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底料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油画底子的底料——手绘油画底料分为专业成品底料和自制底料两种。
前者为职业画家所使用,方便快捷,处理简单价格较高。
底料由:底料粉剂,胶,水三部分调配而成。
粉剂一,钛白粉分为工业纯和试剂纯二种,遮盖能力强,易调和,物理性能稳定,做画底前两遍用的是工业纯的锐钛型,化工店有卖,每公斤15元左右。
我以前用的是瓶装的试剂纯的金红石型---- 因为我的画都很小,舍得用!二,立德粉所谓的立德粉是加了某种胶以后的碳酸钙,用的话最好用水选法将里面的胶洗洗。
三,铅白粉剂底料里最重的,有毒且很难买到,我见也没有见过。
这里不谈。
四,铁红是做古典油性底的前两遍涂层粉剂,分工业纯和试剂纯。
画底必须用试剂纯-------细腻胶一皮胶(古典画底要求用兔皮胶,兔子我也很少见更不要说兔皮胶了)选择板状的透明的皮胶,颗粒状的不适合做画底用!皮胶底子现在很少有人用,但是它有一个特点是任何现代胶都代替不了的 --------- 绷的松紧很平常的画布刮上一层皮胶干燥以后画布如“鼓”面一样的紧绷。
用手轻轻一敲“咚,咚,咚”的做响。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画布时大吃一惊:“哥呀!你是咋绷的布?”同行笑而答曰:“用手绷的呗”。
后来请了客才知道原因出在皮胶的使用上。
制作时如果和亚麻布配合得当那感觉真是没得说!棒极了! ----- 刮第一遍胶以后晚上放在床头,画布如鞭炮一般的噼哩啪啦做响!不要害怕哟---- 很正常!也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做画布时总是莫明其妙的用手弹弹画布背面,搞到现在我不用看画布只要用手弹弹背面就知道画布干了没有,做到什么程度!厉害吧!你也可以的!二白乳胶聚醋酸乙烯,质量千差万别。
做画布用你所能买到最好的!---- 好胶的特征是呈浓奶油状,不易流动,无水胶分离现象,干了以后透明,韧性强!恐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画底用胶了!三聚乙烯醇分工业用和试剂用,因为其调和需要用碳酸氨来熬制,我没有用过。
免谈!四血料故名思义就是用动物的血制作的胶状底料,血里包含了胶原蛋白,铁红等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涂料;即可以做胶使用也可以单独做为第一层底料使用。
油画打底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油画打底的目的1. 增加画布的附着力:在画布表面打底可以增加颜料和画布的附着力,让颜料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画布上。
2. 调整画布的吸水性:通过打底可以控制画布的吸水性,使得颜料更容易上色、扩散和渗透。
3. 保护画布不受腐蚀:打底可以防止颜料和介质对画布的腐蚀,延长画作的保存周期。
4. 调整画布的颜色和质感:利用打底可以改变画布的颜色和质感,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常用的油画打底材料1. 布:最常见的打底材料是画布,其表面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更好地接受颜料,提高画作的耐久性。
2. 亚麻布框:亚麻布框是一种用来固定画布的框架,一般用于制作油画底板。
3. 画布桶:画布桶是一种专门用来打底的画布,一般可直接上色、干透以后进行绘画。
4. 亚克力颜料:亚克力颜料是一种透明、快干的颜料,可以作为画布的打底颜料使用,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5. 顶级油漆刷:高质量的油漆刷可以更好地涂抹颜料,打底时可以选用质地较硬的油漆刷。
6. 适当的介质:在打底时可以添加一些介质,如媒介和增稠剂,以调整颜料的流动性和稠度,增加画布表面的质感。
三、油画打底的步骤和技巧1. 准备工作:在进行油画打底前,需要准备好画布和颜料、油漆刷等工具,清洁工作台和环境。
2. 打磨画布:在画布表面进行打磨,可以增加画布的附着力,并减少颜料在画布表面流动的可能性。
3. 打底颜料的选择:在进行油画打底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颜料,如中性灰、土黄、中性色等,这些颜料能够有效地增加画布的附着力。
4. 涂抹颜料:选择合适的油漆刷,将颜料稀释后均匀地涂抹在画布的表面,保持涂抹的均匀和规整。
5. 调控颜料干燥速度:在涂抹颜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介质来调节颜料的干燥速度,使得颜料可以充分渗透并均匀干燥。
6. 完成干燥:在涂抹颜料完成后,需要将画布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确保画布能够完全干透。
四、常见的油画打底技法1. 整体涂抹法:整体涂抹法适合于比较大的画布,一次性将颜料均匀地涂抹在画布表面,可以提高效率和均匀度。
油画底料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画布为什么要做底子以亚麻布等纺织品作画布必须经过预先处理方能使用。
所谓“处理”就是“做底子”。
理由是1填充纺织物纹理之间的孔隙创造一个既节省颜料又适宜绘画的纹理表面。
纺织物孔隙多对于较精致的绘画作品来说直接在上面作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
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画布上作画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画颜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与颜料色层隔离开以免颜料中的油侵蚀纤维同时防止色层受到从画布后面渗透潮气的损害。
油画颜料中的酸性物质能使画布变脏而潮气又会氧化色层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
所以画布底子的处理与作品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3良好的画布底子能保证着色层的明亮度与鲜艳度。
不合格的底子或没有做底子的画布着色后会使画面灰暗。
4亮底子能够提高画面颜色的鲜明度。
5做过底子的油画或坦培拉绘画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蚀可以通过“换背术”将色层从旧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画的底子类型古典油画无论在木板或画布上作画都需要进行涂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结材料和填充材料两类。
根据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画有八种制底方法。
1胶底。
古代大师常使用动物胶如骨胶、兔胶等。
最好的是羊皮纸胶可用清水浸泡、加热熔化。
2白垩底子。
白垩碳酸钙粉、锌白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垩底子。
白垩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
再加入半份熟亚麻籽油使用这种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胶涂底层。
4酪素底子。
自古代有美术记载起画家就使用酪素。
酪素是一种易碎而柔软的物质作底子时需要用水稀释并溶入少量碳酸铵。
5鸡蛋底子。
鸡蛋黄能增加底子的柔软性。
蛋黄底作为最后涂层使用时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
蛋清蛋黄都可以作白垩底子的添加剂。
6石膏底子。
石膏硫酸钙也称轻晶石。
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
具有异常的明度制法与白垩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
跟制作半白垩底子一样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两份熟亚麻籽油。
8有色底子。
在已完成的白垩、半白垩和油底子上根据画家的需要薄涂各种透明色来制作色底子。
鲁本斯曾把木炭、白颜料、结合剂混合后涂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银灰底子。
探究油画底子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1. 引言1.1 油画底子的定义油画底子是指涂抹在画布或其他绘画支撑面上的一层底层颜料,即所谓的“底涂”。
它可以起到保护画布、增强附着力、调节画面色调和质感等作用。
油画底子在油画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影响整幅作品的表现效果和品质。
选择合适的油画底子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稳定性。
了解不同种类的油画底子,学习制作方法以及掌握其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技巧是每位油画爱好者和艺术家都应该重视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油画底子的定义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油画创作的技术要点和审美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成就。
掌握油画底子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深度,同时也能够在保护和修复油画作品时发挥关键作用。
对油画底子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油画底子的作用油画底子的作用是在油画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画家实现更加细致和专业的作品,还可以保护作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作品的保质期。
通过施加油画底子,可以增加画布的附着力,使颜料更容易涂抹和混合,有助于更好地表现细节和色彩层次。
油画底子还可以调整画布的吸水性,控制颜料的流动速度,提高颜料的质感和稳定性。
在油画创作中,选择合适的油画底子可以更好地发挥颜料的特性,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
深入了解油画底子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以及重视油画底子在画作中的重要性,是每位油画家必须掌握和重视的技术,有助于创作出更加精致、优质的作品。
2. 正文2.1 油画底子的种类与特点油画底子是油画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类型的油画底子在材质和特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油画底子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效果。
常见的油画底子有布面、木板、帆布和纸面等。
布面底子通常是在布料上施以一层柔软光滑的底料,在画面表现上能够带来柔和的光感和色彩过渡。
木板底子则能够提供更坚硬的质感和更强的支撑力,适合于绘制精细的细节和线条。
油画底子的制作叶南老师讲座油画底子的制作一般分为天然材料如骨胶的底子;还有就是化学胶的底子;还有一种就是化学和骨胶混合的底子。
三种底子各有好处:骨胶底子:优势一,经过历史的检验,它是天然材料容易在将来损坏之后,经过哪怕是一百年二百年之后也同样可以找到骨胶成分的胶类。
应为它是天然的动物骨骼胶。
化学胶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如果经过百年后,化学胶配防丢失,就很难修复。
当然以后会有以后解决的方案,我们现在就不再过多考虑。
骨胶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封闭底面画布的缝隙比较好。
乳胶在底面封底的时候,很难真正进入画布的缝隙之中,容易停留在画布的表面,很难与画布相连,形成很牢固的底子。
也就是说不能把画布的缝隙真正的密闭住,容易出现沙眼,如果我们买过的画布不够细密的话,都会出现沙眼的问题。
所以这一点骨胶就比化学胶有封闭的好了。
但是骨胶的缺点是:第一就是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第二就是比较脆;相对于化学胶来说它的弹性弱,保存的时候需要比较小心,容易损坏。
传统骨胶底的制作过程:骨胶:是指天然的动物骨骼所制成的胶。
(如:兔古胶,牛骨胶,混合骨胶,鱼漂胶等天然材料提炼的胶)。
骨胶有颗粒状的,也有胶棒状的。
骨胶底区别于化学胶在传统上有一定的延续性,(过去人民在使用底子时,指的就是这种骨胶底子)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用一些化学胶底,比如说乳胶底子是现在大家常用的胶底。
骨胶的制作方法:骨胶的比例:1:5的比例。
一份骨胶比5-7分的水比较合适。
(如果不清楚就是在凝固后成为冻状就是比较合适的了。
)拿到胶以后,首先,把骨胶放到容器之中,用水泡制差不多24小时,变成变水溶性的状态有一定的沉淀物;然后需要加热,用一个锅加水,(不能直接把胶的容器房放里面加热,这样温度会太高),用一块毛巾放进锅里把容器放在毛巾上隔热,开小火(过大的火会影响胶的粘稠度),差不多15-20分钟胶的颗粒完全溶解就可以了;然后关火后不能把胶再放到锅里会影响胶的凝固,还会有沉淀。
所以过火后及时把胶拿出,然后在自然的环境里面凉凉后放入冰箱,在零上3-5度的低温下凝固成半固体状就可以作为骨胶底来用了(大概凝固时间在10几个小时左右)像冻一样的物体。
油画材料课程教案一.油画基底材料1.依托材料木质依托材料用于油画依托材料的木质材料主要有各种坚固密实的木板和多层胶合板等人造板材。
各种中高密度的人造板也是以胶合板作表面的,只要按照油画的基底要求经过处理都可以用作油画的依托材料,只是分量太重。
用合成材料贴面的装饰板则因为表面过于光滑并完全不吸油故不宜做油画的依托材料。
常用胶合板与纤维板的品种与规格可参见附录。
木板在采用纺织物作为绘画作品的依托材料以前,坦培拉作品和油画作品一直是使用木板作为依托材料的。
欧洲早期油画使用的木材有松木、杉木、杨木和柞木等,厚薄通常为2到3厘米,据说也有些意大利木板油画的板材厚达10厘米。
油画所用的木材要选木质紧密,表面没有节疤并经过干燥处理的,由于木板的尺寸不可能很大,因此在制作较大幅画面时必须将几块木板拼接起来,在拼缝处还要用麻布贴裱作精心处理,在背面衬以木档使其更加坚固,不至于翘裂。
欧洲早期油画基底木板的加工由专门工匠进行,背面往往还留有画师与木匠的共同签名。
木板做依托材料虽然结实,但过于笨重,尺寸受到限制,处理起来也不方便。
胶合板作为木板的替代物,多层胶合板是轻便得多的材料,从理论上说,几层胶合起来的薄板比一整块的厚木板更能抵御翘曲变形。
优质的三层胶合板经过表面上胶、底子涂层和打磨处理是很好的依托材料,当然选用五层或多层的胶合板更好。
胶合板的质量分为四类三个等级。
选购时至少应选用3类(NC)以上的防潮胶合板。
使用尺寸较大的胶合板时应该在板面背面加上背衬木档,木档与胶合板的结合应使用粘合剂而不要用钉子,以免日久锈蚀。
板的四边侧面胶合层的缝隙要用清漆或虫胶封住以防潮气。
在胶合板上涂布底子涂料前应再作一至二遍涂胶处理, 为了防止板材弯曲,板的背面也应涂上相应的涂层。
纤维板纤维板是用植物纤维做原料,经过分离成型,干燥热压制成的人造板材。
优质纤维板没有干缩湿涨和开裂的缺点,其强度及性能与木板相似甚至更好。
有的画家喜欢用纤维板作装饰油画,利用其背面粗糙的纹理形成特殊肌理。
16画室中的秘密当代油画材料与技法新探究胶底层与画底层的制作有两个目的:第一,胶底层固定画布,方便更好作画。
可以并使脂油不渗透到画布背面腐蚀画布。
第二,制作了画底层可使画布与颜料层具有更好的附着力。
第一节 胶(浆)底层1.传统胶底材料和制作传统绘画用来做胶底层的胶大多来自于动物,也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常见的有皮胶,骨胶以及明胶。
皮胶尤其是兔皮胶是品质最优秀的天然胶,最适合用于油画。
优质的明胶也是不错的选择,而骨胶易变脆开裂,运用到画布并不理想。
图30 优质皮胶图图31 用水泡开后的明胶制作传统胶底需要将一份胶液浸泡在20份水中,24小时之后将胶和水放入容器,并加入0.5%麝香草酚以防止胶液中的蛋白质腐败。
隔水加热至50度左右胶会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胶液。
趁热均匀刷在画布上,干燥后再刷,连续三次即可。
注意两个事项:1.胶液只要没有凝固就不需要再次加热,但是冷胶液容易发黏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2.加热不能达到沸点以免破坏胶液里的蛋白质。
使用传统动物胶最大的优点就是这类胶在完全干燥后还可以被逆转溶解,非常便于后人对作品的修复,也因此动物胶易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2.常用现代化工胶材料优质的传统动物蛋白胶不但价格贵,使用起来也很不便,所以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人造化工产品胶。
★(1)乳白胶与使用的禁忌乳白胶 (聚醋酸乙烯乳胶PVA),通常也称之为白乳胶,是现在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胶。
但是事实上白乳胶算不上什么好的替代品。
国产乳白胶的寿命较短,不耐酸碱,加上柔韧性差,不是制作胶底理想的选择。
如果要使用乳白胶制作胶底的话,需要选择品质好的产品。
由于这种胶是水溶的,将乳白胶加水调合成稀米糊状,薄薄的刷在画布上,三遍即可。
国内很多学生和制作画布的商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使用不加稀释得乳白胶直接刮到画布上,甚至用胶堵住所有布纹,这是错误的。
由于乳白胶柔韧性差,在布上涂得太厚太平滑就容易开裂,也不利于与底子的结合。
我曾见过使用了劣质的乳白胶的画布,制作完成仅仅一年而已,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只要在画布背后轻轻一顶就开裂了,十分惊人!另外,国产乳白胶大多为酸性,同时含有大量的甲醛,对画布和人体都有害。
伊维尔解析维米尔的油画基底油画制作最理想的画布是亚麻布, 亚麻布具有不受气温影响、不变形, 比其它布更具耐久的特点, 是理想的画布。
绷布的内框最好是松木、杉木。
这种木材不变形、不收缩任何劣质的木材都会给作品带来危害如变形扭曲在制做内框时,伊维尔先生要求内框四角开卯衔接尺寸、角度一定要精确, 并且四角要钉上楔子, 以便调整内框的松紧。
同时还要求绷布的一面四边一定要有坡度。
避免刮胶后布与框子粘在一起, 画画时失去弹性。
画布与画框的准备本来是件很简单的工作。
伊维尔先生认为工作的开始正确与否将关系到后面油画不能直接画到布上, 必须在绷好的画布上做好底基才能画画。
克劳德·伊维尔的油画底基是油质底基。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是免皮胶、铅白粉、土红颜料粉、红铅粉红丹铁黑颜料粉。
熟核桃油、木制和铁制的刮色刀两至三把, 竹刮片、画刀、研磨柞、石板、排笔与扁刷、容器若干。
先将备好的免皮胶砸成碎颗粒放在水中浸泡六小时, 使其变软直至溶化然后再加入温水使胶液有一定的温度。
胶液的浓度以手试发粘为准, 不宜太浓, 亦不宜太稀, 胶液备好后, 将绷好的画布平放在桌面上, 将胶液倒在画布上, 用木制的刮刀将胶液上下左右刮到为止。
不宜太厚, 多余的胶液刮回容器。
正面刮好后, 将画布反过来用刮刀将漏到背面的胶液刮去, 然后用扁刷蘸胶液将钉布的四周涂上以免钉子生锈, 这样胶底就算完成。
然后将画布平放凉干。
(不要太阳晒)以往的习惯是刷胶, 刷胶不易堵填布眼, 而刮胶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并且使布面形成一层薄的胶膜。
可避免渗油。
需要注意的是刮胶时动作一定要迅速, 胶液的温度不可太凉, 胶液一凉便发粘而不易控制。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是免皮胶在国内尚不生产, 目前国内有些画家用食用明胶和猪皮胶代替, 经试用虽不及兔皮胶但尚可使用伊维尔认为这些胶性能不稳定, 遇水或高温时容易脱胶。
刮土红底:取铅白粉二份, 土红粉六份红铅粉二份, 用这三种原料搅拌均匀尔后加入适量的熟核桃油要一点一点地加拌成面团状, 用研磨柞在石板上研磨, 直至均匀、细腻为止,磨好的土红料放入溶器, 再倒入熟核桃油稀释到流质状备用。
制作油画的底子
制作油画的底子
少儿兴趣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油画底子的制作
油画底子的制作
油画依托的材料较为多样,有软性底材与硬性底材之分,硬性底材分别是木板、石板、金属板、纸板、纤维板等,软性底材主要是画布,将画布绷在画框上作画大约出现在15世纪,那时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的画家们首先将船用帆布用于绘画,到16世纪威尼斯画派达到鼎盛时期的时候,画布被广泛使用,后来,画家们将受空气湿度影响变化大的帆布改为几乎不受湿度变化影响的亚麻布。
如何在画布上制作底子成为当时画家们研究的问题。
油画底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一些人错误地将很多底料配伍在一起,甚至坚持认为底料的成分越多越好,更有甚者,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干脆将白油漆刷在画布上代替底料,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大多数画家几乎不注意底子的重要性,错误认为在什么样的底子上作画并不重要,然而,底子不仅对作品表面的亮度,而且对作品以后的寿命和颜色配伍后相互间的作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理论研究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很多油画初学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材料技法是油画创作的基础。
这些人往往缺乏材料的有关知识,也缺乏鉴别、判断能力。
要想正确、有效地使用材料,就必须了解和遵循油画材料的一些基本法则。
其中,油画底子的选择至关重要。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它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
油画画面所附着的颜料具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现代绘画创作者不断研究传统材料,发掘新型材料,这使油画作品产生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油画一般在绘画之前需要进行打底,涂于纺织品或木板等材料上,这样能保护布料不被油料浸入,并且可以吸收一定的油画颜料,使其与画布紧密结合,色层不易脱落,还可以为画家提供与画家风格、手法相适应的表面肌理。
油画底子能在创作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画面更富有魅力。
底子使用的材料有黏结材料和填充材料。
科学研究制底材料,既能让画面变得坚固耐久,又能减少画面漏油等不必要的麻烦。
胶是一种黏结材料,现在人们使用白乳胶替代了制作工艺复杂的动物胶。
白乳胶固化较快,粘接强度较高,作为油画的黏结材料对油画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帮助。
白垩是一种碳酸钙,只有很脆弱的覆盖能力,颜色越白越好。
在白垩中加入少量着色剂,就可以获得绘画所需要的颜色。
G E S S O画材底料,可直接涂于绷好的画布上。
现代G E S S O是用丙烯乳剂和钛白粉调制而成,可以用于油画。
良好的画布底子,能保证着色层的明亮度与鲜艳度。
不合格的底子或没有做底子的画布,着色后会使画面灰暗。
创作者要学会充分运用底子,不同的底子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掌握底子的不同特性和娴熟的绘画技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油画创作效果。
经过艺术大师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种常见底子对油画效果的影响。
其一,白垩底子对油画效果的影响。
白垩底子的特性是发光而明亮,可使绘画作品具有一种薄雾状的无光特性,接近于壁画效果。
浅谈油画底料
【摘要】本文介绍了油画底料,首先要选择较好并细腻的纯亚麻布,在干燥的天气下把画布放太阳里晒晒,随后再绷,绷也不要绷得过紧,给画布的伸缩留有余地,同时介绍底子层的用处和胶的功能等。
【关键词】油画;底料
第一步要找到较好的亚麻布,然后绷紧,要留有张弛。
要是天气潮,亚麻布就会收缩,布面绷得比鼓面还紧张。
要是遇潮或直接在布面刷点水,发现画布松弛塌陷了,这就百分百说明你买到的不是亚麻布,亚麻布是遇湿紧缩。
有许多人用化纤材料的画布,市面上也是五花八门,以我鉴别画布的经验来看,现在市面上百分之70的布都有化纤成分,有的是把化纤纤维与麻线或棉线纺在一起,有的是经线亚麻纬线化纤。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降低成本;第二个降低画布对环境的敏感度。
当然要注意,那种经纬线分别用不同材料的布不要买,伸缩是受力不均,可能会让画面龟裂。
其实化纤的特性是不错的,它比所有的天然画布受环境的影响都小、抗腐蚀能力都好,不变形。
油底子,半油底跟胶底适用于直接画法,底子中油的成分,越多那么画面就越不吸油,吸油性弱的好处就是画面颜料不会显得干、不会塌陷、有一定光泽便于罩染时对色彩的正确判断,这是很重要的。
但坏处也很致命,要是你用直接画法,特别是厚画法的话,对不起,5年内,你的画会裂得很厉害了,因为底子不吸油,像亚麻油、核桃油这种粘结剂就很难牢固附着底子层。
底子层的用处我觉得无非就是:一、根据画家自身对画面的需要,通过底子中油份的多少来自主控制画面的吸油率;二、起到粘结颜料的作用,油吸不进底子里去,粘结牢度肯定差一些,就像楼房不是用水泥沾在地面上的,而是把桩打进土地里来进行建设的。
因此油底子只适用于透明薄画法。
而画的过程中不能只用松节油或树脂,因为亚麻油或核桃油这种油剂的功能不是起亮光的作用,而是起“打桩”的作用,随着它自身不断下渗起到互为粘连的作用。
我建议大家自己调配,根据油层“从瘦到肥”的原则调节松节油、树脂和亚麻油或核桃油的比例,调配出绘画过程不同阶段用的油,准备几个小玻璃瓶,不要用塑料瓶,因为松节油会挥发,瓶内会形成负压,塑料瓶会被空气挤压变形,影响使用时的心情。
胶的第一功能就是防止画布吸油,如果底子不是油底的话那么控制吸油的主要责任就是这层胶了。
我建议大家使用聚乙烯胶,也就是木胶,大家可以在买建材的地方选择价格高一些品质好些的。
化学胶做画布的胶底的历史已经有50多年了,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有些化学胶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甚至有时表现会更好。
动物胶必须趁热迅捷地刷到画布上,不论能冷却,而且最好用木制的画刀刮,这样不会产生气泡。
不过化学胶使用时得加水变得较稀薄,不能如同动物胶那样稠厚的样子来使用,因此在使用时用刷子刷就行了,也无需用加热熬制,非常便捷,胶不要刷得太厚,以画布背面在背光下看不出光点子为准。
要是胶没有跟画布完全隔离开,颜料中的油料有渗入画布中,这对画布是有腐蚀作用的。
底子一般的原材料可以有很多,最好用到建材店购买大白粉,也可在美术用品店购买现成的底料(比如马利牌),不过那种底料是用丙烯白料做的,大家可以闻闻丙烯白颜料跟它是一个气味,可以使用。
自己用大白粉配要注意好水、胶、白料三者的配比,这个根据自己画面需要定,而且每次买到的料和胶品质有出入,因此必须要根据个人购买与操作经验而定。
这里谈谈绘制细腻深入的写实油画的作品的底子的特点。
首先你必须薄刷,绝对不能粘稠,水稍多一些,而且不能只刷一遍,追求高质量的底子层必须刷到十遍以上。
最后把做好底的画布晾干干透即可。
与其说适合此类胶底的画法,倒不如说适合此类画法的胶底。
为什么非要磨平,为什么要挑选颗粒细腻交织的画布,这些都有非常大的道理。
首先来说画面着色的过程。
虽说是直接画法,但也不是纯粹的直接,但也绝非纯粹的透明。
因为透明画法不光是画法的问题,还有选颜料的问题,有的颜料的化学成分可以融于油剂,有的则只是悬浮于其中,这就不行,我们必须选择标准的透明油画颜料才能用来画透明画法。
悬浮在油中的混合型颜料的效果无法达到凡埃克的程度,我第一次看他们的原作的视觉经历是我未曾想象得到的,才得知什么叫透明画法的感觉。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遵循“肥盖瘦”的原则进行绘画,有人询问为什么要“肥盖瘦”,肥瘦的不同就是油料多和少、稠和稀的不同。
基于画布随着气候温湿冷暖会发生伸缩膨胀的变化,覆盖在其上的颜料必须要有一定的韧性才能应付这种伸缩,油料含有越多则越“肥”,韧性张力也越强,一旦上层色层的韧性小于下层色层,那么随着下层色层跟随画布一起伸缩的时候,上层色层一旦无法应付下层的伸缩程度的时候,就会被下层色层的运动而绷裂。
由于在画家创作过程中很难时刻做到这样严格,往往那些激情四溢的名画,最后会损坏得不堪入目,比如俄国天才画家弗鲁贝尔的画。
我看过特纳的画也是这个毛病。
这是绘画产生龟裂的原因之一,还有像色层颜料的油性程度不一造成韧性或伸缩系数不均匀,也会造成一些局部的龟裂,这就是为什么直接画法的底子层中一丁点油星都不能进去的原故,因为底子中有油份的部分的吸油程度会比其他部分低很多,那么没有油份的底子部分就会比它更吸油,这样造成整个色层不同部位的油份程度不一,从而因外界环境变化使其伸缩膨胀时各部位受力不均导致龟裂。
在绘画过程中,起先可以用松节油打底色,分出素描关系,最好素描关系深入些,越深入越好,这样在着色时就无需费心思考虑造型的问题了。
然后慢慢地逐步地加入达玛光油或玛蒂树脂(玛蒂很贵)和亚麻油或熟核桃油,熟核桃油的好处就是不易变黄,亚麻油变得比较厉害,你也可以买晒稠油,这种油就是用亚麻油晒的,颜色很深,但画上去不会变色,你也可以自己做,方法就是拿亚麻油放在透明玻璃瓶中置于烈日下暴晒几天。
其实你把放到光线较暗的地方颜色又会返回,放到光线充沛的地方则会泛黄。
有的画家可以靠经验来上色,考虑到后期的泛黄,比如说法国的安格尔就故意把画面画得冷一点,以便于随后变黄之后色彩中和。
最后逐步增加树脂的含量,减少粘结剂(亚麻油)的含量,如果亚麻油太多,可能会导致薄画时颜料挂不上去,我曾经用亚麻油画薄层往上涂,发现颜料无法涂到底下油料色层上,像一颗颗露珠挂在上面,无法均匀附着,随后加了达玛光油就没事了,透明画法或直接+局部透明画法中都必须用树脂参与才能罩
染,并且可以带来一种釉质的美感。
如果有人觉得画面局部太光,可以加入一些皂化腊,在大一点的美术用品商店都有售,腊的作用就是亚光,树脂的效果是亮光,自己可以根据需要来调配。
在绘画过程中的每一遍上色阶段都需要停下来进行打磨,这也是不能偷懒的,阶段分地越多,也就是停笔下来进行打磨得次数越多你画中的细节就越丰富微妙。
如果你感觉画面上的颜料笔触凸起的地方比较多,就可以停下来用细号的沙皮进行打磨了,把画框放平,然后倒上煤油(松节油其实也可以,徐芒耀觉得松节油拉颜色拉得太凶,不过我觉得,你一打磨原本光滑的表面肯定会失去光泽,而且一打磨后损失的颜色几乎都是磨掉的,当然用煤油当然更好,我还没想到去用,大家可以问问夜市摊贩还用煤气灯的人煤油在哪买得到),不要倒满画布,差不多够磨就行了,磨也不是都磨,我们要尽量少磨,把凸起的地方磨掉就行了。
这时你一只手拿沙皮沾着煤油磨,不能干磨,要在油里磨,另一只手要时刻摸着画面,以防磨过头。
如果手指摸着平了,就不要再来两下了,磨到那个度就行了,因为磨的过程对画面的破坏是很大的,实际上有点在破坏中重建的意味,只是每次破坏的越来越少,画在最后一次重建中完成。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笔触消失,这种消失不是拿扇形笔扫出来的那种光滑,而是那种把笔触统统藏在里头的感觉,打磨得次数越多,那种点点笔触就藏得越美,越微妙,靠这种方法可以把画面表达地极为自然和有层次感。
磨完之后拿棉布或餐巾纸擦掉画面上的煤油,擦干后就能上一层薄光了。
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树脂加松节油,无需亚麻油,当然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喷灌的润色上光剂也很好用,很方便,许多润色上光剂其实就是三合油,总之目的只有一个,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让画泛出一定光泽,让我们得以继续在原本的明度与饱和度上继续画下去就行了。
只有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打磨,保证每一阶段都光洁平整才能带来最终画面上光后平整如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