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 格式:pdf
- 大小:135.09 KB
- 文档页数:3
清代著名女词人徐灿诗词有清一代,女性文学之树枝叶繁茂,风姿摇曳,呈现了空前繁盛的态势,作家人数和创作的总量均大大超过了前代,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收录了历代有诗词成集的妇女共四千二百余人,题材上突破了惯常的春恨秋愁,融入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社会边缘人的角度解析自然、社会以及人类命运,这就使得原本单薄孱弱的女性文学染上了理性思辨的色彩,从而显得格外丰富和凝重;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显示出绚丽多姿的面目,打破了男性垄断诗坛的局面,颠覆了男性抒写女性生活的"伪闺音",以清新明丽的笔触,细腻缠绵的感受,抒发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塑造出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女性个性鲜明的群体形象。
明末清初的女词人徐灿,就是其中一枝最芬芳的奇葩。
论清代著名女词人徐灿诗词徐灿(1628~1680),字湘苹,江苏吴县人,大学士陈之遴继室。
家学渊源,其祖姑徐媛为一代才女,其父为光禄丞经史皆通,故而徐灿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
徐灿工诗词,善画观音大士像,著有《拙政园诗集》二卷、《拙政园诗余》三卷。
其词极受时人推重,陈维崧云其"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秀,一人而已";陈廷焯亦称之"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
徐灿所作诗词颇丰,诗多于词,但艺术成就远不如词,这点陈之遴在《拙政园诗余》序中提及:"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颂——长短句愈于诗"。
其《拙政园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划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中虽多有传统春恨秋愁及思夫怀远之作,但因逢国破家亡,故多伤世感事之语,又寓沧桑之感,寄冰雪之思。
徐灿晚年皈依佛门,扫除文字,不复作诗为词,这位集才情、气节与卓识于一身的一代词人,彻底勘破世情,于暮鼓晨钟、青灯古卷中,度过了寂寞的余生。
徐灿一生,可谓坎坷,由明入清,经历了天崩地坼、时代鼎革之变迁,又随着丈夫的宦海沉浮而经历了人情的冷暖,饱尝了生活的酸辛。
尽洗铅华,独标清韵——浅析清初才女徐灿词的与众不同摘要: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 清人对其评价甚高, 认为其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
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 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 试就徐灿的《拙政园诗馀》中的词作以探究,解读其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徐灿;继承与开拓;幽咽典雅;地位引言徐乃昌所汇辑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及《闺秀词抄》二书收录清代女词人六百余家,况周颐在《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中论及清代女词人云:“续《骚》抗《雅》,姜、张愧其裙屐,……倘易安、淑真而复生,宁《漱玉》、《断肠》之自足,……迹其轻灵,每近北宋;或者浓郁,上追南唐,钗翘慨慷,亦有苏辛之派;琴瑟于喁,尤多赵筦之匹。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女性词的繁荣壮大,这在以前的各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考察众多清代女词人,我们会发现徐灿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她作为清初“蕉园五子之长”对清代妇女文学影响极大,其词或典雅清新,或悲慨苍凉,才锋遒丽,开拓了女性词之意境,而目前关于她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通过对她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她以及她的词有一个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对她在女性词史乃至词史上的地位也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
徐灿, 字湘苹, 又字明霞, 号深明, 江南长州( 今苏州) 人,徐子懋之次女, 海宁陈之遴(1605- 1666) 之继室。
婚后, 陈之遴于崇祯十年(1637) 进士及第, 买得拙政园作为夫妇俩在苏州的别墅。
次年, 陈之遴父亲陈祖苞因事下狱饮鸩而死。
陈之遴受牵连, “永不叙用”。
其后七年, 陈之遴与徐灿觞咏于拙政园中, “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 入有闱房之娱”( 《拙政园诗余序》) 。
直至顺治二年(1645) , 清兵下江南, 陈之遴迎降。
八年, 官至礼部尚书。
九年授弘文院大学士, 调户部尚书。
十二年得罪遣戍, 足有十年时间主要居于北京,未归拙政园。
此时, 徐灿也曾随侍入京。
十三年陈之遴坐结党, 以原官发盛京居住, 是年冬, 复命入京入旗。
作者: 张珍怀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家学渊源;明末清初;苏州;十三年;江南;降清;崇祯;徐灿;海宁;辽阳
摘要: <正> “双飞翼,悔煞到瀛洲。
词是易安人道韫,那堪伤逝又工愁。
肠断塞垣秋。
”(《忆江南(徐灿)》) 我们读了朱孝臧这首“论徐灿”词,也就略知清初苏州女词家徐灿之生平了。
徐灿字湘苹,其词集名《拙政园诗余》。
她是明末清初苏州名门闺秀,由于家学渊源,天资聪慧,诗、文、书画,兼擅并美,尤精于倚声填词。
她喜爱古人之作:“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①大词家陈维崧对于她的词极为称赞,说
她“才锋遒丽、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②徐灿词所以卓绝一代,除了师承之外,更重要的是生逢季世,其志高尚。
明亡后,她拟与夫避世闺隐,无奈所适非偶,事与愿违。
自从其夫降清后,她的内心日益抑郁苦痛,家国之恨,难言之隐,皆寄托于倚声填词。
徐灿之夫陈之遴别号素庵,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
明亡,曾。
「清代」蕉园五子徐灿的二十首词作,值得品读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明深、明霞,号深明、紫言。
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徐灿与林以宁、柴静仪、朱柔则、钱云仪为“蕉园五子”。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
【踏莎行·初春】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蝶恋花·春晓】剩紫残红能几许。
晓枕惊回,无柰纷纷雨。
雨过柳风吹不住。
不吹愁去吹春去。
莫怪东君分别遽。
镜懒钗慵,不是留春处。
嫩叶渐看成绿雾。
须臾又恐秋霜妒。
【满庭芳·丙戍立春,是日除夕】银烛有情,今宵无限,难留一霎黄昏。
频催玉漏,街鼓促香尘。
旧恨肯随腊尽,新烦恼、休更重增。
鸳枕梦,时惊爆竹,春逐晓云生。
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它人。
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
转眼韶华偷换,回头念、往事浮云。
而今瘦,梅花堪并,罗绮也难胜。
【水龙吟·春闺】隔花深处闻莺,小阁锁愁风雨骤。
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
送晚微寒,将归双燕,去来迤逗。
想冰弦凄鹤,宝钗分凤,别时语、无还有。
怕听玉壶催漏,满珠帘、月和烟瘦。
微云卷恨,春波酿泪,为谁眉皱。
梦里怜香,灯前颅影,一番消受。
恰无聊、问取花枝,人长闷、花愁否。
【武陵春·春怨】昨夜杨花飞几许,冷暖在心头。
萍踪浪影且随流。
切莫近红楼。
未尽生前愁与闷,烟水古杭州。
春魂黯黯绕兰舟。
却是梦中游。
【诉衷情·暮春】今春何事待将休。
丝雨柳梢头。
恁般心绪撩乱,还要替花愁。
江南景,绿阴稠。
惓红收。
暂飞乡梦,试看归鸿,也算忘忧。
【菩萨蛮·秋闺】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明末清初女词人徐灿的个人简介徐灿是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末清初女词人徐灿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
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
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
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
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
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生平徐灿儿时住在苏州城外的一座山庄里,其父徐子懋经史皆通,故而徐灿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传》中其父称徐灿“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为徐子懋所钟爱。
徐灿于崇祯初年嫁给了陈之遴,陈之遴在明末清初为知名诗人。
正是由于他们在文学上志气相投,互相吸引,为夫妻感情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两人的诗、词中常常可见唱和之作。
婚后不久,陈之遴于崇祯十年进士及第,这预示着陈之遴的前程一片锦绣。
但是好景不长,陈之遴被崇祯皇帝斥为“永不叙用”,夫妇二人被迫回到了海宁。
这次打击使徐灿对宦途险恶产生了寒意,而陈之遴对仕途有所眷恋,于明亡后出仕新朝。
然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徐灿对民族和国家有坚贞之情。
丈夫降清,她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闺秀又不可能直面抗争,故其心情是矛盾而抑郁的。
词作风格特色的形成主要是在这一时期。
评价徐灿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女词人,在清代女性词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别的身世经历一方面开阔了她的生活视野,一方面也使得她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宽广的题材,从而使其词在内容上突破了女性词人的狭隘意识和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纤细琐碎的感受,以抒写家国兴亡之感慨,表现黍离桑梓之悲思和羁旅飘零之情怀,拓宽了女性词创作的传统题材,境界开阔,社会表现力强。
徐灿及其《拙政园诗徐》第1章绪论1.1选题意义在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进程中,女性自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
即使女性之文学创作在“量”上无法与男性创作者相抗衡,在“质”上仍有毫不逊色的表现,在文学道路上熠熠生光。
清代妇女作品更高于历代妇女诗词的总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
生于明末清初的徐灿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文体美结合起来(这是自元明以来女性词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困境①),是第一流的词人。
她的作品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无论是相思情爱、感时之忧或怀乡之愁、亡国之音都呈现个人特殊的风格。
陈维秘《妇人集》称其“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己。
其词娣视淑真,姐蓄清照。
”②作为南宋以来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词人,作为“将李清照之后三百余年间女性词坛上那偏于轻软浅切的风气改造得相当成功”③的徐灿,所受到的关注显然较李清照逊色得多,似乎也是“轻软浅切”的,这与她在女性词史上的地位并不相符,故对徐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1.2研究现状关于徐灿及其《拙政园诗徐》的研究,目前仅有数篇论文。
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④就徐灿生平的论述和对徐灿表现故国之思词作的分析,表达了作者深深为这位不忘故国、才华绝代的女词家苦难一生的惋惜之情。
韦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苹词》⑥论述了李清照与徐灿两位闺阁奇才因生世的相似,因而她俩的词都表现了黍离之悲、桑梓之思和飘零之感,是变乱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
邓红梅《徐灿词论》⑧就徐灿词的意境特点、美感特征及她和李清照词之间的异同,说明徐灿词的特色。
黄嫣梨《徐灿的思想与传统妇德观念》⑦则就徐灿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以及《拙政园诗徐》所表现的徐灿的思想和品格进行研究,说明《拙政园诗徐》所表现的传。
统妇德观念。
女性意识与徐灿词的特质摘要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女性作家通过充满对生活、人生思考的笔墨呈现出的瑰丽世界。
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的流露与表达。
徐灿作为中国文化史中一位奇迹般的女性,她的文学成就,是封建时代的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坛发出的最璀璨的异彩之一。
她是清代妇女词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她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的词作不同于其她传统女词人的创作,她不再局限于闺阁小楼耍诗弄词,而是开始接触自己所处的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家国大事,这些形成了她词的独特气质。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养和独立的人格意识使她的作品极富特色,突显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子地位;社会价值;忠君爱国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yle of XuCan'sspeechesAbstractFeminist consciousness is a concept relative to men consciousness, is the magnificent world of women writers are full of life, life is thinking the ink showing. Women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n social life and colorful emotional life of women, reveal and express the inner world.Xu Can as the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a miraculous woman, her literary achieve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dazzling splendor of the feudal era of women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issued. She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Qing Dynasty Womanish lyricist, and her word is different from the creation of her traditional female poet in her female consciousness, she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boudoir playing poetry to get the word, while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in which to think about life, thinking of home affair, which formed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her words. Good family and cultural upbringing and sense of personality to make her work very unique and highlights the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Keyword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women's status; social value; loyalist patriot目录一绪论 (4)二徐灿词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5)(一)徐灿词中真切的女性意识的流露 (5)1 伤春悲秋题材中关于女性价值的思考 (6)2 徐灿爱情中浅薄的女性意识 (7)(二)融外部世界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中 (9)1 对丈夫的质疑 (10)2 时代沧桑和山河破碎的哀恸 (11)(三)面对困厄的现实生活,女性意识的妥协与无奈 (13)三徐灿女性词的意蕴特质和风格特质 (15)(一)意蕴沉郁幽咽 (15)(二)风格的典雅神秀 (17)四徐灿的词史地位和影响 (18)五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徐灿、陈之遴唱和词比较徐俊颖【摘要】清代女性词人的增多,促进了清代夫妻唱和词的兴盛,涌现了许多对具有代表性的夫妻唱和词人,徐灿和陈之遴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把徐灿、陈之遴唱和词内容上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上的相同和相异之处;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对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在词法技艺上的互相取舍.【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徐灿;陈之遴;唱和词【作者】徐俊颖【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收录了4000余家女性词人的词作,其中清代的女词人竟达3500家左右。
高素质女性词人在清代的大量出现,为清代夫妻唱和词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清代词坛出现了许多对夫妻间相互唱和的词人,如:徐灿和陈之遴;顾春和奕绘;孙星衍和王采薇等。
由于徐灿和陈之遴有由明入清的特殊经历,更一起经历了“两上三下”的宦海浮沉,所以他们的唱和词较其它夫妻唱和词,内容更丰富,感情也更加饱满。
徐灿、陈之遴现存词作各99首。
他们之间彼此间唱和的词作,徐灿有14首,陈之遴有15首,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只标明是和词,但是找不到对应唱词的作品。
这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唱和词的数量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已经亡佚。
陈之遴(1605-1666),字彦升,号素庵,浙江海宁人,海宁陈氏是当时浙东的名门望族。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陈之遴在青年时就有机会与吴伟业、钱谦益等文学大家相识相交,共同切磋文学技艺。
约在1627年,陈之遴迎娶门当户对的徐灿为继室,并买下拙政园作为他们在苏州的别墅。
徐灿(1610?—1692?)字湘蘋,号深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之次女。
出身书香门第的徐灿较早就表现出她的文学潜质。
她“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工琴善画”[1]271。
嫁与陈之遴之后,两人经常进行诗词唱和。
近五十年清代女词人徐灿研究综述作者简介:张红(198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杰出的女词人,其《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诗坛地位不容忽视,因其诗中抒发女性词人少有的亡国之悲和黍离之痛而备受关注,近五十年来对徐灿词的研究不在少数,本文就近五十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徐灿;清代;女词人;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明代中后期女性词人的异军突起发展到清代可谓“百花争艳”,清代之所以被称为词的“中兴”,与一批优秀的女性词人做出的巨大贡献分不开,在这样一批杰出的女词家中,清初的徐灿可谓其中的翘楚。
徐灿,字湘蘋,晚号紫言,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光禄丞徐子懋次女,海宁大学士陈之遴继室,有《拙政园诗集》二卷和《拙政园诗馀》三卷,因其词思想内容涉及前代女词人极少表达的家国之思而备受推崇。
历年来关于徐灿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一篇全面反映徐灿研究成果的综述文章,笔者不才,望这篇综述文章能为后来研究者们提供些许研究新思路。
一、生平考清代记录徐灿生平的资料非常有限,这些记录者主要为徐灿亲人及词家,记录并不全面。
陈之遴《拙政园诗馀》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对于二人的生活状况有些许描写,但是由于写作时间的限制,徐灿的晚年生活未能反映。
吴骞《重刻拙政园诗集题词》、许三礼《海宁县志》,《清史稿》有陈之遴妻徐传,《家传》等资料中对徐灿有零散的记载。
这些资料是后人研究徐灿的主要依据。
现代学者对徐灿生平的研究也不多,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范围缩小到考证其生卒年。
词家张怀珍1986年发表苏州大学学报的一篇《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是现代最早关注徐灿的文章。
现代研究者对于徐灿生卒年的考证,比较早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是:陈邦彦认为生年大约在1607年前后,未提及卒年;孙康宜认为其约生于1610年,卒于1677年以后;邓红梅认为徐灿大约生于1619年,卒于1678年后;黄嫣梨提出其约出生于1628年,卒年约是1681年。
11第18卷第1期Vol.18No.1龙岩师专学报Journal of Lon gy an T eachers C olle g e 2000年3月March 2000*收稿日期:1999—10—11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张毅摘要:历代闺秀词人中,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的凄言婉语早已占据广大文学爱好者静谧、深邃的心灵世界。
而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陈廷焯称为“国朝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一”的明清之际的女词人徐灿,正挟清香叩开人们心扉。
由于有关徐灿生平的资料有限,故对其生平经历的研究便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笔者在此本着科学的研究态度大胆地对徐灿的生平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中图分类号:K 8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1X (2000)01-0011-03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作为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是以园林闻名于天下的,而拙政园又是苏州最大、最气派的园林。
此园,于清初一度为降清后曾任弘文院大学士的陈之遴所有。
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为明末清初诗人。
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的吴伟业在其《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并序》中云,园“内有宝株山茶三四珠,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钜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并在诗中赞美此花“艳如天孙织云锦,赤贞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虫带虫东凌朝霞”。
拙政园及园中之花在诗人笔下固然令人神往,而陈之遴作于顺治七年(1650)的《拙政园诗余序》中谈到的与园和花有关的人和事更令人追念不已,序云:丁丑通籍后,侨居都城西隅。
书室数楹,颇轩敞。
前有古槐,垂荫如车盖。
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
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
夏月吐花如朱丝,余与湘苹觞咏其下,再历寒暑。
间登亭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
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入有闱房之娱。
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诵。
寻以世难去国,绝意仕进,湘苹吟咏益广,好长短句益于诗。
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
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
其论多与余合。
频年兵燹散佚。
今冬搜辑得百首。
余为之诠次。
每阅一首,辄忆岁月及辙迹所至,相对黯然。
毋论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
曩西城书室亭榭,苍然平楚,合欢树已供刍荛,独湘苹游览诸诗在耳。
自通籍去国,迨再入春明,不及一纪,而人事变易,赋咏零落若此,能不悲哉。
湘苹长短句,得温柔敦厚之意,佳者追宋诸家,次亦楚楚无近人语。
中多凄婉之调,盖所遇然也。
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
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
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
然小淑氏从范长倩先生翱翔宦途,率愉快适志,晚节栖迟天平山,益拥苑囿泉石为乐。
而余与湘苹流离坎土禀,借三寸不律,相与短歌微吟,以销其莞结感愤,何遭逢之径庭也。
古人有言“和平之声淡薄,愁思之声要眇”,将无穷于遇者工于辞欤?抑辞有所以工者而无与于穷达欤?今兵革渐偃,辇下日以清晏,湘苹试舒眉濡颖,视此帙何如也。
顺治庚寅长至、素庵居士书。
这篇序文是陈之遴为其妻徐灿的词集所作的序。
文中提到的湘苹即陈之遴之继室徐灿。
徐灿,字湘苹,又字明霞,号深明,又号紫,江南长卅(今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之次女,海宁陈之遴之继室。
陈之遴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康熙五年(1666),年六十二岁。
徐灿生卒年不详,然大体可推知。
陈之遴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为一甲二名,时已三十三岁。
徐灿已归于陈之遴,时年当在二十左右,则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前后。
陈之遴康熙五年(1666)病逝于辽东戍所,徐灿约在康熙十二年(1673)“扶梓以还”。
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谓“素庵殁后,值帝诣先陵,湘苹迎道左,引咎陈情,疏请先臣归骨,遂荷赐环。
”据《清史稿》卷六《圣帝纪》,康熙12迥十年(1671)九月,以寰宇一统,告成于二陵。
十月,幸盛京,“曲赦死罪减一等,军流以下释之。
”十一月,还京。
徐灿向康熙陈情,即在此时,其归江南,最早亦在是年冬末与来年岁初矣。
由此可推知徐灿卒年当在南归以后,至少在六十左右了,则其生卒年约可定为1618?———1678?徐灿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起的时代剧变。
朱明王朝在一场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无法避免其覆亡的命运。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顺军由彰义门攻入北京。
次日,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立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至此崩析。
然而李闯王的大顺政权,立国北京也仅一个半月。
五月初三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师入京,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宰的新王朝,统治中国本土,尖锐的阶级矛盾又渗透进残酷的民族冲突。
作为身经巨变的女词人徐灿,充分体验了山河破碎、家庭流徙的国仇家难。
徐灿一生有顺有逆,但总的说来是坎坷不平,尤其是她的后半生。
她自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工琴善画,为父母钟爱。
她初嫁是作为海宁孝廉陈之遴的继室。
陈之遴原配沈夫人早逝,求徐公二女,因徐灿有贵征,遂许配之。
徐灿出嫁前,家住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庄内。
其童年、青年的生活是无忧、欢愉、幸福的。
在《拙政园诗余》中,时有追忆、怀念这段生活的篇什,如分别题作《姑苏午日,次素庵韵》及《丙戌立春,是日除夕》的两首《满庭芳》词中所写“难回首、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及“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他人。
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诸句,都以深情的笔触追念少小时的节日乐事。
在《拙政园诗集》中,追怀当年所居山庄景物及游赏胜事之作尤多,如《有感》诗所写“少小幽栖近虎丘,春车秋棹每夷犹”及《秋感》八首之六所写“几曲横塘水乱流,幽栖曾傍百花洲;采莲月下初棹,插菊霜前独倚楼”,正是其一生中难忘的美好岁月。
一方面,家住多峰岩泉石的支硎山畔,如此秀美的景色,足以赏心悦目,净化性灵;另一方面,其家庭又是一个文学世家,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称其祖姑徐媛(字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称吴门二大家”,吴骞在《拜经楼诗话》卷四中则谓徐媛“所著《络纬吟》盛称于时”,“以绮丽胜”。
另,前文所录《拙政园诗余序》中陈之遴亦称:“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
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
”可以说,自然环境的陶冶,加上家学的濡染,提供了孕育一代才女的优越条件和重要因素。
崇祯十年(1637),陈之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伉俪间情怀欢畅。
徐灿作词《满庭芳・丁丑春贺素庵及第,时中丞翁抚蓟奏捷》恭贺丈夫金榜题名,并提醒他报效皇恩。
词云:忽驾青鸾返碧虚,琼花摧折痛何如!修文应是才子责,征到嫦娥旧侍书。
作为南宋以来唯一能与李清照一争高下的女性词人,徐灿正是在这一妇女文学勃起又是词的中兴时代,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中脱颖而出的。
加之她后来所经历、感受的易代之悲、身世之痛,其部份作品就更具有特别值得称道的,男性词人也少有的深沉的沧桑感和悲咽跌宕的唱叹之音。
13筇言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陈之遴迎降。
八年,官至礼部尚书。
九年(1652)授弘文院大学士,调户部尚书。
这一段时期,陈之遴宦途贵盛,春风得意,直至顺治十二年得罪遣戍,足有十年时间主要居于北京,未归拙政园。
此时徐灿也曾随侍入京,但她并不自足于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为故国破亡、河山易主而悲痛,《少年游・有感》词云:衰杨霜遍灞陵桥。
何物似前朝。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
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顺治十三年,陈之遴坐结党,以原官发盛京居住,是年冬,复命入京入旗。
顺治十五年(1658),坐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命夺官,籍没家产,全家八口全徙尚阳堡。
徐灿全家徙尚阳堡已历一年。
陈之遴身仕二朝,又与朝官互结死党,得此下场,可谓“罪有应得”。
而徐灿却平白受此牵连,其内心痛苦可知。
出身大家闺秀的徐灿,是不能、也无法正面抗争的,于是心情抑郁。
在《风流子・同素庵感旧》中,有“悔杀双飞翼,误到瀛州”之语,一个“误”字,下笔沉痛,别见深意。
徐灿不得不随夫远戍,她对故国、对江南的怀念,有增无减。
如《踏莎行・初春》云:芳草才芽,梨花未雨。
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迭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词中家国之哀是深婉可触的。
康熙五年(1666)陈之遴病逝后,诸子亦皆没。
徐灿主要靠丹青画佛度日,曾绘大士像五千四十八幅进呈,乞恩赐夫骨归葬,其画世人争之为宝。
康熙十年,圣祖出巡。
徐灿跪道旁自陈,上问“宁有冤乎?”徐灿曰:“先臣惟念思过,岂敢言冤。
伏惟圣上覆载之仁,许先臣归骨。
”上即命还葬。
后终于得以南归。
徐灿的好友黄德贞有《五采结同心》词题云:“送湘苹徐夫人归里,时陈素庵相国没塞外”:概括了徐灿一生境遇和高尚情操。
徐灿南返后,布衣练裳,皈依佛门,更号为紫,卜居小桐溪之上,盖已萧然物外矣。
不过她的归佛之念,早在遣戍塞外时已有诗句表明:“朝朝探般若,尘念醒心头。
渐解经中义,浑忘塞上秋。
”(《和素庵写金刚经作》)。
徐灿仙逝之时,异香满室,虽盛暑,颜色如生。
徐灿一生创作有诗有词,而以词为主。
著有《拙政园诗集》二卷,《拙政园诗余》三卷。
《拙政园诗余》有乾隆三十三年耕烟馆刻本,光绪二十一年南陵徐氏刻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又附录一卷,乾隆嘉庆间吴氏刻拜经楼丛书本,词凡九十九首(陈之遴词亦九十九首)。
陈之遴《拙政园诗余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拙政园诗余》初刻为顺治十年(1653),陈之遴遣戍辽左,是顺治十五年,故《诗余》未能反映徐灿中年以后的心境。
终其一生,徐灿始历恬愉,晚遭坎坷,其境有顺逆之殊。
然其诗词之哀乐中透视出徐灿的心境始终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参考文献:(1)吴梅村全集[C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2)(清)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C ].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3)(清)吴骞.拜经楼丛书[M ].民国十一年博古斋石印.(4)《清诗纪事》二十二、P15647、P15650.(5)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Z].商务印书馆.(6)藏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年.(7)赵尔巽,等.清史稿・十五志(卷一四八、卷六、卷二四六、卷一七四、卷一七八、卷五O 八)[C ].北京:中华书局,1976.(8)张廷玉,等.明史(21/248/6425)中华书局,1974.(9)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碑录索引[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0)唐圭璋.词语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