隘意识和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纤细琐碎的感受,以抒写家国兴亡之感慨,表现黍离桑梓之悲思和羁旅飘零之情怀,拓宽了女性词创作的传统题材,境界开阔,社会表现力强。
徐灿及其《拙政园诗徐》第1章绪论1.1选题意义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进程中,女性自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
即使女性之文学创作在“量”上无法与男性创作者相抗衡,在“质”上仍有毫不逊色的表现,在文学道路上熠熠生光。
清代妇女作品更高于历代妇女诗词的总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
生于明末清初的徐灿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文体美结合起来(这是自元明以来女性词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困境①),是第一流的词人。
她的作品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无论是相思情爱、感时之忧或怀乡之愁、亡国之音都呈现个人特殊的风格。
陈维秘《妇人集》称其“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己。
其词娣视淑真,姐蓄清照。
”②作为南宋以来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词人,作为“将李清照之后三百余年间女性词坛上那偏于轻软浅切的风气改造得相当成功”③的徐灿,所受到的关注显然较李清照逊色得多,似乎也是“轻软浅切”的,这与她在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并不相符,故对徐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1.2研究现状关于徐灿及其《拙政园诗徐》的研究,目前仅有数篇论文。
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④就徐灿生平的论述和对徐灿表现故国之思词作的分析,表达了作者深深为这位不忘故国、才华绝代的女词家苦难一生的惋惜之情。
韦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苹词》⑥论述了李清照与徐灿两位闺阁奇才因生世的相似,因而她俩的词都表现了黍离之悲、桑梓之思和飘零之感,是变乱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
邓红梅《徐灿词论》⑧就徐灿词的意境特点、美感特征及她和李清照词之间的异同,说明徐灿词的特色。
黄嫣梨《徐灿的思想与传统妇德观念》⑦则就徐灿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以及《拙政园诗徐》所表现的徐灿的思想和品格进行研究,说明《拙政园诗徐》所表现的传。
统妇德观念。
女性意识与徐灿词的特质摘要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女性作家通过充满对生活、人生思考的笔墨呈现出的瑰丽世界。
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的流露与表达。
徐灿作为中国文化史中一位奇迹般的女性,她的文学成就,是封建时代的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坛发出的最璀璨的异彩之一。
她是清代妇女词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她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的词作不同于其她传统女词人的创作,她不再局限于闺阁小楼耍诗弄词,而是开始接触自己所处的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家国大事,这些形成了她词的独特气质。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养和独立的人格意识使她的作品极富特色,突显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子地位;社会价值;忠君爱国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yle of XuCan'sspeechesAbstractFeminist consciousness is a concept relative to men consciousness, is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women writers are full of life, life is thinking the ink showing. Women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n social life and colorful emotional life of women, reveal and express the inner world.Xu Can as the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a miraculous woman, her literary achieve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dazzling splendor of the feudal era of women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issued. She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Qing Dynasty Womanish lyricist, and her word is different from the creation of her traditional female poet in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 she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boudoir playing poetry to get the word, while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in which to think about life, thinking of home affair, which formed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her words. Good family and cultural upbringing and sense of personality to make her work very unique and highlights the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Keyword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women's status; social value; loyalist patriot目录一绪论 (4)二徐灿词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5)(一)徐灿词中真切的女性意识的流露 (5)1 伤春悲秋题材中关于女性价值的思考 (6)2 徐灿爱情中浅薄的女性意识 (7)(二)融外部世界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中 (9)1 对丈夫的质疑 (10)2 时代沧桑和山河破碎的哀恸 (11)(三)面对困厄的现实生活,女性意识的妥协与无奈 (13)三徐灿女性词的意蕴特质和风格特质 (15)(一)意蕴沉郁幽咽 (15)(二)风格的典雅神秀 (17)四徐灿的词史地位和影响 (18)五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近五十年清代女词人徐灿研究综述作者简介:张红(198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杰出的女词人,其《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诗坛地位不容忽视,因其诗中抒发女性词人少有的亡国之悲和黍离之痛而备受关注,近五十年来对徐灿词的研究不在少数,本文就近五十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徐灿;清代;女词人;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明代中后期女性词人的异军突起发展到清代可谓“百花争艳”,清代之所以被称为词的“中兴”,与一批优秀的女性词人做出的巨大贡献分不开,在这样一批杰出的女词家中,清初的徐灿可谓其中的翘楚。
徐灿,字湘蘋,晚号紫言,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光禄丞徐子懋次女,海宁大学士陈之遴继室,有《拙政园诗集》二卷和《拙政园诗馀》三卷,因其词思想内容涉及前代女词人极少表达的家国之思而备受推崇。
历年来关于徐灿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一篇全面反映徐灿研究成果的综述文章,笔者不才,望这篇综述文章能为后来研究者们提供些许研究新思路。
一、生平考清代记录徐灿生平的资料非常有限,这些记录者主要为徐灿亲人及词家,记录并不全面。
陈之遴《拙政园诗馀》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对于二人的生活状况有些许描写,但是由于写作时间的限制,徐灿的晚年生活未能反映。
吴骞《重刻拙政园诗集题词》、许三礼《海宁县志》,《清史稿》有陈之遴妻徐传,《家传》等资料中对徐灿有零散的记载。
这些资料是后人研究徐灿的主要依据。
现代学者对徐灿生平的研究也不多,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范围缩小到考证其生卒年。
词家张怀珍1986年发表苏州大学学报的一篇《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是现代最早关注徐灿的文章。
现代研究者对于徐灿生卒年的考证,比较早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是:陈邦彦认为生年大约在1607年前后,未提及卒年;孙康宜认为其约生于1610年,卒于1677年以后;邓红梅认为徐灿大约生于1619年,卒于1678年后;黄嫣梨提出其约出生于1628年,卒年约是16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