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性词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21世纪以来清代女性词选研究现状及发展空间曹宇薇【摘要】在清词\"中兴\"的大背景下,清代女性词创作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专门的女性词选亦开始涌现.现今学界对于清代女性词选的研究已经逐渐起步,作为一个新生的学术选题,它拥有丰富的潜在价值亟待研究者开掘,但相应地,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空白.清代女性词选的研究现状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进行考察,而对于其发展空间的探究,则可以使研究者在加深对清代女性词选研究的认知基础上,窥得清代女性词选研究的新动向.【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8)005【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清词;女性词;词选;综述【作者】曹宇薇【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词之一体,起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衰于元明,复振于清。
词发展至清朝,其创作群体之庞大及地域分布之广泛、作品数量之浩繁、词体抒情容量之阔大、词学流派之纷繁、词学理论之完善、词籍出版局面之辉煌,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允称“中兴”。
在清词取得的诸多突破性成就中,有两点尤为笔者所注意:其一为清代女性词创作成果之丰硕;其二为清代词选的大量涌现。
胡文楷先生《历代妇女著作考》共收女性作家四千余人,其中仅清代便达到了三千五百余人[1]。
严迪昌先生在其著作《清词史》之《清代妇女词史略》一节中,对清代女性词做出了高度评价:“清词的史称‘中兴’,不能轻忽女性作家所做出的努力,一代清词之得以如此绚丽多彩,女词人们是与有功焉的。
”[2]邓红梅教授在《女性词史》一书中写道:“到了清代,女性词终于迎来了它的发展和高潮乃至高潮之后的逐渐消退时代。
这就像经过‘倒春寒’的干扰之后,园林转眼间出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一样……雍正至外患养成的道光前期的百余年间,女性词获得了一段平安发展的好时光,迎来了万花为春的局面。
”[3]邓红梅教授拈出“万花为春”一词,形象地揭橥了清代女性词璀璨绚丽的发展格局。
第25卷第1期(2010)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EIJIANG NORM AL U NIVERSIT YNo.1Vol.25(2010) 清词中兴 背景下的女性词边艳蓉(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摘要:清代词学 中兴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女性词人的众多和女性词作的大幅增多,还出现了徐灿、顾贞立、吴藻、顾春、秋瑾等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是千余年女性文学史上少有的繁荣,蔚为大观。
从传统与传统之外的内容题材、多样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展现出的多样性特点是清代女性词繁荣的表现之一,也是清代女性词的特征之一,历来备受关注。
关键词:清代;女性词;多样性中图分类号:I207 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10)01-0082-04词自产生以来就被称为 艳科 ,词的香艳传统使得它带有女性化的柔媚特质,词史上普遍出现的 男子而作闺音 的现象也使得词这种文体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生活及其思想感情。
然而 考察清代以前的词坛,我们发现,那基本上是一个男性作家的夭地,女词人既少,知名者更不多。
王鹏运曾经指出,晚唐、两宋词所以!多托之闺儿女之辞,以写其郁结绸缪之意∀,是因为!女子善怀,其缠绵排恻,如不胜情之致,于感人为易∀,但真正的闺阁词人及其词作却少得可怜。
以清初#林下词选∃所录而言,宋金元明四朝不过百余家,其中还包括了所谓!名妓、女冠、才鬼∀之作。
而到了清代,情况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仅徐乃昌所汇辑的#小檀架室汇刻闺秀词∃及#闺秀词钞∃二书,就收录清代女词人六百余家,其中徐灿、顾贞立、吴藻、顾春等,成就都非常突出。
况周颐在#小檀染室汇刻闺秀词序∃中论及清代女词人云: !续#骚∃抗#雅∃,姜、张愧其裙屐。
%%倘易安、淑真而复生,宁#漱玉∃、#断肠∃之自足。
%%迹其轻灵,每近北宋;或者秘械,上追南唐。
钗翘概慷,亦有苏辛之派;琴瑟于隅,尤多赵觉之匹。
∀ [1]120可见,女性词到清代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得了骄人成绩。
清代女性词人与乾嘉词派的文学风格引言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乾嘉时期(1736年-1796年)在文学创作上有着独特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词人在文坛上逐渐崭露头角,并对乾嘉词派的文学风格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清代女性词人以及她们与乾嘉词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乾嘉词派所具有的独特文学风格。
清代女性词人的兴起传统上,封建社会对女性参与文化活动持保守态度,然而,在清代晚期出现了一批有实力且有影响力的女性词人。
她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地进入了当时男权主导的文学圈子,并展示了自己独特而华丽的创作能力。
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限制,清代女性词人往往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和父母家庭教育的束缚。
然而,她们仍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在创作中展现自我价值。
乾嘉词派的文学风格乾嘉词派是清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典雅华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思想深邃著称。
在这个时期,词作开始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注重情感抒发和意境的构建。
乾嘉词派注重形式美和意境构建。
在使用词牌时,女性词人对音韵而尤为讲究,她们善于运用多变的声调与音律来增添词作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内容上也更加注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
女性词人与乾嘉词派虽然在历史上被男性主导,但清代女性词人与乾嘉词派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汲取、相互影响的关系。
女性词人受到乾嘉时期汪士铨等著名男性作家的影响,借鉴并吸收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她们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加入个人特色,将女性视角与乾嘉词派的文学风格相结合。
同时,女性词人也对乾嘉词派产生了积极影响。
她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丰富了乾嘉词派的内容和形式。
在这种相互交流之下,清代女性词人逐渐成为推动乾嘉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论清代女性词人与乾嘉词派一起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光彩。
她们以独特而热情洋溢的创作态度,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束缚,为后来的女性笔者树立了榜样。
清代女性词综述摘要:清代是女性创作的繁盛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和诗词作,是千余年女性文学史上少有的繁荣,蔚为大观。
清代女性文人继承了前代文化背景,对传统女性题材进一步描写;清词号“中兴”,这一时期对于女性来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时期,女性要求摆脱几千年来遭受父权统治的命运,要求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人性的完整;此外清代女性词繁荣的原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清代女性词。
关键词:清代女性词传统女性意识繁荣封建时代的中国女性长期背负沉重的精神枷锁,女性意识受到深深压抑。
女性真正以词人身份得到男性关注并认可的,当属宋代的李清照和朱淑真。
宋之后,女性词的创作跌入低谷。
到了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在社会舆论及爱才风气的推动下,女性文学日趋繁兴,女词人及女性词作的数量均明显超越前朝。
在清代,女词人们的生活领域和审美领域不断扩大,自主意识在创作过程中萌生。
她们不在满足于作为附庸存在,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更充实、快乐。
她们开始抒情遣怀,关注国家兴亡,思考女性自我价值,期待重塑自我。
传统女性题材的延续清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对女性教育的宽容等因素的影响,妇女们受教育程度有了一定的改观,在有些家庭中父亲、母亲、兄长、丈夫接连不断地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这些为女性创作奠定了基础。
即便如此,对女性而言,写作并非其分内之事,在大多数情况下,舞文弄墨是不被鼓励的行为,相较而言,参与创作的女性相对于群体只占很小的比例,她们自然也没有有意识地形成自己成熟的文学传统。
如今人所言:“她们的写作往往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与文人为实用的目的或抒发高远的怀抱而写诗不同,她们主要描写闺中的情和景……她们的诗作得更散漫,更浅显,更接近闺中人的日常生活感受。
”因而女性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也是如此。
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生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女性词所表现的,大都不离闺中风物与闲愁闺思,俗称“闺阁气”,是女性词特质的另一种说法。
以徐灿为例,徐灿是明末清初的杰出女词人,其传世词集《拙政园诗馀》收录了词人中年以前的词作,作为一位女性词人,徐灿对于词的内容艺术特色都有一定的拓展。
描写清代小格格的古诗词
清代小格格,古代宫廷中的年轻贵族女子,展现了她们婀娜多姿的风采,以及优雅高贵的气质。
以下是我为您写的一首关于清代小格格的古诗词:
清代小格格,金盆洗手纳玉玲。
细腻娟娟,如花般绽放着笑靥。
青楼花魁,巧笑倩兮,似水横流。
绡纱舞衣婉转起,缓缓舞动汉宫之中。
轻云蔽月,盈盈曳曳,添几分仙逸。
临风起舞,银扇温香扇绿意。
墨染秀发,双瞳似水,流转清澈。
素手纤柔,指尖蘸墨勾勒情意。
冰心剑肠,情深意浓,一笑倾城。
庭院深深暗,独立梅花摇碎影。
古琴轻拨,如泪如银,唤起思愁。
岁月之河,悠悠流淌,一往情深。
繁华流光,风华绝代,小格格娇媚。
步履纤纤,翩翩起舞,舞出春花之美。
江山如画,画中有她,皇家威仪。
清代小格格,无尽风华不凋谢。
花颜月貌,魅力绵长,绽放永恒的美。
渴望的目光,如水的眼,倾城倾国。
以上便是我为您创作的一首古诗词,描述了清代小格格的美丽与优雅。
希望这篇文章符合您的需求,表达流畅,内容准确。
近五十年清代女词人徐灿研究综述作者简介:张红(198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杰出的女词人,其《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诗坛地位不容忽视,因其诗中抒发女性词人少有的亡国之悲和黍离之痛而备受关注,近五十年来对徐灿词的研究不在少数,本文就近五十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徐灿;清代;女词人;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明代中后期女性词人的异军突起发展到清代可谓“百花争艳”,清代之所以被称为词的“中兴”,与一批优秀的女性词人做出的巨大贡献分不开,在这样一批杰出的女词家中,清初的徐灿可谓其中的翘楚。
徐灿,字湘蘋,晚号紫言,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光禄丞徐子懋次女,海宁大学士陈之遴继室,有《拙政园诗集》二卷和《拙政园诗馀》三卷,因其词思想内容涉及前代女词人极少表达的家国之思而备受推崇。
历年来关于徐灿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一篇全面反映徐灿研究成果的综述文章,笔者不才,望这篇综述文章能为后来研究者们提供些许研究新思路。
一、生平考清代记录徐灿生平的资料非常有限,这些记录者主要为徐灿亲人及词家,记录并不全面。
陈之遴《拙政园诗馀》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对于二人的生活状况有些许描写,但是由于写作时间的限制,徐灿的晚年生活未能反映。
吴骞《重刻拙政园诗集题词》、许三礼《海宁县志》,《清史稿》有陈之遴妻徐传,《家传》等资料中对徐灿有零散的记载。
这些资料是后人研究徐灿的主要依据。
现代学者对徐灿生平的研究也不多,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范围缩小到考证其生卒年。
词家张怀珍1986年发表苏州大学学报的一篇《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是现代最早关注徐灿的文章。
现代研究者对于徐灿生卒年的考证,比较早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是:陈邦彦认为生年大约在1607年前后,未提及卒年;孙康宜认为其约生于1610年,卒于1677年以后;邓红梅认为徐灿大约生于1619年,卒于1678年后;黄嫣梨提出其约出生于1628年,卒年约是1681年。
清代词学课程论文题目:清代主要女词人姓名:张惠班级:08中文二班学号:2008370223清代四大女词人徐灿:字湘苹,号深明,晚号紫□(“竹”头下“言”,音yán),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
据《拜经楼丛书》本《拙政园诗集》卷首所收其侄陈元龙撰写的《家传》云,她“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为徐子懋“所钟爱”,后嫁陈之遴为继室。
她能诗工词,常与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云仪相唱和,结蕉园诗社,称“蕉园五子”,有推动清初妇女文学发展之功。
有《拙政园诗余》留世。
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
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是难得的少数民族女诗人。
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文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因诗狱受株连,被抄家赐死。
所以顾太清一生下来便是“罪人之身”,累受白眼,倍尝冷暖,11岁前居住在北京,家庭生活极拮据;11岁之后又流落江南,在坎坷流离中度过了其少女时代。
及笄之后,因才丰色尤,为清高宗曾孙奕绘贝勒所喜,纳为侧室,但因是“罪人之后”,在上报宗人府时,谎报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此后,便以顾春为名,号太清,亦号云槎外史。
晚年时,顾太清倾力写了《红楼梦影》一书(为《红楼梦》续书),署名“云槎外史撰”,以一女子续写众士大夫都望之畏难的《红楼梦》,顾太清不可不谓之非凡,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小说家。
顾春词的成就较高,与纳兰性德并称,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品目,他们分别为满族男女词人的魁首。
顾春的词能摆脱元明以来纤仄肤廓、□□雕琢诸习气,直接发扬宋词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自由抒写一己的真切感受,重气格而不斤斤于一字一句之工拙,所以"深稳沉著,不琢不率"(况周颐评语),兼擅小令与长调。
她的抒情词如〔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定风波〕《恶梦》等,写景词如〔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东风齐著力〕《水波》等,都朴实亲切,淡笔传神。
清代女性词综述
摘要:清代是女性创作的繁盛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和诗词作,是千余年女性文学史上少有的繁荣,蔚为大观。
清代女性文人继承了前代文化背景,对传统女性题材进一步描写;清词号“中兴”,这一时期对于女性来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时期,女性要求摆脱几千年来遭受父权统治的命运,要求精神上的完全独立和人性的完整;此外清代女性词繁荣的原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清代女性词。
关键词:清代女性词传统女性意识繁荣
封建时代的中国女性长期背负沉重的精神枷锁,女性意识受到深深压抑。
女性真正以词人身份得到男性关注并认可的,当属宋代的李清照和朱淑真。
宋之后,女性词的创作跌入低谷。
到了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在社会舆论及爱才风气的推动下,女性文学日趋繁兴,女词人及女性词作的数量均明显超越前朝。
在清代,女词人们的生活领域和审美领域不断扩大,自主意识在创作过程中萌生。
她们不在满足于作为附庸存在,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更充实、快乐。
她们开始抒情遣怀,关注国家兴亡,思考女性自我价值,期待重塑自我。
传统女性题材的延续
清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对女性教育的宽容等因素的影响,妇女们受教育程度有了一定的改观,在有些家庭中父亲、母亲、兄长、丈夫接连不断地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这些为女性创作
奠定了基础。
即便如此,对女性而言,写作并非其分内之事,在大多数情况下,舞文弄墨是不被鼓励的行为,相较而言,参与创作的女性相对于群体只占很小的比例,她们自然也没有有意识地形成自己成熟的文学传统。
如今人所言:“她们的写作往往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与文人为实用的目的或抒发高远的怀抱而写诗不同,她们主要描写闺中的情和景……她们的诗作得更散漫,更浅显,更接近闺中人的日常生活感受。
”因而女性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也是如此。
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生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女性词所表现的,大都不离闺中风物与闲愁闺思,俗称“闺阁气”,是女性词特质的另一种说法。
以徐灿为例,徐灿是明末清初的杰出女词人,其传世词集《拙政园诗馀》收录了词人中年以前的词作,作为一位女性词人,徐灿对于词的内容艺术特色都有一定的拓展。
尽管如此女性闺门情思的主题,如女性日常的自喜自悲,对忠贞爱情、美满婚姻的期盼等。
这类词在徐灿词集《拙政园诗馀》中占很大比重。
如:点就迎郎双笑靥。
近日人来,真个归期绝。
尽日无言心自咽,春枝洒满寒鹃血。
女伴强来相解说。
侬不相思,怎把相思歇。
留取罗裙香几摺,何时教看啼痕叠。
(《蝶恋花·咏事》)
此词写丈夫的本应归而未归造成词人的相思之苦,闺中女伴的劝解也止歇不住涕泪涟涟。
这是熟悉的传统女性词主题。
又如:
频寄锦书鸿不去。
怕近黄昏,帘幕深深处。
一寸横波愁几许。
啼痕点点成红雨。
倚遍阑干无意绪。
闲理余香,独自谁为语。
尽日恹恹如梦里。
斜阳一瞬人千里。
(《蝶恋花·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此词写词人多次寄信给丈夫却得不到回音后的惆怅、落寞、担忧、思念和猜测,生动地表现出丈夫不在身边且连音信也无的无聊乏味和生活的“恹恹如梦”。
表现传统女性词主题的词作在徐灿词中占很大一部分。
一只强调徐灿词的非传统女性词主题是非常片面的。
事实上,徐灿词首先是传统的女性词,然后才是对传统女性词的突破。
清代女性词风格的多样性
仅以词的创作而论,考察明清以前的词坛,基本上是一个男性的天地,女词人少,知名者更少。
到了清代,情况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仅徐乃昌所汇集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及《闺秀词钞》二书,就收录清代女词人六百余家,其中徐灿、顾贞立、吴藻、顾春、沈善宝等成就都非常突出。
明清女性文化的繁荣,带来了众多女性的觉醒。
清代女性词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展示了女性探寻和发现自己的过程,借着词这种文体,逐渐觉醒的女性需要全方位的角色,使女性词展现出完整的女性精神风貌。
清中后期,女性词发展达到了高潮。
这一时期的女性,一方面依旧处于礼教的压迫之下,另一方面又得益于礼教的常规教育内容的增加,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对于男权制度下的被动性别角色的苦闷,更激发了她们对情感出路、性别角色寻根问底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也许注定无果,但是那些挣扎与苦闷以及对男权社会的重新认识,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女性创作的兴趣。
清中期的女词人提供的是最真实的生命感受。
沈善宝是此时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
她性情豪迈,交游广泛,与当时有名的女诗人、女词人大都有过来往。
她除了自己创作诗词外,还作了《名媛诗话》十二卷,在该书的自序中,她对女性文学创作与生存的困境做出了准确的描述。
另外,她还是清代少数几个大量招收女弟子的女词人之一,这不仅带动了女性参与文学事业的热情,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她的词作在不失女性观物感性基点的同时又超出了一个平常闺阁女子所能体验的情感和生命境界。
如:“孝娥千里远寻亲,生死几醉辛。
玉杯已现闺英榜,强归来。
伴结佳人。
赋名久钦黑齿,颂椒同步青山。
蜃楼海市幻中因,意蕊艳翻新。
胸中块垒消全尽,羡蛾眉、有志俱伸。
千古兰闺吐气,一枝筠管通神。
”(《风入松.读作》)
上片清晰地表明了她的兴趣点所在;下片她对这部实现了女性能够凭借才智参与政治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奇书热情赞扬,称之为“意蕊”绽放出的鲜艳花朵,“幻中因”结出的奇果。
“羡蛾眉、有志俱伸”,“千古兰闺吐气”,表明了她们所向往的女性角色与小说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所提供的女性问题解决途径不谋而合:不再受陋习所拘,能够自由参政,像男子一样生活。
常州派女词人杨芸的作品也带有这样的特色。
杨芸字蕊渊,金匿人,有《琴清阁词》一卷。
南陵徐乃昌刊刻《小檀栾汇刻闺秀
词》把《琴清阁词》放在开篇,认为清代闺秀第一人也。
如:英风侠气,笑蛾眉也似江南人物。
妆罢韬钤书对展,绿字香生椒壁。
手握灵珠,胸藏慧剑,俊眼光如雪。
同心借著,奇哉儿女人杰。
?????难得秭妹齐肩,环姿相照,并蒂双花发。
一缕炉烟喷鹊,仿佛阵云明灭。
人已飞仙,事经尘劫,凋尽姮娥发。
抽觞吊古,吴宫何处新月。
(《百字令.题二乔观兵书图用坡仙原韵》)作者借赞美历史上的两位女性,曲折地抒发了自己虽为女子,却同样关心国计民生,愿意发挥聪明才智,婉转地表露了不服输的感情,以及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的不满,大大加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女性词繁荣原因的探索
第一,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丰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女词人。
自明代开始,闺阁词人的创作就开始显山露水,尤其是在富裕的江南。
女性词人多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的兴盛让她们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诗书世家的家庭环境也使她们受到熏陶;而闺阁女子的才学被视为名门望族“花边”的社会风尚,更让女性词人受到极大的鼓励。
这种风尚下,当时社会出现不少家族一门风雅,家族中女性皆能吟诗作词的现象。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所言:“清代词人群体的地域和家属性特征,在妇女词领域内尤为明显。
姊妹、她嫂、姑嫂、婆媳以及母女构成一个个小型群体,在清代普遍存在于南北。
第二,社会大环境对于女子创作以鼓励为主。
清中期以后,女
词人们开始走向公众空间,女词人与男性文人的唱和、女词人之间自发的群体唱和等情况随处可见,整个词坛呈现出显著的公众性特征。
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丰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女词人。
第三,男性文人的激励和关注,是清中期女词人从闺阁走向公众的主要原因。
文人士大夫创作之余,开始鼓励女性作诗写词。
文人与才女彼此酬唱赠答、为才女结集英华皆成为一时风尚。
同时,有的男性文人更自觉承担起女性的文化教育工作,代表人物是广收女弟子的性灵派创始人袁枚。
袁枚在世时很关注女性文人创作,曾不顾世俗眼光广收女弟子,所收弟子范围南至闽粤,北极燕鲁。
他对女性女性教育的重视,对女子受教权利的维护,使传统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文学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