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反应体系救护车位置设置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345.04 KB
- 文档页数:20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调研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目前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掌握最近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发展的症结所在,为促进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提质增效提供数据及实证支撑。
方法:采取实地查看、问卷调查、互动访谈、信息化系统调取数据进行分析等方式,分析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形势及问题。
结果:目前,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业务用房不足、服务网格有待优化、人才队伍不足、车辆装备有待提升、智慧急救不够高效、公共急救普及不足、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不足、立体救援仍不完善,是主要的存在问题。
结论: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相匹配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城市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疫情常态化下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的需求,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医疗救援能力有重要意义。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自1997年成立起,作为全国第一家应用计算机进行调度指挥的急救中心,不断在构建全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过程中砥砺前行,但同时也面临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掌握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现状,2022年以来,笔者对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开展调研分析,为上级部门制定事关全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1 对象和方法1.1调研对象珠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是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是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格局中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加快发展、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核心城市。
全市土地面积为1725平方公里,领海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24.5公里,拥有大小岛屿262个,2021年常住人口为246.7万人。
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指挥调度型”模式,是在市卫生健康局领导下,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核心,以全市23家医院和卫生院为急救网络医疗机构所支撑的25家急救分站共同组成,承担着全市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转送,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等工作,实行“集中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派车,专科优先”的原则,初步形成城乡覆盖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
救护车管理规范一、引言救护车是医疗急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伤病患者从事发地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救护车的高效运行和安全性,制定救护车管理规范对于提升急救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救护车管理要求1. 救护车的配置(1)救护车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急救箱等。
设备和药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新。
(2)救护车应配备合格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
医护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
2. 救护车的标识和装备(1)救护车应在车身明显位置标识“救护车”字样,以便其他车辆和行人能够迅速辨认。
(2)救护车应配备警示灯、警报器等特殊装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出警。
3. 救护车的运行管理(1)救护车应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不得超速或违反交通规则。
(2)救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与其他车辆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救护车应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和运送进度。
4. 救护车的卫生管理(1)救护车应保持车厢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洗。
(2)救护车应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和污染物,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救护车的维护和保养(1)救护车应定期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救护车应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如制动系统、轮胎、灯光等,并及时修复或更换不合格部件。
6. 救护车的应急准备(1)救护车应随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2)救护车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三、救护车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1)建立救护车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巡查和抽查,以确保救护车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2)对违反救护车管理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和追责。
2. 评估体系(1)建立救护车管理的评估体系,定期对救护车的运行情况、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等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对救护车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救护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紧急医疗反应体系救护车位置设置问题摘要急救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依据救护车须在8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这一标准,设置覆盖范围为最重要指标,综合考虑各区域人口权重、同一区域发生多起需要救援情况的最大容许度、到所有区域的最短时间和,建立依靠枚举法寻找最优方案的数学模型。
对于问题一,三两救护车应安排在区域1、2、5。
对于问题二,两辆救护车安排在区域2、5。
紧急医疗救护车选址问题摘要本文为紧急医疗救护的选址问题,通过分析给定的时间统计数据,根据不同情况对紧急医疗的需求,围绕医疗反应时间和紧急医疗覆盖范围的问题,寻求解决医疗设施分配问题的最优解。
决策变量为紧急救护车选址点,目标是使平均响应时间最小或是尽可能多的覆盖人口。
当医疗救护资源数目充足时,充分考虑救护响应时间,均匀分配救护资源以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满足居民的需要。
当救护车数目不足时,在考虑响应时间的基础上,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需要。
此外,还应考虑了在发生突发性紧急事故情况下的医疗保障问题。
基于改进的MCLP模型,增大多重医疗保障的区域,从而给出该问题的较优解。
在多种情况的试验中发现该算法具有其对此类选址问题分析的可行性,可以在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析计算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台救护车和两台救护车可以实现覆盖所有人,一台救护车最多可以覆盖59.26%的人口。
第四问中给出了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应对方案。
最后说明该模型的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紧急医疗、最大覆盖、选址一、问题重述一个城市的应急服务协调机构(ESC)负责安排全市三辆救护车位置,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紧急呼叫的居民数量,可在8分钟内达到指定地点。
城市划分为6个区,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所需的平均时间附录 1。
每个区域 1,2,3,4,5 和 6 的居住人口在附录2给出。
建立模型完成下面任务:1、确定这三辆救护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可以在 8 分钟内,到达收到需求电话的居民位置。
判断是否可以覆盖所有人,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
2、我们现在只有两辆救护车,其中一辆已经被安排去紧急呼叫的位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剩余两辆救护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人可以在 8 分钟内到达收到需求电话的居民位置。
判断是否可以覆盖所有人,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
3、两辆救护车已经被安排去紧急呼叫的位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最后一辆救护车的位置可以覆盖所有人,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
医疗急救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为加强和规范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提制定医疗急救站建设标准。
一、急救站设置原则(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急救体系建设以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配配置、房屋建设,建成以120应急救护站的急救网络体系。
按照“就近、及时、考虑医院救护能力、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对急救站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急救站建立模式急救站依托条件较好的综合医院,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院内急救依托医疗机构急诊等相应科室进行专业救治。
二、急救站(一)急救站建设标准1、业务用房: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应有停放救护车辆的专用场地和急救专用通道。
2、床位设置:设观察床位2张以上,观察床易用移动式观察床,且每观察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病房)、接警室等科室。
化验室和药房可与医院共用,但必须保证急诊24小时畅通。
4、人员配置:医院内、外、妇、儿科医生配备齐全,相对稳定。
其负责人应由1名在急诊室工作至少半年以上、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担任。
按医生、护士1:2的比例配备医护人员,并配备护师或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担任护士长。
医生必须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
5、急救车辆:至少有1辆车况良好、装备齐全、运行正常的值班救护车。
车身两侧喷涂国际通用“蛇杖”和120急救标志,配有急救警灯、警报器。
6、医疗设备:配备有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和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缝合包、胸穿包、腹穿包、导尿包、接生包。
7、急救药品:备用满足医疗急救工作需要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
医院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一、引言救护车是医院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紧急救援和转运患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救护车的高效运行、合理使用和安全保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二、救护车的管理(一)车辆配置与维护1、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适量的救护车,并确保车辆性能良好、设备齐全。
救护车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严格按照车辆制造商的建议和相关法规进行。
2、车辆的外观应保持整洁,标识清晰,车身颜色和标志符合医疗急救的规范。
3、车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在使用时能够正常工作。
(二)人员配备1、每辆救护车应配备专职司机,司机应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和经验,熟悉本地路况,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
2、配备随车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他们应经过专业的急救培训,熟悉急救流程和设备的使用。
(三)档案管理1、建立救护车的档案,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购置时间、维修保养记录、使用记录等。
2、对车辆的保险、年检等相关事项进行及时办理和记录。
(四)停放与保管1、救护车应有固定的停放位置,便于紧急出动。
2、车辆停放区域应保持安全、整洁,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和停放其他车辆。
3、车辆钥匙应妥善保管,严格控制领取和归还流程。
三、救护车的使用规定(一)出车原则1、救护车的使用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确保最紧急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优先满足紧急医疗救援的需求,如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
(二)出车流程1、接到急救任务后,司机和随车医务人员应迅速做好出车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和病情。
2、检查车辆和医疗设备,确保完好无损、电量充足、药品齐全。
3、按照规定的路线和交通规则迅速出车,途中保持与医院的联系,及时汇报情况。
(三)医疗救治1、随车医务人员应在途中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救治,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到达现场后,迅速展开进一步的救治工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医院。
(四)转运途中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
急救中心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急救中心救护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配备,承担着抢救病患、转运伤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急救中心救护车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制定并执行一套完善的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救护车配置根据急救中心救援工作的需求,救护车的配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必须具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瓶、急救箱、心电监护仪等,以满足对病患的紧急救护需求。
2. 救护车内必须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以确保对患者的科学救治和监护。
3. 救护车应具备良好的车辆条件,如正常的发动机、车身结构完好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运行。
二、救护车驾驶员1. 救护车驾驶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驾驶技能和经验,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驾驶救护车。
2. 救护车驾驶员必须熟悉救护车上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方法,并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救护车驾驶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以应对长时间的工作和应急任务。
三、救护车管理为确保救护车的高效使用和管理,需要制定相关规定并加以执行:1. 救护车应按照规定的医疗应急装备携带标准进行配置,定期检查和更新救护设备和药品。
2. 救护车必须保持整洁,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救护车在接收任务时应按规定的程序出勤,确保及时抵达现场并进行救治。
4. 救护车驾驶员应保持联络畅通,随时准备接受指令并按指示行动,确保紧急任务的高效完成。
四、救护车使用为了更好地服务病患和实现急救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救护车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救护车应按规定的运行速度行驶,根据实际道路条件和交通情况合理选择行驶路线,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2. 救护车在运输病患时应保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稳定,避免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
3. 救护车在紧急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归还并保持车辆的正常状态,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备下次任务需要。
抢救车管理规定一、抢救车的位置(一)设置有监护室的病区,监护室必须单独配备抢救车,并放置于监护室内。
(二)内科大楼抢救车固定放置于第二治疗室。
(三)妇儿大楼、感染科抢救车固定放置在治疗室进门处。
(三)新外科大楼抢救车固定放置于治疗室外走廊处。
二、抢救车配备物品(一)静脉注射、输液及采血的全套物品: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留置针、消毒液、无菌手套、棉签、砂轮、网套、压脉带、胶布、敷贴、治疗盘等。
(二)简易呼吸气囊、吸痰管、氧气面罩、氧气袋、氧气管、电筒、舌钳、开口器、电极片、血压计、听诊器、插线板。
(三)急诊科、ICU的抢救车内或抢救车附近必须配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口咽导管、咽喉镜及备用电池。
三、抢救车内配备药品(一)抢救车内必备药品按照高危药品在前,普通药品在后的放置顺序进行排放:(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2)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3)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硫酸阿托品注射液(5)盐酸洛贝林注射液(6)尼可刹米注射液(7)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8)盐酸多巴胺注射液(9)硝酸甘油注射液(10)呋塞米注射液(11)氨茶碱注射液(12)碳酸氢钠注射液。
(二)各科室根据需要配备专科抢救药品(高危药品在前,普通药品在后),放置在必备药品之后。
(四)抢救车内的药品种类和数量由医务部、药剂科、护理部共同审核。
(五)药品统一放置在抢救车的上层柜体。
(六)抢救车内药物实行“面朝盒面,左放右取”:即同种批号的药物应从右边开始拿出使用,同种药物不同批号时应将失效期近的药物放于右侧,最新效期的药物放于左侧,从右侧开始拿出使用。
(七)药品包装盒的侧面用打印纸标明药品的全称,打印纸中内容要求:字体:黑体,不加粗,字号及段落根据盒子侧面大小及药名长短自行规定。
(八)药品的效期管理科室应做好抢救车内药品的效期登记,在药品临近三个月时,在交接本中最近有效期一栏填写临近三个月药品的失效日期,若盒内有两支或两支以上药品临近三个月失效且失效日期不一致时,则标明最近一个药品的失效日期,每周对失效日期进行查看并在最近有效期一栏做好登记,直至药品使用或报损,并且在药品的最上方用黄色胶带缠绕,已起到警示作用。
医院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一、引言救护车是医院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紧急救援、转运患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救护车的高效运行和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二、救护车的管理(一)车辆管理1、救护车应统一标识,外观整洁,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定期进行车辆维护和保养,包括车辆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等的检查和维修。
2、建立车辆档案,记录车辆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3、救护车停放应在指定位置,便于快速出动。
(二)设备管理1、救护车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如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瓶、急救箱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对急救药品进行定期清点和补充,保证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三)人员管理1、配备专业的救护车驾驶员,要求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持有相应的驾驶证,并经过急救知识培训。
2、驾驶员应熟悉本地的道路情况,了解主要医疗机构和急救站点的位置。
3、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救护车的使用规定(一)使用原则1、救护车的使用应遵循“救命优先、就近就急、合理转运”的原则。
2、优先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和转运需求。
(二)调度流程1、接到急救呼叫后,调度人员应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地址等信息,合理安排救护车出动。
2、调度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呼叫时间、患者信息、出车时间等。
(三)出车准备1、驾驶员和医护人员在接到出车任务后,应迅速做好出车准备,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检查车辆的性能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车辆和设备正常运行。
(四)现场急救1、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急救处理,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驾驶员应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现场工作,保障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五)转运途中1、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2、驾驶员应保持车辆平稳行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医院120急救车辆管理制度一、引言急救车辆的管理对于医院的急救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急救车辆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以规范急救车辆的运行和使用。
二、车辆的配置和使用1.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足够数量的急救车辆,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工作。
2.急救车辆应具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在使用急救车辆前,医院应对车辆进行检查和保养,并记录相关信息。
4.必要时,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相关单位合作,共享急救车辆资源。
5.急救车辆的使用应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三、车辆的调度和分配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车辆调度中心,统一协调和安排急救车辆的调度工作。
2.当接到紧急急救任务时,车辆调度中心应根据急救点的距离、交通状况等情况,合理安排车辆的出发和到达时间。
3.急救车辆的调度应考虑医院内部和外部的急救需求,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分配。
4.对于临时使用其他单位急救车辆的情况,车辆调度中心应与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四、车辆的保养和维修1.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车辆保养和维修部门,负责对急救车辆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工作。
2.急救车辆的保养应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包括更换机油、滤清器、轮胎等。
3.急救车辆的维修应及时跟进,确保车辆的故障能够迅速得到修复。
4.对于经常出现故障的急救车辆,医院应及时考虑更换车辆或进行改造。
五、车辆的信息化管理1.医院应对急救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车辆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
2.急救车辆的位置和运行轨迹可以通过GPS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控。
3.车辆调度中心和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提升急救车辆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六、车辆的人员管理1.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驾驶急救车辆,并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
2.急救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
3.医院应建立急救人员的轮岗制度,确保急救车辆的24小时服务。
七、车辆的安全管理1.医院应定期进行急救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设备的完好性。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紧急医疗反应体系救护车位置设置问题摘要急救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依据救护车须在8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这一标准,设置覆盖范围为最重要指标,综合考虑各区域人口权重、同一区域发生多起需要救援情况的最大容许度、到所有区域的最短时间和,建立依靠枚举法寻找最优方案的数学模型。
对于问题一,三两救护车应安排在区域1、2、5。
对于问题二,两辆救护车安排在区域2、5。
对于问题三,因为完全覆盖所有区域,考虑到非覆盖区域,从而引入满意度,对模型进行优化后,应将救护车设置在区域1。
对于问题四,将重大灾难性事件分为两类分别分析,发现在两种情况下ESC都因救护车数量过少无法很好的应对,提出了在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市对于罕见重大事故的应对方案,对实际救护车调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口权重;覆盖范围;枚举法;满意度目录紧急医疗反应体系救护车位置设置问题 (1)摘要 (1)1.问题重述 (3)2.问题分析 (4)3.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5)3.1基础假设 (5)3.2符号说明 (5)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4.1各区域人口及相互距离分析 (6)4.2问题一解决方案 (7)4.3问题二解决方案 (9)4.4问题三解决方案 (10)4.5问题四解决方案 (11)5.模型结果分析 (13)5.1 结果合理性分析 (14)5.2 结果灵敏度分析 (14)6.概要 (15)7.模型评价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一个城市的应急服务协调机构负责安排全市三辆救护车位置,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紧急呼叫的居民数量,可在8分钟内达到指定地点。
城市划分为6个区,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所需的平均时间如下表1。
表1: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旅行时间 (分钟)区域123456 11812141016281618161631218 1.512644161441161251816104226161841222每个区域1,2,3,4,5和6的居住人口在下面的表2给出了:表2:在每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区域123456 合计人口数量50,00080,00030,00055,00035,00020,000270,000需要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确定这三辆救护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可以在8分钟内,到达收到需求电话的居民位置。
可以覆盖所有人吗?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2.我们现在只有两辆救护车,其中一辆已经被安排去紧急呼叫的位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剩余两辆救护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人可以在8分钟内到达收到需求电话的居民位置?可以覆盖所有人?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3.两辆救护车已经被安排去紧急呼叫的位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最后一辆救护车的位置,?可以覆盖所有人?如果不是,确定有多少人没有在保障范围之内?4,如果在城市某个区域发生涉及众多来自各区域人员的重大事故,ESC 覆盖状况怎样?如何应付这些罕见的灾难性事件?5.准备一个1-2页的非技术的概要,概述你的建议和你从模型分析的发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如何保证每一位市民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城市的应急服务协调机构(ESC)负责城市救护车的位置设置,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紧急呼叫的居民数量和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让救护车在8分钟内赶到目的地。
该市分为6个区域,给出了救护车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所需的平均时间以及到达本区域的所需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区域间相互移动所需的时间不同。
为了保证更多的人得到急救服务应保证,救护车能在8分钟内到达的范围尽量大,覆盖的人口尽量多。
若存在多种能覆盖全市的方案,需要对方案进行筛选。
在不能完全覆盖6个区的时候,需要深入分析方案对无法覆盖区域的影响。
找到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安排方案。
对于通常情况和重大灾难性事件需要区别对待,因为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因此在前三问中不考虑发生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情况。
在检验方案的稳健性及灵敏度后需对该市的急救系统做出评价,并提出客观可行的改进建议。
3.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3.1基础假设1.救护车在同时接到多起求救电话,按由近及远顺序出诊。
其余情况按接到求救电话的先后顺序出诊。
2.救护车到达同一区域内任意一点的时间相等,等于表一中的平均时间。
3.路况、车况良好救护车行驶过程中不会发生突发情况,能按表二平均时间到达。
4.不会为同一位患者派出多辆救护车。
5.各区域对救护车的需求率与该区域人口正比。
6.为覆盖更广区域,同一区域至多设置一辆救护车。
3.2符号说明()ip xij 区的急切程度ijip当一辆车开出后,剩余车辆的覆盖率ijPl辆车执行任务的概率ijPC第辆车外出后剩余两辆车的覆盖人数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4.1各区域人口及相互距离分析由题目中给出的表2中每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得出,各个区域在人口数量上存在巨大差异,条形统计图如下所示:图4-1-1 各区域人口数量从图中更容易看出不同区域之间巨大的人口差异会对模型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考虑人口权值对模型的影响。
据模型假设各个区域的人数i x (i=1、2、3……)与各区域对救护车的需求率i x φ()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i i x x φλ=(i=1、2、3……)然而因为风险系数λ为一常数定值,因此各区域的需求率i x φ()与各区域人口权值分布情况相同在此对人口数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用i γ表示各区域权值。
图4-1-2 各区域人口数量权值则各区域对救护车的需求率可用该地区人口归一化得到的权值表示。
在处理各个区域间的距离问题时,因为对于救护车要求其在8min 内要达到目的地,因此可对表二进行化简得到对应的 1-0 图。
按如下公式进行变化。
1(8)()0(8)ij A ij ij S f S S ≤⎧⎪=⎨>⎪⎩此时只要在确定救护车所设置区域后,若两区域间为1则可以覆盖,若为0则无法覆盖该区域,对于三个问题救护车数量不同只要取不同的行数即可。
4.2问题一解决方案确定这三辆救护车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可以在8分钟内,到达收到需求电话的居民位置。
为找到能够完全覆盖6个区域的救护车位置设置方案,对于样本较小时采用枚举法很容易得到答案。
运用matlab 程序4-2-1得到满足完全覆盖6个区域的安排方案有:图4-2-1 可行方案以上十一种设置方案都能满足完全覆盖6个区域。
然而因为能达到要求的方案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筛选。
考虑各个区域的人口数量都十分巨大,因而同一区域可能同时发生多起需要救援的病例,则需要多辆救护车同时到达同一区域,为此做出每一个可行方案的每一区域在同一时间所能得到的有效救援数量如下1.2.51.3.41.3.51.4.51.4.61.5.62.3.42.3.52.4.52.4.62.5.6图4-2-1 同一区域发生多起需要救援的病例的最大容许度上图不仅清楚的表示出了在不同方案下各个区域的最大容许度,然而因为各个区域人口总数不同,需求率i x ()不同,不应直接将各区域最大容许度直接相加,应该算各个区域最大容许度的加权平均值。
已在图中算出,用黄色标明的两种方案所得的结果属于前10%可以视为优秀。
在确定已经有多种方案可以将6个区域完全覆盖后,可以将区域间时间大于8分钟的路径舍弃画出如右图所示的有向图,有向图箭筒上标明了所需时间,为了筛选优秀方案,我们希望到达每个区域的救护车所需时间之和尽可能小。
使用matlab 程序4-2-2,完成计算各种方案的最短时间总和如下表所示。
图4-2-21234561.2.52211118 1.4811.3.41121218 1.24041.3.51111228 1.20331.4.51112218 1.3331.4.61121218 1.24041.5.61111228 1.20332.3.411322110 1.37522.3.51121229 1.31442.4.51112218 1.3332.4.61121218 1.24042.5.611112281.2033方案 区域同一区域同时发生突发突发情况的最大容许度合计图4-2-3 各区域发生突发情况救援所需最短时间和综合从发生突发情况所需时间和同一区域发生多起需要救援的病例的最大容许度两个方面考虑方案1.2.5是优秀方案,因此问题一的最优方案为方案1.2.5能完全覆盖6个区域。
4.3问题二解决方案针对问题二我们现在只有两辆救护车,其中一辆已经被安排去紧急呼叫的位置,该救护车已经暂时无法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而对剩余的两辆救护车需要作出合理安排,让其能尽可能覆盖所有区域。
运用matlab 程序4-3-1再次遍历。
若无法找到可行解则安排两辆车无法覆盖全部区域,若得到可行解则存在方案使得两辆救护车覆盖全部区域。
运行程序4-3-1,结果得到能满足条件的唯一解为2.5,则应该将救护车安排在区域2以及区域5。
图4-2-3图4-2-3反应了两辆救护车安置在区域2和区域5的覆盖情况,可见在一辆救护车已被安排去紧急呼叫位置,剩余两辆救护车亦可完成覆1234561.2.5116222141.3.4184124201.3.518 1.542218.51.4.5184122181.4.6184121171.5.6184422212.3.481 1.512417.52.3.581 1.522216.52.4.5814122182.4.6814122182.5.681442221方案 区域各区域生突发突发情况所需要救援的最短时间合计盖全区域的紧急救援服务。